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诡案物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咸鱼蛋黄
女儿虽然之前挣得多,但生完孩子后,至少有两三年没法身心的投入工作。
而且,闺女现在岁数不小了,生完孩子后肯定要调养更长时间。
目前看来,自己跟老伴都无法脱身去照顾她。
这样的话,女儿还是自己手里多存点钱,到时候才能少受点罪。
虽然这些年他们夫妻俩的生活重心完在儿子一家,但其实内心深处也很关注女儿。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为了儿子过得更轻松一点,放任儿子一家向女儿索取。
在他眼里,付出不求回报儿女是父母的责任。
但儿子女儿现在事实上都各自成家,那就要有借有还,不能总是让一方占便宜。
当初儿子结婚,买房,每次女儿已经都拿出了很大一笔钱。
儿子结婚算是女儿为哥哥添置的礼金,姑且罢了;但后来儿子买房时,女儿拿出来的那笔钱,其实应该还的。
当初为了弥补女儿,他提议把老宅送给他做补偿,被儿子知道之后还大闹了一通。
但老宅子其实并不值钱,他补偿给女儿,是作为这笔钱借给儿子的利息。
由于这一笔钱儿子一直没有还上,他心里一直很愧疚。
他有心替儿子还上这比钱,但无奈这些年一直贴补儿子一家。
还要给女儿攒嫁妆,再留一点他跟老伴的养老钱,手里根本存不到钱。
给儿女们的钱,都是他跟老伴平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虽然两夫妻把一辈子的心血都扑在儿女身上。
准确的说,后半辈子的所有心血都扑在了儿子身上。
但却并没有想过以后让儿子为他们养老。
而是希望的孙子们都长大之后,他们手里还有点积蓄,然后搬到乡下生活,种点菜,二亩地为生。
这样伟大而朴素的观念,是一代正直而善良的老人们主流的想法。
但事实上,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些理想,都要在双方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而人老了,各项身体机能退化,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疾病。
但他们又不愿意去做体检,甚至很忌讳去医院。
就是身体上有些不舒服,能忍则忍,这就造就了这一代农村老人,一旦去医院检查,几乎就是大病的可悲现实。
但这个古板而谨慎的讳病忌医观念,一时间扭转不过来。
梁父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他这一生进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
黄立行跟他聊到这个话题时,有些担心的问“你以后住在村里,万一生病了,去哪看?”
梁父十分自得地说“我从小身体素质过硬很少生病,感冒发烧什么的,多喝点水,挺挺就过去了。”
说到这里,他十分自豪地说“就算我哪天得了大病,村里不还有不少邻居吗。不瞒你说,我虽然在儿子媳妇面前得不到好脸,不过在村里人缘还不错,有啥事叫一声大家都愿意帮忙。”
这倒是事实,梁父为人爽直大方,又乐于助人,所以村里人我对他印象都很好。
现在留在村里的十几户人家,跟他也都是年轻时一起长大的发小,大家都彼此熟悉,平时关系处的很不错。
因为,村里大部分人的收入来源都是靠出去打工。
所以,平时左邻右舍基本没有利益摩擦。
而且,原本六七十户人家的村子,现在仅剩下的十几户,人少了,大家就更加团结和睦。
而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不多,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
不过随着现在房价越来越高,就连小镇上的房价也被炒到了几千块钱一平,也算被动留住了一些年轻夫妇。
其实,梁家村地理位置很好依山傍水,土地肥沃。
但仅仅在家种田的话,也很难发家致富。
不过,由于紧邻这一条大河,河道两旁形成了十分宽阔的河滩草地,创造了十分优渥的天然小牧场。
留在村里的人,几乎每家每户都养好几头牛一大群羊。
不过,以前每家养牛都是为了自家耕种方便,但现在基本上都是为了挣钱。
梁父回老家后,也打算慢慢地扩大养殖事业。
其实,搞养殖这一行风险很大,而且收益周期特别长。
更重要的是,高养殖如果规模小的话,基本上不挣钱。
总而言之,投资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出去打工既没有风险,收益又比较稳定。
早年一家子都出去打工的村民,有好多都在城市落户,不愿回来了。
还有一些是为了儿子能顺利结婚,把房子买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等孙子孙女出生后老两口跑过去照顾。
但梁父却很庆幸自己的家乡还能得以保存,让他晚年能够落叶归根。
眼看着周边好几个小村子都消失了,那些人纵然是想回来也找不到根。
“我们老了肯定要回村里生活,感谢政府把路修到村里家家户户门口,做女人要都搬走了,那不是白瞎了政府的苦心?”梁亲十分兴奋的说“多亏前两年房价又涨了一波,就连镇上的房价也涨到好几块千块钱一平,这让有些年轻孩子们选择回村里住。”
这还是黄立行首次听到有人感激房价飞速上涨,这样的言论,竟然还是来农村最淳朴的农民。
如果说一些房产大鳄或者是靠炒房的人这么说,那还不足为奇。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无奈。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曾经容纳了大量劳动力支撑其整个社会的农业文明,势必要画上句号。
。
(iishu)是,,,,!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妥
【】(iishu),
两人坐在一起越聊越投缘,竟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哎呦,现在竟然已经过了12点了!”梁父起身倒茶的时候,看到挂在客厅的钟表,忍不住扶额叫道。
听到他的声音,一向跟他亲近的大孙女也跑过来说“爷爷,我饿了!咱”
梁父还没回答,只听黄立行大手一挥十分爽朗的说“走,我请你们出去吃饭!”
说完,这才想起梁小云把车开走了,于是,跑到阳台朝外面看了看问“我们来的时候,小区正前面的那条路上没有饭店,从后门或其他门出去的时候有饭店吗?”
梁父有些笨拙的给最小的孩子身上多加一件外套“怎么能让你请呢?中午我请!咱们从后门出去,就有一条街,两边都是饭店。”
“我要吃炸鸡套餐!”孙女一听说去外面吃饭,十分高兴的说“去那家新开的炸鸡店,炸鸡套餐特别好吃。”
“我要吃鳕鱼排!”胖墩墩的孙子也跑过来,生疏地抱着爷爷的手臂摇了摇。
“我也要吃,炸鸡。”最小的孩子钻到梁父怀里,十分兴奋的叫道。
孩子们亲昵的举动,让梁父心里特别的暖心,他差点立刻就答应了,但一想到一起出去吃饭的还有黄立行,就有些犹豫。
这时候确定黄立行十分爽朗地说“那咱们走吧,我也要尝尝那家的炸鸡,是不是像孩子们说的那么美味。”
梁父有些忐忑的问“黄先生,你吃的惯吗?这些洋快餐。”
黄立行哈哈笑着摆摆手说“我虽然那属于道家人,但是浑素不忌,什么都吃的!没事儿。”
见梁父好像仍然有些犹豫,又接着补充道“其实我平时也蛮喜欢吃炸鸡的,有时候跟小云两人太忙,没空做饭的时候,就点一份炸鸡外卖送到家里来。”
听他这么说,梁父才恍然醒悟眼前这位几乎料事如神,又跟她聊得十分投缘的大师,其实是女儿的男朋友。
或许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黄先生才会如此和气甚至谦逊地对待自己一家。
他猜的没错,如果没有梁小云,黄立行绝对不会这么接地气得陪他闲聊。
敲定出去吃饭的地方后,梁父又给梁母打了个电话交代一声,这才抱起最小的孙女,招呼这另外两个孙子孙女跟黄立行一起下楼。
由于儿子一家住在13楼,所以他们要乘坐电梯下去。
说实话,梁父对坐电梯有点怵上来的时候还好,特别是下去的时候,总觉得心都要从喉咙眼里窜出来一样。
但是因为带着三个孩子,所以,他仍然强装镇定步入电梯。
黄立行却十分敏锐的发现了他的不适,于是,在他登上电梯的时候,小心搀扶了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梁父觉得黄立行拉他一把之后,电梯下行的时候心里平稳了很多。
从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黄历也行,称几个孩子不注意悄声在良父耳边说“以后还是少坐电梯为妙。”
梁父十分认同的点点头说“是啊,是啊,如果不是当年孩子非要买这么高楼层,我宁愿爬楼梯上去。”
听他这么说,刚刚走出大楼的黄立行无意间抬头往上看了一眼,不由皱起眉头问“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是你儿子坚持要买的那一层吗?”
梁父招呼大孙女看好弟弟妹妹,才转过头十分无奈的说“是孩子们妈妈选的的,那时候他们已经结婚两年了,晓冬本来跟我们商定说买三楼,说万一电梯坏了,还能爬楼梯上去。”
结果,当时儿媳妇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非要买13楼,儿子拗不过儿媳妇背着他们买了13楼。
“为此,老伴还把儿子大骂了一通。”说到这里,梁父苦笑着摇摇头“儿大不由娘啊!什么都听媳妇儿的。”
黄立行有些不解的问“我听小云说,他哥买房子有一大半的钱都是你们掏的,为啥买的时候你们都没到场?”
梁父十分无奈的笑笑说“那时候儿媳妇要挟我们说,没有房子就不生孩子,当时我正好在外面包活确实挣了一点钱,于是就都拿出来给他们买房子了。”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梁父梁母都不在家,听儿子说要买房,就直接把钱打回来了。
不过钱一到儿子手里,做主的就是儿媳妇儿了。
说实话,黄立行也不太喜欢高楼层,虽然他现在住的楼层也不低,把那处房子是到一特意量身为他买的。
住里面确实对他大有益处。
目前梁晓冬的这处房子,从屋内的朝向摆设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如果从整栋楼看的话,这个楼层确实不太好。
再把这栋楼放到整个小区里来看,那么他买的那一户的位置,就很有问题了。
“黄先生,你是不是觉得小东买的那层楼不太吉利?”梁父有些紧张的问。
黄立行这时候心里还不是很确定,因为他没认真的观察整个小区。
他笑着安慰梁父说“没什么不妥,只是觉得楼层有点高,以后你们来的话不太方便,毕竟你现在岁数大了,又不太适合坐电梯。”
听他说到这里,梁父有些苦恼的问“为啥我不能坐电梯呢?我看有好多老年人都天天乘坐电梯上下也没事儿。”
就像老伴每天都要上下电梯好几趟,接送孩子,买菜,带小孙女下楼去玩,一点不适都没有,反而觉得坐电梯很便捷。
黄立行语气有些模糊的说“这跟个人的体质有关,就像有些人从小就晕车晕船,但大部分人都没事儿。”
听了这个解释,梁父这才长出一口气“我还以为我的身体真的要垮了,那连电梯都不能坐。”
“其实很多年轻人第一次坐电梯也会很不适应,甚至有一些人根本就不能坐电梯。”黄立行一边帮忙照看着过马路的孩子一边说。
看着眼前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黄立行突然觉得自己心里也变得柔软起来。
他已经有好久没有接触过这么可爱软萌的孩子了。
。
(iishu)是,,,,!
第七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
【】(iishu),
刚刚在儿子面前碰了钉子的良母,也有些生气的说“要说你跟他说去!我可不敢跟他说话了。刚才我就给他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就给我噎的上不来气。”
梁父看了一眼不远处跟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的黄立行,压低了声音责备道“你小点声!你又跟他说啥了?”
梁母重重出了口气,有些气愤的把刚才跟儿子发生口角的内容说了一遍。
“你做的没错,这事一定要跟他说清楚!以前咱们俩心里也有这方面顾忌,所以一直纵着他针对小云。”梁父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当年都是被那该死的张山人给害了。”
梁母语气有些悲凉的说“我没想到小东当年竟然真的把这句话听到心里去了,而且还记了这么多年!”
“这孩子从小就心思重。”梁父满脸悲凉的说“现在他整个心里眼里就只有他自己一窝子,完没有我们俩,更没有小云。”
这么多年来,对儿子的本性,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从来都只考虑自己一家的利益,只管伸手朝父母要钱,从来没想过父母已经老了,自己也要付出一点身为子女的义务。
反观女儿,每年都会给他们存一笔钱,说是给他们积攒的养老钱。
去年,女儿听说他没工作了,还特意给他开了个户口,每个月打2000块钱给他们养老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