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皿
路人马的主攻方向是狼居胥山。”
赵弘问道:“那这山路大军以那一路为主力?”
诸葛亮道:“主力放在武威。”
“为什么?”赵弘问道:“如果将主力放在武威,司马懿乘机出辽东,如何应对?”
诸葛亮道:“陛下,微臣所言将主力放在武威的主要原因是要关门打狗。”
“哦,关门打狗?”赵弘笑道:“说说,如何关门?如何打狗?”诸葛亮道:“无论是匈奴人,还是司马懿,就算他们两家联起手来,我大渠铁骑也是能将他们一举击败的,故而,微臣以为,我军如要北伐,不要要击溃他们,而是要将其一举歼灭。司马懿盘踞的高丽,虽然山高路险,但是高丽的南面是大海,消灭起来反而容易;漠北虽有千里万里之广阔,但我军只要穷追猛打,必然可以杀得贼寇溃不成
军,然而,一旦敌军西逃西域,终究成为我军的心腹之患。故而,我军将主力大军部署在武威,辽东与云中的大军只是配合,由西向东,横扫漠北,可永绝后患!”
赵弘想了想问道:“孔明啊,你的全盘战略谋划是对的,可是如果我军将主力集结在武威,如果刘豹和司马懿主动出击,全力攻打辽东或者是云中的人马如何是好?”
诸葛亮道:“这也正是微臣所说的以武威人马先行出击的原因所在。”
赵弘道:“你再说得具体一点。”
诸葛亮道:“武威的人马先行出击,必然会引起匈奴人的主意,他们也必然会以主力来应对。”
顾雍问道:“诸葛丞相,要是匈奴人主动撤退,往大漠深处撤退呢?”诸葛亮道:“顾丞相,在下所言他们必然以主力来应对,这个应对其中就包含了主动撤退。那么就在匈奴人往后撤退的时候,云中的人马便可以或是北上拦截,或是侧击,
或是尾随,只要他们将匈奴人的主力缠住,剿灭匈奴,必矣!”
赵弘问道:“那辽东的人马我便知道有什么用了,就是负责切断匈奴人和司马懿的联系,是也不是?”
诸葛亮道:“正是。魏军如果北伐,司马懿必然救援,那辽东的人马主要便是拦截司马懿,不可让他们两军合在一处,尤其是不可让匈奴人势穷力竭之时,逃往高丽。”
赵弘听了诸葛亮的谋划,问众人道:“诸位以为如何啊?”
顾雍道:“陛下,讨伐匈奴,必须精心筹划,准备充分,万万不可率性而为啊。”
赵弘问道:“那以顾相之见,如何才算是准备充分了呢?”
顾雍满脸的悲天悯人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朝前番粮草被焚,如果再次调集粮草,只怕百姓不堪重负啊。”
赵弘道:“顾丞相所言有理,我将大家伙都叫来,就是来筹划的。”
邓艾道:“陛下,我朝不用再次调集粮草便可以北伐。”
“咦?”赵弘笑道:“士载,你的口吃痊愈了?”
邓艾道:“回禀陛下,微臣的口吃基本上痊愈了。”“很好。”赵弘道:“顾丞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因为前番被焚烧了大量的粮草,再调粮草只怕百姓不堪重负,可是你说不用调集粮草便可再洗北伐,那你说说,没有
粮草如何北伐?”邓艾道:“陛下,诸葛丞相说了,我军的主力在武威,那便是说须得在西线集中粮草,前番陛下已经在梁州调集大量的粮草,只需将这批粮草调往武威便可,何须再向百姓
调集粮草?”
赵弘笑道:“对对对,士载提醒得对,我朝在梁州有一大批粮草。士载,你觉得我朝在武威集中多少人马的为好?”
邓艾道:“陛下,微臣在凉州有日,有对我朝军马的战力甚为了解,只要集中大渠死骑和虎豹骑一万人就足够了。”
赵弘觉得邓艾有些托大了,半信半疑的道:“一万人是不是少了一些?”
邓艾道:“陛下,不能再多,军马太多,粮草则不济。”
“这个我知道,”赵弘问道:“我是问如果遭遇到匈奴骑兵的迎头撞击,一万骑兵能不能击破匈奴人的主力?”邓艾道:“故而,微臣以为,此番北伐最为重要的准备不是粮草,而是军马的操练和战马的准备,每一个士兵都必须严格操练,胜不妄进,败不慌跑,能连日连夜的行军,
也能连日连夜的作战,这样的话,就算与匈奴人的主力正面厮杀,也必然可以一战而胜。”
顾雍道:“人可以操练,马能操练吗?”赵弘道:“顾丞相,你是江东人,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事了。当年我在中原的时候,我黄巾军的主力骑兵,每人三匹马,只要人能熬得住,马是没有问题的。士载——”赵弘
转向邓艾道:“士载,我让你来统帅武威这一路,你敢立军令状吗?”
“陛下!”邓艾还不及说话,姜维道:“微臣敢立军令状!”
邓艾没有想到姜维竟然想抢立军令状,也毫不退让的道:“微臣敢立军令状!”
赵弘一脸无奈的道:“你们两个都要立军令状,这我只能让一个人来统帅武威的人马,你们两个可是叫我为难了。”
邓艾道:“既然陛下这样说,那微臣就不和伯约争了。无论如何微臣只是前朝的降将,而伯约是陛下的旧臣。”
“哈哈……”赵弘仰头大笑:“士载啊,你这激将法用得真是个好时机啊。伯约——”赵弘转头对姜维道:“伯约,你要我如何是好啊?”
姜维沉吟了半晌道:“既然邓士载这样说,那微臣就让着他。”
赵弘道:“伯约,你也别失望,我让你去统帅云中的人马,不过云中的不是主力,我只能让你操练三千人马,并且你得自己筹措粮草,怎么样?”
姜维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微臣遵命!”
赵弘有对诸葛亮道:“孔明,辽东的人马由你统帅如何?”
诸葛亮想了想道:“陛下,微臣有个想法。”“有什么想法你说。”
(iishu)是,,,,!
第0782章 安内须先攘外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此时已经过了申正时牌,融融斜阳西照下来,斑驳树影从顺天殿的大门直映到东厢门帘上,满屋洋洋暖气,十分宜人。
诸葛亮道:“微臣只坐镇襄平防守司马懿,统帅辽东人马北伐之将,请陛下另选他人。”
赵弘道:“孔明,说得也有道理,一旦司马懿得知我军三路北伐,他极有可能进军辽东,以图进犯河北,围魏救赵。好了,们谁愿意统帅辽东的人马北伐啊?”
“微臣愿往!”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丁奉。
丁奉道:“陛下,微臣愿领辽东大军,北伐匈奴。”
赵弘道:“承渊,长期在大江南北作战,对于水战自然没有问题,可是漠北作战,以骑兵为主,行吗?”
丁奉信心满满的道:“微臣可以。”
赵弘想了想道:“承渊,这可是要立军令状的哦?”
丁奉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微臣愿意签订军令状。”
吕蒙信心十足的道:“陛下,既然孔明要在襄平防着司马老贼,那这辽东一军,理应由微臣来统帅。”
赵弘道:“子明和承渊都是能征惯战之辈,们都要去,派谁去,不派谁去,这可让我作难了。”
吕蒙看了一眼丁奉,吕蒙道:“别的不说,直说论领兵作战,微臣自幼跟着陛下,微臣的领兵能耐,难道陛下还信不过吗?”
丁奉一听吕蒙说了这话,顿时泄了气。
赵弘道:“子明啊,去了辽东,孔明也去了辽东,如果我要用人了,说我去找谁?”
吕蒙一听这话,知道赵弘不会让自己去辽东了,并且赵弘的话还不好反驳。
丁奉立刻跪在地上:“微臣叩谢隆恩!”
赵弘笑道:“行,既然承渊都谢恩了,那就只能派去了。不过,军令状还是要立的。”
吕蒙是赵弘的心腹,丁奉只是一个降将,而这一回选将赵弘为什么选择丁奉而不选择吕蒙呢?
第一个原因,赵弘不想让吕蒙在军中的势力太大。
吕蒙不比诸葛亮。吕蒙是只要有了实力就敢干的人,而诸葛亮则是会考虑到天下安危的。在后世的历史中,李世民准备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想邀李靖和李绩入伙,不想这两个都不入伙,原因很简单,这两个人都太老谋深算了,他们当然会权衡利弊。后来李世
民找了尉迟恭,这家伙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甚至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还推了一把李世民,这才有了玄武门兵变。
诸葛亮类似于李靖、李绩;吕蒙则比尉迟恭要厉害,利益牵连更大。赵弘选择丁奉为辽东路统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他突然想起来了过去看过的一本书,从他看这半本书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书名早已忘却,书中举了两位千古伟
大领袖的用人之术,一个是用人用其短;一个用人用其过。
所谓用其短,就是用一个人的短处。人性中有个特点,越是自己熟悉的事,越是自己会做的事,他就越容易马虎大意,越是马虎大意就越容易失败。骄兵必败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他去做一件自己不是
那么熟悉,不是怎么回做的事,他就会小心专注,反而容易成功。
至于所谓的用其过,就是用烦了错误的人。犯错误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故意犯错,比如田丰、李恢和冷苞的小舅子他们反的就是这样的错,这样的人是肯定不能用的。还有一类犯错误的人就是无意犯错,哪怕是马虎大意犯错也是属于这一类人,比如关羽在辽东被司马懿杀败,他相信关羽一定是想报仇的。这一类人都是想报仇雪耻的,所以让他们重新上去,重新领兵,
他们会总结第一次失败的教训,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既是所谓的戴罪立功;也是失败乃成功之母。
赵弘觉得现在用丁奉即是用其短,也是用其过。
短,他不善于骑兵作战;过,他是江东旧臣,他如果想在大渠国的朝堂上扬眉吐气,那就只有立功,立大功则一条路。
用邓艾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赵弘看去,说话的是杨铭。杨铭是大渠国的老臣,他要说话,赵弘肯定是要他说的:“杨太傅,有什么只管说。”
杨铭道:“陛下,这北伐是不是可以缓两年。”
“缓两年?”赵弘问道:“为什么?”
杨铭道:“顾丞相说得有道理,我军北伐,百姓的负担太重,如果我军缓两年,让老百姓也缓口气,我军这边也可以多准备一些粮草,以备久战。”
刘晔是老谋深算的吗,他不会轻易开口,不过既然黄巾贼寇的老臣先说了,他再说,就算错了,那也是这个姓杨的先错,道:“陛下,微臣以为太傅大人所言有理。”
赵弘道:“那请子扬说说道理。”子扬是刘晔的表字。
刘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用兵漠北,祸福难料,还请陛下三思。”
赵弘又问张任道:“子堪,以为呢?”
张任道:“微臣以为刘丞相和杨太傅的话都有道理。”忽然,赵弘正色道:“我现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诸位,我今年五十多岁快六十的人了,能活几天,还不知道,所以,在我的有生之年,无论是匈奴人还是高丽人,无论是刘
豹还是司马懿,我都必须将他们消灭个干干净净,给我大渠国的后世子孙,给天下的百姓,留一个太平的天下。苦就苦一阵吧,苦了这一阵,日后就是太平盛世了。”
众文武知道赵弘下定了决心,无法更改,也就不再多说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赵弘又在下一盘大棋,这也或许是他这一辈子下的最后一盘棋了,那就是先消灭匈奴人和司马懿,只有消灭了他们,他才能腾挪出手来,对付朝中蠢
蠢欲动的世家大族的余孽
攘外必先安内?不,安内须先攘外!
(iishu)是,,,,!
第0783章 陆逊献计
【】(iishu),
这时,又听一人道:“陛下所言短的有理,微臣愿意前往范阳,率领一支人马,协助云中、辽东两军。”
赵弘看去,这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张郃。
赵弘道:“儁乂,有这个必要吗?”儁乂是张郃的表字。
张郃道:“陛下,非常有必要。”
赵弘道:“你说说非常有必要的理由。”张郃道:“陛下,从云中隶属于并州,距离辽东有好几百里路程,期间夹着一个幽州,如果我三路北伐大军出动以后,刘豹一旦抵敌不住,极有可能从这个数百里的缺口冲进来。此为其一;其二,云中、辽东两路人马不是主力,兵马不多,而刘豹的身边又有审配等智谋之士,他们会不会再探明了我军的动向之后,以各个击破之计对付我军
,这些都难以预料。如果我军在范阳有一支人马,既可以策应云中、辽东的人马,又可以防止匈奴人铤而走险。”
赵弘道:“儁乂,你说得非常有理,那就依你说的,你进驻范阳,随时接应云中和辽东的人马。”
张郃没有想到赵弘答应得这般爽快,显得略微有些激动道:“微臣遵旨!”张郃之所以没有想到,那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赵弘的另一个谋划,就是为太子笼络人心。如今赵邦就在范阳,范阳有魏延,有赵云,有关家父子,如果再有一个张郃,那对
于赵邦而言,不是更牢靠吗?
“陛下,微臣有个小小的建议。”说话的是陆逊。
“伯言,有话但说无妨。”
陆逊道:“陛下,此番朝廷大举用兵,恐怕难以瞒过匈奴人和司马懿的细作。”
赵弘道:“对,那你说怎么办?”
陆逊道:“微臣以为,既然瞒不住,那不如大举调兵,并且明白无误的告知刘豹,命他立刻投降,否则天兵到日,玉石俱焚。”
顾雍道:“伯言,就算我军不能避开敌人的耳目,也不能将自己的目标堂而皇之的公告天下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