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天子登基了,要举办隆重的登基大典,我们印加帝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必须要竭尽全力的去表达自己的忠心,而表达忠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更大的金字塔,向大明天子进贡更多的黄金!”
ps:求票票~~
大明镇海王 第2113章,一代雄主苏莱曼大帝
奥斯曼帝国尹斯坦布尔的皇宫内,年轻的苏来曼大帝正显得有些愁眉苦脸,苏来曼身材消瘦,脸色略显苍白,但是双目炯炯有神,脖子略长,有着鹰钩鼻,头顶上顶着一个大的出奇的大包。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现在的他正面临着诸多的难题。
不同于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强盛,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在接连两次同大明帝国的战争之中失败,不仅仅被割掉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面临着沉重的战争赔款,这极大的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
在东边,大明帝国一手扶持的波斯帝国在尹斯玛依一世的治理下也是日渐强大起来,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得益于埃及运河带来的可观收益和繁荣的东西贸易也是变的强大起来。
这些都让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远不如历史上的强盛,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内部的经济压力大、税赋过重,各部族首领野心勃勃、蠢蠢欲动,西边欧洲边境地区的匈牙利人、奥地利人、鞑靼人一直在试图侵占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尽管这些土地原先就是属于他们的。
东边的波斯和埃及也都在同奥斯曼帝国争夺肥沃的两河流域,可以说内忧外患,压力很大。
但这都还不是让他最头痛的事情,真正让他头痛的事情是伴随着大明商人大肆的进入奥斯曼帝国经商,将奥斯曼帝国逐渐的捆绑到了大明帝国的资本主义战车上。
原本的奥斯曼帝国手工业极其的发达,尤其是纺织业,奥斯曼帝国的布匹不仅仅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甚至于还可以大量的出口到欧洲、中东、波斯等地,奥斯曼帝国的地毯可是闻名世界的。
然而这些年来,伴随着大明帝国廉价布匹的倾销,对奥斯曼帝国的手工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无数的手工业者失业。
这不仅仅影响了奥斯曼帝国的就业和税收,而且还让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变的更加困难,大量的人因此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生活变的更加困难。
此外,大明帝国大量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也是让奥斯曼帝国国内的贵金属大量的流逝,造成了奥斯曼帝国国内通货紧缩日益严重,上至奥斯曼帝国苏丹,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越来越无钱可用。
没办法,一方面是大量的战争赔款,年年都要向大明帝国赔偿一笔巨额的财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大明帝国的商品在奥斯曼帝国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从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传统的贸易商品慢慢的发展到布匹、蔗糖,再发展到现在的汽车、摩托车、钟表、自行车等等工业产品。
大明帝国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奥斯曼帝国这边都非常的受欢迎,然而奥斯曼帝国能够出口给大明帝国的商品却是寥寥无几,除了奴隶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其它的商品了。
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大量贵金属的外流,黄金、白银源源不断的被输入到大明帝国。
接手这样的一个帝国,年轻的苏来曼大帝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困难。
“坚决不允许在种植粮食的田地上种植棉花!”
苏来曼大帝看着一封地方总督写上来的奏疏都忍不住大发雷霆。
上面清楚的写着,现在越来越多领主、贵族在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养殖绵羊,因为棉花和羊毛是可以出口给大明帝国的,可以从大明人的手中换取到白花花的银子的。
如果是种粮食的话,粮食根本就卖不出去,大明人不要,大明人自己的粮食都多到吃不完,哪里还需要从奥斯曼帝国进口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领主手中虽然有大量的土地,但却是无法从中获取什么财富,粮食现在是真的不值钱。
今年奥斯曼帝国遭遇了干旱,粮食产量锐减,但是得益于从大明帝国源源不断输入的廉价粮食,这粮食价格不仅仅没有暴涨,反而比起以往正常年份都还要更低。
这让奥斯曼帝国的贵族、领主们清楚的意识到一件事情,如果继续种植粮食的话,他们的领地收益将微乎其微,种植棉花和养羊则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收益。
这自然而然的大家都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将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和养羊,产出棉花和羊毛出口给大明人。
可是对于苏来曼大帝来说,他自然是清楚的知道,一旦大量的田地都用来种植棉花,养羊了,那么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从此以后必须要依赖来自大明帝国的粮食。
一旦形成了依赖,奥斯曼帝国以后还怎么和大明帝国抗衡?
大明帝国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断掉你的粮食来,你整个国家都陷入饥荒、混乱之中。
苏来曼大帝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岂能将重要的粮食安全交到大明人的手中?”
“农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保证帝国实力的经济基础,必须要保护农民的耕地和利益,这样才能够让农民安安心心的去种粮食,帝国才能够稳定,强大!”
苏来曼大帝一边思索也是一边愤怒的说道。
奥斯曼帝国的家底还是非常丰厚的,得益于他爷爷和父亲的开疆拓土,不仅仅在亚洲这边拥有着大片的土地。
在欧洲这边,奥斯曼帝国也是占据着巴尔干半岛以及多瑙河中下游的广袤肥沃地区,拥有着数量极其庞大的耕地。
“可是大明人的粮食即便是到了消费者的手中,它的价格也比我们自己种出来的还要便宜,而且大明人的粮食质量比我们的要好很多。”
易卜拉欣想了想说道。
他是苏来曼小时候的重要玩伴和好友,苏来曼大帝等级之后,易卜拉欣也是得到了重用,成为了苏来曼大帝的重要大臣。
“大明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的粮食为什么比我们的价格便宜如此之多?”
苏来曼想了想问道。
“大明帝国的粮食价格之所以非常的便宜,那是因为大明人大量的采用机械化耕种的方式,他们一个农民可以耕种几千亩甚至于上万亩的土地,粮食的总产量非常高。”
“并且在粮食的加工环节,同样也是大量的使用机械,脱壳、磨粉等等都可以实现机械化,效率非常高,成本非常低。”
“而我们奥斯曼帝国的粮食生产,依然还是大量的使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使用耕牛,加工环境也依然还是依靠手工的方式。”
“产量和质量上也就不如大明帝国,成本上更是没办法相比。”
“如果不让这些领主和贵族种植棉花的话,他们种粮根本就种不过大明人,这粮食根本不值钱,并且无法出口给大明人换取大明人的商品。”
易卜拉欣详细的向苏来曼大帝解释。
“我也早就听闻了大明人的农业极其发达,大量的使用机械。”
苏来曼听完顿时就沉默下来。
他父亲一直都生活在大明帝国的庞大阴影之中,所以从小也是让苏来曼有学习过大明的汉语和汉字,对大明帝国也是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
“大明帝国不仅仅是农业大量的使用机械,他们的工业更加发达,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已经可以实现机械化的生产了。”
易卜拉欣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我们是否可以禁止大明的粮食和商品进入我们奥斯曼帝国?”
苏来曼想了想问道,玩价格战貌似是玩不过大明人了,对方的粮食、布匹到你消费者手中都比你本土的还要便宜,这还怎么玩?
想了想貌似也是只能够禁止大明商品的流入以此来保护本国的产品和农业了。
“不行,根据当初我们和大明帝国签署的协议,大明商人在我们奥斯曼帝国拥有自由贸易的权力,我们甚至于不能对大明商人征税,更别说限制大明商品的进入了。”
易卜拉欣微微摇头说道。
“他们拥有自由贸易的权力,还不能对大明商人征税?”
苏来曼一听,顿时就震惊了。
“是的,当年埃尔津詹城协议详细的说明这一点,为此后面还爆发了和大明帝国的第二次战争,最终依然还是我们战败了。”
易卜拉欣小心的提醒道,这显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关键是还是苏来曼他爷爷和老爸干的,两代人都摆在了大明的人手中。
“既然大明人可以使用机器,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机械?”
“这一次,大明帝国新皇帝不是要搞登基大典嘛,到时候你去一趟大明帝国,仔细的好好考察一番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回来我们就学大明人。”
“他们用机器,我们也使用机器,我就不信我们会比大明人差哪里,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的,总有一天我们要报仇雪耻的!”
苏来曼听完,顿时就沉默了,这不光彩的事情导致奥斯曼帝国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仔细的想了想,他便笑着说道,决心好好效彷大明人。
大明镇海王 第2114章,回大明
南非东非大岛刘达的府邸内。
“走了,走了!”
刘达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踏上返回大明的行程了。
仔细的算一算自己离开大明来到南非这边都已经差不多有十多年了,当初离开的时候仅仅只有十九岁,现在都已经三十了,时间是过的真快。
“嗯!”
陈雪也是点点头,她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大明了,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看看自己的兄长,见见自己的公婆什么的。
“要回大明了吗?”
刘达的小儿子刘晴天才刚刚开始懂事,一双大眼睛好奇的问道。
“嗯,要回大明去看看爷爷奶奶了,见伯伯、叔叔,还有你的堂兄、堂弟。”
刘达抱起自己的小儿子开心的说道。
“爷爷是什么样子的?”
“凶不凶啊?”
刘晴天眼珠子一转的问道。
“哈哈,爷爷当然是爷爷的样子了。”
“爷爷一点都不凶,他肯定很喜欢晴天的。”
刘达笑着说道。
抱起小儿子,带上老婆和大的孩子出了门坐上汽车就往码头这边赶去,在码头这里,依然有一辆大轮船停泊在等待了。
等刘达一家人登上了轮船,轮船也是很快就启动了,伴随着阵阵的汽笛声开始直接开往南洋,横渡整个印度洋。
轮船上,刘达也是忙碌不停,轮船上有电报,通过电报刘达也是不断的联系起自己的弟弟来。
这一次回京城的不仅仅是刘达,还有在天竺西洋联合商行锡兰总督府工作的刘诚,在澳洲这边的刘誉,南洋的刘仁,在黄金洲的刘义。
他们四兄弟都是被派到了海外,各自负责了家族的一块产业,刘达负责南非殖民地的产业,以后也是继承家族在南非的所有产业。
锡兰总府这边的刘诚继承的是刘晋在西洋联合商行的股份和产业,现在也是已经做的很不错,成为了一个重要省的总督。
在南洋的刘仁,主要负责的是家族在南洋地区的产业,大大小小的岛屿足足有几百座,其中大的岛屿面积很大,拥有极其庞大的种植园、大量的矿产和诸多的工厂等等。
在澳洲的刘誉和黄金洲的刘义都是各自负责澳洲和黄金洲这边的产业,大量的矿产、牧场、种植园、工厂等等。
多年来刘晋麾下积攒下来的产业实在是太庞大了,在全球各地都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当然最重要的产业还是在大明本土这边,目前也是由大儿子刘信和小儿子刘清在打理。
这一次正德皇帝的登基大典,大明在海外各地的藩国、殖民地都会派人返回大明参加这个盛大的典礼。
南非这边派遣了刘达、锡兰总督这边也是派遣了刘诚,澳洲、黄金洲、南洋这边,刘家的几兄弟都约好了,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全部返回大明,大家好好的团聚一番。….算下来,刘家已经很久都没有好好的聚在一起,一起吃顿团圆饭,一起聊聊天了。
相比起大明其它的豪门贵胃来说,刘家的子弟只要一成年,基本上都会被派出去,独自在外地打拼、工作,甚至于多年都没办法回大明一趟。
有人说刘晋非常的狠心,怎么多的儿子在外,多年都不回来一次,看看京城的那些权贵们,哪一个不是儿孙绕膝,几乎都是待在身边。
但是他们哪里懂刘晋的苦衷,这儿孙留在身边是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留在京城,他们又能够有什么发展?
还不是成为一个二代,每天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还不如将他们弄到海外去,让他们自己自由的去飞,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哈哈,老三都已经从锡兰岛这边出发了,估计着会比我们早到几天。”
“老四也已经出发了。”
“到时候我们几个就可以先在南洋的麻六甲城聚一聚了。”
刘达看着电报,再摊开地图,仔细的算一算,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算一算时间,自己和几个弟弟也是已经有多年未见面了。
和刘诚见面都还是五年前的时间了,当时刘诚代表锡兰总督来访南非总督,刘达和弟弟刘诚见了一面,好好的畅谈了一番。
和刘仁则是在三年前见了一面,当时他是过来南非殖民地这边采购一批货物,两兄弟这才见到了一面。
至于刘誉和刘义,那是已经十一年没有见过了。
“看把你高兴的。”
陈雪看看刘达,笑着说道。
“那自然是高兴的很,等到了之后,我要用照相机拍照留念,到了京城之后,我们全家都聚齐了,到时候一起拍全家福!”
刘达笑着直点头。
“你是不知道啊,刘诚小时候最爱哭鼻子了,当初我们离开的时候,他都已经十八岁了,但还是哭鼻子了。”
“还有刘仁和刘誉,他们两个小时候特别的调皮,每次吃东西,每个都要先咬一口,每次都会被打屁股。”
“刘义和刘清两个最小,从小父亲反而对他们是最严厉的,没少挨板子。”
“大哥刘信最像大娘,性子有些软,也不知道这些年在军中磨砺的怎么样了。”
刘达不断的回忆着自己家里面的几个弟兄。
“还有我几个妹妹,小时候都特别的粘我。”
想到自己的家人,刘达是满脸的笑容,满满的都是回忆。
这一别家乡多年,时间飞逝,兄弟们聚少离多,感情并没有因此澹薄,反而更加的思念起来。
十几天之后,南洋麻六甲。
麻六甲自从当年刘晋带领大军横扫南洋之后,这里就被纳入了大明帝国的版图,是大明郑和行省的首府。
麻六甲城因为地处要道,是东西往来船只的必经之地,大明对这里也是非常的重视,修建了大量的港口,极大的便捷了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是让这座麻六甲城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南洋地区仅次于月牙城的第二大城。….麻六甲城的港口码头这里。
刘诚、刘仁和刘誉三兄弟带着自己的家人正在等待,等待二哥刘达一家人的到来。
刘誉本来是不需要经过麻六甲这边的,但他选择了绕道来麻六甲这里,到时候几兄弟再一起前往大明天津,返回京城。
三兄弟都已经20多岁了,一个个也都早已经独当一面了此时也都在聊个不停。
“我和二哥都已经有十一年没有见面了。”
“也不知道二哥现在怎么样了。”
刘誉和刘达、刘仁一样,都是李贞生的,算是亲兄弟了,刘信、刘诚、刘义则是大娘徐婉儿生的,最小的刘清是李贞生的。
当然在家里面,七兄弟也是从小都没有什么区分,基本上都是一起长大的,甚至于连睡觉小时候都是睡一起的。
这一点和大明的其他豪门家庭是不一样的,刘晋为了培养他们的兄弟之情,小时候都是尽量挤着床一起睡,睡一个房间,而不是让他们一个人一个房间。
“我也有五年没有见到二哥了。”
刘诚也是跟着感叹道。
就在这时,一艘大轮船缓缓的驶来,朝着港口这边慢慢的停下,船还没有停泊下来,他们就看到了站在甲板上的刘达。
“是二哥!”
三人一看,尽管多年未见,但还是一下子就认出来了,顿时就激动的摇头。
“老三,老四、老五!”
刘达也是很激动,一边摇头也是一边大声的喊了起来,此时此刻哪里还有一个高官的样子。
“二哥!”
三人也是齐声的喊了出来,身边各自的妻子、小妾以及孩子也是纷纷好奇的看了过去。
等到船只停泊下来,刘达激动的赶紧跑了下去,几兄弟相聚在一起,激动都抱了起来。
“哈哈,老三你还爱不爱哭鼻子?”
“二哥,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听到刘达的话,刘诚顿时就哭笑不得了,自己现在好歹也是西洋联合商行这边的一省总督,一方封疆大吏、手握大全,你竟然当着大家的面说小时候的丑事。
“哈哈!”
刘达顿时就笑的更开心了。
四兄弟聚在一起,非常的热闹,互相的介绍了一番自己的妻子、小妾以及孩子,刘达算是最不花心的一个了。
直到现在刘达也是只有一个妻子陈雪,没有纳妾,所以也只有五个孩子。
刘诚、刘仁、刘誉就不一样了,他们三个都妻妾成群,小妾都有不少,这家里面的孩子自然也是一大堆,这一次除了少数个别太小的之外,基本上也都带上了,准备带回去京城这边见见自己的父母。
“好家伙,这一个个孤身只影的离开大明,这回去的时候,一个个都可以包船了!”
刘达看着自己几个弟弟的一大家子,也是笑着调侃道。
“哈哈!”
几兄弟顿时就笑了,再看看家里面的小孩子,很快也是都玩到一块去了。
四兄弟在麻六甲这边休息了几天,很快又分别乘坐三艘大船一起朝着大明天津行进。
此时此刻,四兄弟一个个都归心似箭,恨不得长了翅膀早点回到大明,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
ps:求票票啊,话说儿子生多了到底好不好呢?
96.
中华田园牛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大明镇海王 第2115章,全家福
天津港口。
刺骨的寒风字啊不断的呼啸,整个天津港外一片白茫茫的,厚厚的冰层上面盖上了白雪,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仿佛要将天地都给冰封了一般。
“呜呜!”
一艘破冰船响起了阵阵的汽笛声。
伴随着强大的动力引擎启动,破冰船周围的冰层纷纷伴随。
很快,随着破冰船缓缓的启动,所过之处,冰层破碎,在茫茫的冰封世界之中硬生生的破开出一条航道来。
紧随着破冰船,后面一艘艘的货船、轮船也是有序的离开港口。
冬天是真的越来越冷了,年年的冬天,这港口都会被冻住。
幸亏是有天津造船厂研究出来的这种破冰船,每天来回的走上几趟就可以破开冰层,保持航道的通畅,否则这个天津港要是停下来的话,整个京津地区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天津港附近的望海楼顶楼的包厢内,刘信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看着报纸,时不时看向外面的天津港,似乎在等待什么。
再看看周围的天津城,几十年的时间了,整个天津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嫣然已经成为了大明,乃至全球数一数二的超级大都市。
抬眼看过去的时候,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离得最近的是天津的十里商行,一栋栋高楼,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富丽堂皇,宽敞的马路上形势的都是昂贵的汽车。
商业街区这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贯通四面八方。
“多年没来天津,还是繁华依旧啊!”
刘信感叹一声,当年在天津皇家军事学院这里学习了三年的时间,也算是在天津待了一些时日了。
后来进了军队,刘信一直都是在海外,从基层的士官做起,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也已经成为了统领一军的少将军了。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步,自然是少不了自己父亲刘晋的巨大影响力,也更少不了自己岳父英国公在军中的影响力。
刘晋虽然是文官,但是在大明军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曾经帅军南扫南洋、东荡倭国,西取西域、河中,也是靠着军功才封为辽国公的。
军中有大量的中高级将领当年都是刘晋帐前的裨将,甚至于连现在的澳国公杨云当年也是刘晋麾下的一个将领,也正是有了刘晋的赏识,杨云才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一路高升,青云直上,最终开疆拓土,封为澳国公。
还有现在军中的霍英、霍云、廖原等大明上将军,当年也都是刘晋麾下的先锋将,可以说刘晋虽然是文官,但其实也算是武将勋贵了。
至于英国公家就不用说了,世代国公,军中积累的人脉早已经盘根错节,和其它的武将勋贵们那更是世代联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