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大侠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我是森林木
如今的阁老周相如,崇祯并不满意,叶秋感觉借着自己的这次大捷,二伯兴许能够更进一步。
几日后,两队朝廷的人马抵达宁远,兵部和都察院一共派出了四队人马,还有两队怕是遭遇不幸了。
……
又过了几日。
依旧是养心殿。
叶修和兵部尚书吴宏文站在崇祯面前。
崇祯从桌案后走下来,问:“如何”
吴宏文也颇为激动的道:“陛下,这次是真的,一共两千三百八十五颗女真人首级,还有蒙古人和女真汉军首级七千九百六十二颗。还不止,其中女真巴牙喇军牌七十三枚,白甲军牌一百四十二块,还有一个女真的贝子乌纳格的脑袋。”
“大捷啊,陛下,这是真正的大捷啊!”吴宏文激动的脸都红了。
作为兵部尚书,他压力也是极大,毕竟一连串的败仗总要有人负责,除了他难道还能是皇帝!
如今辽东一场大捷,让他身上的压力也松快了一些。
崇祯的脸比吴宏文还要红,额头上都有汗珠冒出,现在可是冬天,可见其激动。
随后又有些疑惑,问道:“对了,这叶秋是叶爱卿的族人吧,四年前去往辽东上任的如此善战,为何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守备”
显然得到大捷消息之后,崇祯对叶秋也是做了一番了解的。
叶修闻言心中一动,秋儿的机会来了。
“皇上,我那侄儿四年前去到辽东后,其实屡屡立功,多次在战场上斩杀女真人,只是上面有祖大寿压着,袁大人又同祖大寿关系不浅,因此每次功劳都被祖大寿和他的亲信冒领了。”
“什么竟有此事!”崇祯大为震动。
“臣绝不敢欺瞒陛下,陛下若是翻看这几年辽东报功的簿记,就会发现,自四年前臣的侄儿去到辽东后,辽东对女真人的战绩便有了起色,多次有斩杀真奴获得小胜的功绩,这在以往是看不到的。”
“这是真的”崇祯转头向吴宏文问道。
吴宏文悄悄给叶修递了个颜色,叶修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吴宏文突然跪了下来,“皇上,老臣失察啊!”他叩地大呼:“老臣一直都没发现辽东这几年提交的战绩功劳的异常,直到前些日子叶秋大捷消息传来后,老臣这才觉得不对,连续几个昼夜不眠不休,将辽东这些年的战报都整理了出来——”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厚厚一叠纸来,“陛下,都在这里了,确实如叶大人所说,自叶秋前往辽东上任这几年,辽东的战绩果然比以往好了很多。”
崇祯面色大变,一把将吴宏文递来的战报拿到手中翻看起来,脸色变的越来越难看。
看到最后,他猛地一跺脚,“气煞朕了!”
他将手中的战报往地上一掷,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叶卿,既然你早就知道,为何不和朕说”
“皇上啊,臣也想说,毕竟受委屈的是臣的侄儿啊!可是臣还是忍下了,也是因为这是臣的侄儿啊!臣若是因为我这侄儿私下里的抱怨来烦扰陛下,不仅仅是坏了朝廷规矩,更怕其他武将有样学样,成为朝中一些人
第131章 为了侠义值
宁远城中。
看着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任命书,叶秋十分得意的笑了起来,“总兵,哈哈哈哈,二十岁不到的总兵,创国朝之最了吧”
身边的冯虎也甩了甩手中的任命书,“我也不差,一个副将到手了。”
“看来京师得去一趟,皇上这么给面子,咱们也得做一做样子。准备一下吧,五日后出兵勤王。”
……
十一月一十八日,宁远城中,叶秋率领一万兵马离开。
冯虎留下,镇守宁远城。
……
皇太极的女真兵马在良乡停驻近半月,把周围抢得干干净净,女真八旗家家收入丰富,阿敏带着骑兵在京都周围耀武扬威的走了一圈,明军没敢出城,总算把面子找了回来,各牛录抽调的甲兵回去一说,士气再没有受到乌纳格战败的影响。
皇太极自己则去良乡城外附近的金太祖墓前拜祭,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找的祖宗,他也不管现在的女真人和几百年前的女真部族是不是一回事,反正坚持认为几百年前的大金朝太祖跟他有关系。
这就真的是往脸上贴“金”了,他摆了些祭品,希望历代的金国皇帝保佑他。
大明京师周边赶到的勤王军慢慢多起来,但十分分散,而且看见女真军队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那叫一个望风而逃。
其实一开始,这些勤王军还是有人敢战的。
可惜,敢战归敢战,实力不行啊!
几场战斗打下来,拼凑而成的勤王军战力低下,几乎次次都是一战而溃,总兵以下,游击以上三十多名将领被杀,还有许多中层将领被俘。
一次次的全军覆没,甚至有一次失利就发生在京师城墙外两里不到处,无数城墙上的士兵和民众亲眼所见,城中对女真人的恐惧达到顶点。
女真人这几次完胜后,周围再无明军敢靠拢,皇太极甚至有暇来了一次武装游行,带着大军往京师西边绕往北面,一路抢掠,还两次留书表示可以议和,姿态很高。
最后他回到京师西北面,女真大军围着京师走了完整的一圈,所有大股明军皆被击溃,并攻克数个县城,大明朝的虚弱展现无遗。
崇祯因为大捷带来的好心情,慢慢又给一日日糟糕的情势磨没了。
“叶秋部还未来么”
“陛下,奴才算了算日子,明日定然能到。”曹化淳弓着腰小心翼翼的道,他心底里也是盼着叶秋赶紧到来,给皇上换换心情,否则每日里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好过啊。
如今的叶秋,已经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十一月二十二日,叶秋一万兵马来到京师附近,打探了女真兵马的位置后,他率兵绕过女真大军驻扎之地,来到京师德胜门前。
……
“哦,宁远的那部明军果然到了,是那个叫叶秋的么”良乡县衙皇太极目露精光问道。
“禀主子,小人冒险凑近了打量过,确实是那个叶秋的旗号。”一个汉人打扮的女真细作跪着说道。
“我去,定要击杀此人。”阿敏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镶蓝旗的这一场败仗,是他的耻辱,他一定要讨回来。
……
叶秋的一万人马并未进入京城,而是停留在了京城德胜门外。
养心殿。
“叶爱卿,你那侄儿怎地停在城外,却不入城呢”崇祯奇怪地问道。
“皇上,那小子……那小子说要用一场大胜献给皇上作为见面礼。”叶修颇为无奈的说道。
他在叶秋到来后,也多次派人见过叶秋,也劝过他见好就收,女真人不是那
第132章 女真人来了
叶秋看着城楼上的情形,对身边的两个心腹将领卢正刚和戴志泰低声道:“看来咱们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之前取得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啊!”
卢正刚正色道:“大人不会败,若非祖大寿压制大人,早让大人掌权,辽东也不会是现在这幅情景。”
他是被叶秋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对叶秋最是忠心和信服。
戴志泰倒是有些紧张,虽然跟着叶秋已经和女真人交锋过许多次了,但他每次战斗发生前都会紧张。奇怪的是,一旦战争开始,这种紧张感反倒消失了。
这时,城墙上突然出现一队队士兵,将城墙上围观的百姓驱赶了下去。
“有大人物要来了。”戴志泰道,这几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不过这一次,与以往不同,这次是崇祯亲至。
城楼上的那些士兵在驱赶了百姓后,跪倒一片,叶秋三人停止了说话,看到一个干瘦的中年男子在一干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了墙头,朝自己这边张望过来。
叶秋目力强大,将这个中年人的形象看个清楚,此人身着明黄袍服,上绣团龙,头戴翼善冠,四十多岁模样,脸和身材都是干瘦,胡子稍稍有些枯黄。
此时站在城楼上,面向叶秋指指点点,时而在众官之中侃侃而谈,神情之间很是威严。
他身边还有一个脸色白净,没有胡子的人,他戴着五梁朝冠,身上穿着竹青色曳撒,胸口绣着红色的蟒图,领口露出红色的贴里,与竹青色外袍映衬着颇为好看。
龙袍,太监……
叶秋顿时一惊,这是大明皇上亲至了。
下一刻,他就看见那疑似大明皇帝的中年人朝自己招了招手,随后那个面白无须之人便向城楼下跑去。
城门打开一条缝隙,此人从城中出来,小跑着往叶秋军营而来。
不一会儿,叶秋亲兵前来禀报,皇帝陛下召见。
早有预料的叶秋向卢正刚和戴志泰交代了几句,整理了一下甲胄,向营地外走去,就看到那个面白无须的男子正在营地外等候。
看见叶秋后,此人目光一亮,迎了上来。
“没想到叶将军如此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啊!”
叶秋不敢拿大,此人应当是大明皇帝身边的心腹内侍,连忙上前几步抱拳道:“见过这位公公,竟劳烦公公请迎,恕罪恕罪。”
“何罪之有,叶将军为国血战,击败女真奴,洒家迎上一迎也是应当。”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城门内走去。
交谈中叶秋才知道,此人正是堂叔信中提到的大明皇帝最心腹的大太监——曹化淳。
来到城楼上,曹化淳将叶秋引到崇祯身边后,朝他微微一笑,便站到崇祯身后不说话了。
“臣叶秋,参见陛下。”叶秋跪倒在地。
崇祯则是上上下下打量起叶秋来,面上露出喜爱之色,因为叶秋的样貌实在是好,与说书先生口中形容的面如冠玉,鼻似悬胆,目如朗星毫无差别。再加上年纪不大,一身甲胄,英气逼人,与崇祯心中想象的形象竟是有七八分的相似。
这是上天派给我的帮手啊!
想到此,崇祯上前两步,竟是亲手将单膝跪倒的叶秋扶了起来,哈哈笑道:“好个勇猛敢战的叶秋,少年英豪雄姿英发,这是朕之霍去病啊!”
叶秋躬身道:“皇上过奖,为国杀贼,乃我辈军人本分。”
崇祯闻言更喜,转头对身旁一群文官道:“不畏强敌,居功不傲,如此方为我大明男儿本色。”
众官一阵附和,直把叶秋吹到天上。
侠义值又是一阵涨。
 
第133章 京城外的战斗
叶秋选择野战,除了为了获得侠义值外,也存了练兵的心思。
没有血性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祖大寿的三千家丁是他花了大价钱养起来的,全部都是骑兵,论武力其实还在冯虎的三千精骑之上。
可惜的是,这支部队因为祖大寿为了保存实力的缘故,每此战斗都是“千里转进”,见势不妙便是撒丫子就跑,从未与敌人硬碰硬的血战过。
武人的血性和士气都在这一次次的“转进”中被消磨掉。
到最后,这三千精锐家丁空有一身武力,却无与人厮杀的决心和勇气,明明是一支劲旅,却被祖大寿带成了废材,连叶秋也觉得可惜。
现在祖大寿已死,这些家丁既然被自己收入麾下,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再这么浪费自身的武勇。
他要将他们心中的血勇重新激发出来。
又有什么是比一场面对面硬碰硬的血战更有效果的呢!
“擂鼓,出营布阵。”
下了瞭望塔的叶秋命令道。
咚咚咚咚!
一阵闷雷般的鼓声响起,一队队明军士兵从营地里列队而出,先是步兵在营地外布下一个个方针,随后是骑兵鱼贯而出,在两翼列阵。
叶秋六千步兵个个着甲,其中的基层官员都是叶秋在辽东一役中活下来的心腹麾下,这么多铁甲还要感谢女真人的输送。
辽东一战中,女真人死了太多的披甲精锐,其中还有白甲和巴牙喇,他们的盔甲自然便宜了叶秋,否则还真做不到人人披甲。
而骑兵自然也不必说,是冯虎和祖大寿花大价钱打造的,甲胄自不会缺。
城墙上的京营兵和京城百姓张着嘴巴看着城外营地中的士兵,他们铁甲森严,队列严整,随着军官洪亮的口令,如同机械一般整队,整齐得数十人如一人,又在营地外变成一个个严整的小方块。
而那四千披甲骑兵也是自有一股彪悍的气势。
这是他们从未在自家军队上见过的。
因为担心叶秋侄子留在了城楼上的叶修,以及被崇祯命令留下观看战况的曹化淳看了,也是十分惊异,眼前这支军队所表现出的气势已经远超京营和边军,曹化淳赞叹道:“令行禁止,原来强军该是如此模样。叶大人,咱家看来,便是御马监的四卫营也远不如你家侄儿的宁远兵。”
一阵鼓声响起,这鼓声相比起女真人的鼓声,声音小了些,但更有节奏感。
这是叶秋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用鼓点声来保证行进中队形的整齐,效果还不错。
阿敏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之上,双脚踩着马镫站起,眺望对面的军阵。
“也没什么特别的。”阿敏冷笑一声,坐回了马鞍上,心中有底了。
这部明军虽然还算精锐,但是与彪悍的女真士兵比还是差了不少,乌纳格这个废物竟然打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