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的无限旅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翼孤行

    如今天下大乱,强大的辽国竟然被小小的金国打败,失去了这个靠山之后,李乾顺以及西夏的百官都是人心惶惶。

    李乾顺知道,如果辽国被灭,那跟西夏时代有仇的大宋,一定会对他们出手,所以西夏现在必须要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而李南的镇南国经历数次战争,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

    李至忠这次来镇南国,主要目的是试图缔结两国的盟约,其次是要看看镇南国民生以及军备情况,还要着重观察李南这位镇南国之主,到底是何等样的人物

    &nb




第595章 国势强高丽献女
    来到这个世界,李南记得自己就见过一次岛国人,那还是在大宋东京城时,前来借种的一群倭女,既然对方说是旧人,那多半就是那个叫做藤原幸璃的女人了。

    对于居于小岛上的那个国家,可能华夏人多多少少都对其有些反感。

    但是这种反感和厌恶多半只限于岛国的男人,对于愿意献身投入到表演事业的岛国女人,后世的很多华夏男儿都会从心底表示一番感谢。

    岛国孤悬海外,前番还有倭寇来侵袭交趾以及占城行省的海疆,李南心中怒气还未消散,自然要排在后面。

    考虑了几秒,李南对露迪娅说道:“先把高丽使臣带来,至于吐蕃人我就不见了,他们那里跟你的家乡罗马很相似,还处于奴隶社会,这些头人都是以后我们优先消灭的目标,按照他们带来的礼物价值回礼就好。”

    “是。”露迪娅领命离开。

    不一会,高丽使臣走进银安殿,看到来人,李南不禁面现讶异之色。

    高丽来使竟然是一个女子,此女正值碧玉年华,貌美如花,穿着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素色齐胸襦裙,外罩亮紫色的短袄,高高盘起的发髻上插着一支金步摇,整个人显得纤细秀丽,别有一番独特的气质。

    “你就是高丽使臣”李南饶有兴趣的问道。

    高丽美女答道:“臣妾乃是高丽国朝鲜国公李资谦的之女李孝善,此次特奉父命前来恭祝镇南王与顺德帝姬,琴谐瑟调,白头永心。”

    “李资谦”听到这个名字,李南马上在脑中搜索关于高丽的信息,片刻后才恍然说道:“你父亲是是高丽睿宗的国舅、顺德王后李氏的父亲,也是如今高丽仁宗的外祖父吧”

    “王爷说的不错。”殿中盈盈而立的李孝善轻点臻首应道。

    李南好奇的问道:“本王前几日听说李资谦将两女嫁给了高丽国主王楷,可有此事”

    “却有此事,臣妾的两个姐姐现为高丽的延德宫主和福昌院主。”

    听到李孝善的回答,李南不免有些疑惑,开口问道:“你父亲李资谦是仁宗王楷的外祖父,然后又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外孙,这有些不妥吧。”

    李孝善面不变色,坦然答道:“我父为高丽鞠躬尽瘁,一心为国,想来这么做自有安排吧。”

    “好吧。”高丽愿意怎么乱了伦理,其实跟李南都没什么关系,他也没有追问下去。

    言归正传,李南直截了当的问道:“高丽国主王楷如今不满十三岁,你父亲李资谦现在掌控高丽大权,既然你是朝鲜国公之女,那有话就直说吧。”

    李孝善向前走了几步,来到高台之前伏地说道:“如今金辽宋三国混战,我高丽国兵微将寡,势必要受池鱼之殃,所以家父为高丽计,原以镇南国马首为瞻。”

    “哦。”听罢了李孝善的话,李南其实并不意外。

    高丽国自唐时建国,先是唐朝的藩属国,后来又在辽国和宋国之间左右逢源。

    如今辽国没落,金国强大,按照高丽人欺善怕恶的性格,李资谦这个高丽的实际掌权人开始寻找新的盟友和靠山,也不足为奇。

    李南可不是什么儒家弟子,他也不信以德服人那一套。

    作为见识过华夏几千年历史的后世之人,李南极端厌恶赵宋皇族,他更喜欢做汉武帝刘彻那种,先后攻破匈奴、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还吞并朝鲜,还喊出了“寇可往吾亦可往”强硬口号的帝王。

    在李南的计划中,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现有领地内的基础建设,强军富民,准备抵挡不久后的金兵南下,其后自然是吞掉宋金两国,至于周边的真腊帝国、吐蕃诸部、西夏、高丽和岛国



第596章 三千兵可平岛国
    岛国目前处于平安时代,自从僧侣政权垮台之后,藤原氏这个家族在九世纪下半期,已经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

    说起来岛国的皇室很憋屈,似乎从来就没有掌握过这个小小国家的大权。

    在此前的一百多年中,岛国人为了争夺权利,先后出现了数次内乱,岛国的太上皇、天皇、藤原家族和新兴的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明暗交杂的争斗。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藤原幸璃奉家族之命,率领着一支满载礼物的船队,自岛国跨海而来。

    李南手下既有熟悉岛国的不知火舞和服部半藏,又有来自高丽的安玉允,所以这两个小国发生之事,并不算什么秘密。

    既然知道了岛国目前的状况,李南对于藤原幸璃此来用意,也多少知道了一些。

    不待藤原幸璃开口,李南首先发难道:“尔等弹丸之国,趁本王外出之时,竟然派遣倭寇袭我镇南国海疆,对我无辜百姓烧杀掳掠,这事你可知罪”

    面对李南的质问,藤原幸璃伏地大呼道:“王爷,冤枉啊!”

    “冤枉”李南指着藤原幸璃,高声喝道:“那你来说说,此事究竟是真是假”

    藤原幸璃向前爬了几步,趴在高台前仰首说道:“倭寇之事,小女子也有所耳闻,但此事却与我藤原氏无关,乃是岛国的地方武士受原氏和平氏两家指使所为。”

    “呵呵。”李南冷笑道:“幸璃啊,你这锅甩的很不错啊!”

    “王爷,小女子绝对没有虚言。”藤原幸璃连忙解释道:“岛国的形势,想来王爷也知晓一些。我藤原氏一族近几年来,屡次受到原氏和平氏等地方武士集团的挑衅,目前只能紧守一些较为繁华的城市,并无多余兵力侵袭海外,那些倭寇确实不是我藤原家的人。”

    “哦”李南点了点头开始思索起来。

    如今岛国的形势,藤原家现在已经有了日落西山之象,按照历史的走向,也终将被平氏和原氏这些新兴势力取代。按照藤原幸璃所说,藤原家族现在自保还有些费力,就别说派出倭寇到别处侵袭了。

    李南抬手说道:“好吧,看来倭寇之乱并不关你藤原家的事,起来坐吧。”

    见到李南态度好转,藤原幸璃这才小心翼翼的爬了起来,坐在一侧的木椅上。

    双方喝了几口茶,李南随口问道:“幸璃啊,你以前不是在东京城么,怎么有空来我这镇南国啊”

    “呵呵。”藤原幸璃微微一笑道:“镇南王现在威名远传海外,我父藤原忠实仰慕王爷之名久已,自从听闻王爷要大婚的消息,便让我带着薄礼来此恭贺。”

    今日来的这几位使臣的来意大同小异,都是看到镇南国的强大才来此示好,李南对温顺时候像狗,暴虐起来像饿狼的西夏、吐蕃和高丽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岛国,他还真有些想法。

    镇南国能战败交趾李朝、大理段家、真腊帝国以及宋国,除了众将英勇,谋士用计之外,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各种火器了。

    随着镇南国领地的扩大,军队的扩充,以及跟别国大规模战争的出现,广源州兵工厂虽然也扩建了几次,但因为受限于原材料的数量,所以产量已经无法提高了。

    组成火药最重要的材料便是硝石、硫磺和木炭,其中最容易获取的是木炭,而硫磺和硝石就比较难得了。

    按照镇南国目前的提炼水平,利用原油和天然气回收硫磺显然不现实,所以只能从天然硫磺矿中获取。

    &nb



第597章 刘延庆乃神人也
    虽然平安时代没有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日本战国时代那么让人耳熟能详,但在后世日本的动漫作品之中,故事发生地在平安朝或者以平安朝为原型的作品,其实也为数不少。

    例如紫式部的,清少纳言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无敌神通,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的凄凉悲愿。

    文学作品中那些柔声细语的多情贵公子,娇羞美艳的深闺怨妇,聪慧狡黠的女诗人,轻歌曼舞的白拍子舞姬,严肃刻板的中年僧侣,午夜出没的妖魔鬼怪,似乎证明了这是一个精致美好的时代,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平安时代的岛国版图跟后世相比小了一圈儿。

    北海道岛是土著人虾夷族的天下,本州岛的旧土著割据自治,而西南边的琉球岛,现在还是愚昧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九州岛南部也是野人出没。

    不说那些四野之地,就连大和朝廷治下的绝大部分地方,也都保持着地广人稀、刀耕火种、野兽出没的状态,很多地方甚至连一座稍微像点样的城市都找不出来,岛国百姓的生活水平,甚至都不如欧洲中世纪的农奴。

    其实岛国如此落后,也是因为其文明诞生的太晚。

    岛国文明诞生于公元二世纪,而如今大和朝廷的雏形更是直到公元六世纪左右才形成,平安时代则开始于公元九世纪。

    虽然岛国从四周的邻国,尤其是从西面的中原天朝输入了不少的文化,但是想要从一个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也委实有些困难。

    现如今岛国人糟糕的饮食文化,恐怖的化妆手段,以及自虐的穿衣习惯,都让李南对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藤原幸璃带来的诸般礼物,除了武士刀可以作为收藏品之外,其他的东西都是无用之物,也就是那些银锭还算有些价值。

    对于派兵进驻岛国之事,经过众臣商议之后,最后由藤原幸璃代表其父,摄政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忠实签订了

    条约规定:镇南国将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海军部队帮助藤原家族平定内乱,该驻军每两年轮换一次,他们补给及薪酬全部由藤原家负责。镇南国定期会用战舰护送货船前去购买硫磺矿,并且送去士兵们需要的弹药。两国还订立了交易条款,藤原家族代表的岛国政府,用国内出产的硫磺,银等矿产,来交换铜钱和其他日用品。

    李南在桂州城接待各国来使,享受着备受煎熬的新婚生活,北方的宋国却在得知北辽皇帝耶律淳病故的消息后,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其实在第一次宋国北伐时,辽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国土被金国侵占大半,统治者天祚帝远遁,群龙无首,占据南京后登基继位的耶律淳还名不正言不顺,且身染疾病。

    当时只要北宋君臣能够冷静的处理,稳打稳扎不给敌人可乘之机,那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就算拖也能拖死兵马不足的北辽。

    然而,如今的宋国已经不是昔日名臣辈出的那个国度了,不管是像艺术家更多一些的宋徽宗赵佶,还是他身边那些敛财贪花能力超强的心腹大臣,都不善于处理政事和军事。

    北辽皇帝耶律淳病亡,萧皇后执政。

    得知这一消息的徽宗赵佶,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心又死灰复燃,拒绝了北辽孤儿寡母的求和请求,连忙命令刚刚败退回来的十万宋军再度北伐燕云,这次负责临敌指挥的都统制一职由刘延庆担任,代替背锅后被撤职的名将种师道。

    宋国第二次北伐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这并不是因为刘延庆的指挥能力比种师道高,也不是因为童贯吸取了前次失败的教训有所改进,而



第598章 奢华的马拉列车
    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所谓“斥,度也”,“候,即候望。”

    所谓的斥候也就是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在任何一本兵书中,都着重阐述了行军打仗时斥候的重要作用,但是从古至今却总是有人忽略此事。

    刘延庆,保安军人。出自将门,雄豪有勇,数从西伐,立战功,积官至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迁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改承宣使。破夏人成德军,擒其酋赏屈,降王子益麻党征。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从童贯平方腊,节度河阳三城。又从北伐,以宣抚都统制督兵十万。

    在西军中刘延庆称得上是个猛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帅才,此次统帅十万大军北伐,一路进展顺利,辽人或逃或降,让他心中的骄躁之气增长,终于导致大败。

    十万宋军渡过白沟之后,刘延庆甚至连斥候都没有派出去。

    虽然辽国降将郭药师提醒他,提防敌人伏击,导致十万大军首尾不能相应,但是刘延庆么可能听得进一个降将的话依然我行我素。

    当宋国大军来到良乡之时,毫不意外的遭到萧干率领不满万人的辽国残军袭击。十万宋军被几千保家卫国的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龟缩在卢沟以南避战不出。

    其后郭药师献计于刘延庆:趁辽国萧干率领南京主力在前线,以轻骑突袭燕京,必能得到城内汉人的响应,燕京必取。

    刘延庆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当郭药师和宋将杨可世、高世宣等人率领骑兵杀到南京城,已经夺取各处战略要地,在城中街巷中苦战急待增援之时,刘延庆和他许诺的援军却不见踪影。

    援兵未至,宋将还下达了尽杀城中契丹、奚人的命令。再加上宋兵纪律紊乱,到处酗酒抢劫,引起了强烈反抗,所以最后反而是接到萧太后急报的辽将萧干,从前线抽调了三千精锐杀了回来。

    随后辽将萧干又效仿三国周瑜欺骗蒋干之计,故意泄漏了假情报,谎称辽国还有三十万大军即将来援,到时候以火为号全歼宋军。

    数日之后,辽军果然在卢沟以北点燃火把,刘延庆一见到火起,就以为传说中的辽军精锐来了,率先下令点火烧掉大营逃跑。

    一瞬间,十几万宋军还没和敌人交手就自我崩溃,直接退回了出发地雄州,沿路上全都是自相踩踏而死的宋军士兵!而辽人则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涿水。

    经过两次北伐之战,宋徽宗赵佶不但赔上了祖宗们积攒下来的钱粮物资,还有十多万的西军精锐,最重要的是被金国看出了虚实。

    南京城最终还是由金兵攻破,宋国派使臣前往南京索取约定好的燕云十六州时,金太祖完颜阿古打毫不避讳的对宋使说道:“我闻宋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五万众,一旦不战自溃,宋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

    宋国打不过辽国,而辽国打不过金国,所以在金人的心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很肯定的想法,那就是宋国绝对不是金国的对手。

    北方宋辽打的如何,李南并不是太担心,因为宋队就像中国足球一样,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每战必败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最近李南都带人在镇南国境内的各处工矿企业巡视,毕竟打仗最后拼的是后勤能力,方腊的教训就摆在眼前,纵有百万人马,饿上几天也会烟消云散。

    镇南国各个行省之间,现在长途旅行已经方便快捷了许多,除了水泥公路、弹簧减震和橡胶轮胎出现之外,还有一个新鲜的交通工具也正式开始启用了,那就是马拉列车。
1...156157158159160...3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