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只要我们稳住京城、天津、北直隶永平府、山西北边的这一带的粮食价格来,这一次的灾荒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其中京城自然是重中之重,因为京城有上百万的人,每天的吃喝都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一旦出了问题,那就出大事。”
“至于永平府和山西这边,只需要将手中的粮食运过去,采用以前赈灾的方法,用粥水撑着,撑到南方粮食运到就可以了。”
“到时候这粮食的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等到了秋天,这春小麦丰收的时候,这粮食价格就会回归到以前的价格了。”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虽然已经微醉,但是都认真的听着,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听过刘晋关于本次灾荒的分析,知道了要区别对待。
现在一听,顿时就更加的清晰,明白了现在的核心和关键点就是京城,只要京城这边不乱,粮价能够降下来,一切自然就好说。
“哈哈,原来如此,这一切早就已经在你的计划之中了。”
李东阳仔细的思索,接着很快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现在是明白了,刘晋在下一盘好大的棋,很早之前就已经算计好了一切,来天津这边造船、出海捕鱼,去朝鲜做买卖,顺带着购粮,再加上修建通往京城这边的水泥马路。
京城和天津之间才一百多公里,这几万灾民同时来修路,根本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能够修一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出来。
有了这水泥马路,京城和天津之间的往来就变的极为便捷、快速,用上西山煤业这边特制的运货马车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将天津这边的海鱼,来自朝鲜的大米运过去。
每一步都算的清清楚楚,一环扣一环,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佩服万分。
刘晋一听笑了笑,说实话这一切确实是刘晋早就已经计划好的,自从推断出有人在故意针对自己之后,刘晋就一直在苦思对策。
也是想好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既然他们想要靠着手中的粮食来针对自己,自己就同样要让他们在粮食上面吃一次大亏。
这段时间以来,刘晋是一直在让自己的学生童源在注意来自南方的粮食价格。
这北方三省闹饥荒,其实根本不需要朝廷这边下令调粮食,那些粮商们自己都知道将粮食运到北方来。
因为这平时几文钱一斤的粮食在饥荒的时候都能够卖出几倍的价钱,有时候甚至是十几倍的价钱,这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所以有时候闹饥荒其实并不可怕,可怕是有,或者是那种大面积、大范围的饥荒,像这种北方三省闹饥荒,还仅仅只是这北边很严重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太可怕的,闻到消息的粮商自己都会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运过来大赚一笔。
本来这些粮商运粮食过来,这价格是会上涨,涨个几倍也算是正常操作了,再加上官方赈灾什么的,这饥荒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这次有了下了一盘大棋,联合起了诸多的粮商,将南方这边运过来的粮食全部吃下去了,同时又想办法将官府手中的粮食给弄走了。
这南方过来的粮食自然是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便宜,这些人要吃下南方过来的粮食,价格自然要比以往贵上几倍,而且因为是将南方几路过来的粮食给全部吃下,他们才能够形成控盘的优势,这银子就跟流水一般不断的流出去。
当然,他们原本的算盘是打的很好,只要这粮价抬起来,他们不仅仅能够靠着饥荒赚的盆满钵满,还能够顺带着将西山煤业、玻璃厂等等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面去,又能够实现他们最终控制皇权的目标,可谓是一举多得。
刘晋可是很清楚这段时间以来这些人为了吃进南方过来的粮食至少也是花了几百万两银子了,可谓是已经将血本砸了进去了。
本来他们的计划也是天衣无缝,因为牢牢的控制了粮食,同时在朝中有他们的代言人,这饥荒年代征用粮商的粮食都被说成了是没有任何的信用,要朝廷用银子来购买粮食。
这手中有粮,又有人帮忙说话,一切似乎都被控制在手中。
但是刘晋这边偏偏也是以粮食为突破口,出海捕鱼、去朝鲜购粮,只要手中有足够的粮食,能够让人吃饱来,他们的计划自然不攻自破。
背后策划之人的目光依然局限在大明,并没有想到刘晋会从海鱼之中捕鱼,也绝对没有想到这海洋会如此的富饶,有几条船,这一天就可以捕捞回上百万斤的海鱼。
也没有想到还可以去朝鲜这边购粮,走海路去朝鲜,往来一趟仅仅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已,一次就可以运回五百万斤的大米,用来煮粥赈济灾民的话,足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了。
“现在也是时候反击了,核心点就是京城,只要这京城的粮食一降价,到时候他们手中的粮食就不值钱了,他们也同样会疯狂的抛售粮食,越是争相抛售粮食,这粮食的价格就会降的更快,很快这灾荒就会过去。”
想到这里,刘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205章,四轮马车
天津港港口内,一辆辆四轮马车正非常整齐的停泊在港口区内的一处水泥空地上,数量足足上百辆,场面蔚为壮观。
这种四轮马车也是从去年年底的时候才开始兴起的,最早是西山煤业这边用来运输蜂窝煤进京,后来各大煤业也都陆陆续续的开始仿造。
尽管在各个方面来说,没有先进的轴承,没有弹簧的情况下,这四轮马车并不是很好控制,需要非常娴熟的车夫,并且对道路的要求比较高,只能够在一些比较平整的道路上行驶。
一旦在坑坑洼洼的地方行驶,这种四轮马车就会显得非常笨重,远不如两轮马车实用、灵活和方便,陷入了泥坑之中很难出来。
但是四轮马车有四轮马车的优势,因为是采用四个轮子来行走,所以四轮马车的所有的重量都是在四个轮子上面,对马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用来拉扯的马就可以将所有的力量用来拉货,这四轮马车的运力极为强悍。
普通的两轮马车一般只能够运个几百斤,这重量一旦过重,马匹一边方面要拉车,另外一个方面还需要承受一部分的重量,很容易疲劳,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拉太重。
所以这两轮马车一般都是用来载人的,很少用来拉货。
四轮马车就完全不一样了,马匹不需要承受重量,所有的力量都可以用来拉货,在加上是四个轮子来行走,这运力就极为惊人,两匹马就可以拉超过两千斤的货物(这里参照的是英国十世纪时候四轮马车的数据,以御者两马匹,驾广福四轮运货车一辆,载重约四吨,所以这两匹马拉一吨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较是走水泥路)。
因为四轮马车强大的拉货能力,现在也是慢慢的成为了京城、天津地区最常见的货运马车,特别是天津这边,在各大工地之间都能够看到这些四轮马车的身影。
因为没有轴承的缘故,所以刘晋在四轮马车的设计上也是采用了相对比较简单的两匹马的设计。
本来因为有两队并列的支点,这四轮马车其实可以做的很长,就像后世老美西进运动的时候那种四轮马车,又大又长,拉货能力极为惊人。
但现在缺少轴承,所以在设计上,刘晋并没有设计太长,仅仅只有一丈长,也就是三米多左右的样子,宽则是按照两匹马的屁股宽度来设计。
这样的四轮马车和后世的四轮马车自然是不能相比,但是因为车身相对娇小一些,所以操作性就更灵活了,不然没有轴承的情况下,这设计的越长,它的灵活性就越差,转个弯都会很难。
此时,港口内的空地上,车夫们正在对四轮马车进行检查,特别是马的屁股后面都带着一个小篼,这是专门用来装粪便的。
“还好有这种四轮马车,不然纵然是天津这边有粮食,有海鱼,这要运到京城也是很难,光靠肩扛手提的话……”
李东阳看着眼前庞大的马车队,也是忍不住再次为刘晋的布局表示佩服,在这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在这个运输极为落后的年代,物资的运输都是极为困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这种刘晋为了运输蜂窝煤专门设计出来的四轮马车,它的运力极为强大,在京城这边是越来越流行了。
“是啊,不然这一天几十万斤的海鱼,还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才能够运到京城,纵然是能够运到京城,光靠走路的话,需要的时间也太久了,这鱼可能就坏了。”
周经同样点点头,鱼可不比粮食,粮食可以长时间的储存,这鱼除非是晒成鱼干,否则的话是极难保存的,时间一场,很容易就腐烂掉。
别看这京城和天津之间仅仅只有100多公里的距离,要是靠走路的话,至少也是需要三天时间才能够抵达的。
现在有了四轮马车,再加上正在飞速修建起来的水泥马路,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将海鱼从天津这边运到京城去。
“铛铛”
就在两人聊天之际,港口内灯塔上面传来了一阵阵铃声,灯塔上的瞭望员拿着大铁皮喇叭开始叫了起来。
随着铃声的响起,再加上他的叫声,原本平静的港口就开始变的沸腾起来,众人看向港口之外海天相连之处,隐约之间,几艘大船正在朝着港口急速的驶来。
并没有等待太久,艘船就慢慢的停泊在一处处码头上面,港口管事立刻就开始组织人忙碌起来,将船上面的鱼卸下来。
同时早就已经在等待的马车也是纷纷来到了大船的身边,一筐、一筐的海鱼不断装进马车里面,很快,一辆车就装满了海鱼,接着在车夫的驱赶下就开始沿着水泥马路向京城这边驶去。
一辆接一辆,上百辆马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装满了新鲜的海鱼,犹如一条长龙一般向着京城而去。
“走吧,我们也该回京了。”
李东阳一个转身就钻进了一辆四轮马车里面,来的时候为了赶时间那是直接骑马过来的,现在回去,什么都不用急了,自然就可以做四轮马车慢悠悠的回去。
这种用来坐人的四轮马车,里面垫了厚厚的棉絮,非常的柔软,再垫上一些棉被,往里面一趟,美美的睡上一觉就到了京城。
周经也同样转身坐进了自己的那辆四轮马车里面,至于张懋,已经看到发财机会的他,早就已经一个人骑马现行返回京城了。
美其名曰先向弘治皇帝汇报天津这边的情况,但其实主要还是回京城这边筹措银子用来购买渔船出海捕鱼,同时也是准备和定国公徐永久、成国公朱辅一起做做海贸,在天津港口这里,他可是亲眼看到了三百万两银子,知道这海贸利益惊人,岂有错过之理
刘晋暂时还没有回京的打算,现在这个时候回去并不合适,因为他觉得还是天津这边相对更安全一些,一旦背后之人输掉了一切,指不定就会自己不利,所以还是在天津这边运筹帷幄比较好。
第206章,海鱼进京
通往京城的官道上面,整齐宽阔的水泥马路上,一百多辆四轮马车正在快速的前进,速度虽然远不如一人骑马奔驰,如风似电一般快速。
但是因为这水泥马路非常的平整,这四轮马车的速度也能够达到每个时辰五十公里。
算下来也就是一个小时走二十五公里,听起来这个速度似乎很慢、很慢,特别相较于后世各种各样的先进交通工具来,这点速度就和骑自行车差不多了。
但这是古代,这是明朝,拉着两千多斤的货物还能够保持每个时辰五十公里的速度,这是极为可怕的速度。
这意味着从天津到京城这里,仅仅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当然前提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个速度,这京城和天津之间的水泥马路完全修通才行。
“这水泥真乃国之神器!”
“如果我大明所有的官道都能够用水泥来修建的话,我大明集合全国之力就会变的非常简单、轻松。”
其中一辆四轮马车上面,李东阳掀开了马车的窗帘,看着身边飞速后退的景色,坐在马车里面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颠簸,非常的舒服,这长途旅行,他还是第一次如此的轻松、舒坦。
这让他不由的再次感叹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这水泥马路实在是太平坦了,都感觉不到任何的颠簸。
不过这种轻松和舒坦并没有持续太久,当车队离开天津差不多五十多公里的时候,水泥马路就走完了,不得不再次走向了原先的官道。
李东阳看着热闹非凡的施工队伍,同时心里面也是默默的计算了下路程,再试图寻常一些能够当地标的景物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不可思议,短短几天的时间,竟然已经修了差不多五十公里,按照这样的速度去计算,要不然几天的时间,这水泥马路就可以修到京城这里去了。”
“国之神器啊”
李东阳一番计算,顿时就为这修路的速度所震惊,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哎呦”
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太多的感慨,在老旧官道上行驶的车队不仅仅速度降低了很多、很多,而且开始变的坑坑洼洼,马车内纵然是垫了很多的棉絮,还有棉被,但这摇晃的实在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让李东阳磕到了头。
这让没有了心情去欣赏窗外的景色,双手牢牢的扶着马车内的扶手,不断的感受着马车的颠簸,努力让自己不要再被磕到。
等李东阳、周经等人抵达京城的时候,时间都已经第二天的早上了,因为太晚的缘故,所以不得不在路上休息了一个晚上。
除开这中间休息的时间,真正用在路途上时间花了差不多四个时辰,其中前面一半的路程仅仅只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后面一半的路却是花了足足超过三个时辰。
“终于到京城了,这老旧的官道实在是太颠簸了。”
翻开车上的窗帘,李东阳忍不住揉揉自己的腰背,这四轮马车虽然运力惊人,但是在老旧官道上面行走的话,舒适度实在是太差了,他这一把老骨头都要被震的散架了。
“京城这里的灾民越来越多了,而且这一个个都已经饿的皮包骨头,再这样下去的话,肯定要出大事的。”
很快,李东阳的注意力就放在官道两边随处可见的灾民身上,和天津这边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同,在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灾民们彼此聚集在一起,两眼放光,犹如野兽一般,似乎要吃人一般,实在是太饿了,入眼所能够看到的所有树木,树皮都已经被剥光,春天里刚刚长出来的嫩草都被吃光。
很多小孩子的肚子鼓的大大的,这并不是吃饱了东西,而是因为吃了太多、太多难以消化的东西所导致的。
“那些粮食贩子统统都该死”
李东阳心里面忍不住骂了出来,只有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才能够真正的明白饥荒的可怕,对于那些联手抬高粮价,打发国难财的人,他就更加的深恶痛绝。
车队入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聚集到京城这边的灾民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京城这边已经戒严,严禁随意的进出,防止灾民冲进京城,生出事端来。
在京城的每一个城门这里都聚集了大量的灾民,同时有一口口大锅在熬着粥,灾民们一个个拿着大碗排着队在等待施粥。
这是京城当中大户人家,还有那一次朝会朝中诸多大臣向弘治皇帝所承诺和捐献出来的粮食,这些粮食被弘治皇帝统一集中起来,在京城的各大城门口这里进行施粥赈灾,要不然的话,京城这边早就已经乱起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