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孑与2
云琅瞅瞅那两个看着霍去病眼睛冒光的侍妾,觉得还是不要听他的话,只让他写报备文书就好,大汉的公文很麻烦,没有经过正式的学习,一定会弄不好。
霍去病是一个很干脆的人,一边提笔在竹简上写字一边道:苏稚是你身边亲近的人,你舍得让她外嫁他人?
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寻常事一个大家族里面,只有一个老婆是管理不好家事的
云琅偷偷瞅瞅张氏的脸色,发现这个女人一脸的欣慰,似乎对丈夫说出来的这番大逆不道的话语非常的赞同。
你不娶苏稚,你让苏稚怎么去嫁人?从她住在你家的第一天开始,人家就以为你们不干不净了身为男子汉一点担当都没有
霍去病笔走龙蛇,手底下写的很快,嘴上也说个不停。
他老婆张氏也在一边帮话:按理说,那些从小跟你在一起的女子都应该是你内宅里的人。
诺大的一个家,总有一些不足于外人道的东西,尤其是你家,秘方多,很多时候一不小心泄露出去一两句不该说的,就会给家里造成大损失。
再说了,那些女子就算是对你忠贞,嫁给了别人还帮着你瞒着,你让人家的夫家怎么看?
她还能好好地过日子吗?
云琅摇头道:你们也太小看苏稚了,告诉你们,她要是不能成为名震千古的女名医,你来问我!
张氏惊叫一声道:呀呀,原来苏稚是一个女医啊,这可是真真得宝贝,你要是不要,我这就去替我夫君去求娶苏稚,万万不敢错过这样的宝贝,夫君,娶了她!
霍去病听了这话,终于停下笔怒道:胡说八道什么?
张氏不惧看着霍去病道:就算是不娶回家,我也要去跟这位未来的女神医亲近一下。
妖娆,妖娆,去把我的漆盒拿来,我们去拜访一下苏稚,顺便问问我最近怎么了,身子总是不舒服。
霍去病的两个侍妾连忙回到山居,不一会就抱着大氅跟一个漆盒走了出来。
张氏一点都不含糊,披上大氅,就径直去了苏稚居住的小楼。
云琅指指远去的张氏问霍去病:你老婆天生的急脾气?
霍去病同样瞅着老婆远去的身影道:我们一共见了六天的面,也敦伦了三回,跟她说的话还没有跟你说的半成多,她什么脾气我也正摸索呢。
云琅取过霍去病写的报备文书看了一眼怒道:什么叫做数人?我只娶一个老婆!
霍去病笑道:你知道个屁啊,娶老婆这种事谁能料到自己能娶几个?
数量放宽裕些,以后有了封赏,还能多捞几个封号,大户人家都是这么干的。
你也是?
当然,阿琅我告诉你,我们这些人迟早要上战场的,一个老婆能留几个后?多几个老婆帮衬,稳当一些。
前些日子见你为卓姬的事情弄得心神不定,其实这算什么事情啊,就算是把卓姬留在家中那又如何?
我就不信,司马相如敢上家里来抢人!
身为武将,武将的蛮横一点都没学会,也没有文人的阴险心思,你以后就不要想着做什么高官显爵,混一个安稳的关内侯屁事不管的往庄园里窝着,千万不要去朝堂,否则,人皮都会被人家扒下来。
云琅笑道:好朋友总是觉得自己的兄弟是一个傻子,永远都担心没了他的保护兄弟就会吃亏。
殊不知,你真正的兄弟也只会在你面前傻,在别人面前,他比狼都狠。
霍去病双手按在云琅的肩膀上道:我就是担心你狠不起来,阿襄跟李敢两人还需要我们照顾,你一定要狠起来,千万不敢有半分的仁慈之念,我不想你在白登山后悔,不想你看着阿襄或者李敢的尸体大哭。
如果那样的话,你我的这一辈子基本上就毁了。
云琅笑道:照顾好你自己,阿襄,李敢都是好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最好把精力放在正事上,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云琅回到大院子的时候,刘婆正谄媚的跟在宋乔的后面,絮絮叨叨的不知道说着什么话。
宋乔似乎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一边走一边听却不说话,或许她认为现在还不是她说话的时候。
准备帮丈夫跟苏稚求婚的张氏,似乎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正和厨娘在一起,还用厚厚的麻布手套将一个个烤盘从烤炉里取出来,烤盘上全是撒了很多芝麻的麻饼。
霍去病的两个侍妾就跟在张氏身边,其中一个年纪小的还趁机拿了一个刚刚烤出来的麻饼,却被滚烫的麻饼烫的疵牙咧嘴的。
张氏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妾的无理举动而恼火,反而继续端着烤盘鼓励那个小妾多拿一些。
老虎弯曲着身体趴在二楼的平台上,霍光带着云音趴在老虎的肚皮上,朝下面看,每当云音准备爬过老虎的身体去外面,都会被霍光给拖回来。
直到红袖端着一盘子麻饼来到了平台上,云音才停止了攀爬,乖乖的被老虎簇拥着吃她的点心。
平遮匆匆自门外回来,跳下马车就跟梁翁低声商讨一些事情,看样子梁翁给出了一个答案,平遮又坐上马车匆匆的向外面去了。
云琅把文书给了刘二,刘二自然知道该把这些文书送去那里,这不用家主操心。
本来有些饥饿的云琅想去厨房那些麻饼吃,见张氏跟两个侍妾在那里,就不好过去,闻着烤麻饼的焦香味道,吞咽了一口口水,准备去看闺女。
梁翁走过来低声道:小郎,没人来咱家买煤石,咱家的煤石已经积累了很多。
云琅想了一下,几百个背夫才背了不到三天的煤石,再多能多到那里去?
大汉商贾从不生产商品,他们仅仅是在搬运商品,因此,只要云氏一直在收煤石,那么,他们手里的煤石卖掉一些,就少一些,等到彻底没有煤石了,他们会自己到云氏来求告的。
煤石不同于别的商品,尤其是块煤,风吹雨淋对它几乎没有什么耗损,不说别的光是堆在那里,云琅看着就舒心。
家里存煤跟存钱是一个道理,尽快的把家里的好钱换成煤石,这些好钱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继续收煤石,直到把家里的好钱花光。如果那些商贾想要来买煤石,那就告诉他们,云氏只收好钱,不要杂钱。
梁翁瞪大了眼睛道:自从咱家用好钱开始买煤,那些背夫们都选择要好钱,不要粮食了,这样下去,咱们家会很亏。
云琅笑道:怎么会亏?只要咱家的好钱成为长安市上的主要流通钱币,咱们家就亏不了。
小郎另有安排?
云琅叹息一声道:只不过想给长安的钱币立一个规矩,只要这个规矩立下了,云氏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能获得。
梁翁对云琅的判断历来是笃信不疑的,既然是云琅的吩咐,他自然就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自从云琅经历了富贵镇的事情之后,就开始用云氏的好钱大量的购进货物,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跟云氏交易的人,都喜欢用好钱来做交易。
这样一来,云氏库存的好钱,立刻就流水般的从仓库里流向了市场。
,否则会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
第一三七章倒行逆施
第一三七章倒行逆施
云氏的钱并非铸造而成,而是用了冲压的法子,虽然冲压铜钱的铜板凸凹不平,一整张自然是没法子看的,可是,一旦把那些瑕疵分散到一枚枚铜钱上,那些瑕疵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云琅为这些铜钱可谓是下了血本,总体算下来,一枚铜钱本身的造价,与一枚鸡蛋的价值基本上是相等的。
于是,云氏铜钱参考兑换劳力或者货物的比率,也就是以一个半鸡蛋为基础的。
即便如此,云氏铜钱依旧供不应求,它硬生生的在长安货币市场上成为了抢手货。
杂钱,云氏不收,长门宫也不收,到了后来,卖煤的背夫们也不收。
云氏的鸡蛋只卖给有云氏铜钱的人,或者只允许用丝绸粮食等货物来换取。
经历了文景之治的大汉国,百姓已经从赤贫阶段慢慢的复苏过来了,虽然日子依旧难熬,兴旺的苗头已经彰显无疑。
这就给大变革产生了很大的机会。
前秦是这片大陆上,第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的国家,然而,他刚刚完成了统合,就再一次变得四分五裂。
刘邦再一次艰难的将这片国土捏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并且在艰难中摸索前行,而后,因为没有一个现成的前例来参照,他又不愿意以前秦暴政为楷模,自己又缺乏真正的前瞻性目光,只好依照全体百姓的要求,选择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让百姓自由的疯长
文景之治给了这片素来紧张的大路一个舒缓的机会,于是,短短五十年,国家在表面上就显得非常的繁荣。
云琅不认为年轻的刘彻有后世太宗的眼光与雄心,可以对大汉国进行深层次的改造,历史早就证明了。
刘彻选择用对外战争来捏合民心的法子这个法子很管用,人人都担心野兽一样的匈奴人会夺取所有人生存的机会,于是,刘彻利用百姓对匈奴的恐惧压制了国内所有的反对声音,也停止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全部希望。
直到匈奴人被逐出草原,此时的大汉已经奄奄一息了
击败匈奴,驱逐匈奴并非没有代价,代价非常的沉重,人口大量的减少,百业凋敝,当百姓再也无法承受其重的时候,骄傲的刘彻下达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封《罪己诏。
云琅通过阿娇试探过皇帝,他发现,没人能阻止皇帝那颗复仇的心,更无法阻止皇帝想要当天底下第一尊贵人的冲动,让皇帝只发动有限度的战争,同时顾及民生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也不能避免,云琅就准备积极地投入进去,以一个大汉人的身份投入到这场极度考验大汉国命运的战争里去。
等到某一天,云琅不再回忆后世,不再质问自己身份的时候,云琅才会把这里当做自己真正的家。
在参与这场战争之前,云琅很怕自己会死在战场上,因此,他准备高屋建瓴的将自己对这片大地的所有爱意都展现出来。
无论如何,有了新的农具,有了新的种子,有了新的耕作方式,有了新的真正的可以被称作钱的钱,将来,当这个大帝国开始从战场上扭过头看国内的时候,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
为此,云琅觉得云氏吃点亏,或者说少赚取一些就是对这个大帝国展现的最大善意。
大长秋自然是有样学样,长门宫的鸡蛋,鸡雏,肉鸡,也是如此,黄门们拉去长门宫的铜钱被长门宫毫不客气的给退回来了,阿娇口出狂言,这些鸡蛋就算是补贴给皇室了。
这种话也只有这位昔日的皇宫女主人敢说,所以,很快,刘彻的桌案上就放着百十枚新铜钱。
有龙形图案的是长门宫定制的,没有龙形图案,只有陛下年号的铜钱就是云氏好钱!
公孙弘跪坐在皇帝对面,把那些铜钱一一的排开给皇帝看。
中间没有孔刘彻捡起一枚铜钱上下看了一眼。
微臣问过,云氏说,这种新钱的价值高,百姓基本上用不到太多,所以就用不着给中间穿孔,不用成串。
刘彻冷哼一声道:恐怕是中间穿孔又会多出一道工艺,增加制钱难度吧?
公孙弘,朕没有想明白,云氏制钱,利润从哪来来?他上一次重新铸造金子,导致金贵钱贱,以至于以钱购买民爵者纷纷,这笔账朕还没有来得及找他清算,他居然又制造了新钱。
如果说重新铸金,他云氏有利可图,制造新钱朕就想不明白他能捞到什么好处?
这里面定有古怪,你去看看!
公孙弘施礼道:微臣遵命,只是此去上林苑,若发现有不法事,微臣该如何施为?
刘彻瞅了公孙弘一眼道:不法事?你别高估你自己了,云氏既然敢做,那就必定是经得起查验的。
朕也相信,阿娇不会眼看着朕的国家吃亏而无动于衷,你去云氏,只要看看人家的制钱作坊是如何运转的就成,带着一双眼睛去,不要带嘴!
回来之后就照着做,做完之后再来向朕禀报,云氏为何会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坐在侧殿案几后面记录皇帝起居的主父偃起身施礼道:陛下,微臣请一同前往。
刘彻道:那就去吧,看的仔细些。
主父偃与公孙弘联袂出了建章宫,沿着高台向下走,青石铺就的台阶因为小雪的缘故有些湿滑。
公孙弘接应了一下身体肥胖的主父偃,主父偃站直了身体笑道:又要见那个小子了。
次卿可曾做好了准备?
公孙弘笑道:这两年以来,我虽然只见过这个年轻人一次,与他作战的次数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次卿兄可知我此次为何要随您一同前往吗?
公孙弘笑吟吟的道:莫非公以为弘不足以成事?
主父偃站在高处居高临下的看着公孙弘道:我知道你欲杀我,我也做好了准备。
此次去云氏,老夫却并非有其余的心思,只想去云氏好好地看看,昨年虽然看了一个遍,短短时日云氏居然又有了新的变化,昨年之时,老夫就受辱于云氏奴仆。
不知道此次又会有什么遭遇。
公孙弘大笑道:云氏并无不法事,公何故心怀不满耶?
主父偃真诚的对公孙弘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窃以为云氏就是只摧毁大堤的蚂蚁,不妨早早除掉。
公孙弘不为所动,抬头看着居高临下的主父偃道:念及公之功勋,公孙弘自愧不如,说动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为功第一。
迁天下富户十万于茂陵为功第二。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此为三。
如此功勋,人人侧目,公位极人臣,富贵荣华享用不尽,人人都以为公该歇歇了,却不料公依旧急如烈火。
云氏如今虽说与众不同,却有功于国,山门中人做事必定与众不同,虽然频频让我等难堪,难道就因为公一句话就让云氏覆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