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球首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小扬扬
姜小白点点头:“是啊,那个时代的岁月在人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姜小白和王泽两人聊着,顾军邀请姜小白进去乡里大院,姜小白拒绝了,说还是喜欢在乡里走一走,看一看这些年的变化。
其实这不是太合适,但是走到姜小白这个地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资格。
所以姜小白这样说,王泽和顾军,还有其他人就陪着姜小白在上马乡街上转悠着。
原来的上马乡街道就是一条笔直的街道,在东边有一家国营的饭馆,在西边是一个供销社,然后中间是公社大院,剩下的就是邮局啊,农村信用社之类的单位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商家之类的,没有宾馆,没有澡堂子之类的东西。
整个乡镇,也就是叫一个乡镇而已,也就是每到赶集的时候人多一点,其他的时候整个乡里也是冷清的很。
而这个时候街道也拓宽了,有了照相馆,有了理发店,有了宾馆澡堂子,有了小卖铺,关键是饭店开了好几家,还有街边做小生意的,就是不是赶集的日子也热闹了不少。
姜小白转了一圈,时间也不早了就上车继续朝着建华村出发。
等到建华村村口的时候,车子就要停下来的,因为村里的人们已经打着条幅来接姜小白了。
大红色的条幅上边几个大字,欢迎小白厂长回家。
一共八个字,但是表达的气氛却十足,所有的条幅大大小小的都是这八个字。
姜小白和建华村的感情也融入在这八个字里边,没有姜董事长,而是小白厂长,这是姜小白在建华村的时候,所有人对于姜小白的称呼。
没有什么参观啊,莅临检查啊,就是回家两个字,这建华村就是姜小白的家。
这个时候的建华村村口距离村子里的距离可不是原来的时候,原来的时候,村口那是真的直接就要进村的位置,这几年的村子地盘扩张了不少,这村口也推进的很远,毕竟要把一些企业和厂子还有一些商业地方给圈到建华村里边来,所以这村口距离建华村最少还有两公里的地方。
就成了建华村的村口,还修了牌坊,为这事姜小白听李老三说过,邻村的还不是太乐意,毕竟两个村之间这点距离,人为的让你给缩小了。
不过建华村在给了邻居一笔钱以后,这事就解决了,就是这么实在,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基本上可以说是万能的。
有人说什么钱买不来健康,但是你生病以后要是没有钱,那健康就没有了,有人说钱买不来感情,这就更是笑话了,后世的相亲市场上动辄要车要房,没有钱,谁跟你,喝西北风去啊。
就是没车没房,那你也要是一个潜力股,人家看重的是你以后要发财。
有句话叫做,我可以跟着你过苦日子,但是却不能够一直过苦日子,平贱夫妻百事哀,穷就是一种病。
现实就是这样,所以建华村有钱,在整个上马乡说话就硬气,就有姑娘挤破脑袋愿意嫁到建华村来,而原来的时候建华村穷,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而这一切都是姜小白带来的,所以姜小白这一次回来过年,建华村的村民走出门相迎,来到了村口等着姜小白。
车队走不下去了,人太多了,姜小白让车队停下来,王泽很有眼色的没有陪在姜小白身边,而是和顾军李老三等人跟在后边,让姜小白一家人走在前边。
毕竟这是建华村,回来的是姜小白,王泽和顾军两人都有自知之明的,在建华村这个地方,就是走在姜小白的身边也是被无视的命。
农民的感情非常的朴实,谁能够带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心里就感激谁。
这一点一直不曾变过。
“欢迎小白厂长回家!”
“欢迎小白厂长回家!”
“欢迎小白厂长回家!”
声浪一浪接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从前到后,每个人都兴奋的大喊着。
离得近才能够感受到这种如火山喷发般的热情,简直能够融化在场的所有人。
这热情是装不出来的,赵心怡牵着两个孩子,往姜小白身边靠了靠,她知道丈夫姜小白在建华村的威望,但是每一次回到建华村却都会刷新她的感触。
姜浪浪和姜歆两个孩子有些紧张害怕,这声音也太大了,其实不光是两个孩子,就是尹小音也有些害怕,这每个人脸上都闪动着狂热的样子,让人看了都有些害怕。
只有姜小白一个人没有一点忐忑和害怕,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这就是建华村。
“谢谢大家。”姜小白大声的喊着,主动和人们握手拥抱,和谁都能够说两句,能够准确的叫出原来建华村的每一个老人的名字,知道他家里的情况。
“王婶,身体还不错,家里老大怎么样?”
“挺好的,去年结的婚,娶的是老刘家的闺女,就是村西边的”
“那感情好,刘叔家的闺女可是厉害,小军是得找个能够收拾住他的,才能够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张叔,你和婶子身体都好吧,小丽嫁出去了,这过年回来了吗?”
“刘大爷,您这旱烟袋还是原来那个啊,怎么有感情了,舍不得换啊”
“爱军,大学毕业了,现在在哪里工作呢?”
重生之全球首富 第2322章:小院
从建华村口到村里也就是两公里的距离,正常走路的话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这短短的两公里,姜小白整整的用了一个多小时,姜小白没有落下任何一个人。
当然了,这里边还有很多人姜小白不认识,比如说新嫁过来的媳妇啊,或者是招上门的女婿之类的,姜小白就不认识了。
另外就是这两年来建华村打工定居的很多人,姜小白也不认识,整个建华村几乎变了一个样子,拿出二十年之前的老照片,根本就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哪怕是最熟悉的人,要是一走二十年再回来,也不敢肯定这里就是建华村。
二十年前,1978年,姜小白等知青过来的时候,那是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那路根本就没有办法走了。
路上偶尔有两个行人,也是一脸菜色,满脸枯黄,一看就知道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上穿着的衣服到处都是补丁,这都算是好的了,很多人家就那么一套衣服,小孩子都十多岁了,根本就没有自己一身衣服。
村里乱七八糟的土胚窑洞,破破烂烂的,看起来就像是荒废了很久的样子。
但是现在呢,宽阔的柏油马路,气派的牌坊,来来往往的车辆,路上的行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上西装笔挺的,再不济也是干干净净的,颜色方面也是五颜六色的。
一个个脸上红光满面的,还有很多人竟然身体发福了。
村子里的村民的房子就不说了,一横一纵留出来的街道两边齐刷刷的二层小楼,还有三层的小楼,端的是气派无比,说是一个镇子都让人觉得超过了,甚至说是一个穷一点的县城说不定都有人信。
到了村口以后,李老三出声,让大家伙散了,姜小白也说回头再去看望大家,这众人才依依不舍的散去。
在知青罐头厂的食堂里,姜小白一行人坐了下来,一盘盘的农家菜端了上来,当然了也不光是农家菜,鸡鸭鱼肉应有尽有,都是村里自己家养的。
李老三亲自安排的伙食,他知道姜小白在外边好吃的可能早就吃够了,吃腻歪了。
酒是晋省特有的汾酒,至于茅台之类的,这边很多人还喝不惯酱香型的酒呢。
“来,我代表建华村欢迎两位领导来考察。”姜小白端着酒杯笑呵呵的说道,非常的自然,他说代表建华村,没有人会反对。
建华村主任何良华也不行,姜小白往这里一坐,那就能够当之无愧的代表建华村,这一点从今天姜小白到建华村以后,建华村人有一个算是一个全部出门迎接就能够看的出来姜小白在建华村的威望。
虽然说何良华心里有些酸,但是也没有办法,他是继任者,享受的是现成的,和姜小白不一样,那会建华村一穷二白的,是姜小白带着大家让建华村有了今天。
“呵呵,客气了。”王泽和顾军两人感觉有些怪异,这今天明明是他们两个来接人的,可是这怎么接来接去的,变成了他们两个考察了。
吃过中午饭以后,王泽和顾军两个人就告辞了,顾军说改天再过来拜访姜小白。
姜小白点点头,知道顾军说的是改造方案的事情。
“姜董,建华广场的项目,我现在回去就组织人手,尽快的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报告,到时候给您送过来。”王泽也客气的说道。
“行啊,大过年的麻烦你们了。”姜小白笑着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两人连连摆手,然后上车离开了。
李老三带着姜小白一家子来到了知青小院,知青小院已经收拾出来了。
这院子不小,这么多年也没有废弃过,反而修整过好几次,院子里边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小白厂长,王猛和贝贝下午就回来了,干脆也就在知青小院里边住了,这房子也多。”李老三说道。
姜小白笑着点点头:“那感情好,让他们两个过来,三你要是没事也过来住好了,这地方够大,咱们喝酒聊天也方便。”
原来他们十多个知青都住在知青小院里边的,这地方原来的时候是村里的地主老财家的院子,光是窑洞就有十多间,还有一个小二楼,上下都能够住人。
姜小白相邀,李老三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说自己下午就搬过来。
屋子里已经给收拾出来了,几个孩子住一间,姜小白和赵心怡两人一间窑洞,尹小音带着两个孩子一间,赵心怡还是第一次住窑洞,好奇的很。
到处打量着,她从出生到现在还是第一次接触窑洞这种东西。
当然了,现在的窑洞里边已经没有土炕了,原来姜小白他们下乡的时候都是睡的土炕。
姜小白和赵心怡一遍收拾东西,姜小白一边给赵心怡说着当时的事情。
“我们男生当时就住这四间窑洞,他们几个女生就住那边的两间窑洞”
“你那个初恋女友住那间?”赵心怡突然看着姜小白问道。
姜小白愣了一下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愣什么?我问你初恋女友住哪间?”
“什么初恋女友,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我根本就记不得了。”姜小白黑着脸打着哈哈说道。
“你撒谎,你这刚才不还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吗?谁和谁一间,还说晚上饿了让人给做饭吃,那会吃的都是红薯之类的,怎么现在又记不清楚了。”赵心怡似笑非笑的看着姜小白问道。
她倒不是生气,也不是发脾气,就是夫妻之间偶尔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
“就是记不清楚了吗,都二十年多去了,谁还能够记得。”姜小白含糊其辞的解释着,其实怎么可能记不清楚呢,二十年过去,确实挺长时间了。
但是只要是回到这个小院子里边,那些事情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记忆犹新。
正好这个时候外边来人了,姜小白赶紧跑出了屋子,怕赵心怡继续追问下去。
重生之全球首富 第2323章:心意
赵心怡看着姜小白落荒而逃的背影,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她就是逗一逗姜小白而已。
姜小白的那个前女友她也知道,那会都是北师大的,李思研嘛,后来出国了,要不然的话,现在谁在姜小白身边还不一定呢。
所以她怎么会吃醋呢,只不过两口子之间相敬如宾,那是一种悲哀,有时候适当的吵吵闹闹的,开开玩笑之类的,反而是一种正常的。
“小白厂长,这是家里炸好的丸子,全是肉丸子,你晚上的时候尝尝,看味道怎么样?”一个看起来六十岁左右的大妈手里拎着袋子,递给姜小白。
“行,张大妈我就不和您客气了啊,当时在村里的时候就爱吃您的炸丸子。”姜小白笑着说道,看着眼前的人,还有些恍惚,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初在建华村的时候,这张大妈还不是张大妈,那会应该叫婶子,嗓门大,做事雷厉风行的,现在也有些老态龙钟了。
也就是建华村的日子过的不错,不然的话在其他的村里,这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的,生活的不好一点,身体根本就熬不到这个岁数。
“客气啥,小白厂长,你要是和我客气,那才是打我脸呢,你们一路辛苦了,我就不多留了,改天一定上家里来坐一坐。”张大妈说就告辞离开了。
不过姜小白手里的肉丸子都没有放回去,就又有村民过来了,手里拿着的东西都不多,但都是准备的特色年货。
各种各样的,主要是吃的喝的,什么自己酿的酒,从外边买的当地的特产酒,吃的就五花八门的,有自己做的,有外边买的,还有从山里边弄的。
什么兔子,什么野山鸡,还有就是水里边弄的冬鱼,自己家里养的鸡鸭鹅。
没一会,整个知青小院就热闹起来了,李老三正好搬家过来,这个时候帮着招呼着手东西。
李老三谁实话也有些羡慕,他年年在建华村过年也没有这个待遇,当然了,他李老三也不缺这点东西,就像是姜小白也不会缺这点东西,李老三早就把过年需要准备的东西给准备好了一样。
但关键是这份心,让人心里动容。
王猛是半下午的时候回来的,直接就和李贝贝住到了院子里,李贝贝和姜小白打过招呼以后就去找赵心怡去了。
赵心怡和李贝贝也熟悉的很,当初姜小白上学的时候,李贝贝还整天帮着姜小白洗衣服呢,那会在学校姜小白就当大爷了。
当然了,那会李贝贝还叫姜小白小白叔呢。
姜浪浪来了这里,一切都感觉新鲜的很,带着妹妹和王猛家的孩子,一群人跑出去去村里玩了。
姜小白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上午的时候姜浪浪和姜歆两个人跟在自己身边,村里人都看见了,这出去以后,一个村的人都帮自己看着孩子呢,还有什么可怕的?
再说了还有尹小音跟着呢。
等到晚上的时候王超和刘小妹也到了,刘小妹在北边住的皮肤更白了,让赵心怡和李贝贝两个人都有些惊讶,还以为刘小妹用了什么化妆品呢。
姜小白和王超,王猛李老三三个人在屋里聊着,虽然还没有天黑,但是已经喝上了,几个凉菜几个热菜已经上了桌,喝的不是什么好酒,而是村里有人自己酿的地瓜烧。
看着地瓜烧,王超和王猛两人就是一阵感慨,还能够记得那会拿罐头去换地瓜烧的场景。
一转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不过几个人在屋里谈天说地的,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候。
姜小白这里,来的人络绎不绝的,进来多不说,姜小白总是让喝上一杯酒再走,姜小白肯定不能够陪着喝一杯,但是碰一下,喝一口,也是那么个意思。
主要是人太多了,但是就是这样,也让很多人心里高兴了,这出去以后也可以说是和姜小白喝过酒的人了。
从中午喝到了晚上,知青小院里边的灯亮了起来,姜小白几个人爽朗的笑声从屋里传了出来,传到了小院子外边。
路过知青小院门口的村民散然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会的知青小院就是这样,总是亮着灯,总能够听见一群年轻人谈天说地爽朗的笑声。
对于姜小白的创业,一开始很多人根本就不看好,但是到了后来,慢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加入姜小白这边的人越来越多。
可能是那个雨夜,姜小白带着知青们在雨水扛着罐头瓶身影让人动容了,可能是姜小白那不服输的性子让人感动了。
人们听着知青小院里边传出来的声音,突然很多人心里就感觉踏实了。
这年轻人,后来来建华村的人不知道,但是上点年纪人的都知道,在那个一穷二白吃不上的饭的特殊年月了,这个知青小院在村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那一座知青小院,就是村里人的信仰,要跟着知青小院吃饭,跟着知青小院生活,跟着这座小院子让日子慢慢的越来越好,只要是知青小院里边的灯光没有熄灭。
那整个建华村人们心里的希望就不会熄灭。
赵心怡晚上躺在床上还有些睡不着觉,下午村民们来送东西的场景不断的在她眼前闪过。
那些东西不值钱,但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却格外的让赵心怡动容,大城市里边待久了,多长时间没有见过这样朴实的笑容了。
她下午出去转了转了,很多人对她都非常的热情,非常的真诚,她知道,这是因为姜小白,因为自己的丈夫。
这是比姜小白赚了多少钱,更加的能够让就赵心怡感觉到动容的事情。
看着躺在身边的姜小白,赵心怡心里真的很骄傲。
隔天腊月二十八,姜小白和刘超、王猛三个人在村里溜达着,昨天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很多地方都没有详细的看,还去了知青罐头厂,村里的养猪场,屠宰场,火腿肠加工厂、冷链产品处理厂。
重生之全球首富 第2324章:差点走岔路
现在建华村的产业是真的多,光是村里的产业从养猪场延伸开来的产业就大大小小的有十多个。
下边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不少,比如说屠宰场,屠宰场下边还有三级公司那就是冷链产品工厂。同样比如说现在的火腿肠厂,火腿肠下边有纸箱厂等等。
知青罐头厂下边的三级公司也不少,所以整个建华村,大大小小的厂子和公司不少。
姜小白看的很满意,这个何良华还是有些能力的。
“不错啊,良华,做的不错。”姜小白满意的说道。
何良华听到姜小白的夸奖受宠若惊,赶紧趁机和姜小白汇报自己明年的打算,原来的时候养猪场也算在华青控股集团的战略布局里边的,每年的时候参加年会,姜小白都会指点两句。
但是这两年华青控股集团根本就没有开年会,这就让何良华没有办法了,所以只能够趁着这个机会问一问姜小白的意见,
“姜董,我准备在明年的时候把村里这些不赚钱的产业,或者说赚钱少的产业精简一下,清理出去一部分,能够外包做的就外包做,这样能够减少一些资源的占用”
何良华说着,姜小白在何良华的办公室里边坐了下来,看着何良华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咱们建华村也要专注一个方面发展,比如说咱们的养猪场做的很不错,火腿也做的很不错,那么咱们就专注的做这两个产业”何良华一股脑的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姜小白点点头笑着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确实是这样,就像是之前的万可,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经营的行业有几十个,公司上百家,但是都没有什么用。
做企业主首先就要搞清楚,自己公司的主要赢利点在哪里,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
何良华都为姜小白认可自己的决定兴奋起来了,但是突兀的听到了姜小白“但是”两个字,顿时脸色就苦了下来。
“但是建华村和真正的企业是有区别的,在建华村这个地方,最主要的是建华村的发展,企业存在的价值是给村民创造财富,是给建华村带来发展。
那么怎么给建华村带来发展,不是一家大型的企业,而是像现在一样多元化的。
有些企业,可能赚钱少,但是他用工多,用工就能够给村民们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们增加收入,就是不能够给村民们提供工作也有外来人员工作,外来人员工作衣食住行就都要在建华村,那么同样在村里干这些行业的就会赚钱。
一句话肉烂在锅里,给村里带来的就业,产业吸引来的人,才是村里最宝贵的财富”
姜小白说着,何良华脸上的苦涩没有了,反而一脸的深思,在考虑这姜小白说的话,就连一旁的李老三等人也眼睛亮了起来。
其实李老三是不同意何良华的这个计划的,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还是企业多一点好,但是让他说他却没有什么文化,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何良华又是什么多元化发展,又是要保证企业的未来,确保企业的赢利点等等。
李老三就被何良华给说服了,但是现在姜小白的一番话就为他的想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有时候看起来这种理论上的支持没有用,但是你光知道应该怎么做,和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完全是两个样子。
王超和王猛两个人在一旁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这姜小百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但是不否认,姜小白考虑问题的确实比他们想的要全面,要长远很多。
“再不济,这村里的产业多了,村里的土地就值钱了,村民的房子也就值钱了,这也是对于村民是好的,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从长远来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产业在这里能够吸引来人,那这个村子就能够发展的起来,但是要是没有人,那迟早会落败下去,企业哪怕是成功了。
最终也要搬走,以后就是每年按照人头发钱,这样又能够发多长时间呢,建华村也就散了,而且这样的话,除了能够养出一帮不事生产的人以外,没有第二种结果,这不是我想要的,也同样不应该是建华村的未来”
姜小白越说,何良华的眼神越亮。
“所以,如果你问我的意见是什么,那我的意见是不精简这些企业,甚至如果有可能,建设更多的二级公司,三级企业,建更多的厂子来保证建华村对于人口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在建华村定居,咱们上马乡虽然从没有煤炭,但是地方平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