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天津刘晋的小院之中,朱厚照正在大快朵颐品尝着刘晋家里各种各样美味佳肴,一边吃也是一边说道:“还是老刘你会享受,吃过你家的饭食之后,我都想将皇宫的御厨全部拉去砍了,那是人吃的东西吗”

    刘晋看着朱厚照饕餮的样子,再听听他的话,也是笑了笑。

    这皇宫之中的御厨水平确实是可能不会太好,这一点还是他们老朱家的老祖宗朱元璋买下的雷。

    朱元璋将人划分了三六九等,更是根据职业等等划分了匠户、炤户、军户等等,这皇宫里面的厨师、御医等等也是如此。

    这祖先是给皇帝做饭的御厨,后代子孙也都是御厨。

    本来按理来说,这代代相传的话,多少也是应该有点工匠精神之类的,这技艺只会越来越精湛才对。

    可事实恰恰相反,不管是这皇宫里面的御医还是御厨,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因为不管手艺怎么样,这饭碗都不会丢。

    明朝的皇帝,特别是中后期的皇帝,很少有长寿的皇帝,基本上二三十岁就死了,像后面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落个水竟然就不行了,三十一岁就死了。

    现在的弘治皇帝也仅仅只活了三十六岁,后面的泰昌、天启、如同女子一般脆弱,从弘治皇帝之后的皇帝,除了嘉庆、万历比较长寿之外,其它的皇帝没一个活过四十岁的。

    这并不是明朝时候的医疗条件比较差,要知道皇帝虽然短命,但是明朝的大臣出奇的寿命都非常高,在明朝中后期这寿命超过五十岁的大臣一抓一大把,进入内阁基本上都五十岁以上了。

    现在的内阁三阁老,刘健活了九十四岁,李东阳活到了七十岁,据说还是因为体不好,所以才只活了怎么多,至于谢迁活了十三岁,同样也是老寿星一个。

    从这里就足以说明大明皇宫里面的那些御医基本上都酒囊饭袋之辈,拥有真才实学的并不多,或者说这家传的医术越传越不行。

    行医是需要长年累月积累的,特别是中医,没有长年累月积累,他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医。

    皇宫之中的御医,因为时代都是御医,他们也只给皇宫之中的皇帝、妃子、太子、公主等等看病,根本就很难积累什么经验,这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估计也只能够依样画葫芦,不仅仅医不好病,还可能会害死人。

    这或许就是明朝皇帝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自古以来皇帝的寿命都不高,毕竟国事繁忙、cāo)劳过度,后宫又是佳丽三千的,岂能高寿

    但来自后世的刘晋却是知道,这明朝的皇帝虽然短命,可后一个朝代的瞒清皇帝却是个个高寿,大多数都是长命皇帝。

    乾隆活到了十九岁,康熙和道光活到了六十九岁,嘉庆活了六十一,雍正活到了五十,可以说个个都比较长寿了。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明朝皇帝短命必然是有原因,至于说基因遗传问题,明朝的藩王之类的,大多数也都比较高寿,而且子嗣众多,要不然老朱家也不会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这皇室子弟就有近百万了。

    后世喜欢研究历史的人经过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之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这一切都是朱元璋害的,是他定下的户籍制度所害的,害了后世的子孙。

    刘晋微微的摇摇头,仅仅只是看到朱厚照吃个饭而已,刘晋不知不觉之中就想到了如此之多。

    “呼吃饱了,太好吃了。”

    良久,朱厚照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整个人都心满意足,美美的饱餐一顿。

    “下,这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要不我们一起在天津这边散散步如何”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朱厚照好不容易过来一趟,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和他说。

    “活到九十九是不是太长了点”

    朱厚照一听,想了想说道。

    “额…请下恕罪。”

    刘晋一听,额头上都微微冒出了汗水,这朱厚照是在说反话啊,他是太子下,自然是千岁、千岁千千岁了,自己说他活到九十九,这要是往严重了说可是要杀头的。

    “哈哈,看把你给吓的,走吧,走吧,一起在天津这边走走,隔了段时间没来,这天津看起来变化很大啊。”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惶恐的样子,顿时就开心的大笑起来。

    很快,刘晋陪着朱厚照一边非常悠闲的散步,一边闲聊起来。

    “啧啧,还是天津这边充满了活力,怎么看都觉得新奇,这一天一个样啊,这片新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我记得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啊。”

    行走在宽敞的水泥道路上,朱厚照指了指一片靠海的房子说道。

    这片房子规划的非常整齐,全部都两层的小洋楼,带院子的那种,用的是钢筋水泥建造的,砖是青砖,外面用石灰粉白,窗户用的是玻璃,和这个时候时代的房屋相差太远,给人的感觉就非常的明亮、宽敞。

    “这片房子是一个叫月亮湾的小区,是专门建造的房子,准备用来卖的。”

    刘晋笑了笑回道。

    “卖房子”

    “你一次建怎么多房子就是用来卖的”

    朱厚照一听,顿时微微一愣的说道。

    “那是当然,不然我建怎么多房子干嘛,月亮湾这个地方的位置非常不错,离天津港口、造船厂、天津水泥厂都非常近,又是海景房,额海景房的意思靠海,可以看海的意思。”

    “再加上这里的交通非常的方便,道路我都已经让人铺上水泥路了,这房子又是根据我设计的格式去建造的,这房子怎么也得要卖个几百两银子一吧。”

    刘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接着如数家珍一般的开始介绍起这月亮湾房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等。

    “几百两银子一”

    “怎么可能,京城里面的房子,即便是三进的大房子一般有个两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下来,你这卖几百两银子一,谁会买你的房子”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说道。

    他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很多东西却是都知道,这京城房子的价格,他也是知道的很清楚。

    “下,您说错了,这房子可不是我的房子,是我们的房子。”

    “我们刚刚来天津的时候,可是大肆买地,上百万两银子可都是砸了进去的,这天津最大的地主可是下您啊。”

    “这里建的这些房子自然也是下您的,我占的股可没有下您多的。”

    刘晋连连摇头说道。

    “是我的”

    朱厚照一听,微微一愣,接着小眼睛一下子就盯着这片房子,然后仔细的数起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下不用数了,这月亮湾总共有百十房子,每房子我准备卖百十两银子。”

    刘晋看着朱厚照的样子,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朱厚照,一听这些房子是他的之后,整个人的眼睛之中都仿佛全是银子了。

    “百十,每百十两,这总共就是七十多万两银子了啊。”

    朱厚照数学算的不错,心里面默默的算了算,一下子就算出了大概,接着想了想说道:“老刘,这百十两银子一的房子,这能够卖得出去吗”

    “当然能够卖得出去,下要是不信的话,我们不然打个赌如何”

    刘晋很是自信的说道。

    “刘瑾,你过来,这百十两银子一的房子,还是在这天津这边的,你买不买”

    朱厚照看了看刘晋自信的样子,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想了想对着股后面的刘瑾问道。

    “我才不会买呢,傻子才会买,在京城这边有百多两银子足够买个内城的大房子了。”

    刘瑾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他在京城可是有不少房子的,很清楚京城的房价,才不会傻乎乎来天津这边买这样的房子呢。

    “哈哈,我就说嘛,怎么贵的房子怎么可能会有人买呢。”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显得自信多了。

    “下敢不敢和我打这个赌”

    刘晋微微一笑,依然很是自信的说道。

    “赌就赌,说吧,赌什么”

    朱厚照一听,立即回道,他才不相信怎么贵的房子会有人买。

    “赌一千两银子吧,小赌怡。”

    刘晋想了想说道。

    “一千两太少了,好不容易有机会赢你这个大财主的银子,至少也得要一万两银子吧。”

    朱厚照一听,连连摇头说道。

    额,朱厚照同学现在也是财大气粗,单单是一个玻璃厂就进万金,每月的分红让弘治皇帝都后悔当初只找他了要了一百万两银子了。

    更何况还有天津这边的诸多产业,随便一个都是下金蛋的母鸡,每月的收益,他可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也知道眼前的这个刘晋也是真正大财主,有钱的很。

    “行,一言为定,这房子过几天就要开售了,到时候就知道了。”

    刘晋一听,点头答应下来。

    【】喜欢就分享




第248章,海鱼行
    刘晋陪着朱厚照走着、走着很自然的就来到了天津港口这里。

    现在的天津港口越来越繁华,时不时都能够看到有渔船捕鱼归来,带回来一船船的海鱼,让整个港口都飘荡着海鱼的腥味。

    “好热闹啊”

    朱厚照一看这热闹的场面,整个人都来精神了,也是快步来到港口码头这里,看着一艘正在卸货的渔船。

    只见一筐筐的海鱼从渔船上面不断的挑下来,接着在码头这里,有专门的人对这些鱼获进行分类,将不同的鱼分别装到别不同的筐子里面,然后在一筐筐的过称。

    “大黄鱼一担,重一百二十斤”

    “小黄鱼一担,重一百斤”

    “带鱼一担,重一百一十斤”

    过称的人每称一担鱼都会大声的叫出来,同时旁边有人将这个全部记下来,接着立刻就会围上一群商人,一个个也是跟着喊起来。

    “兴国商号出三百五十文买大黄鱼一担”

    “远洋商号出三百文买小黄鱼一担”

    “京城龙王楼出五两银子买这条金枪鱼”

    有时候遇到一些稀有的好货,这些商人就会不断的出价竞争,像金枪鱼、石斑鱼都算是比较抢手的货,价格现在也是越来越高。

    “老刘,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朱厚照看着这些不断出价的人,想了想对着身边的刘晋问道。

    “这些都是过来买鱼的商人,也算是天津这边兴起的一个新行业吧,嗯,叫海鱼行。”

    “我们天津这边的渔船多,出海捕获的海鱼非常的庞大,光靠天津这边是远远不能消化的,所以大部分的海鱼都是往外销,其中最大的市场就是京城了。”

    “现在饥荒一过,我们也是没有再将这些鱼运到京城去买,转而将这些鱼卖给这些商人,让他们运到京城去卖。”

    “所以也就慢慢的滋生了这个海鱼行,这些人全部都是做海鱼买卖的商人,有些是专门贩卖海鱼到各个地方售卖的,有些则是京城、天津这边做海鲜的酒楼直接来收购一些鱼货。”

    刘晋看了看眼前这些正在激烈竞争的商人,非常详细的跟朱厚照解释起来。

    “哦,原来如此,看来这鱼的价格也是涨了不少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明白了。

    “那是当然,以前卖一文钱一斤那是特殊时期,现在饥荒过去了,自然也是恢复正常,这海鱼好歹也是肉,而且营养丰富,自然不可能再卖一文钱一斤了。”

    “不过因为海鱼产量大,它的价格依然很低,比其它的肉类低很多,一般在天津港口这边,他们拿货是二三文一斤左右,运到京城这边之后差不多能够卖四文钱、五文钱一斤的样子,价格依然非常的便宜,利润也是相当的可观。”

    “至于一些名贵的海鲜,价格就更高了,一般都是京城、天津这边的酒楼给买下来。”

    刘晋点点头说道,这海鱼行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一个现象。

    因为前面的饥荒,京津地区的人都是靠这个海鱼度过的,所以京津地区一带的人都已经喜欢上了吃海鱼,海鱼的市场需求非常的庞大。

    海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关键是这个价格非常亲民,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最喜欢的,特别是天津这边,因为靠海,这海鱼的价格很便宜,大家一日三餐都少不了要吃海鱼。

    在刘晋和朱厚照聊天之际,一筐筐刚刚才下船的海鱼很快就被这些商人抢购一空,一个个商人的背后都有堆积如山的一筐筐海鱼。

    接着很快就有一辆辆马车来到码头这边,这些马车也全部都是四轮马车。

    因为京津水泥马路的修建,极大的方便了京津地区的交通,这四轮马车也是在京津这边迅速的火爆起来,它运货量大的优点使它成为了现在各大商行最喜欢的运输工具。

    一辆辆马车很快也是装满了一车车的海鱼,立即也是马不停蹄的朝着京城这边赶去,现在天气炎热,这海鱼必须要尽快运到京城这边,越新鲜自然是越好卖,价格也能够更高一点。

    对于这些做海鱼生意的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老刘,我记得上次来你还在晒鱼干啊,现在看来,你这鱼干的生意是做不成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码头,朱厚照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对刘晋说道。

    “晒鱼干的生意我一直在做啊,别看现在这些海鱼卖的很好,再过段时间,等这渔船多了,这海鱼就不好卖了。”

    “到时候我就会继续去晒鱼干,这鲜鱼很容易坏掉,晒成鱼干就可以保存很,而且晒成鱼干之后,这鱼干就可以卖到内陆地区,让内陆地区的人也尝一尝我们天津的海鱼了。”
1...878889909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