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林小草修仙记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喵甜虾

    无论何时,在学习丹术的最初,识药辨药都是基本功。只有熟知了灵药的药性,才能真正看懂丹方。

    当然,对于林小草这样的初学者,用处更大。

    尤其目前,她连个带她入门的老师都没有。

    林小草将剩下的精力都用于阅读《炼丹术》。

    不得不说,这本《炼丹术》非常适合全无基础又想学丹术的修士。

    从丹术的起源开始,到丹炉的选择、丹火的种类、炼丹中的每个步骤,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讲解。甚至在书的最后,还附上了几个简单的丹方。

    其中包括了林小草门派每月发放的聚气丹的丹方。

    这本书完全能够作为一个丹师的启蒙书籍。

    与之不同的,《丹术初解》完全没有关于丹炉、丹火之类选择的描述,甚至连炼丹时的手印都没有提到。

    因此林小草即便早已经将这书背的滚瓜烂熟,但也从来没敢想过要自己开炉炼个丹。

    甚至有一个连成峰这样痴迷炼丹的好友,她都没想过要和他交流一番。

    当然,她很怕自己说错话,又发表出了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看法。

    现在看到了《炼丹术》一书,读完之后林小草不禁感慨,幸亏如此。

    《炼丹术》中讲炼丹的步骤,无非就是按照丹方上标明的顺序,依次将灵草加入,完成提纯后融合在一起,等时机成熟时便可收丹。

    至于成丹与否,完全取决于丹炉的品质以及丹火的火候。

    剩下的,大概就是运气了。

    而《丹术初解》全书的精华只集中在三个字上:熔、融、收。

    开炉之前,必定要熟悉丹方上的每一份灵草的药性,开炉后,将所有灵草全部扔进去。丹炉的盖子,从此时开始直至收丹,中间决不能再开。

    第一个熔字,讲的便是药草的提纯。

    药性稳定的灵草,先提纯,药性最不稳定的灵草,放到最后。提纯后剩下的点点废液,不能任其堆在丹炉的最底部,影响丹火的传递,要用灵气包裹好置于一旁。

    第二个融字,便是讲灵液的融合。

    每一个丹方,都有一些看似没什么用处却又缺之不可的灵草,它们的作用,不外乎是作为融合剂,或是稳定剂。药性相合的灵液当然能够顺利的融在一起,而药性不和的,当然需要一个媒介,那就是加入融合剂,将两种相冲药性的灵液融合起来。同时,对于一些高阶灵草,脾性极大,就需要稳定剂让其与其他灵液融合在一起,有助成丹。

    而长久下来流传的丹方中,有些灵草的药性已经有些许轻微的变化,此时,融合灵液的顺序就需要自己斟酌了。

    第三个收字,意指收丹的时机。

    收丹这个步骤,大约是炼丹过程中,最重之又重的步骤。丹药能否成丹、品相如何,大约都要靠最后这一博。

    这一步中,早一步丹药不成丸、药性散溢,晚一步药性太过,直接成渣。然而这个步骤,只能靠自己去感知灵液团融合的程度再去决定收丹的时机。

    简而言之,这一步的技巧,无它,唯手熟尔。

    林小草捧着一本《炼丹术》一边看着,一边与自己脑中的《丹术初解》不停的对比,反复印证。

    《炼丹术》提供了初学者最需要的详尽步骤,但是在关键的炼丹过程中,只有基本步骤,并无机理解释,让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很难真正领悟到丹术其中的奥秘。若一直只依靠这本基础书籍,日后也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爬滚打的摸索。

    《丹术初解》这本书则直指丹术的本源。如何做为何要这般做法传世丹方是否应当存疑……书中更多的,是给予启发和指导,是教她如何将前人的成果化为自己在丹术一途上的思考。

    林小草在这两本书上都受益匪浅。

    她思考了很久后,去翻了翻后面的书册。

    剩下的大多书册,都是和炼丹的心得体会相关。

    林小草粗粗翻了几本,发现大多数丹师,除非是天赋异禀那种,在炼丹初期都会遭遇到不停炸炉这个问题。

    有的丹师归结于丹炉的质量不佳,有的丹师归结于丹火品质不够,也有丹师认为是修为不够,限制了成丹的几率和品质。

    毕竟大部分丹师,筑基之后炼丹的水平提升了不少。

    然而所有的书册中,竟然完全没有关于炼丹过程中灵药相融的心得,似乎所有人都是默认融药是一步非常简单又自然的流程。

    简单到,就是把药液都融在一起就好了。

    可为什么筑基后,同样的方法成功率会提高呢

    林小草思考后觉得,大概是因为修为提高后,对灵液团稳定性的掌控能力提高了,但是本质的问题依然存在。

    并且这个本质问题,完全可以不必依赖提高修为而得已解决,只需要掌控融药的技巧即刻。

    至于连成峰炸炉炸了那么多次,会不会也就是因为他在融药这一步,完全按着丹方,一股脑全部融了,导致药性不和炸炉呢

    林小草决定,等到出去以后,可以假借在藏书阁中里那么多书,连成峰还能都看过不成




第二十二章 那些传说(一)
    时间过得很快,连成峰给的一瓶七粒的辟谷丹,如今只剩下两粒。

    而林小草也基本将丹术相关的书籍翻得七七八八,决定去上层转转,看看话本子,有张有弛地放松一下。

    二层的传奇话本子实在太多了,且大多数都内页簇新,不像是有什么人翻看过的样子。

    也是,修仙是与天争命,大家都抓紧时间修炼了,哪有人会总有闲工夫耗在这里。

    林小草随意抽了一本《崔公遇仙记》,讲的是一位当朝大员崔公,受够了官场是非,主动辞官漫游山水之间。在一处偏远山间游历时,忽见远处一座山脉拔地而起,颤颤悠悠越飞越高,此时崔公脚下地动不止,有巨石滚下。崔公忙于逃命之际,趁乱又看了一眼飞起的大山,只见紫光大作,整个山脉都被笼罩其中,而后又一声巨响时,崔公被一大石砸了腿,疼得失去意识。

    再醒来时,崔公已被当地农户救起,然腿伤难治,成了个瘸子。与村人谈起当日仙山飞升之事,多有人见,由此可见非他梦臆。崔公心下触动,便留在当地做了一名教书先生,闲时则晨起沐初阳,夜间淋月华,打坐修炼参念道经,活至百岁辞世,膝下桃李遍天下。

    这话本子写的流水账一般,也没什么山草精怪,林小草读的委实无趣,翻了几页便塞回去,又换了一本。

    换的这本《陈探花黄粱梦》倒是有些合林小草的胃口。

    有一陈姓书生赶考途中盘缠不足,不得已夜宿深林。黑夜中陈书生似是听到远处有人声,忙前去招呼,意图聚众抱团以保安全。不想人没看到,却看到一个发光的圆环。陈书生一脚踩下去便失去意识,再醒来时已在高床之上。

    陈书生乃是被一采药老伯救回。老伯道家中是仙山脚下,以采仙药为生,在林中采药时遇到了磕伤手臂昏迷的陈书生,遂救回。这老伯家中有一妙龄少女,容姿非凡,负责给陈书生送饭换药,二人一来二去双双有意,老伯也满心同意,二人终结为夫妇。

    陈书生在仙山脚下亲眼看到仙人在天上飞,惊叹不已,然而想到自身科举抱负,还是怅然若失。陈夫人善解人意,支持他先去科举,应试后回来再作打算。于是老岳丈一张符纸将他送回了京师,又留一符纸,曰撕破符纸便可即刻归来。

    陈书生春闱大放光彩,殿试点了探花,高马红花游街头。待琼林宴毕,陈探花甚是思念爱妻,便即刻撕破了符纸。瞬间,陈探花脚下便换了地方,可所到之处哪还是什么仙山脚下,面前分明是一汪无尽大海。

    陈探花迷惘不已,四处探寻,直至发现了老岳丈采药救回他的那片树林,还有他和妻子亲自挂在树上的同心如意结,才确定没有找错地方。可那仙山及山下的一片城,哪里还有半点踪迹陈探花沿着树林边界,边走边采野果为食,半个月后方遇人迹,被重新送回到了京师。

    陈探花据实言禀圣上之后,圣上通情,饶他不辞而别之罪,且赐黄金府邸,牵线宰相之女与他完婚。然陈探花后半生还是泯然众人,日日半醉半醒,云里梦里,言语糊涂。其所历之事究竟是否黄粱一梦,再不可考。

    林小草读之怅然。

    倘若当初那陈书生没有踏入那个光圈,以他之能,难保不会是个治世之才。而今却落得碌碌一生,连带着新妇怕也是一世哀哀,何其无辜

    不欲再想,林小草又随手抽了一本。

    这本书名叫《袁生杂谈》,也是细细碎碎记录了一个袁姓男子短暂的一生。

    相传这袁生幼时丧母,其父为山上猎户,常年不在家中。袁生独自在家无人照料,小时烧火灼伤了手,再也无法用手拿起茶杯。偏这袁生是个性子极拗之人,伤手之后日日跑去山中寻仙访道,以求治好伤手。

    然而袁生是否寻到仙人尚不可知,但凡他在家无事之时便死死盯着那茶杯,久而久之,那茶杯竟然会自行移动到袁生唇边,供他饮水!

    村民皆以为异,亦多说袁生是得仙人指点,通晓了仙术。袁生之父甚喜,便再不行猎,常带袁生到人烟密集之地,当众表演隔空取物之术,换金钱以过活。

    袁生有异能的名气越传越大,终上达天听。圣上以为奇,便招袁生入金殿展示。而袁生方一露手,便被国师拿下,以妖孽论处。

    袁生最终被处以火烧之极刑。行刑当日,国师亲自监刑,火起时,袁生极怒双目通红愤然直视国师,国师突然倒地再不复醒。终,袁生与国师双双卒于刑场。

    林小草读到此处不禁好奇,有法术是不用灵气,仅通过眼睛就可以施展的吗且还能杀人于无形

    消遣而已,不欲细想,林小草手中又抽下一本书,《海物风情志》。

    这本书很有些意思,写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海中产物。

    众所周知,浮玉山脉是公认的灵气最佳的地方,上面大大小小星落分布了不知多少修仙门派。浮玉山脉的一侧与凡土相接壤,另一侧向远处延伸而去,跨过一大片灵气稀薄的区域后,就是一片茫茫大海,被称作浮子海。

    浮子海可以说是一片神奇的海域,海之大无边无际,多少年来从未听闻有修士能找到这浮子海的边界尽头。然而偌大一片浮子海,其海产并不算丰富,林林总总算下来也不过些小鱼小虾供海边居民填饱肚子,连个低阶妖兽都甚少露面。

    《海物风情志》中,记载了些浮子海中存在的生物,还有些不曾见过却从古籍中搜寻而来的生物,多是些各异的海兽,从低阶到高阶都有一些。

    另外就是浮子海被赋予了一层天赐的神秘色彩。传说每隔一段时间,浮子海的海边便会莫名出现几件修士所用之物,大多奇妙无比。先前还有凡人及普通修士能捡了去,再后来便被门派把持,所得器物为何便无从知晓。

    而最让林小草感兴趣的是,这本书里竟然出现了一张舆图,而这图中山川分布的大致地形轮廓,居然和朱螭给她的那张图重合度极高。

    只除了一处,仙华山。



第二十三章 那些传说(二)
    在朱螭给她的舆图上,仙华山所占面积非常之大,远超浮玉山脉。

    类似浮玉山脉,仙华山也有所属自己的仙城,并且不止一个。仙城的外围,则是大片大片的密林,将整个仙华山及附属仙城包裹起来。

    然而林小草现在看到的这张地图上,原本应该是仙华山及附属仙城的地方,变成了浮子海,而那周边的密林,依旧还在。

    浮玉山脉原先的所在地,叫做小昆山。小昆山原只是一条规模普通的小山脉,最高的一座峰叫浮玉峰,而小昆山脉最尾端接了一座小峰,舆图上标名曰青峰。

    是的,这就是朱螭作为老祖的青峰派所在地。

    与今相对的,小昆山后面的小峰消失了,而小昆山的主山脉却扩张了不少,成为了如今的浮玉山脉。

    林小草放下《海物风情志》,脑中升起无数疑问,于是她打消了原本只是放松的心态,开始快速翻看这藏书阁第二层的书籍。

    一本、两本、十本……林小草用了最快的速度查阅完近百本书籍后终于发现,这一层几乎所有的藏书,都与所谓的仙山有关。

    而那仙山,应该就是仙华山。

    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原本这样规模宏大的门派忽然间销声匿迹,然后这里整个修仙界的传承突然断带

    原来早已有修士对此产生了怀疑,至少是白云派内部的修士有了如此怀疑,才会在藏书阁内专门辟出一层,用于搜集与此相关的点点滴滴。

    林小草突然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这些不知道从哪儿搜罗到的传奇话本子,在有心人的眼中,便可以发现出一些蛛丝马迹,从而想方设法窥探到当年真相的冰山一角。

    这是白云派设立藏书阁的人,对后人给出的提示吗

    至少林小草似乎已经摸到了一点边角。

    朱螭曾经所在的仙华门,确实存在于这里。并且,这仙华门应该是整个门派连同附属仙城一起飞升了……

    之后的仙华门怎样,无人知晓,只知曾经仙华山所在之地,变成了一汪无尽大海。

    偌大一个门派,竟然真的可以集体飞升的吗

    林小草被自己的想法震惊了。

    但是从她看到的那些零碎信息里,确实有不少关于整个仙山飞升的描述……若事实如此,一个门派的飞升会导致整个界面的封闭和孤立

    此间的疑惑实在太多了。

    时间过得很快,林小草的辟谷丹终于吃完了,不管真相如何,她都要从藏书阁离开了。

    她回到一层,拿走了那本《百草典》,走到藏书阁门口旁边一个写着“抄录处”的案几旁。

    “把书放在案几中间的凹槽里。”

    不知从哪儿传来这冷冰冰的声音,着实吓了林小草一跳,她四处张望却不见人影,只得依照吩咐将书放到案几中间一个方形的凹槽中。

    几乎在她放下书册的同时,那书便消失了,与此同时,那个冰冷的声音又出现了。

    “弟子牌放上去。”

    林小草照办,将弟子牌取出也放进了那个凹槽中。

    不过片刻,一本明显有别于原本的《百草典》和弟子牌就出现在了案几上。

    “抄录之书只能本门弟子本人打开翻阅,外传按叛门处理。”
1...910111213...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