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这土地全部都是慢慢的集中到了那些不需要纳税的士绅、豪族、皇族的手中,别的不说单单是分封在全国各地的老朱家的王爷,占有的土地都极其惊人。
这些人利用自己皇族的身份,垄断了地方上最赚钱的行业,比如土地、山林、矿山等等,只要是有利可图的,这些皇族就会通过向皇帝乞请或者是巧取豪夺的方式,抢占到自己的手中。
各地的王爷都喜欢向皇帝哭穷,索要土地或者是地方税赋的权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出去的王爷越来越多,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和圈地的扩大,天底下最好的土地都归到了王府的手中。
许多的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都是万顷,景王、潞王在湖广等等的土地多达4万顷,福王庄田2万顷,桂王、惠王、瑞王的庄田各有3万顷。
长沙、善化两个县一半的土地归吉王所有,河南全省的土地,居然有一半归属各王府所有,这些土地还全部都是最好、最肥沃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些王爷搞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除了皇族之外,朝中这些当官大,哪一个不是一方豪族,随便一个人的名下随随便便也是有万亩良田。
谢迁是浙江人士,谢家在浙江那也是有名的大家族,占地面积也是多达几万亩;刘健是河南人,他的刘家在河南那也是响当当的大家族,占地不会比谢迁家少;至于李东阳,他是湖南人,他家乡的临近的几个县几乎都要姓李了。
上至内阁大学士,下至整个大明最底下的七品芝麻官,甚至是九品的县丞之类的,每一个人的名下、家族之下都有大量的土地,官越大拥有的田地就越多,背后的家族也越庞大。
让人认真仔细的调查了一番之后,弘治皇帝顿时就觉得自己才是全天下最穷的,很多的王爷、豪族士绅,日子过的比自己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修建的王府、府邸之类的比起皇宫来还要豪华,这一日三餐也好,还是吃穿用度等等之类,弘治皇帝这个皇帝都望尘莫及。
要知道弘治皇帝老婆张皇后可都是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弘治皇帝自己也是勤俭节约的典型代表,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用,辛辛苦苦攒点银子也是被朝中的大臣们死死盯着,恨不得让弘治皇帝一下子全部拿出来用个精光。
这人口的增长、土地的严重集中,这一切都正如刘晋所说的,现在已经是到了不得不去做出改变的时候。
如果不改变这一切,或许还能够再支撑一些年,但是最终老朱家的江山还是会和以往历朝历代一样,逃不过轮回的宿命。
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也仅仅只是听听报告,看看数据,并不会有太真实的感觉,可是现在,亲眼听到这个老伯所说的,他就知道刘晋的话是对的。
“要么将多余的人口迁移出去,要么增加土地,归根结底就是对外扩张”
弘治皇帝的脑海中想起了刘晋所说的对策,脸上又露出了犹豫的神色。
“老爷”
萧敬这边见弘治皇帝在哪里发愣,也是小心的提醒道。
“哦”
弘治皇帝回过神来,此时听到消息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了,弘治皇帝看着这长长的队伍,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底层的老百姓。
 
第66章,真是好用
北京城。
昏沉沉的天空宛如一座庞大无比的苦海炼狱笼罩住这片大地;寒风呼啸,让京城道路上的行人忍不住裹紧了自己的衣服,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张老伯挑着最新购买到的蜂窝煤炉和蜂窝煤急匆匆的往自己的家里走去,天气太冷了,他身上的衣服实在是无法抵挡住这寒冷的北风,家里面也还等着他买薪柴回去做饭。
“当家的,柴火呢”
回到家,张老伯的老伴张谢氏看了看张老伯,连忙问道,唯一的孙子已经饿的不行了,早就嚷嚷着要吃饭了。
“柴火又涨价了,一旦柴火要300多文嘞,根本就用不起啊。”
张老伯叹口气,前年,他儿子突然得病死了,留下一个孙子,算上儿媳妇,一家四口的日子可想而知,平时张老伯靠卖烙饼为生,老伴和儿媳妇则是靠给人洗衣服赚点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因为是做烙饼的生意,所以这柴火和粮食的价格,对张老伯一家的影响非常大,柴火价格不断的上涨,让本就艰难的日子更难过了。
“300文,他们怎么不去抢钱啊”
老伴一听,顿时忍不住叫了起来,这个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要知道在平时,这一旦柴火也不过100多文的样子,没想到现在竟然涨到300文了。
“木炭的价格更贵,现在最便宜的碎木炭都已经涨到600文了,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老百姓都要冻死。”
张老伯摇摇头接着指了指自己挑的煤炉和蜂窝煤说道:“不过这一次,我们不用担心了,我上街遇到了有人卖这个蜂窝煤,一个蜂窝煤才2文钱,听商家说,还很耐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2文钱一个,怎么贵,就怎么大一点点,它能够烧多久,你该不会是被人给骗了吧”
老伴一听,顿时仔细的看了看煤炉和蜂窝煤,很是怀疑张老伯是不是被人给骗了呢。
“应该不会,那家店都开着呢,真要是骗人,我们还可以去找他们嘛。”
张老伯想了想说道,其实他也是很担心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现在的柴火实在是太贵了,根本就用不起。
这样便宜好用的东西,不管如何也是要试一试的,如果真的好用,那以后就可以剩下很多的开支了。
“这个蜂窝煤怎么用”
老伴看了看蜂窝煤,再看看奇怪的煤炉问道。
“这个简单,先将几块蜂窝煤烧红,然后将烧红的蜂窝煤放在最底下,再往上添加蜂窝煤就可以了。”
张老伯仅仅只是看了一遍,但是用起来的时候却一点也不生疏,很快就用家里剩下的柴火烧红了3块蜂窝煤,放进了煤炉里面,再添加上几块蜂窝煤,对着口子这里扇风。
没过多久,煤炉里面的蜂窝煤都燃烧起来,热量庞大,张老伯也是忍不住伸出自己的双手在煤炉上面烤火、取暖。
“这蜂窝煤的热量还很不错啊,和木炭一样暖和,甚至还要更暖和一些。”
张老伯仔细的感受了一番,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确实是还挺不错的,看起来这个蜂窝煤还挺耐烧的。”
老伴也是点点头,接着拿出了锅,将锅往煤炉上一架,发现大小刚刚好,非常的合适。
“别说,这大小还挺合适的。”
 
第67章,超级火爆
第二天,廊东崇南坊西山煤业。
店还没有开门,外面就已经挤满了前来购买蜂窝煤的人,一个个都焦急的等待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得知消息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街道都挤满了等待购买蜂窝煤的人。
“大家都排好队、排好队”
“本店货源充足,大家尽管放心,排好队了,大家都能够很快买到蜂窝煤,这挤来挤去的,反而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时间一到,西山煤店也是准时开业,店内的小二也是一看这架势,一个个也是吓了一跳,人实在是太多了,整个店门口的街道都要堵住了,同时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围聚过来。
很快,围在门口的人群也是排起了长龙,长龙从廊东慢慢的排到了廊西,足足有好几百米长,一个个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店里面,店小二们非常的忙碌,根据刘晋的建议,钱有财这边也是采用了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有人负责接待,有人负责发货,有人则是负责收钱,有人负责搬货,所有的一切都井井有序,效率极高。
但是尽管如此,钱有财这边雇佣的20多个伙计,一个个都忙的满头大汗,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快点搬货啊,煤炉这边不够了”
“蜂窝煤、蜂窝煤,蜂窝煤卖光了,赶紧搬货出来。”
“蜂窝煤100块,速度点,后面还有很多人。”
钱有财也在店里面,他原本是非常悠闲的在后面喝茶,可是看到长长的队伍之后,也是不得不亲自出面,他的声音不断的在店里面响起,一个个伙计听到之后,手脚也是变的更加的麻利。
钱有财的这个店,面积还是挺大的,前面是店面,后面也是一个二进的院子,现在也是成了仓库。
刘晋事先就预料到这蜂窝煤会非常的受欢迎,所以也是将后面的院子改成了仓库,事先就已经将大量的煤炉和蜂窝煤给搬运过来,堆的满满的。
店小二这边忙的满头大汗,不断的将货物搬运出来。
“煤炉,快点将煤炉搬出来。”
店小二忙的满头大汗,钱有财这个掌柜的也是喊的口干舌燥,不过看到一串串的铜钱不断进入到自己的口袋,他也是精力十足,嗓音洪亮。
“掌柜的,店里面的煤炉卖光了。”
很快,一个店小二就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道。
“什么就卖光了,我记得我们可是准备了1000多个煤炉的,这才一个多时辰而已。”
钱有财一听,顿时就瞪大了自己眼睛,不敢相信的说道。
“是卖完了,一个不剩。”
“而且,我们的蜂窝煤也所剩无几了,必须赶紧通知西山这边补货。”
小二点点头,带着钱有财来到后面的仓库,原先堆得满满的仓库现在只留下一地的碎煤屑,至于煤炉则是一个不剩,全部卖个精光。
“你立刻通知西山这边补货过来,没想到这蜂窝煤竟然卖的如此火爆,这下发财了。”
钱有财也是没有丝毫的犹豫,赶紧让手下的店小二往西山这边走一趟,同时整个人的嘴巴都笑的合不拢嘴。
原先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煤炭要赚钱,只是和刘晋、弘治皇帝合作的时候,这弘治皇帝规定了一个蜂窝煤只能卖2文钱,他当时就觉得自己完蛋了,这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家当都要全部赔进去了。
现在,看到如此火爆的销售,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可是要发大财了。
这蜂窝煤卖2文钱一个,非常的便宜,但是这煤炭在西山的煤山上就和泥土一般,要多少有多少,而且这蜂窝煤里面还加了2成的黄泥,这黄泥也能够卖钱。
算下来,这蜂窝煤各种各样的成本算进去,一个蜂窝煤的成本连半文钱都不用,现在卖2文钱一个,其中的利润,他这个商人自然是算的清清楚楚。
“蜂窝煤来
第68章,流水线和计件制
到了第三天,西山煤业的销售更加的火爆。
长长的队伍一直从廊东崇南坊这边排到了廊西,成千上万的人冒着严寒,挥舞着手中的铜钱想要购买煤炉和蜂窝煤。
西山煤店这里,钱有财再次增加了人手,整整50个伙计,前面店面这里十几个,专门负责销售,中间十几个伙计专门负责中间货物的接送,后面仓库这里还有近二十个伙计专门搬运货物。
“煤炉、煤炉,煤炉卖完了,赶紧搬出来”
“蜂窝煤、蜂窝煤,办事利索点,后面还有很多人在冒着严寒排队呢。”
“又快没货了”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西山这边通知刘公子发货啊。”
店里面,众伙计一个个都忙的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钱有财也同样如此,他的嗓子都快要喊哑了,实在是太忙了。
货物都已经摆到店外面来销售了,顾客一过来,说上自己的需求,钱一交,立刻到旁边去领货,至于怎么使用这个蜂窝煤和煤炉,抱歉,现在真的是没空教你,回去问问街坊邻居吧。
钱有财喝口茶,润润喉咙,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爆过,在他的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只有在饥荒的年代,朝廷开仓赈灾的时候有过,无数的人一个个拿着碗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喝粥、吃馒头。
不过现在,这些人却是一个个拿着手里面的铜钱,眼巴巴的巴不得赶紧将这铜钱送到自己的口袋里面。
这种大家排着队给自己送钱的感觉,真好!
看了看收钱的伙计这里,几个箩筐早就装的满满的,在后面仓库的库房里面,同样还有一担担装满铜钱的箩筐。
这铜钱才是最实在的,看到这一筐筐的铜钱,钱有财觉得整个人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感。
钱有财这边忙的不亦乐乎,收钱收到手抽筋。
北京城西边的西山村这里,刘晋同样非常的忙碌,整个西山村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作坊,西山村家家户户的劳动力全部被西山煤业雇佣起来。
西山的煤山上面,几十号西山村民挥舞着矿锄将黑色的煤炭不断的开采出来,有专门挑煤炭的搬运工,几乎是连口气都不舍得歇一下,这边将空的箩筐挑上来,那边又立刻挑着装满煤炭的箩筐下山。
至于挖煤的矿工,一个个的身边都对着满满的一堆煤炭,一看到有人挑着空的箩筐上来,也是立刻赶紧给对方将箩筐装满煤炭。
刘晋这边为了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的制度是后世最简单、最有效的制度,那就计件制度。
这挖煤的不仅仅要挖煤,还要给人装满煤炭,每装满多少箩筐煤炭就有几文钱,只要够给力,一天下来,轻轻松松的赚上好几十文不成问题。
至于挑煤炭的,所有的箩筐都是标准重量的,挑一担煤炭能够赚上几文钱,一天下来虽然累,但是同样赚钱,跑的勤快一些,赚上百文都不成问题。
煤炭挑到了西山村这里,首先进入的就是碾压粉碎作业区,有村民赶着骡马将这些煤炭给粉碎,粉碎之后这煤炭就进入了洗煤区,进行洗煤。
从煤炭开采、运输、粉碎、洗煤、混合、搅拌、压制成型、晾晒等等诸多的步骤,刘晋全部采用了流水的工作方式,采用简单有效的计件工作制度。
蜂窝煤
第69章,妥妥的暴利
北京城皇宫弘治皇帝办公的乾清宫内,这天,弘治皇帝和往常一样见三位阁老留下,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近来鞑靼和瓦剌南下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这让弘治皇帝非常的忧心,一连好几天都睡不好、吃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