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激动的给白贤发微信。
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微信这个东西,上面仅有的三个好友分别是白贤绿珠和苏启志。
虽然他也很想跟恩人道一加个微信号,但是总觉得他好像很威严,所以就没敢去问。
白贤收到他发来的微信时,也已经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了。
明天你们真的要过来吗?
我可能没时间陪你们玩儿,桃园里有很多事儿做。
看到桃儿发过来的两条信息,白贤微笑着回复:
我跟绿珠明天就是打算过去帮你干活呢!
而且绿珠还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哦!
听他提到绿珠,桃儿不自觉的有些脸红:
真的吗?不过,我家的活有点累啊,我怕你们两个吃不消。
白贤发了一个笑脸的表情:
我虽然干活一般般,但是绿珠干活肯定给力,因为他吃的很多。
见他提到绿珠吃的多,桃儿心里就有些复杂:要说明天朋友上门来玩,大过年的,中午肯定要留一顿饭,母亲倒是没什么,跟她说一声就行,就怕是父亲不乐意。
纠结了一会儿,他就想通了:叔叔家的饭菜那么好,他们肯定不愿意在自己家吃。
想通之后,给白贤回了个微信之后就躺下睡着了。
而此时绿珠正思索着:明天去拜访桃儿带什么礼物好。
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带点实用的东西。
因为在他看来,桃儿家实在太穷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刚吃完早饭,绿珠就急匆匆的跑上街去买东西。
这个时候,街上的商铺才刚刚开门。
绿珠先五金店店里买了两把崭新的油锯,和配套用的东西。
之后又买了两袋大米,两大桶食用油。
“你买这些东西干啥?”白贤抱着一箱牛奶,一箱火腿肠,有些惊讶的看着绿珠拎着一堆东西出来。
绿珠先是随手叫了辆三轮车,把东西搬上去之后,十分得意的说:“当然是去桃儿家拜年用啊!”
拿这些东西当年礼?
白贤正要吐槽的时候,只听开三轮车的大爷说:“这孩子买的东西实惠呀!至少拿到亲戚家还有用。”
“现在这些年轻人呢?走亲戚近了一些奶呀,饼干什么没用的东西!那些东西不好吃,还有一堆添加剂。还不如粮油来的实在。”老大爷边开车边吐槽:“我家今年过年,就堆了一堆包装精美的礼盒。”
那一箱箱的礼品,大家都懒得拆开。
最后,好多都低价又处理给超市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你说现在社会不比以前什么都缺,买点好吃的给人家孩子改改样。”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各种饮料保养品多不胜数。
大家都觉得喝饮料有健康隐患了,可还是有大把的人,买各类奶制品饮料走亲戚用。
“叫我说,以后都跟这个小哥学学,走亲戚的时候,你拿两壶油,远比抱几箱子水果来的实惠。”老大爷十分赞赏的看了一眼绿珠。
白贤再觉得脸上有些发烧:看来他的礼物选择实在太庸俗,而不用心了。
桃儿现在的家庭条件确实很困难,最需要的应该也是基本的生活用品。
而不是他买的这些可有可无的保养品。
但是已经买了,又不能退掉,登门拜访手里拎点东西,总比什么都不拿强。
想到这里,他突然感觉有些羞愧:在苏启志家住了这么久,人家连房租都不要,过年自己竟然连一点表示都没有,实在太不应该了。
现在就连过来拜访朋友都拎着礼物。
而他天天在苏启志家吃喝住,过年也没有送一件礼物,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这么想着心里就开始琢磨起来:等到元宵节的时候,送个什么东西给苏启志一家人表示感谢。
在他眼里,苏清道一根苏启志就是一家人。
虽然道一根苏启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以前都不认识,但是他们现在相处的模式跟一般父子没什么差别。
苏启志虽然最疼苏清,但对道一也十分关心。
这让白贤觉得很羡慕。
当然,苏启志对他也很关心,不过比不上对道一亲热。
他一路胡思乱一想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绿珠聊着天儿,很快就来到了桃儿家的桃园。
桃儿远远的一看到他们过来,就立刻丢下手里的钢锯跑过来。
当他看到绿珠从三轮车里,一口气拉出来三口油锯时,心里十分感动,鼻子也有些酸酸的:“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绿珠十分干脆地摇摇头说:“我不知道啊!是苏伯伯提醒我们带来的,你真的很需要这个?”
“嗯,用这个修理树枝又快又方便,本来我也想着买一个。”桃儿有些羞愧的低下头。
他手里哪里有钱买这个?
真希望眼前这个桃林赶紧挂果,等到桃子收获了多少赚几个钱花。
第五百五十七章 禁地
虽然桃儿对于朋友带着工具来帮忙,感觉很不好意思,但是不得不说,这三把油锯正他急需用的。
本来,以为两人诚心带着工具过来帮他干活而已。
没想到,接下来白贤又从三轮车里拿出来了一堆礼物。
“昨天不是拿来过了么,今天怎么又拿这么多东西?”这时候听到动静跑出来的桃儿母亲有些真怪地看着白贤。
并且,还十分坚决不收他们带来的礼物。
“哎呀,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大过年的,哪有让人把礼物再带回去的道理?”最后还是三轮车司机发了话,桃儿母亲才十分不好意思地勉强收下他们带来的礼物。
这俩孩子实在太客气了!
桃儿母亲十分热情的对白贤跟绿珠说:“中午你们两个一定要留下吃饭,昨天没留你们吃饭,我这心里一夜上都可不得劲。”
昨天,因为他们是下午过来的,在这里只呆了半晌,而且,按照老风俗,留晚饭也确实不太妥当:因
为,离的近并不过夜,所以吃过晚饭之后天就黑透了,回家不好赶路。
所以,一般情况下出去串亲戚都是上午去,然后吃一顿午饭,下午离开。
今天,白贤他们俩一大早就过来了,不但带着礼品,还带着工具帮忙干活,中午肯定不能让人再回去。
桃儿母子两人十分感激的领着白贤跟绿珠来到小院。
这时候桃园老大爷正在院子里磨刀。
这些年因为儿子生病,自己家过的一年不如一年,过年好多亲戚都不来往了。
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当年的亲戚朋友,好多都离开了小镇,去大城市发展了。
过年也鲜少有人回来。
还有一点就是:那些亲戚也怕他借钱,所以都躲得远远的。
刚才一听到三轮车的声,他就知道可能是,儿子昨天交的朋友过来找他玩了。
因为今天一大早,儿子就跟他说了这件事。
对于孩子交朋友的事,他向来不干涉。
儿子性格淳朴,一向跟其他孩子都处的不错。
记得他上大学的时候,每到假期都会带几个同学回来玩。
后来,自从生病之后,就再也没有朋友同学上门了。
现在他清醒过来了,能交往俩个聊的来的朋友分分心,以后不会时时跟自己对着干更好,
所以,也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
不过,等他看老婆子跟孩子又拿着一大堆礼物回来,心里也十分高兴:你想到这两个孩子这么有心,昨天已经过了一次了,今天登门还带着东西。
当然,表面上却十分严肃:“你们过来玩就玩,没这么客气,带什么东西?昨天不是来过了吗?你怎么也不能收,待会你们回去的时候都都拿走。”
绿珠十分实诚的扬了扬手里拿把旧的油锯:“这个是苏伯伯家的,虽然他说以后用不上了,就放你家。不过我觉得他可能偶尔还能用上,所以我们今天走的时候还要带回去,其他的都留下。”
白贤紧接着点点头:“我们也算第一次正式上门拜访,一点心意,啊,请您不要嫌弃。”
这才是合乎情理而又官方的回答。
见他们两个这么说,桃源老头也就不再客气,他满脸笑容的上前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桃儿能有你们两个好朋友,真是幸运!”“
说完,忙吩咐桃儿母亲去烧茶,他也丢下手里的活计,拉着两个人进堂屋说话。
“伯伯,你不用忙活,那我们也不喝茶。今天过来就是帮桃儿干活的。”绿珠十分耿直的说:“我很喜欢这个桃林,也很想帮桃儿去园子里干活。”
说完,拎起地上两把崭新的油锯,就要往外走。
这孩子也太实诚了。
过来拜访两口茶都不喝,就慌着要去帮忙干活。
但绿珠却根本不在乎这些客套,他只想尽快的帮那些生机严重受损的老桃树修剪枝丫。
桃源老头客气了几句,但见绿珠跟白贤根本就不吃这套,也就由着几个孩子去了。
现在的孩子都这么单纯实在吗?
桃源老头不由得对这两个孩子心生好感,于是兴致勃勃地吩咐老太太:“老婆子,晌午炖只鸡,烧一锅排骨,好好招待招待孩子们。”
远远的听到父亲的话,桃儿心里暗自松了口气:早上他跟父亲说绿珠他们会过来玩,父亲只是嗯了一声。
所以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要是他父亲就如同不喜欢他一样,不待见他的朋友们。
可能中午不会愿意招待绿珠跟白贤,没想到父亲倒是挺开通的,竟然这么给他面子。
这让桃儿心里觉得暖暖的,鼻子也有些酸酸的:也许这些天误会了父亲吧!
对于桃儿细微的情绪变化,绿珠关白贤一点都没察觉到。
还因为桃儿因为心绪不定,放慢了脚步,所以被两人抛在身后。
他们两个人都有些兴奋的向桃林深处走去。
“白贤!咱们要去的是西边儿。你们别往南走了。”等桃儿回过神的时候,发现两人已经走到了桃园深处,于是连忙出声叫住他们。
绿珠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先往这边走走,逛逛,待会儿再过去!”
桃儿赶紧地跑过来拦住两人:“别去那边了,我爹说那边不吉利,除了他之外,别的人都不能过去。”
不吉利?出什么事了吗?
迎着两人疑惑的目光,桃儿有些伤感的低下头:“当年我之所以生病失忆了这么久,就是因为在那边出了大事,说是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的妻儿,以前都在那边没了。”
原来是这样!
“那边是坟地吗?”绿珠十分好奇地问。
桃儿摇摇头说:“没有起坟,不过,咱们还是别过去了吧?”
绿珠有些遗憾的看了一眼,在桃林深处的那棵巨大桃树:“就在那桃树边上吗?”
桃儿点点头说:“是,父亲说他们都是在那棵大桃树下没的。”
提到这些的时候,他心里有一丝隐隐的悲伤,一开始只是一点点,结果越发酵越浓郁。
慢慢的眼圈都红了。
“走吧,咱们从那边走,以前的事就过去吧,你不要太伤心了。”白贤看到桃儿脸上悲伤的神色,连忙安慰他:“事情都过去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绿珠这时候也意识到,刚才问的有点多,触及了人家的伤心事:“对不起,我不该横冲直撞到处乱跑,勾起你的伤心事。”
桃儿吸了下鼻子:“没事儿,没事!我刚才也是有些恍惚,所以没有提醒你们。”
第五百五十八章 干活
说完,眼神迷茫地朝那棵大桃树看了一眼。
自从桃儿醒过来之后,父亲就十分严厉地告诫他,千万不要再靠近那棵大的桃树。
就连母亲也十分紧张的跟他说:那棵树很邪气,自己当年之所以生病,就跟它有很大关系。
其实,桃儿有好几次也想去看看那棵树,这什么会导致他生病失忆。
记忆中这棵老桃树他们一家人的希望:因为每年这棵树结的桃子都又大又漂亮,而且香甜多汁。
所以,他小的时候,父母每到过年都要到树下供奉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