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老公抱一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四公子

    东洲镇年底评先进,杨家村的杨成康成了今年的领军人物,得到了镇长的特别接见。听说县里的领导都被惊动了,可能这两天就要来杨家村考察了。

    村办企业,利用全村人的闲散资金,剩余劳力脱贫致富,这是个多么好的点子。

    东洲牌冻米糖,在全省遍地开花。先不说挣钱不挣钱,光挣这名气就够了。

    他问过杨成康了,说这点子是他们村的小乔女娃子给的。

    这不刚好赶上他们家办喜事,过来凑个热闹,也想让她给出个主意,看能不能在大河村也做点什么。一来为全村人做点好事,二来也为自己挣点名气。

    村书记婆娘想着自己的二儿媳妇红艳家就在这边上,带着不情愿的大河村书记一块进了红艳的家。

    “哟!亲家来了!”红艳娘一见,赶紧招呼,让座,喊屋里的红艳出来泡茶。

    红艳倒是出来了,脸上没什么笑模样,一副像是谁欠了她一百块没还似的。

    大河村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自己的婆娘,没有说话。

    他的婆娘随口问了句:“红艳!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不愿意我们来”

    红艳低着头不开口,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娘,那意思是让她娘说。

    “嘿嘿嘿!”红艳娘尴尬地笑了几声,坐下来,“还不是因为隔壁叶家的女儿结婚有三金,这不心里不舒坦嘛!我都跟她说了,这事有什么难的怎么说婆家都是大河村的村书记,底子厚着呢只要跟公公婆婆提一嘴,那不就给解决了,有什么可眼气的这闺女就是不听,在屋里闷半天了,连饭都不出来吃。要不是您二老来了,还不定什么时候出屋呢”

    红艳娘的意思是说自己闺女闹着要三金,可听在大河村书记两公婆的耳朵里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这眼馋小气的性子,哪里配得上他们的儿子

    再说了,叶家给闺女买三金,那不是杨家挣钱了吗那人还盖了栋两层楼呢这都要眼气的话,把他们两把老骨头卖了都不够。

    大河村书记婆娘的脸色很不好看地开口:“亲家母!这个我不可能答应。我家娶大儿媳妇就没这些,要从老二家的兴起来,那我老大家的也提出要怎么办那我还不得准备两份我没那么多钱,也不想去准备。”

    红艳一听,立即回房,把门关上了。

    红艳娘知道这死丫头心气高,脾气倔,少不得又陪着笑脸跟大河村书记闲聊。

    可人两口子心里就跟什么似的难受。这还没进门呢脾气就这么大,要是进了门,那还不得翻天那往后家里还能自在吗

    村书记婆娘的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一




第二百章 红艳提三金
    第二百章红艳提三金

    大河村书记脸色一沉,瞪了一眼自家的婆娘,嫌弃的神色非常明显。

    瞧瞧你给儿子找的什么女娃子,眼皮子浅不说,还嫉妒人家。

    村书记的婆娘眼里也对红艳的表现很不满意。

    马上回嘴道:“人家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有本事你给我去碰一个看看。你公公想在村里办一个厂,你要有那能耐把这个厂给我办起来,我就让你进我家的门。”要没有那个能耐你就别想进我家的门。

    下面那一句虽然没有说出来,可红艳和红艳娘都不是傻子,自然是听出来了。

    “亲家!消消气!消消气!”红艳娘忙出来打圆场,“这丫头这两天吃炮仗了,您一个做长辈的不要跟她一般计较,回头我说说她。”

    大河村支书两夫妻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再说什么。

    毕竟他们是来吃人家喜酒的。

    这个时候要论起这件事情来,实在是丢脸。

    要丢脸也丢他们自己家,跑别人家来丢,实在是没那个勇气。

    红艳娘这里刚劝服了两位亲家,谁知红艳心里不忿。

    又不客气地丢出一句话来。

    “你们家到底是娶儿媳妇儿还是要娶一个会赚钱的告诉你们,我可不会赚钱,我只会花钱。再说了那工厂可是我们村长办的,跟小乔那死丫头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拿我跟她比她爱出去浪出去混,那是她的事,你们要觉得她好就找她去呀,我不拦着。要想娶我过门,三金一金都不能少。没得我们村的人出的起,你一个大队书记家还出不起你敢说我都不敢听,这不笑话死人吗”

    “行!”大河村书记的婆娘再也坐不下去了,站起来,拉着自己的男人就往外走,“三金我们出不起,你找那出得起的人去。”

    “哎!亲家!亲家!”红艳娘一看亲家要走,赶紧拦着,陪着笑脸,“别生气,别生气。今天这死女娃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中了邪似的。一心一意就眼馋人家那三金,这事要不咱们以后再说。儿女的婚事是头等大事,她一个女娃子不懂。亲家哪里就不懂呢先都别把话说死,留着一个余地。我劝劝我那死女娃子,您也静静心。”

    大河村的村书记什么都没有说,跟连看都没有看红艳一眼,背着手摇头叹气,往隔壁叶仲文家去了。

    说实话,这个女娃子他是一点都看不上。

    整天不把这个放在眼里,不把那个放在眼里,也不知道她还能把谁放在眼里。

    就知道看别人有什么,都不知道看自己会什么。

    别人有的那是人家自己努力拼命挣的,要真眼馋怎么自己不去挣呢

    再说了,这一家跟一家的情况不一样。杨家给儿媳妇买三金,那也是叶家的女儿努力挣来的。

    她红艳要有那个能力去挣钱,他也舍得给她买那东西。自己一分不挣,还想要三金

    “唉!”大河村书记的婆娘直叹气,“以前看着这红艳还行,今天一看,总算是看明白了。还比不上咱们家大儿媳妇,一点规矩都没有。没大没小,说起话来也不知道个轻重。”

    大河村书记没有回话,只是瞅了瞅自己婆娘的脸色。

    大儿媳妇那是他做的主娶的,就因为三四年了没有孩子,可没少被这个老婆子埋怨。



第二百零一章 抛馒头
    第二百零一章抛馒头

    “嗯!”红艳一听自己娘的话,脸上表情立即转阴为晴,笑了,“行!告诉媒人,没有三金到位,我可不过门。”

    红艳娘看了自己的闺女一眼,觉得这话有点过分,打算不告诉媒人,怕大河村书记夫妻俩听了要吐血。

    闺女讲话怎么变得越来越难听了,这话要是传过去,保不齐人家就要来退婚。

    叶家今天进新房。

    按照农村的习俗,天一亮就得请所有的客人吃糯米糍粑。

    这叫“胶梁。”

    往年人盖房子不是平房,全是瓦房,中间横着一根大梁。

    上这根梁的时候也要做糯米糍粑请人吃。上梁吃完了,就不用做“胶梁”这一趟。

    胶梁的意思就是糯米糍粑是粘性比较强的一种食物,希望吃的人越多,就能把这根梁胶住,千年万载不会崩塌。这是个极好的寓意,农村人都很讲究。

    叶家盖的房子是平房,没有“上梁”这一说,但“胶梁”还是要的。

    叶仲文准备了两百斤糯米的糍粑,请杨家村的老少少一起来吃。

    所以这一天早上非常热闹,全村人都没有做早饭,都跑叶家来了。齐花花也想来,被杨大海锁在了屋头里,飞跑着去叶家拿了几个糍粑回来交给她。

    陈金香带着杨小娇也去吃了,有这便宜不捞白不捞。

    吃完了还偷偷捏了一团回来给躺床上不起来的儿子杨小风。

    这些个小事有人告诉给了小菊妈。

    小菊妈笑笑,回应:“没关系。咱一辈子就盖这一次房子,大大方方的,吃了就吃了吧。”

    她不好意思说拿了就拿了吧。这头要是一开,只怕全村的婆娘都会来她家拿糍粑。更不是她小气不舍得,问题是这拿谁不拿谁的岂不是得罪人

    说陈金香吃了,那传话的人就没话讲了。总不能怪陈金香胃口大能吃吧!反正是请你们来吃的,放开肚皮,吃多少都可以。

    糯米糍粑吃完,接着就开始“抛馒头”。

    这个环节可是有点讲究的,必须由石匠和木匠轮流喝采。

    每唱喏一句,底下等着捡馒头的人附和一句。

    馒头才会如数的抛下来,由着底下人去抢。

    这个被抛的馒头不能是东家准备的,是送贺礼的人送的。

    往年人家盖房子,也不过就意思意思而已,抛个三四把也就抛完了。

    今年这叶家注定了不一样,毕竟那么大的房子都盖起来了,这抛馒头的数量一定比别人家的多。再加上又刚好放假了,不但全村人的小孩子都来了,就连隔壁村的也来了不少。

    孩子们就等着抢了这些馒头拿去解解馋呢。

    姜彦洲也不知道从哪得知了这么一个风俗。买了一大筐的小馒头,还买了一大袋子的糖和一大袋子的小金桔。

    黄笑良看他买,也跟着买了一些。

    叶仲文按照亲疏远近,把要抛的馒头一筐一筐的摆在那里。石、木二匠瞧了,都觉得新鲜。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人抛馒头有抛糖和橘子的。”石匠笑着问叶仲文,“你这什么亲戚那么大方拿这么些好东西来给你撑场面”

    木匠是叶老二。

    他接着话把说:“这些都是我那侄女的朋友拿来的。”

    叶仲文没有吭声,笑眯眯地催促:“两位匠人,你们看要不要马上开始这东西挺多的,今天就请你们多费心了。”

    “没问题。”石匠师傅是个老实诚恳的人,提着第一筐馒头上了楼顶。

    “啊啊啊!要开始抛馒头了。”

    “大家快点来排好。”

    “……”

    底下院子里的孩子们实在是开心,仰着头眼巴巴的望着楼顶。

    石匠开始唱喏:“今天紫气东来哟!东家福气临门。”

    底下人接应:“啊哦!”

    石匠抓了一大把馒头就往底下撒。

    等捡的差不多了,又开始唱第二句。

    “福气来临,胶梁高升。”

    “啊哦!”

    底下一接应完,又是一大把馒头从天而降。

    开心的大人孩子一起抢。

    小乔活了两辈子,还是第一次看这样的场面。她也跟着石匠



第二百零二章 帮了老三,那就必须帮老二
    第二百零二章帮了老三,那就必须帮老二

    “哈哈哈!这谁家的娃那么聪明连这个办法都能想出来。”

    “啧啧啧!这叶家还真的是有钱。这抛馒头都抛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没抛完。”

    “小菊妈那娘家不是没啥亲戚吗这么些馒头是从哪来的都是自己买的”

    几个婆娘站在一处没事就开始唠闲话。

    “哪里是自己买的全都是小菊和小军的朋友送的。你没看到楼顶上那俩年轻人,那就是他们的朋友。”

    “还有一些应该是叶家的亲戚送的。小菊妈的娘家兄弟也来人了,送没送馒头就不知道了。”

    农村人都有这习俗。谁家盖了房子要进新屋,抛的馒头大部分都是来自丈母娘家。

    要是没丈母娘的,那就只能是别人送,反正这馒头不能是自己做的。小菊妈的父母早都过世了,这次他那兄弟倒也给她争气,送了满满的两大筐馒头过来。

    不至于到了进新屋这天没有馒头可抛,叫人看了笑话。

    叶老二和叶仲文的妹妹也做了两大筐馒头过来。

    再加上姜彦洲和黄笑良的,可不就比平常人家多了许多吗

    石木两匠唱喏唱的嘴巴都干了,手里的东西还没抛完。

    最后还是小乔提议,每唱喏完一句,抛两趟。

    这样的速度会快一点,师傅也能少唱喏几句。

    石木两匠都很愿意,各自唱喏一句,就开始往下抛东西。

    抛的热闹,抢的也热闹。

    那“啊哦!啊哦”的附和声简直响彻云霄,欢腾鼓舞,孩子们清脆悦耳的笑声在杨家村上空盘旋不息。

    馒头抛完,厨师就招呼大家开席了。

    叶家的酒席,光冷盘就有八个,一般人家只准备的四个。

    桌上不但有酒,还照顾了妇女和儿童的口味,准备了汽水供大家享用。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喝汽水,感觉很新鲜。

    “叶家真是舍得,酒桌上还给人提供这种新鲜的吃食。”

    “叶家生了个好女儿,知道把婆家娘家合为一处,这样钱不就少花了许多盖这么大的房子那不就理所当然了吗”

    “话可不能这么说,小菊再厉害那也不能厉害过小乔。杨家那女娃子才是最厉害的,听说这些房子家具什么的,全都是她提议弄的。包括钱都是人家挣来的。”

    “啧啧!这女娃子真是不简单。听村长说咱村的厂子都是她一手筹建的,这样的闺女,来一百个都要得。”

    红艳没有来吃喜酒,倒是坐在一旁听见了这些婆娘们的闲聊,谁让两家房挨的近呢她不想听见都没办法。

    狠狠地瞪了眼叶家的房子,跺脚,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回房间去了,免得坐在外面听见这些堵心窝子的话。
1...4950515253...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