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游学转眼结束了,范宁和他的同伴们明天就准备返回吴县。
事实上,鄞县县学只是成了他们吃饭睡觉之地,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奔走在鄞县的大街小巷田角地头或者慈溪水两岸,了解民间疾苦,了解商人心愿,了解航运发展。
一个月的时间使每个人都变得又瘦又黑,但收获却很大。
王安石端起一酒杯笑道:明天大家就要回去了,我祝愿大家在秋天的解试中都能获得好成绩,祝愿你们个个上榜,去京城我们再会,来!我们喝了此杯。
众人纷纷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坐下开怀畅饮,酒桌上渐渐热闹起来,范宁笑着问王安石道:张家的案子,朝廷有说法了吗?
王安石冷笑一声道:据说天子震怒,责令提刑司严查此案,张家财产估计要全部没收,作为赃款上缴朝廷。
范宁点点头,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朝廷的财物起了贪念,最终却害了自己,也算是自作自受。
王安石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没有了张启林的掣肘,相信我的青苗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范宁却没有说话,王安石微微一怔,他感觉到范宁有话要说,连忙道:贤弟想说什么,尽管直言!
范宁苦笑一声道:有些话我一直想对兄长说,但又怕打击兄长的积极性,所以这一个月我都隐忍不言,但如果我不说,这一趟恐怕我就白来了。
王安石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放下酒杯对范宁道:贤弟如果不说,才是我最大的遗憾。
范宁缓缓道:我认为兄长这次青苗法的试验其实并不成功!
为什么?王安石愕然。
所谓成功的试验首先要具备推广性,兄长认为鄞县实施的青苗法可以推广到天下各县吗?
王安石默默无语,他明白范宁所指,为了青苗法的推行,自己和县丞张启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虽然自己侥幸获胜,但确实没有推广的价值,不能指望其他县县令都能像自己一样意志坚定,说不定县令本身就是反对者。
范宁又继续道:青苗法的本质是抑制土地兼并,防止汉末唐末的流民惨剧再度发生,但仅仅改由官府借钱给农民,取代高利贷,我觉得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农民为什么要借钱?为什么兄长不想法子让农民不借钱,我觉得这才是改革的根本,兄长实施青苗法,其实是走错了路。
那依贤弟之见呢?
这时,酒桌上所有人都停住说话,注视着范宁。
范宁微微笑道:据我所知,吴县和鄞县的佃租都是一样,每年的收成后佃农和主家三七开,然后由主家承担税赋,应该说对佃农的剥削比较厉害,但开封府却不是这样,开封府和佃农和主家是五五开,同样也是主家承担税赋,兄长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吗?
这里面的原因我倒听说过。
旁边董坤举手笑道:要不要我来献献丑?
王安石连忙笑道:董老弟来说!
董坤挠挠头道:有一次我父亲和大伯在酒桌上说起这件事,我父亲说是因为开封府各县的人都跑到京城去谋生赚钱,乡下无人种田,所以地主不得不压低佃租招募农民。
王安石有点明白范宁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了,他笑了笑道:京城是特殊情况,不能和各地相提并论。
我知道京城是特殊情况,但我的思路却没有错,兄长完全用不着去和豪门权贵争利。
范宁索性放下酒杯,肃然对王安石道:比如官府鼓励工坊做大,像东城的吴氏织布工坊,有织机三百张,如果工坊扩张到织机一千张,是不是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做工挣钱?
再比如开发矿山,一座大矿山至少有几万人十几万矿工在干活,连同他们的家人,这就解决了上百万人的生活。
再有各地官府手中也有大量土地,朝廷可以统一规定低佃租,这样能吸引很多佃农前来租种官田。
农民人数有限,一旦豪门大户没有人种田,他们只能跟着降低佃租,农民收入高了,自然就不会去借高利贷。
王安石点点头笑道:当初你说的分饼就是这个意思,与其争夺一块饼,不如把饼做大,大家都得利!
对!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兄长实施青苗法,是担心大宋流民四起,重现两汉隋唐的惨剧,事实上,就算土地兼并再厉害,大宋也不会发生黄巾军黄巢那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事件。
王安石沉思片刻道:愿闻其详!
范宁微微笑道:根本原因是现在大宋和隋唐两汉的情况不一样了,两汉隋唐时,江南没有开发,双季稻没有出现,商业受到打压抑制,蓄奴状况十分严重,军阀割据,农民如果不种地就无法生存,只能沦为流民。
大宋却完全不一样,大宋开发南方,鼓励商业严禁蓄奴抑制军阀,农民没有了收成,可以去城里当酒保做伙计,可以去南方做佃农,至少还有一碗饭吃,不至于被逼造反。
如果手工作坊矿山造船运输以及商业再继续繁荣发展,提高生产技术,再继续开发南方,大宋的三冗问题就能逐步得到解决,我觉得这才是改革之道,把饼做大,而不是你死我活地争夺一小块饼。
这些话范宁已经憋了一个多月,虽然他帮助王安石战胜了县丞张启林,清除了阻碍青苗法的主要力量。
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推行青苗法的不可行,大宋每个县都有张启林,却并不是每个县都有王安石,甚至大宋只有一个王安石。
历史上,王安石改革最终失败,就是败在青苗法上,这就像烧制瓷器一样,工匠千辛万苦才烧成一件瓷器,但反对者轻轻一敲就碎了。
范宁觉得,王安石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思想,还是千方百计去分饼,并没有想到把饼做大。
所以他在临走之前,才找到这个机会再狠狠敲打王安石。
........
次日一早,范宁一行乘船离开了鄞县,王安石亲自来码头送行,大船渐渐远去,码头上的王安石也越来越小,最终看不见了。
船舱内,明仁明礼二人在低声商议,怎么藏匿珍珠,躲避税卡检查。
其他人大多在看书,复习快丢了一个月的功课,六月份将有一次县考,相当于解试预考,如果考得太差,县里将不会推荐去考解试,这对每个学生的压力都很大。
范宁负手站在船窗望着渐渐消失的码头,思绪依然没有平息下来,王安石的拗不仅仅表现在他认准的事情绝不回头,而且还在于他不肯轻易改变自己的思路。
范宁微微有点后悔,早知道应该让惊牛案闹大,使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失败,有了失败的惨痛教训,自己再劝说他,效果就会好得多。
话虽然这样说,但范宁也知道,如果惊牛案再重演一遍,他还是会同样帮助王安石,也不光是个人交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启林这个人做事情没有底线,范宁不希望再出现第二次毒茶事件。
昨晚师兄的一番话,让我们眼界大开啊!不知什么时候董坤出现在范宁身旁。
尤其师兄给王县令的建议,发展近海运输,用海路沟通明州和建州更是神来之笔。
昨晚范宁向王安石建议发展明州的造船业,从海路打通与建州的运输,使明州成为建州茶和各种水果的中转地,这就能给鄞县农民找到一条挣钱的路子,使他们不再依赖于借钱。
建议虽然好,范宁却知道王安石不会轻易实施,无它,没有时间了,王安石的任期到年底就届满,而范宁的构想至少要运作两三年后才能实现。
不过这个构想可以放到以后来实现,总会有机会的。
范宁笑了笑,无论如何,这次我们没有白来鄞县,收获还是很大!
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对策题
时间到了六月,江南便进入了酷暑时节,但对于县学的学生而言,他们也同样进入了命运煎熬的时段。
六月有一次重要的考试,县考,这相当于县学的毕业考试,县考通常不会太难,要比入学考试简单得多,可如果考不过,后果却很严重,那就意味着将失去参加科举解试的机会。
解试并不是谁都可以报名参加,同样需要推荐,推荐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县学推荐,其次是获得两个举人以上推荐。
获得县学推荐首先就需要考过县考,这是最大的门槛,假如人品有问题,比如涉嫌犯罪什么的,就算考过了县考,县学也不会推荐去参加解试。
当然如果考不过县考,也可以找两名举人推荐自己,可问题是,连县考都考不过,又会有谁肯举荐?举人也爱惜自己名声的。
所以县考虽然不难,但每一个学生都十分重视,天不亮,校园各处便有不少学生在刻苦攻读了。
范宁,听说你又要开补习班了?刚出宿舍门,苏亮便追上来笑问道。
是陆有为说的?范宁不用想就能猜到消息从哪里泄露。
这个.....
苏亮犹豫一下道:你别管是从哪里泄露,你只告诉我是不是真的?
开补习班倒不至于,只想抽个时间给他们几个拎拎重点。
范宁,我和段瑜都想来听听呢,你看——
可以啊!范宁很痛快地答应了。
你不会也要求我们也叫你师兄吧?苏亮笑嘻嘻问道。
看你们的心情。
范宁忍不住笑道:你们愿意叫师兄,我也不反对。
考虑考虑再说吧!什么时候,在哪里补课?
我还在找地方,实在不行,就在宿舍给大家提一提。
两人加快速度,说说笑笑向课堂走去。
.......
距离解试还有不到三个月,这个时候是所有学生最紧张之时,四大首席教授都开始特别关照自己的弟子,有针对性地进行出题押题。
范宁当然也要特别关照自己的六个师弟,事实上,他很清楚今年解试的考试内容,不过他不可能将四道题都告诉几个师弟。
解试不是县学招生考试,县学考试押中题目,没有人会追究什么责任,但解试不一样,解试题全部押中肯定会惹来大麻烦。
科举试题泄露从来都是重大案件,它不光是取消举人资格那么简单,甚至还可能会给自己和同伴带来牢狱之灾。
范宁反复考虑,他决定在对策题上做点文章。
解试四道题中,作诗题和默经题其实没有意义,大多数考生都会考得不错,九成以上的考生在这两道题上拉不开距离。
关键是第三道题,议论题,考生就从议论题开始分化,渐渐拉开了距离,不过因为议论题的分值不大,所以押议论题也没有意义。
而对策题却占了近一半分值,能不能考中举人,主要就体现在对策题的水平上。
对策题答得不好,其他三道题做得再优秀也没有意义。
范宁给众人补课在自己宿舍内,他把桌椅和屏风搬开,空出一块不小的地方。
之所以要提前两个多月来讲对策题,主要是对策题要结合实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准备。
众人都随意而坐,有人坐在床上,有人搬来几把椅子坐下,明仁和明礼索性席地盘腿而坐。
范宁站在最前面的一张小桌前,不慌不忙对众人道:
还有不到三个月就是解试了,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大家成绩,应该说大家都进步很大。
但解试毕竟不是县学考试,平江府近三千多考生参加考试,最终只有五十人考中举人,算起来六十人中才录取一人。
而且优秀者比比皆是,解试本身不难,主要是竞争太激烈,不说各位,连我自己都没有把握能考中解试。
范宁说到这,又看了看大家的表情,见每个人神情复杂,目光中都有一丝沉重,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范宁笑了笑,又继续道:昨天明仁问我,这次能不能押中解试题,我说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知道解试会考什么?不过我给第一天补课时就说过,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如果能找到其中规律,或许能缩小一点范围,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说说对策题。
范宁取出一本笔记,交给众人传阅。
这本笔记是我耗费了半年时间整理出来的解试攻略,是四大首席教授十年秘课的精华,并不是每次秘课的内容都有,我一共整理出十二堂秘课的内容,比如议论文怎么写,比如对策文怎么抓住中心,作诗的小窍门等等。
再比如张谊三年前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节秘课,我觉得很有意义。
范宁把笔记翻倒最后几页,又交给众人。
张谊别的本事没有,但在一些解试窍门上却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他说每次做题之前,最好找个借口出去走走,像借口去趟茅厕,走一走思路就会开阔,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他一共总结了十八个解试小窍门,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看一看。
范宁的笔记在苏亮手中,大家纷纷涌上前探头看笔记中的内容,明仁叹道:这是好东西啊!五十贯钱也买不到。
估计能赚一大笔!明礼也一样的惊叹。
这本笔记大概两万字左右,大家回头各抄一本,不过我要警告个别人,不要想着利用它赚钱,如果把我讲课的内容泄露出去,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说到这,范宁目光严厉地瞪了明仁和明礼一眼。
开个玩笑都不行?明仁小声嘟囔一声。
就是,活跃活跃气氛嘛!明礼也跟着小声补充了一句。
范宁没有睬他们二人,又继续道:上一届的解试对策题是《论江南运河之利,而这一次解试题我个人认为对策题会偏重于《劝农,大家回去要好好准备这方面的资料,再实地去平江府了解。
段瑜举手,不解地问道:师兄为什么会认为考劝农?
范宁摇摇头笑道:这只是我个人的押题,其中押题依据我暂时不想多说,大家当然不能只准备我这一题,也要多方考虑,不过既然大家都叫我师兄,作为师兄,我也有义务帮大家押题。
师兄,现在押题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苏亮也举手道:据我所知,一般都是考试前十天,最后一次秘课,首席教授会给弟子押几道题目,可现在还有差不多三个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