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萌娃的文艺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剑沉黄海
他抬头看了我这边一眼!他应该注意到了我吧肯定注意到了,那为什么没和我招呼,嗯,也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但是这么明显怎么会没注意到呢,还是说他不认识我了
好伤心啊,怎么会这样子,不可能的,他肯定记得我的,我要去找他。?但是没有勇气哎,不行,赵雅意你要加油,别怕,勇敢点!
嗯嗯嗯嗯就当你得了绝症,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天啦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勇敢上前吧,快点雅意,你看学长周围的女生,都在偷偷看他呢,这帮狐狸精!好没有安全感呀。
……
赵雅意终于鼓足勇气走了上去,然而唐霜却突然站了起来,径直走开。
啊学长是什么意思嘛,为什么突然走开了,是在拒绝我吗,但是又怕我伤心,所以以这种方式委婉告诉我吗呜呜呜,怎么会这样,我还没招呼呢怎么能一点机会都不给人家。
不对,学长拿着手机,他是要打电话,对了,肯定是这样,啊,学长应该没看到我。
现在他都走了,我还要过去吗,看他的书还在桌子上,那肯定还会回来的,正好耶,就当恰好走在这里,等他回来时装作吓一跳,他一定也会很惊喜的,这是缘分呢,嗯,对,赶紧坐过去,有狐狸精想占位置了。
赵雅意三步并作两步走,坐了下来。她感觉周围的杀气升起,哼,你们这些狐狸精,想跟我赵雅意抢男人,做梦吧。
咦,学长在看什么书呀,我翻翻看吧,诶,不行,不能动他的东西。
他的书是摊开的,人走了没合上,是个随和的人。
上面有笔记,字很好看呢,很工整,做事很认真很细致。
他怎么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嗯,他的性格要么孤僻要么喜欢安静,但是上次看到他和同学在一起,还有说有笑的,说明不是孤僻,那就是喜欢安静!
哇安静的男生做事专注,对待感情也专一,如果能和他在一起,我一定会很幸福的,会全心全意对我。
现在这么早,他来图书馆看书,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嗯,学习成绩一定很好,上进的男生有事业心,将来可以给宝宝带来好的生活。
他这么早,应该是住校的,不对,上次明明看到他骑车从校外回来,他家就在学校附近吗
很有可能,他的普通话有粤州地方口音,是本地人,又骑自行车来学校,这么早到图书馆,一定就住在学校附近。
学校在粤州的经济发达地带,能住在这里,生活质量都不差,说明学长的家庭应该比较富裕,爸爸妈妈都是文化人,将来和他们应该好相处。
学长留着短发,还打了发蜡,很有型,说明他对生活是个很细致的人,对生活质量比较讲究,很注重个人形象,嗯他对另一半的选择一定也很高。
留短发,是个阳光型的男孩,有男子汉气概,甚至可能会有点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哎,我能不能接受呢,嗯其实也挺好的,这样的男生很会照顾女朋友,是爸爸型的男友,男友力十足,很会为别人着想。
……
赵雅意同学低下头装作看书,但眼睛不在书上,时不时落在对面的唐霜身上,眼里的星星藏都藏不住。
来之前她设想了很多聊天的共同话题,但此刻仿佛嘴巴被人用针线缝上了,那些话就在嘴巴里,却出不来。
看到她
150、有鱼上钩
两人聊了大半个钟头,基本都是赵雅意在说,唐霜负责倾听,时不时回应一下。
没想到,害羞的小姑娘竟然疑似话唠。
其实赵雅意并不是话多的人,只是处在爱情粉色幻想中的女孩,恨不得对眼前人推心置腹,将自己的所有,一股脑分享出去,并期待对方同样对她。
正当赵雅意说着高中的趣事时,唐霜放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过来。
唐霜抱歉地离开,来到没人的地方接通,听了一句就挂了,是个骚扰电话,借口太拙劣。
然而没等两秒,这人又打来了电话,唐霜看了一眼就直接摁掉了。
没等两秒,对方又来了,唐霜想了想,接通,率先说道:“你说你是张非那个大导演你怎么证明”
电话那头自称是导演张非的人说道:“我正在粤州参加电影节,看过你的《英雄》,很感兴趣,有时间的话,我们现在可以见面聊聊……”?这是个很浑厚的声音,对方语气很有气势,除非是专门训练过,否则应该是长期身处高位养成的,唐霜听着对方的话,心里有点相信了。
这时候手机里跳出一条短信,是李浩南发来的。
原来张非最早是和星空文化联系的,从他们那里拿到了唐霜的电话。李浩南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兴奋的不能自己,那是大导演张非啊!
为了让唐霜有所准备,李浩南立即想要打电话告诉他,但是电话一直占线,便发了短信,简单地说了这事,随后再回电话。
唐霜一愣,竟然真的是张非!
张非,是华夏最好的导演之一,拍了许多好电影,在华语影视行业地位非常高。
他知道《英雄》的魅力,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剧本更加贴切,小说的画面感很强,就像是一幕幕镜头,比起《射雕英雄传》《萍踪侠影录》更好改编。
唐霜当初选择这部小说,真正的目的就是它的影视改编权,篇幅短小,价值又高,套现快,完美符合懒癌晚期患者的要求。
他把《英雄》抛出去,就像钓者抛出鱼饵,愿者上钩。
这么鲜美的鱼饵,不愁没有上钩的。随着《英雄》小说在全国铺开销售,形势大火,就已经向所有潜在的大鱼证明,这部小说有市场竞争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不用担心消化不良。
如果由张非拍《英雄》,从知名度和影响力看,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但是唐霜也有疑问,就是张非此前没有拍过动作片,他是以现实题材闻名海内外,术业有专攻,唐霜不知道一个拍现实题材的人,突然跨界来拍武侠动作片,会是个什么结果。
现在想这些有些早,说不定对方只是感兴趣,从感兴趣到付诸实践,这中间有太多问题要考虑。
张非听说唐霜正在粤州同济大学,为表诚意,竟然现在就要赶过来。
……
在赵雅意失望的目光中,唐霜收拾东西离开,在学校的咖啡厅里定了一间包间,等待张非的到来,同时回电话给李浩南,他应该知道一些信息。
张非在盛京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英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便买了一本回去品读,越读越觉得写的好,特别适合他的口味,当时就萌生了翻拍成电影的想法。
今年他已经50岁,在这大半辈子里,一直钻研现实题材,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如今人到这个年龄段,聊发少年狂,想要尝试些新的题材。
同时他也看到电影行业趋势,受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华语电影正在加快走向大制作模式,纯粹的艺术电影,在华夏会越来越难生存。
他以前的电影虽然给他带来了荣誉
151、唐雎不辱使命(为神话灬天一的万赏加更)
张非沉思良久,端起咖啡尝了尝,说道:“我还是喜欢咖啡里不放糖,原汁原味的更接近本质。”
唐霜闻言,笑了笑,看向他,没说话,因为他知道,张非并不是要等他答话,只是开了由头。
果然,张非稍稍停顿,放下咖啡,说道:“我一直以来都是拍现实题材电影,但是对武侠也非常热衷,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那时17岁,有一次在街边的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武侠小说,剧情我大概忘了,但是里面的人物现如今依旧栩栩如生,活跃在我的脑海里。”
“现在来看,那本小说写的并不多好,中等偏下的水准,里面的主角也很扁平符号化,然而我却记了三十多年,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武侠小说,简直惊为天人,就像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天地,原来在我们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如此广阔、奇诡的幻想世界。”
唐霜问:“不知道是哪本武侠小说,让张导念念不忘”
“那是卧龙先生的《梅花刀》。”
唐霜知道卧龙,他是华夏最早的一批现代武侠的作者之一,其代表作是《双刀》。现在很多武侠小说中的概念,都可以在这本《双刀》中找到痕迹。
而张非说到的《梅花刀》,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水准现在来看不入流,但即便是不入流的作品,对当时的张非来说,也无异于石破天惊,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唐霜静静地听着,张非说道:“所以我才会选择武侠题材作为转型的作品,也是对年少时梦想的一个回应,如果不是对武侠热衷,以及有这种信心,我不可能选一个完全陌生的题材来做,所以从这点上,你大可放心。”
张非继续说道:“你刚才说到的,关于别人对《英雄》的评价,我只能说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难免偏颇,我认为君王与侠客之间并没有恒定的界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
“你听过唐雎不辱使命的典故吗”张非问唐霜。
唐霜:“听过,秦王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愿答应,派出唐雎出使秦国。”
唐霜一听张非的话,就大概明白了,但他不做声,继续听张非讲下去。
张非:“没错,安陵,一个弹丸小国,秦国不愿劳师动众,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打算巧取豪夺。安陵国不愿亡国,所以派出唐雎出使秦国。摊上这样的差事,换作其他人,多半路上就逃跑了,但唐雎是一名侠士。”
“秦王对他说,你可知道天子发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意思是说,你不仅不赶快把土地献上来,反而派你这样一个布衣在我面前絮絮叨叨,若惹得我不高兴,就是血流成河的下场,到时候安陵不仅要亡国,可能还要亡种。”
“唐雎说,那大王你可知道布衣之怒。秦王说,布衣之怒,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之怒,不是有才能胆识之人的怒。”
“真正的布衣之怒,是专诸刺吴王僚,如彗星袭月;是聂政刺韩傀,如白虹贯日;是要离刺庆忌,如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慷慨激昂地说,真正的侠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说罢,他挺剑而起。秦王色变,长跪而谢,说韩国、魏国灭了,安陵国也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而保全下来。”
152、野望
张非对武侠小说确实别有钟情,以此作为转型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失败不起。
之所以选中《英雄》,而不是更加火热的金勇、梁玉生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番自己的计较。
他是导演,也是商人。导演可以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喜好,商人则不能。
作为导演,不能只考虑电影的艺术含量,也要考虑电影的市场价值。
说的直白点,就是张非认为《英雄》比其他的武侠小说更有市场价值。
那有人表示疑惑了,不是《射雕英雄传》等作品的销售情况更好吗,按这个看,明明比《英雄》的市场价值更高。
张非站的高度更高,他有极大的野望。
在国内,他可以拿到的荣誉都拿到了,要更进一步,就要把目光瞄准国际,瞄准海外市场,尤其是电影的商业中心好莱坞,那里的小金人让他非常眼馋。?以前,他认为凭借针砭时弊,深挖社会热点,这样的电影能够获得海外的欢迎,也确实,张非的电影获得了很多国际电影大奖,证明了他的电影的艺术性不输给任何人,但是,在好莱坞,却始终不得门而入。
努力了十几年,最后不得不承认,他的那套现实电影,敲不开好莱坞的大门,所以,他决定转型,转战商业片。
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转型是突破瓶颈的需要。从外部形势来看,商业电影将成为行业的趋势,艺术电影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小。
现在不把握机会主动寻找出路,将来被逼着走,就陷入了被动。
《英雄》被他看中,正是基于这些考虑。
《英雄》所表达的“天下”大义,与当今国际上风行的“大国”、“和平”等思想,异曲同工,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得以风靡全球的核心思想。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张非希望对外输出华夏传统文化,挑来挑去选中武侠。
华夏人向往武侠精神,这种心理各个民族都是一样,就如同西方人对骑士的钦慕,rb人对武士的崇敬,英雄电影是一个不朽的题材。
张非野心勃勃,想要通过电影,把华夏侠士形象展现给世界人民,让武侠文化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消费品,让华夏侠士和美国的个人主义英雄一样,走出国门。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让电影传达的武侠文化综合多国元素,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从这方面考虑,梁玉生、金勇、骨龙、文瑞安等人的小说,都不行,他们在书中体现的思想太过民族化,外国人理解不了,接受不了。
而《英雄》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武侠中的非主流,与当下流行的传统武侠风格迥然不同,它是面向世界和平、响应大国思想的一部武侠小说。它将华夏传统意义上“济困救危、锄强扶弱”的侠士,改变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唐霜的《英雄》,将武侠文化纳入了历史的正轨,赋予了武侠文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正统性。
而正统性,是武侠小说最大的短板,也是一直受到主流文化非议的最大点。
张非心知已经得到了唐霜的认可,说道:“《英雄》要拍成电影,需要对小说进行改编。”
唐霜当仁不让:“交给我来!”
张非似笑非笑地看向唐霜,刚才唐霜考了一番他,现在轮到他来考唐霜了。
如果唐霜不能说服他,对不起,编剧你可以参与,但不是主笔,没有决定权。
前面听了张非一席话,唐霜已经意识到他们两人在关于《英雄》的解读上趋于一致,所以要说服张非并非什么难事。
唐霜将他创作《英雄》的初衷作了一番解释,张非听的连连点头。
电影中,编剧必须和导演心意相通,编剧通过文字表达心中的思想,导演再将这些文字转化为有声画面。
&nb
153、水火不容
这一天,唐霜和张非聊了许久,一直到天色昏暗,张非才离开。
《英雄》的电影版权唐霜已经初步答应交给张非,而张非也承诺将剧本的改编权交给唐霜。
接下来就是商定具体的商务条款,这个不需要张非来做,在大方向下,交给专业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