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很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亥年
林语和刘子霖许是在睡懒觉吧,院子里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毕竟不是做活惯的农家人,起早贪黑可不是他们能称上的词。
早饭是十点左右吃,这时候还早着,潘见轩洗漱好,便去了爹娘的房间。
老爹的手伤必须要注意,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若是老爹倒了,那大房在这个家里,就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了。
毕竟大哥还未娶妻,没有娶妻便永远是孩子,说不上话的那种。
不知大哥什么时候回来,大哥的消息都是邻居大叔带回来的,第一个知道的是潘老爹。
“爹,你的手还疼吗”
潘见轩走近潘长富,想拆开纱布瞧瞧,也只是想想,又一次后悔上学没去读医科,如今笨手笨脚,什么也不敢动,不敢做。
“爹不疼,今天终于落晴了,三郎,把这被子抱出去晾晒。”潘老爹是手伤,且失血过多,但不影响走动。
第六十八章 走访袁家村
“师父,你午后便离开么”潘见轩移开视线,假装没有看到刘子霖那一脸委屈模样,望着远方。
对于刘子霖等人来到大河村做什么公干,没有去打探。
刘子霖闻言,心中不禁惆怅,虽不甘心就此回返,可事实如此,再耽搁也只是消耗时间。
“嗯,出来太久,该回去了。”刘子霖说完,便率先走出樟树笼罩圈。
“三郎,可愿陪我沿此河向西走走”刘子霖的话刚说出口,潘见轩便不发一言当先走在前面。
既然决定留下来过平淡的生活,那这大河村将来便是自己未来的安身之处,在村子周围转转也好熟悉熟悉环境。
潘见轩先一步沿着大河向西走去,河两侧田地里已陆续来了很多村民,那些人中竟然还有五六岁的孩童,此刻他们正吃力的举着锄头翻地,因为雨后的泥地好翻土。
“看到了吗,这西北之地便是如此,虽广茂无垠,但因土地贫瘠,只能种些耐旱的庄稼,遇上一次天灾就只能听天由命。”刘子霖边走边说道。
“每看到老弱幼小在辛苦耕耘,我总想着帮助他们,可我能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世,多希望我大燕国各地能如京都一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刘子霖说着说着,声音也越发低沉了。
这些潘见轩也能明白,可残酷的现实便是如此,他老潘家的大当家,爷爷老潘头不还是也种豆南山下吗
想到这里,潘见轩有点急切地想去镇上了,老爹的手伤不轻,若是再多做重活,手定然废了,他可不想有个独臂老爹,还是个没有雕兄相伴的。
“师父,别想这么多了,人力有穷尽!”潘见轩忍不住也哀怨叹息,越发觉得自己还是做个没心没肺的糙男人好。
“其实福祸相依,若是你一味的帮助他们,他们反而会失掉初心,认为你就是应当提供帮助,他们不会感恩戴德,只会觉得理所当然,贪得无厌,若是如此,你不是成了刽子手恐怕追悔莫及!”
潘见轩轻声道,曾几何时,自己也无偿资助过一个人,第一年里他感恩戴德,第二年就原形毕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三郎,听你说的,我竟觉得有些道理。”刘子霖回头瞅了潘见轩一眼说道,看到潘见轩那伤春悲秋的模样,竟觉得此人身在民间很是可惜。
“师父,还继续走吗”潘见轩忽视了刘子霖那满脸不舍”之态,转而看向前方,不知不觉,竟走到村尾了。
大河村四周有三个村子,左边是王珑村,右边的是贺村,在大河村后面是袁家村。
由来已久的大河流向的末端便是袁家村,大河村除了跟贺村共用水源,便是袁家村也靠着这大河生存。
再过去便是袁家村了,尽管他们村子人口在四个村中最少,但对于只有两人的潘见轩和刘子霖来说,若是闯入了袁家村,不小心偷了他们辛苦养大的鸡,那一场狠狠干架是无法避免的!
“走啊,去尽头看看。”刘子霖说完,便继续当先走了,不带一片云彩。
为了强身健体,难得还有个伴去袁家村,潘见轩沉默回应,散散步也好。
许是潘见轩年幼且鲜少露面的缘故,袁家村的人竟没有一人认出他。
看着两个少年慢慢走进村里,袁家村一些还未出门耕作的人,目光紧盯着前方走过来的两人,面露警惕,只有一些四五岁的孩童露出单纯的面庞,眼睛一眨一眨地,好
第六十九章 好日子快到头?
“嗯,不错。”那老汉闻言说了一声,口气中带着羡慕,他们袁家村可没有一个能去读书的娃子。
“叔公,你们都聚在这里做什么”只见老汉后面的矮屋里走出一七尺大汉,来人正是十天前下水救潘见轩的吴四叔。
这吴四是二十年前逃荒到袁家村的,袁家村是袁姓村,除了吴四外其他村民都是袁姓。
吴四是懂拳脚功夫的,听说射猎技术和秦大叔比只上不下,两个村里也就两家猎户,又是挨的不远,于是吴四两家交情还是处的不错,经常联手打猎,只吴四至今都是孤身一人。
“这不是老潘家的小公子怎么来我们村了”吴四显然认出了潘见轩,因潘见轩读过几年书,便跟着称小公子。
这来人一出现,潘见轩是愣了,不知来人身份,便也没有开口。
当初吴四把昏死过去的潘见轩捞上岸后,便交给了秦大叔,而潘见轩又是在几天之后才醒来,所以并没有见过吴四,这还是秦大叔不愿冒恩才告知了老潘家真相。
“吴四,这真是潘小公子他说是来感谢你救命之恩的。”老汉听了吴四的话也彻底放下了心思,不是来找茬就好。
“是潘小公子,人当初是我捞上来的。”吴四点头应道,只是没想到这传言说得了傻病的潘小公子,如今却是目光清明,一点都不似疯狂。
吴四是外来人,村里没有分得田地,只能去山上打猎维持生计,早出晚归,听河边的妇女说起过潘见轩,他也为此感叹过,一个小哥变成了呆傻之人,最终事不关己己不操心。
“那你领回屋去吧,大家都散了,干活去。”老汉说了声,便在一个青年的搀扶下走远了。
“当初多谢吴四叔挺身相救,小子感激不尽,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小子做的尽管开口,小子义不容辞。”看到众人都散了,原地也只剩了潘见轩三人。
“若是看到有人受难却不搭救,岂不是畜生所为小公子勿要放在心上,这不值当。”吴四听了直摇头,他救人只图心安,不是为了要回报。
“吴四叔大义,不过小子说的也是心里话,若以后有什么难事只管来寻我。”潘见轩正声说道。
“好说,小公子两人可有急事要做若是没有,不妨去我住处歇息喝碗热汤”
吴四真的只是客套说说,叔公临走时让他领两位公子回屋里,他是知道的,如今袁家村里能有好东西接待客人的,也就他吴四家。
“有汤喝那太好了,多谢吴四叔款待。”潘见轩笑着点头应道,大早上走了半个时辰,想歇歇。
跟着吴四进了矮屋,整洁,入目的便是一个火堆,一个大陶罐挂在梁上,罐底正好抵在火焰上,这时有香气从罐里传出。
“小公子们随便坐,我去洗几个碗来。”吴四笑着说了声,便从靠墙处拿了三个陶碗去屋外了。
吴四的住处没有灶台,空间大约有十五平米左右,左边的是板床,有一个木桌在板床一米远,木桌旁有三四个木桩样的凳子。
火堆就在大门处靠右一米远,右边是空着的,只墙上挂了很多动物皮毛,和几个木钉,想来也是要挂上猎物的。
潘见轩两人坐在火堆旁的矮石上,木凳太高了,主要是潘见轩喜欢围着‘吃饭’。
“小公子久等了。”这时吴四进了屋子,也不多说,掀起盖子用木勺舀了鱼汤便一一递给潘见轩两人。
“这汤味道当真不错,鲜中带点微苦,以致回味无穷,四叔加了荠菜和水芹吧,不知还加了什么”
潘见轩喝了
第七十章 可怕
“……”潘见轩再次看了下四周,树木丛生,这可真不像是要来大灾难的预兆。
“天公发难,这北地的老百姓是躲不过去了。”跟着走出来的吴四听了刘子霖的话,接口道。
“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刘子霖闻言再次说道,目光灼灼。
“额,师父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潘见轩开口问道,对于古文还是不太能理解。
“这是列国志里尹公所说,传到现在谓人定胜天,你不知道……”刘子霖露出奇怪的目光看向潘见轩,见其神态不似作假,便停下言语,这等珍藏书籍偏远小乡村里没有见识过很正常。
“哦,确实是如此,人定胜天,旱情,疫病,洪涝发生后都可以防控,可如果能提前控制,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这些灾难。”潘见轩点头回应,认同人定胜天的说法。
在新世纪,从改革开放后,国内大旱大涝确实极少发生,南水北调,植树造林,疫病也是提前打了预防针才得到有效控制。
至于一些漏网之鱼如鸡瘟猪瘟,那也是污染过重,不注重卫生环境导致,可如今的天下,没有重工业在,一些能够导致环境被污染的也就是没处理的死尸或者毒药等,而这些都是小问题是能解决的……
“三郎,你意思是说旱情之事能够解决”还不待潘见轩继续思索,刘子霖便急切的打断他的思考,这北地旱情可是刘子霖来到北方的主要目的。
去年北地上报朝廷的公文上有说道饿死者三万人,感染疫病而死约五万人,再加上抢夺易子而食的人,整个北地原本人口共三十万人,五个月内生生消失了约十万人,举燕国震惊!
如果今年再次发生,原本不足二十万人的北地,可能活下来的只有一半数目了,再接着,可就没人了……
毕竟谁能斗得过老天爷!
可是刘子霖不信,他毅然来到干燥荒芜的北地,寻访了两个月,正在他准备认命的时候,遇见了潘家三郎。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潘见轩笑着看向刘子霖,他大概知道刘子霖远离京城富饶来此所为何事了。
去年大旱过后,安阳城偏西北方的人死绝了,安阳城主便把东南方的人口调往西北,一些接近西北的人只能遵守命令背井离乡去往西北。
河台郡是在安阳城中南方向,所以河台郡辖区的各县各村继续留在原地,原主所处的村正好在河台郡辖下,便躲开了这次调动,但没有调动的地方却是每户要上交一层多的税粮。
老潘家没有分家,便只用上交一次税粮,而一些分家的却是上交两次或者以上,这也导致原主没有办法继续上学,每日里待在家中也不事生产,缺少锻炼和人际以致原主性格孤傲压抑,终是在一次外出中折了性命。
所以人的性格一定不要太过孤傲,那可是很容易作死的!
傲气的关武圣知道吧,大意失荆州,死在一个武艺二流的小辈手下,当然那时候也不能全怪人关二哥,荆州本就世族盘根,打击世族的蜀国政权被人卖了也是迟早的事!
可杨修知道吧,也是个人才,一句鸡肋被以动摇军心的罪名处死了,当然这两人如今已经不在大燕历史上。
写史记的司马迁,冠军候霍去病,心高气傲的南漂族初唐四杰王勃稀里糊涂的成了
第七十一章 亏本生意?
“该怎么做,三郎你只管吩咐,我会命令下去,一切都听从你安排!。”
刘子霖也没在意潘见轩的‘疏离’,得到再次确认后,便郑重的开口说道。
“师父,你官位比我们这城主还高你说的确定有人会听从”
潘见轩狐疑的看向刘子霖说道,十六岁的年纪,二哥这时候再做什么卷着袖子,割草加厚屋顶……
“那是自然,我乃当朝三品命官,城主只是个知府,官居五品,他自然是要听命与我。”刘子霖一脸傲然的说道。
他十四岁考中状元,他是大燕的骄傲。
……
“这位公子,您说您是三品官您莫不是……”一旁传来一声沙哑的话音,是一直站在两人后面的吴四叔发出的。
瞧见了吧,不止我一个人怀疑!潘见轩听了也不作声,想通了事,也就没压力了,遂走回矮屋,见火罐里还有鱼汤,便自发盛了一碗。
喝了两口,抬起头,便瞧见门口两人还呆在原地,只不过身子都转了过来,只见他们‘双目无神’的看着自己。
“汤很美味,你们还喝吗这锅里还有,特意给你们留的。”潘见轩开口说道,不以为意地反客为主。
“这是印绶,可以证明我的身份,你仔细瞧瞧,都现身吧!”
刘子霖终于有了反应,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绢布裹着的东西出来,接着矮屋的四周也冒出六名劲装侍卫,正是刘一等六人。
“拿走,我又不识字!”看到刘子霖走过来,递过绢布,潘见轩转开脸说道,专心喝鱼汤。
“公子,小民识得几个字,您要不给小民看一眼”
原本也站在门外的吴四叔闻言立马也跑进了屋里,只见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刘子霖手里被绢布裹着的东西。
还没看到证据就改口称小民了,啧啧,潘见轩摇摇头,又盛了一碗鱼汤。
“自是可以。”刘子霖虽是说着,可目光却还是锁定了潘见轩。
“啊,小民参见通政使大人。”不一会,只见吴四颇为激动的跪在泥巴地上,双手举着那所谓的证明身份的印绶。
“快快请起。”刘子霖也被吓了一跳,来了这大河村数十天了,还是第一次有百姓跪他,还有些不习惯,忙搀扶吴四起身。
“小公子,这位是通政使大人,这印绶是真的。”被搀扶起来的吴四看到潘家小公子还在正襟危坐,忙开口说道。
古代的人真的太单纯了,太朴实了,随便拿一个章就能当真,随便一个人就认定是‘本’人。
“四叔你快喝汤吧,冷了味道可就不美了。”潘见轩依旧没有起身,不过却是给吴四也盛了汤,递过碗,这主人家太客气了,汤都不舍得自己喝。
“不敢,小公子您请。”
吴四闻言却是忙罢手,通政使大人一副对潘家小公子‘唯命是从俯首帖耳’的模样可是近在眼前,再看这潘家小公子听了三品高位的话也是面不改色,可见潘家小公子定然不是一般人物。
“大人,您请坐,外面缸里还有几条鱼,小民这就去烧了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