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诡案物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咸鱼蛋黄
说着,十分巧妙的拉开老张紧攥着道一的手,把人拽到角房里。
这时候苏清跟道一两人,也随着他们一起来到角房在火炉前坐下。
“白贤现在没事了吧”苏启志到底还是放心不下白贤,道一他们刚坐下,他就满脸关切的问道。
道一轻描淡写的说:“没多大问题了,绿珠在他房间照看着。”
苏启志这才点点头:“这孩子身体弱,一到冬天就容易生病。”
老张也跟着连声附和:“是啊,咱们这儿哪都好,山清水秀的。一年当中,除了冬天,其他时候都很舒服。就是冬天太冷了,也没通暖气,容易受凉感冒。”
大家围绕着这个话题闲话了一会儿,老张见道一说话十分谦和大方。
跟他想象中的冷漠孤僻的形象完全不同。
于是,就趁机提出了让他帮外孙看病的要求。
道一本来想一口回绝的,但想到他是苏启志的朋友,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让苏启志面子过不去。
于是,就勉强答应说:“我可能还会在这里呆个一二十天左右,到时候如果能有幸见到人的话,帮忙看看也行。不过其实我会的东西很有限,不一定能帮到忙。”
见他答应给外孙看病,老张立刻拿出手机给女儿打电话,是份委婉的说让她带着孩子回来看看。
本来女儿跟他赌气不愿意回来,但那边婆婆好像迫不及待的要撵他们赶紧离开。
就怕邻居们知道自己有一个脑瘫孙子。
其实,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而言,孩子出了事儿,并不像是外公外婆家那样,当闺女女婿是客人,逢年过节偶尔往来一次,邻居也没什么好奇的。
如果儿子儿媳成年都不回来一次,自己的孙子也总是藏着掖着,不让人见到,那村里肯定有很多流言。
正是在外面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流言,所以,老张女儿的婆婆更加不愿意让孙子露面。
更别说帮忙抚养照看了:就是老张女儿她们夫妻过年回去呆的时间长了,公婆都明里暗里的撵他们一家赶紧走。
老张女儿想到自己在婆婆家受到的冷言冷语,以及不公正待遇,虽然有些恼父亲不帮忙带孩子,但还是想回父母家里寻找点温暖。
而老张的女婿则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吭声的万年闷葫芦。
总而言之,就是跟着老婆的决定走。
过年在家里看着老妈跟老婆各种针锋相对,他都当没看见一声不吭。
现在老婆说要带孩子去岳父岳母家,他也十分赞成。
说实话,虽然孩子现在已经八岁了,但是从内心深处,他们夫妻俩仍然没法接受,他是脑瘫儿的这个事实。
因为两家人往上几代都很健康:为什么偏偏轮到他们家孩子就得这病了
更关键的孩子坐着安静不动的时候,跟正常的八岁孩子基本上没有差别。
但前提是孩子想安安静静的呆着的时候。
这种时候实在太少了,大部分时候他都表现的十分怪异:比如没有吃饭睡觉的概念。
而且,做什么事情都十分随性,比如看到前面有个水坑,觉得好奇就直接跳下去。
最关键的是基本上没法沟通,他想说话的时候就自己叽里咕噜的,也不知道说什么,不想说话的时候,你怎么问都不会搭理,他该干嘛就干嘛。
但是行动能力跟正常的孩子一般无二。
一开始他们还寄希望于,专门康复的培训机构能把孩子掰正。
但随着培训费用逐年增高,孩子的情况基改善十分有限,而他们夫妻两个人的收入却基本上没有增
第五百九十八章 病愈
苏清看了眼灶口里的火,也丢下手里正在切菜的刀跟着出去了。
本来,苏启志已经快走到白贤门口,准备过去问问他现在怎么样了。
但看到两个孩子都从厨房里出来了,他还担心着土灶里的火,所以就站在门口探头往里看了一眼,见白贤正虚弱的靠在床头,于是赶紧又回厨房去。
看一眼,就让他心理踏实下来:白贤虽然看上去有气无力的,但确实已经清醒过来。
只是看着嘴皮干的厉害,确实需要尽快补水份。
想到几个孩子都在他房间里照顾着,也就没什么再顾虑的,开始专心做起晚饭来。
本来一开始打算吃水饺的,但发现突然下雪了,于是决定改做酸汤水饺,这样吃着更暖和。
因为现在时间还早,所以他就拿大骨头跟排骨先熬底汤,然后泡发很多干菜,豆腐皮儿以及许多青菜。
准备等到高汤熬好之后下到锅里,跟饺子一起煮来吃。
苏清小时候最喜欢吃这样的酸汤水饺。
很快,需要下锅的干菜,青菜,以及各类豆制品都准备好了。
锅里的高汤也熬的差不多,苏启志才开始着手包饺子。
因为饺子馅儿是调好的,包饺子的面也提前和好了。
所以,包起来还是很快的。
想着孩子们待会儿就能吃上热腾腾酸爽可口的酸汤饺子,苏启志手里的动作就更快了。
再说苏清三人都挤在白贤的房间里,关切的看着他慢慢喝完一杯热水。
道一率先开口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白贤把手里的水杯放在一边的床头柜上,轻轻摇了下脑袋说:“嗯,头不疼了,感觉浑身也轻松了很多,可能发过汗退烧了吧”
说着,他甚至还要扒开抽屉去找温度计。
绿珠赶紧过来扶住他瘦弱的肩膀问:“你要干什么”
白贤有些吃力地喘了口,说:“我想拿温度计量一下体温。”
这时候道一蹲下来,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把温度计从里面拿出来给他。
绿珠十分小心的扶白贤坐好,嘴里嘟囔着说:“你肯定退烧了,不用量。”
白天朝他虚弱的笑笑,看了眼放在床头柜上的退烧药:“我还是量一下为好,如果烧真的退了的话,不用吃这个药了。”
此时,他觉得胃里灼烧的难受:从小到大,只要一吃退烧药,胃里就很难受。
所以,他才会很执着的想要量一下体温。
“我这是着凉感冒了吗”把温度计放在腋窝里夹好之后,白贤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绿珠问:“这场病我都不知道怎么来的。”
最近,他感觉自己过的越来越糊涂了。
绿珠回头看了道一眼,有些含糊的说:“嗯,应该是天气突变,你受凉得了重感冒,这两天一直高烧不退。”
对于他这个说法,白贤一点都不怀疑。
当他拿出温度计,看到上面的体温正常时,才重重地松了口气问道一:“感冒药还用吃吗”
这时候道一自然而然的说:“你把手伸出来,我给你把一下脉看看。”
白贤十分配合的伸出右手,道一郑重地压上两根手指,在他的手腕处。
“感冒药不用吃了,多喝点水,待会儿晚饭多吃些补充下体力。”道一收起手指,轻描淡写地说。
白贤耸了耸鼻子,闻到从厨房里飘过来,让人胃口大开的酸爽香味:“苏伯伯又在做什么好吃的怎么这么香”
“晚上咱们吃酸汤水饺,开胃又酸爽,正适合你这种大病初愈的人吃。”苏清笑着对他说。
这时候道一站起来说:“咱们出去吧,让白贤再安生休息一下。”
白贤有些感激的看着三人出去,并十分体贴地替他关上了房门。
 
第五百九十九章 想通
总之,他看白贤总觉得哪里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难道这次大病,完全把他以前身体积累的沉珂给清除了
这样的疑惑也只是在他心头飞快掠过,苏启志并没有深究。
同样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精神状态,给人展现出来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因为晚饭吃的比较早,难得大家聚在一起,苏启志就建议大家到角房里烤会儿火。
人上了岁数就喜欢热闹,特别喜欢跟年轻的孩子一起说说笑笑,这样感觉自己好像也年轻了很多。
苏清深知父亲的喜好,所以说话尽量顺着他。
所以,苏启志跟他们越聊越兴奋,谈的兴起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而道一则特意将话题引到李先生身上。
对于李先生建议老张过来找道一给他外孙子看脑瘫的事儿,苏启志心里还是有些不满的。
本来,他对李先生十分崇敬,之前觉得他不管做什么事,都有理有据高风亮节。
但越是这种近乎崇拜的信任感,不过,一旦这种崇拜出现一点缝隙,就很容易完全裂开。
因为对一个人期望越高,就容不得一丝瑕疵。
不满一旦开了口,就能找到源源不断的事实,慢慢地撕扯开真相。
所以说这世界上无完人,任何人都不要试图在别人眼里做个完美的人物。
而李先生则是在别人眼中完美人物的典型。
至少,在苏启志的几个老朋友眼中是这样。
但是,今天通过跟道一的一番吐槽,苏启志突然发觉:李先生根本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
虽然说他们几个老朋友经常去李先生那里喝茶:但事实上他们之前都买过他的茶叶,然后把茶叶放在李先生那里,每次去了就冲泡各自买过的茶叶。
而这些茶叶的价格,虽然比外面茶馆里稍微要低那么一点。但他们几个老伙计也经常拎着各式各样的礼物过去看望李先生。
这两年来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是去李先生那里喝茶,每年都要花费好几千块。
反过来想想,如果拿这几千块钱买茶叶的话,可能两年都喝不完。
为什么以前他们总觉得,自己在李先生那里得了很大便宜
当然,李先生的茶确实很不错,但是,对比女儿带回来的茶叶还是差太远了。
看来,李先生的茶也并不如他标的价钱那么高贵。
“有一回我问街上的老徐头,他一年在李先生那喝茶花多少钱。”苏启志越说越气愤:“老徐头说他在外面茶馆一年,顶多花二千来块。我在李先生家喝着优惠的茶,每年都要投入五六千块钱。”
这两年田芬没少因为启志喝茶花费太高,而跟他吵架。
看来之前所说的,在李先生后院儿喝茶,比外面茶馆更省的想法是错的。
“看来在他的眼里,我们终究只是茶客而已。”苏启志有些郁闷的说。
对于苏启志这样的结论,苏清十分乐见其成:“既然咱们的茶叶更好,你以后直接叫那几个老朋友来家里喝就行了,别总是跑那里花冤枉钱。”
之前,她跟道一曾经去过李先生的茶馆,当时道一就觉察出那些茶有些不正常。
但具体哪里有问题他又说不出来,只是一种直觉。
所以,当时他们两个才没有喝茶馆里的茶。
之后,苏清回来也曾劝过父亲不要总是去喝茶,但是当时苏启志一心视李先生为知己好友,自己也不好强劝。
更关键的是,她隐隐约约感觉,父亲之所以下定决心跟田芬离婚,好像跟李先生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因为之前李先生,来家里拜访那回,提到田芬时,脸上那种厌恶几乎都掩饰不住了。
所以第一次回来的时候,苏清觉得父亲跟李先生结交还是有正面意
第六百章 赠福
苏启志把两枚锦囊揣到怀里,恨不得立刻给老朋友送去。
但想了想,这会儿已经晚了,而且外头还冰天雪地的,他们倒霉了那久,要转运也不差这一晚上。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熬上一锅大骨汤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带着这两枚符去老朋友家串门了。
也不管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反正已经过了破五,带不带礼物登门都那样。
当老张收到他给的锦囊时,心里激动不已:“真的孩子说这东西能去霉气转运”
“不仅如此,还可以清心明目!”苏启志十分得意的拍了拍胸脯说:“你看我今年过的多顺”
从老张家出来,把装着两枚符的锦囊送给老叶时,还特地拿出来自己的己囊炫耀了一下:“我今年这个年啊,就是因为带了孩子给的这个锦囊,所以才过的顺风顺水,过的十分舒畅。”
“你家青青也是因为有这些神符保佑,所以才过的这么顺”老叶十分宝贝的拿着手里的锦囊,一脸期盼地看着他问。
苏启志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青青之所以转运,最重要的是认回了道一这个一母同袍的兄弟。”
对于道一,老叶也从两位老朋友口中略知一二:这个孩子别看年纪不大,但却师从玄门,道法精深。
说不定自己手里的这符,就是出自他的手。
想到这里,他激动的抓住苏启志的手,把他拉到一边,十分激动地问:“你能不能问青青,再帮我儿子闺女讨两张符”
本来,苏启志想要一口答应下来,但转念一想,这些是女儿特意好心让他关照两个朋友给的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