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黄巾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皿

    “如果这一回不能给刘豹以歼灭性的打击,日后再想消灭他们可就难了。”赵弘问道:“先生以为我军日后当如何应对匈奴人的南下。”

    贾诩道:“首先,我军要加强对长城的加固;其二,利用我朝的优势在长城脚下大兴屯田,长城以北设烽火,长城以南兴屯田。”

    赵弘摇了摇头,显得有些不太满意的道:“这些都只是防御,有没有进攻的法子。”贾诩道:“对付匈奴人飘忽不定的骑兵,一定要先防御,先求不败而后方可获胜。现在刘豹之所以能调得动鲜卑人马,那是因为有我大渠军在给他相帮,一旦战事暂时平定

    以后,匈奴和鲜卑极有可能其内讧,如果他们不起内讧,难道我朝还没有善使反间之计的人马?只要匈奴鲜卑内讧,破之必矣!”

    赵弘道:“今天听了文和先生的话,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

    贾诩忙拱手道:“渠帅过奖了。如果此番金城之战内击破匈奴,那是再好不过:我军小胜,匈奴鲜卑慢讧;我军大胜,匈奴鲜卑快讧。”

    赵弘听了贾诩的话,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但是随即想到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不禁又露出了落寞的神色。

    赵弘是个穿越者,他不怕死,但是他想将这一辈子的事做好,做到极致。

    不知道老天爷给不给他这个机会。

    匈奴人日夜不停的攻打金城已经有九天了,在第十天的时候,攻城的战鼓终于停了下来,虽然邓艾事先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但也有些渐渐的吃不住劲了。城中的粮食如果计划使用的,每个兵士,无论精锐兵士还是农军、护农军,每人每天有半斤粮食;女人每人每天也是半斤,因为她们要搬运石料,救护伤病;老人小孩每

    人每天二两,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救护伤病;而伤兵的粮食是每人每天半斤,如果有肉食,也会首先分给他们。

    并且邓艾严令,任何人不得辱骂伤兵,嘲笑也不许,就是拿伤兵开玩笑也是不允许的。

    邓艾将伤兵分配这么多的粮食一开始几员副将都不理解,伤兵又不能作战,怎么还给他们吃这么多?

    邓艾没有直接说出原因,但是在后来的战斗中渐渐显出了作用。

    没有一个士兵贪生怕死,就算是受伤,也不会被兄弟们视作累赘而放弃。但是就算是这样,邓艾也不禁担忧,如果匈奴人再来个连续九天的猛攻,这金城只怕是守不住了,那他对庞德和徐晃的承诺则成了谎言,而他自己就能突围出去,恐怕也

    是无脸见江东父老的。

    邓艾思之再三,他决定今天晚上,对,就是匈奴人停止进攻的当天晚上,利用挖掘好的地道发动反攻!

    只有反攻才能争取时间。

    就在邓艾准备亲自率领五百人钻地道的时候,忽然一个士兵指着匈奴人的大营喊道:“将军快看!”

    邓艾顺着那兵士指引的方向看去,但见匈奴人的营寨中起火了!

    “骑兵准备!”邓艾立刻下令。

    “将军,小心是匈奴人的诡计。”

    “我……我的将令是骑……骑兵准备!”邓艾断喝一声:“你没有听清楚吗?”

    “将军要准备多少骑兵?”

    “三百,不!五百!”

    “遵命!”

    不多时,匈奴营中的火越来越旺,烧得范围越来越广。

    邓艾一把抓过靠在城垛上的铁枪,对一员约莫三十出头的副将道:“如果我回不来,你就照我的方略用兵,一定不可主动出击,不要日,长安的援军就会到来。”

    “遵命!只是将军……”

    邓艾将手一挥道:“不……不用多说,本将军心中有数!你——”邓艾又指向另一名十**岁的副将道:“你,立刻率领三百农军从地道出击。”

    “遵命!”邓艾又嘱咐道:“到了地道口不要忙于出击,先看清楚匈奴人的狼头旗在哪里,待看见匈奴人的营中乱了,再行出击,如果狼头旗靠得近,你就直扑狼头旗,如果不知道狼

    头旗在哪里,就焚烧营帐,制造混乱,知道吗?”

    那副将拱手道:“将军放心,属下知道。”邓艾提着铁枪下城,跃上马背,将手中的铁枪临空一指,大喊一声:“打开城门,兄弟们,随我出城杀贼!”

    (iishu)是,,,,!




第0734章 吕蒙的夺嫡计
    【】(iishu),

    此时赵政、赵邦和赵秀兄弟三人都还留在邺京,就在吕蒙立刻邺京返回洛阳去调配军马的前夜,甥舅两人又做了一次长谈。

    吕蒙问赵政道:“殿下,你准备在长安留多少时日?”

    赵政沉吟道:“无论怎么样,也得等父皇的病症痊愈之后才好返回长安啊。”

    “你傻不傻!”吕蒙急了,道:“陛下的病症已经痊愈了,你应该早日返回长安才是。”

    “可是……可是长安如今正在厮杀啊。”

    吕蒙道:“正是因为长安有厮杀,你才应该回去,如今公明将军在长安,令明将军在凉州,不日张尚书也要去长安,这正是一个你向他们学习用兵的机会。”

    赵政不傻,立刻就明白了吕蒙的意思。什么叫学习用兵的机会,说得再明白一些,学习确实是个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露脸的机会,如果能将徐晃、张任还有庞德笼络到自己一方,那就等于是在关

    中站稳了脚跟啊。赵政沉吟道:“如今父皇的病症尚未痊愈,二弟、三弟都在京中,如果我去了长安,只怕会有人说我不孝。”说到这里,赵政抬起头来看着吕蒙,无可奈何的道:“舅舅,人

    言可畏啊!”吕蒙道:“什么人言可畏!如果因为畏惧人言,就什么事都不做了吗?你去长安主持长安的政务,那就是为朝廷分忧,为陛下分忧,这才是最大的孝。对了!你就依这个理

    由去向陛下辞行,我倒要看看,谁敢说你秦王不孝顺!”

    赵政道:“我去了长安,二弟和三弟都留在京中,他们会不会在父皇面前进谗言……”吕蒙道:“我的殿下呀,不要顾及这些顾及那些,你在长安为国效力,他们谁在京中向陛下进谗言,谁就是朝廷的敌人,如果陛下连这一点也看不清,那咱们黄巾军当初凭

    的什么夺取天下呢?明日,明日上朝的时候你就向陛下请命。”

    赵政道:“行,我听舅舅的,明天上朝时就对父皇提出来。”

    吕蒙道:“如果陛下问你,需不需要带人同去,你如何回答?”

    赵政答道:“一切听舅舅的。”

    吕蒙道:“你想陛下提出,带文聘前去。”

    “文聘?”赵政道:“此人不愿归顺我大渠,但陛下开恩,在思过所的人都施放以后,不是已经准许他回荆州去赋闲了吗?”吕蒙道:“不错,这个文聘确实是回荆州去了,不过他在路过洛阳的时候,我曾与他见了一面。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归顺我大渠国,他说赞许我朝的科举制,却反对屯田

    制。”

    “陛下有言在先,谁反对科举制,谁反对屯田制,这样的人就算有天大的才干也是不能用的。”赵政道:“这个文聘明言反对屯田制,如何用的?”

    吕蒙略显失望的道:“政儿啊,你管他拥戴不拥戴屯田制,只要他拥戴你,拥戴你做皇帝便可以了。”

    赵政道:“可是仅他一人拥戴又有何用?”吕蒙道:“你忘了吗?这个文聘原先可是荆州刘表的部下。荆州刘表的部下有两个归顺了我们黄巾军,一个是黄忠,已经战死了;另一个是魏延,魏延就在辽东,听闻二皇

    子殿下可是在助他谋求辽东刺史的职务,而甘宁,你三弟的姨夫,如今就是荆州刺史,你如果不在荆州早日布下这颗棋,日后你拿什么去和他们争夺荆州?”

    赵政问道:“那我怎么能让他听我的呢?”

    吕蒙道:“他不反对科举,甚至赞同科举,至于屯田,陛下也有所松动,你只管向陛下请求带他同去长安,至于其他的,我来和他说,他一定会拥戴你的。”

    赵政道:“那就多谢舅舅,怕只怕父皇不同意。”

    吕蒙道:“无论陛下同意不同意,你也要试一下,不然你如何能在长安站稳脚跟?”吕蒙返回洛阳后的第一次早朝,赵弘主要是要商议加强长城防御的事宜。如果只以当地原有的百姓进行屯田,显然是力量不足的,必须从中原、益州、荆州和扬州各地迁

    徙百姓去长城脚下安家。可是中华的百姓历来不喜迁徙,客死他乡对于百姓而言简直就是最恶毒的诅咒之一,如果大规模的强行迁徙百姓,弄不好是会弄出祸端来的。

    “户部尚书,你说说,怎么样能够加强长城的防御啊?”赵弘问诸葛亮。

    诸葛亮道:“回禀陛下,这件事情得一步一步的做。”

    赵弘问道:“那你说说,怎么个一步一步的做?”诸葛亮道:“第一步,加强长城的防御故而应当首先调动军队往长城驻防,施行军屯;第二步,待军屯稳固之后,可以将中原、青徐的囚徒迁往长城,由他们来开垦荒地,

    并且他们可以因功劳分地;第三步,待前面两步稳当以后,再动第三步。”

    赵弘问道:“那你的第三步就是迁徙百姓去边疆吗?”

    诸葛亮道:“不,不急。”

    “还不急?”赵弘笑问:“那你的第三步到底是什么?”

    “造势。”

    “造势?”赵弘问道:“造什么势?如何造势?”诸葛亮道:“可以释放一部分囚徒回家,尤其是那些因功分得土地的囚徒,让他们回家来,将自己的家人迁往边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寻常百姓见囚徒都分了土地

    ,那个不想呢?这样以来,百姓们便会自觉自愿的迁往边疆了。”

    赵弘听了诸葛亮的话沉吟半晌,问道:“你们觉得孔明的法子如何啊?”诸葛亮知道赵弘为什么这样问你,因为这样以来容易让边境上的屯田制瓦解,赶忙道:“陛下不比忧虑屯田制的瓦解,想分得土地的唯一途径是立功,立军功,这样也可增

    强兵士们的战心,这个也是陛下允许的。”

    户部侍郎步骘道:“微臣附议。”

    赵弘又问贾诩道:“文和先生,你觉得呢?”

    贾诩道:“微臣以为户部尚书之计,诚为妙计也。”

    既然贾诩都赞成了,群臣自然也就纷纷附议。赵弘道:“行,孔明,这事就交给你来办了。”

    诸葛亮恭恭敬敬的道:“微臣令旨。”

    赵弘问道:“还有什么事吗?没事就散了,大家回去休息吧。”

    赵政出来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哦?”赵弘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参加朝会是想让他们历练历练,他没有想到赵政竟然会有事情启奏:“有什么事,你说。”

    (iishu)是,,,,!



第0735章 赵政请命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赵政出班拱手,恭恭敬敬的道:“儿臣听闻匈奴人进犯长安,儿臣启奏陛下,请陛下准许儿臣返回长安与长安的百姓同生共死!”

    古话说知子莫如父,那知徒也莫如师。贾诩一听这话立刻猜到这是吕蒙给赵政出的计谋,显然吕蒙这是准备利用匈奴人南侵的机会让赵政去长安笼络人心,扩充势力。

    赵弘道:“可惜张尚书已经走了,要不能同他一道去长安。”

    赵政不失时机的道:“陛下,儿臣一人也可以去长安,另外儿臣举荐一人,请他去长安辅佐儿子一同抵抗匈奴人。”

    “哦,”赵弘问道:“要举荐谁啊?”

    赵政道:“儿臣举荐文聘。”

    赵弘一听文聘的名字,想也不想道:“成,我准了,只要他原意跟着去长安,们二人随时可以走。”

    赵政没有想到事情来得这般的容易,有些不敢相信,愣了半晌方才道:“儿臣叩谢圣恩。”

    “陛下,秦王殿下不能去长安!”

    众人看去,说话的正是尚书令黄权。“哦,黄大人说说,秦王为何不能去长安啊?”赵弘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可以说是洞若观火,李恢如今虽然被关在监牢里,但是李恢和黄权都是一路人,都属于益州这一派

    系的,黄权现在站出来,肯定是也猜出了赵政的心思,来帮助赵秀阻击赵政话来了。

    黄权道:“陛下大病初愈,秦王殿下作为皇长子,应当给兄弟们做个表率,留在京中侍候陛下,以尽孝道才是。”

    赵弘笑道:“中书令大人说得有理啊。”赵政一听这话,忙将吕蒙教授的话说了出来:“父皇,黄大人所言虽然有理,但是黄大人所说的孝道是小孝,而儿臣去长安,乃是大孝。父皇耗尽必身的心血,所为的就是

    大渠的江山,大渠的百姓,如今父皇大病初愈,而匈奴小丑跳梁,儿臣前往长安,就是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出力,此乃大孝也。”

    黄权一听赵政的话,不禁皱了皱眉头。

    赵秀也是面如死灰。

    赵弘笑道:“政儿所言不差。政儿,准备何时出发啊?”平心而论,赵弘虽然有心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赵邦,但是赵政和赵秀都是自己的儿子,他当然也想让赵政有本事又出息,如果他们兄弟三人能团结一心,那是再好不过。虽

    然赵政去长安是别有用心,但是乘着这个机会去锻炼一些,也不是坏事。

    赵政道:“回禀父皇,儿臣准备明日出发。”

    赵弘道:“行,救兵如救火,身为长安郡守,去得越早越能稳定长安百姓的心。”

    赵政道:“儿臣遵旨。”散朝以后,赵政又来给赵弘辞行,赵弘叮嘱赵政道:“政儿啊,去了长安以后,任何事情不要自作主张,要多听一听周刺史、张尚书和徐将军的主意,他们是前辈。就算

    觉得他们错了,也不要反对,因为所觉得的只是所觉得的,他们的经验都是从刀光剑影中总结来的,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知道吗?”

    赵政道:“儿臣遵命。”赵政想了想又道:“儿臣不能膝前尽孝,还请父皇见谅。”赵弘笑道:“不是说了吗?去长安才是尽孝,而且是大孝。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去了长安要实心用事。不要拉帮结派,派邦拉得大了,看似可以呼风唤雨,其实
1...158159160161162...2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