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卑职记住了!”

    范宁目光又转向南面大海,又问明礼道:“南岛的情况怎么样了”

    “南岛的情况也不错,人口目前有一万两千户,大概六万人左右,建成了三座县城,目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粮食能自给,养羊已达百万头,工坊只有一座两千人的纺织场和一座三千人的皮革坊,纺织场将羊毛织成地毯卖到大宋,皮革坊鞣制羊皮,制作皮靴和皮裘,据说在大宋卖得相当不错。”

    “才两座工坊”

    范宁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意味着各种生活用品都不能自制,商业也起不来,经济循环也建立不起来。

    “南岛还是按需分配吧!”

    明仁点点头,“南岛就很羡慕我们商业发达,羡慕我们有银钱流通,其实说起来我们也只有十万人口,当然,我们还有三万日本劳工和四千日本少女,但南岛那边也有,我们总人口只比他们多四成,但各种工坊已经有一百多座,小到榨油、舂米、酿酒、制酱,大到纺织、造船、采矿、冶炼、精锻和造蒸汽机,比南岛强大百倍。”

    “那你觉得南岛的问题出在哪里”

    明仁想了想道:“我觉得南岛关键是没有




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
    南岛的第一座县城叫做曹县,第二座县城就叫高县,第三座县城才恢复正常,叫做武县。

    目前南岛有人口一万两千户,六万百姓,在经济、城建,各方面都落后于北岛,它们现在还不能流通货币,主要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各种生活用品都实行配给制。

    不过北岛和南岛之间交流很紧密,每天都有三班客船往来,票价也很便宜,很多南岛百姓在节假日都会拖家带口来北岛游玩,感受热闹繁华的商业气息。

    明仁事先用鸽信通知了曹县,所以当范宁船只靠上码头时,范宁一眼便看见了他的老丈人曹佾,和几年前相比,曹佾的气色很好,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风貌,所以神话中,他被封为曹国舅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贤婿,好久不见了!”曹佾笑着挥手喊道。

    范宁连忙上岸躬身行礼,“小婿向岳父大人请安!”

    “不必多礼了,阿秀呢!没跟你一起来”

    “她晕船很严重,现在还在恢复之中,小婿也是巡视途中转道过来。”

    “我明白了,她确实从小就容易晕船,不管怎么说,你能来就让人高兴,这好像还是你第一次来南岛吧”

    “还真是第一次来。”

    “我带你去看看,当然不能和吴城,不过也另有一种风味!”

    曹佾很热情,等范宁和其他迎接官员见了礼,他便急不可耐地带着范宁去参观县城以及农田各地。

    如果从可利用的土地来说,南岛比北岛的资源要丰富一些,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丰沛的淡水资源。

    而北岛的平原都不大,分布比较破碎,主要是集中在沿海和沿河两岸,当然,北岛的平原只是相对南岛比较弱一点,丘陵较多,不利于发展畜牧业,但在农耕上还是相当不错。

    另外南岛气温比较低,只能在北部沿海发展一些农业,其他向南的平原都是畜牧业了。

    南岛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羊群总数已经突破百万只。

    范宁和曹佾骑马进了县城,曹县只能算中等县城,周长约二十里,大部分建筑都是砖房,街道和房舍都显得比较整齐干净,和吴城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硫磺气息。

    道路笔直,绿化很好,铺满了石板路,基本上没有什么商业,只有靠城门处有几家酒楼、客栈等服务行业,还有几家杂货铺和布店、绸缎店,整个县城内显得很安静,和吴城的喧嚣热闹完全不同。

    “曹县现在有多少人口”范宁问道。

    “六千户,三万人口,不过大部分住在乡村,城内只有两千户人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生活必须品都是官府配给,比如每人每月三十斤面,十斤肉,油盐都是官府供应,蔬菜则是自给自足,刚开始人少还好办,现在百姓越来多,官府大包大揽,也有点承受不起,精力也应付不过来。”

    曹佾忧心忡忡道:“我们想学北岛发展商业,家家户户自己挣钱养活家人,现在的问题是提供不了这么多物品,也没有那么多位子给百姓挣钱,我们心中很焦虑。”

    范宁笑问道:“岳父大人在南岛是什么职务”

    “我目前是长老堂主政,就是南岛的最高官员,我的压力很大啊!”

    范宁点点头道:“关键就在于南岛要提供足够的岗位,让百姓都有事情可做,都能挣钱,商业自然就起来了。”

    “这就是根本,我们也在考虑怎么发展,你说种植、养殖,可南岛就这么几万人口,能吃多少粮食,吃多少肉现在用羊毛织地毯,用羊皮做皮革,虽然在大宋卖得不错,但还是比较单一,不需要那么多工人。”

    范宁想了想问道:“南岛有多少日本劳工,目前在做什么”

    “日本劳工有一万人,还有两千日本少女,男的筑城伐木,女的纺织羊毛。”

    “南岛有矿吗”

    曹佾摇摇头,“目前没有!”

    范宁便道:“我提个建议,其实现在南岛用不着这么多日本劳工,如果需要筑城,可以从北岛借,像伐木,两三千人就足够了。”

    “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等明年年初契约到期,就送



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
    范宁在南岛只呆了一天,第二天便乘船返回了吴城县,上了岸已是下午时分,范宁对明仁笑道:“我还没有好好逛一逛县城,正好今天有时间,我一起逛一逛,顺便吃晚饭。”

    明仁笑道:“你有兴致,我当然奉陪!”

    兄弟二人也不需要随从,两人步行进了县城,热闹的商业气息迎面扑来。

    范宁忽然想起一事,笑道:“我可没有带钱!”

    明仁从怀里摸出一个皮制钱袋,笑眯眯道:“我这里有!”

    “给我瞧一瞧。”

    范宁接过钱袋看了看,里面有一些银角子和几锭银子,还有些一些铜钱,铜钱和大宋一样,但银角子和银锭都是北岛自己铸造的,他取出一锭银子,是一两银,再看看底部,西面印着北岛官造字样。

    “我们的银角子造得比大宋精致,含银量也足,白铜只占了三厘,大宋银角子的白铜要占五厘,以后南岛也会使用我们铸造的银锭和银角子。”

    “这只是一两的银锭,还有没有更大的银锭,应对大宗货物贸易。”

    “我们还有十两的银子和十两的金锭,足够用了。”

    两人走进大街,范宁一眼便看见了一家茶店,掌柜是名中年人,还跟着两个日本少女做伙计,掌柜认出了范宁,显得有点紧张,明仁给他使个眼色,一切正常就是了。

    店铺约有五十平方,中间是两张品茶桌子,四周货架上放着各种茶饼,上面有标识,主要以建州茶为主,比如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等等,这些是茶饼,还有草茶,主要是散茶和茶末,主要产自洞庭湖和江南,

    在散茶中,范宁忽然看到了碧螺春,他顿时大感兴趣,笑问道:“掌柜,这碧螺春如何”

    掌柜上前笑道:“这是今年的明前茶,是散茶,主要用来煎茶,因为怕霉变,所以进货不多,一两茶卖一两银子。”

    范宁呵呵一笑,“你这茶只是普通的碧螺春,在吴县百文钱一两,你这里却贵了十倍。”

    掌柜不慌不忙解释道:“回禀大官人,物以稀为贵,整个北岛就只有小店卖碧螺春,而小店的存货也不过三斤,它值这个价,而且不还价。”

    “好一个物以稀为贵!”

    范宁倒有点说不过他了,不过他倒有点怀念家乡的茶了,便笑道:“给我称半斤!”

    掌柜立刻取出一只木盒子,笑道:“这里就是半斤,八两银子!”

    范宁忽然想起明仁钱袋里也没有八两银子,便道:“就放在这里吧!回头我让人来取,到时一并付钱。”

    “没有问题,大官人还要看看别的吗”

    范宁找了一圈,问道:“龙凤茶有吗”

    掌柜的头立刻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龙茶只是传说中的茶,凤茶小人虽然见过,但无处进货,小店最好的茶只有京挺。”

    范宁估计他也没有货,倒是自己还有三十斤凤茶存货,他又看了看茶具,最好的茶具是建窑的兔毫盏,他看不上,便转身出了茶店。

    明仁跟上来笑道:“要不我们做凤茶,卖到大宋去,利润一定很高。”

    范宁瞪了他一眼,“凤茶不是有钱就能做出来,那是用漫长的时间熬出来的,要是那么容易做,大宋早就烂大街了。”

    范宁又逛了米铺、肉铺、果蔬店,物价都要比大宋贵两成,就算北岛肉类丰富,但价格还是不便宜,说到底,还是北岛人普遍有钱。

    这时,范宁看见一家酒楼,上写醉真楼,便对明仁道:“去吃晚饭,然后回家!”

    两人走进酒楼,酒楼生意还不错,一楼大半的桌子都坐满了,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出来吃饭。

    一名日本小娘子上前施个万福礼,“两位官人可有预订”

    明仁道:“没有预订,二楼靠窗有位子吗”

    “有一张靠窗的桌子,就是桌子稍微小一点。”

    “小一点无妨,带我们上去。”

    日本小娘子行一礼,带着两人上了二楼,二楼座位只坐了一半,范宁不解,明明二楼更舒服一点,为什么都要挤一楼

    明仁低声道:“北岛的规矩是,上二楼吃饭要另付两百文钱,一般人家都舍不得,所以都集中在一楼。”

    原来如此,范宁二人来到一张靠窗的小桌前坐下,范宁笑问道:“这里有什么酒”

    “小店供应柑橘酒、葡萄酒、清酒和烧酒。”

    日本小娘子把一份菜单和炭笔递给范宁,范宁很惊讶,居然和后世一样,直接在后面打勾就行了。

    明仁笑着解释道:



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
    就在范宁抵达北岛不久,宋朝便接到了耶律乙辛的秘密情报,辽国皇室五名亲王趁耶律洪基率大军前往东京道之时,在上京发动了宫廷政变,立楚王之孙耶律吴哥为新帝,耶律洪基率十万军队仓惶赶回上京,目前东京道守军仅五万人。

    与此同时,情报司也接到了东京道的探子快报,耶律洪基率大军仓惶北撤。

    天子赵顼意识到这是攻打东京辽阳府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下旨,令征北使韩绛提前结束备战,发动进攻辽阳府之战。

    此时,大宋已在平州一线集结五十万大军以及战船两千艘,以宰相韩绛为主帅,韩绛立刻令上将军曹诗为先锋,率十万大军向锦州进发,另外令水军都统制苗顺利率一千艘战船沿着辽河北上,配合曹诗的十万大军,务必一战夺取辽阳府。

    这天下午,曹诗率领的十万大军过了锦州,他们轻兵疾行,只带了十天的干粮,而他们的各种辎重补给则靠水路战船送来。

    锦州目前有八千宋军驻守,主将叫做刘臻,是一名统制,当曹诗大军北上后,刘臻顿时长长松了口气,至少他现在不用担心辽军大举进攻锦州了。

    不仅主将刘臻松懈,整个城内的守军也随之松懈了,这几个月宋军绷紧了弦,一时一刻不敢放松,士兵们都着实疲惫不堪。

    而这时,大军过境,使得锦州从最前线一下子变成了后方,士兵们也纷纷开了小差,将领们也不再催促,让士兵们休息。

    入夜,刘臻找了两名妓女陪他喝酒作乐,手下十几名将领也聚在一起饮酒。

    士兵们也早早睡了,城头上只有一千余人在当值防卫,当值将领叫做李颂,出身厢军,在以禁军为主的锦州守军中颇被排挤,所以今晚别人都在休息喝酒,却安排他来当值守卫。

    李颂也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他心中十分郁闷,不过他对主将刘臻这么放纵也颇为不满,虽然主力已经过境,可以稍微松懈一下,但毕竟现在是战争时期,军令规定得很清楚,战时不得饮酒,这是严重违反军规。

    只是他人微言轻,贸然开口恐怕会反遭不测,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就当什么都没有看见。

    就在宋军认为主力过境,锦州变成了后方之时,一支一万五千余人的辽军却悄悄靠近了锦州。

    这支辽军并非来自辽东,而是来自西面的中京大定府。

    这也难怪,虽然大定府冠以中京之名,但它长久以后一直以鸡肋方式存在,经济重要性远不如东京辽阳府,战略重要性也不如南京燕山府,外联重要性也不如西京大同府,更不用说和真正的都城上京相比了。

    只是辽国需要一个中京,大定府才得以冠名。

    大定府不光是宋军瞧不起它,辽国本身也对它不重视,驻军不到两万,还不是精锐之军,只是契丹后备军,相当于大宋的民兵。

    正因为如此,守锦州的宋军从来都没有把大定府放在心上,虽然锦州的重要性就是扼守东京道和中京道的交汇处,但宋军还是把目光投向辽东,从不浪费一点心思和精力放在大定府身上。

    一万五千人的辽军靠近的是锦州北城门,埋伏在距离城池三百步之外,今天天气不好,乌云密布,遮蔽了星光月色,五十步外就看不见人影。

    一支千余人的辽军奇兵已悄悄靠近了锦州北城,他们穿着宋军的盔甲,只是每个人左臂绑着一根白带。

    当初宋军刚刚占领锦州城时,锦州城内还有一千辽军伏兵,准备和城外的辽军里应外合,当初一千辽军已经在北城们处做了手脚,挖了一条密道,只是没有来得及用上。

    后来的宋军也没有发现这条密道,锦州北城门是瓮城,一般瓮城都有密道从城头下到瓮城内,这条密道是修建在城墙里面,可以从北城头直接下到瓮城内。

    辽军就在这条进入瓮城的密道上做了手脚,向北面的城外拓开了五尺,别小看这五尺,使得密道和城外只隔了一块城砖,而且城砖已经松动。

    这条向外开拓的密道已经被很好的掩盖住了,宋军没有发现,而且宋军也并没有使用瓮城。

    千名辽军士兵贴着城墙疾奔,锦州没有护城河,宋军在外面挖了一条壕沟,但对于带着长木板的辽军而言,这条壕沟毫无意义。

    一千辽军疾奔到北城门旁,两名极为强壮的士兵用铁撬棍一块砖一块砖的试验,他们很快便找到了松动的墙砖,用撬棍慢
1...350351352353354...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