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逍遥君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陈家枫少
张县令无奈:“秦老弟,你咋就听不进去呢?我不说别的,你知道咱们县衙的县丞和主簿在哪儿不?”
秦铭说:“还没见着呢?在哪儿?”
张县令叹了口气:“他们都是田家人,今天他们见过我了。光田家在县衙当官的县丞和主簿本官都未必对付得了,何况和田家做对?靠你吗?你再厉害,也只是和未入流的典史而已啊。”
秦铭笑了笑:“不瞒县令,我自从做官,还真就是一直在以小博大,区区县丞和主簿,在我眼里真的不算什么,你觉得你对付不了,那就我来。”。
张县令无奈的摇了摇头:“秦典史啊,你怎么就不听劝呢?说句难听的,你这井底里的小青蛙,能见过多大的天儿啊?你这辈子估计也就做这个小典史了,安稳点不好吗?”
秦铭无奈的抖了抖脸皮,心想咱两谁才是井底里的小青蛙啊?
:xqishuta
(iishu)是,,,,!
第五百五十二章 找案子审
【】(iishu),
当天晚上,经过秦铭各种劝说,那张县令,还是怂,不敢硬气的和田家做对。
秦铭也很无奈,当然,也不怪张县令,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见了不少世面,顾虑多了,胆子小了,很正常。
秦铭当天晚上也不好逼得太急,和张县令喝了几杯后,张县令醉了,说了很多话。
说他好不容易有了晋升的机会,谁曾想竟然把他调到了这种土司掌权的地方。
语气里满满的无奈和绝望,让秦铭都有些可怜他了。
但这并不会让秦铭放弃拉张县令下水的想法。
……
吃完饭,秦铭回了客栈,洛子依已经休息,秦铭和她虽然是一个进门的屋子,但是是两个房间,隔开了的。
秦铭也喝多了一些,回去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秦铭穿着官服去了县衙。
昨天下午招的人都来上班了,而今天,秦铭继续招人。
六房管事的六个人都有,牢房的牢头以及一些小管事也都在,但是都在各自的岗位很是消散。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地方都是田家宗族在管事儿。
什么税收啊,农耕管理啊,田地分配啊,各种礼仪规定,百姓人口统计以及一些建设工程,都是田家在管。
这个没得说,因为各地土司就是代理朝廷来管理一方的,朝廷很难干涉他们对一方的统治。
但是,他们每年必须上供,这是土司和朝廷的一种妥协。
所以,在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如果朝廷的官有本事,那就压土司家族一头,如果土司更厉害,那就彻底咋了朝廷在这里的地方官。
显然,基本上都是土司压这里的地方官一头,毕竟是人家的地盘儿。
但不管如何,这也是一个县衙,张县令不敢和田家做对,但他还是希望这衙门,多少有点衙门的样子,也能运作起来。
所以今天,张县令把六房以及牢头这些人都叫去,要跟他们谈谈,让他们好好工作,坚守岗位。
另一边,秦铭则是继续负责三班的衙役的招揽。
就这般,三天时间过去了,秦铭在这三天里,以二两银子一月在家奖励的形式,招了足足二百多人。
家人一开始的人手,足足三百人。
这三百人,秦铭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比较注重形象的皂班,也就是皂吏。
一类是多少有点能力的快班,也就是捕快。
还有就是壮班,也就是民兵。
这三班各自负责不一样,皂吏负责站岗,和升堂时站两边,还负责跑腿。
快班就是捕快,抓人查案。
壮班民兵就是兵力,类似武警,也负责首城门,守衙门,守监狱,对抗土匪山贼啥的。
秦铭现在把三百人中,一百人为捕快,一百人为皂吏,一百人是民兵。
这些安排好后,整个衙门,也总算是有了活力。
不管怎么说,人数是多了的。
看着衙门渐渐有了秩序,秦铭也很开心。
只不过,衙门虽然像样儿了,可是众人渐渐的还是没事儿做了。
六房就不说了,他们的工作本就是土司田家在做。
可是,衙门里一个报案的都没有,这就有些不正常了。
不管怎么说,一个县,每天的案件总归是有的,但是三四天了,这衙门里,一个案子都没有,也就不对劲了。
秦铭还特意去看了看,衙门大门敞开的,鼓也在。
于是秦铭问守在门口的衙役:“没人来报案吗?”
“回典史大人,没有!”
秦铭皱眉,心想这小河县的治安,当真这么好?
他带着疑惑,回去换下官服,穿着普通的衣服,走到大街上,准备四处去看看。
看了一圈,基本上没什么事,又看了一会儿,终于,在一个烧饼摊,发现有人斗殴。
烧饼摊的胖老板和人发生了冲突,打了起来,打的那叫一个鼻青脸肿啊,再这么下去,估计闹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好在就在这时,他们都被人拦了下来,但两人都不服,叫嚷着要去让大人做主。
秦铭见到这一幕,心想,这下衙门,该有事儿做了。
于是笑了笑,转身,又逛了一圈,同样看到了两处发生矛盾的,要闹到去找大人的。
秦铭觉得,该回去看看了,说不得此刻的衙门,热闹的很。
于是,他赶紧回到衙门,一走到门口,见到里面大堂安安静静,顿时愣了。
“没人来报案?”秦铭问门口衙役。
衙役们摇头,说:“没有啊。”
秦铭皱眉:“才对啊,我方才看到有人发生矛盾,说要来找大人做主啊?”
“典史大人,他们说的,可能是去找土司大人!”一个衙役小心翼翼的说。
秦铭脸一黑,这才反应过来,这里一直以来是土司田家在做主呢。
深呼吸一口气,秦铭开口说:“虽说土司掌管他们的少数民族所有人,但这小河县,并非所有人都是他田家族人。
因此,所以才有了官府,但他们连普通百姓的事儿都一并管了,是真当我官府不存在吗?”
想了想,秦铭回到衙门里,换上官服,随即去班房,对他任命的捕快班头李大庄说:
“李班头,本官现在命令你,带着你的班房一百人,去县里各处巡视,一旦有百姓发生需要官府解决的麻烦,就带他们来衙门,让县令解决。”
李班头躬身:“是!”
随即他带人迅速离开,而秦铭则是去了公堂,搬了个椅子,就在县令桌子的旁边坐下。
大堂里,此刻没什么人,秦铭就这样安静的等着。
很快,就有捕快回来了,李班头身后跟着几个捕快,带回来两个人。
这两人此刻已经是头破血流,伤的不轻。
“大人,这两人是邻居,为了一堵墙,互相发生矛盾打了起来。”李班头说道。
秦铭看着那两人,说:“你们谁觉得自己冤?”
那伤的严重一些的男子说:“大人,我…………”
秦铭冷冷的说:“那就出去,击鼓鸣冤!”
那男子一愣,不好不听,立马到了衙门口用力敲鼓。
不多时,张县令慌忙来了,皂班的皂吏手持水火棍也都立马上堂站好。
张县令慌张的看了看堂下两人,说:“这怎么回事啊?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秦铭眉头一皱:“大人,您该开堂问案!”。
张县令急忙下来对秦铭说:“这里的治安是田家……”
秦铭怒了:“你才是县官,大人,审案!”
(iishu)是,,,,!
第五百五十三章 懦弱县令
【】(iishu),
秦铭知道张县令怂,但是也没有想到他已经怂到案子都不敢审的地步了。
还说什么,这该由田家来审。
这的确让秦铭很生气。
张县令看了眼秦铭,似乎对秦铭的态度不满意,也大喝说:
“秦典史,做个闲散之人,不好吗?你为什么非要得罪田家?这些事儿他们田家管惯了,我们何必?”
大堂里的几个捕快和十几个皂吏,都看着秦铭。
秦铭缓缓站起来,看着张县令说:
“做个闲散的人,很好,可是对得起你拿的俸禄吗?对得起你身上的官服和头上的乌纱帽吗?对得起你头顶上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吗?”
“你不要和我说这个,这里是柳州,是小河县,不是咱们官服说了算的地方。我对得起朝廷,可朝廷让我来这种地方,你叫我怎么办?”张县令大吼。
秦铭深呼吸一口气,说:“张县令,您是县令,我是典史,您堂堂七品官,我只是未入流的小官,你官比我大,却还抱怨朝廷对你不好,那我呢?”
张县令哑口无言,看着秦铭一时无话。
秦铭继续开口:“你记住,一县之地的好坏,是县令决定的,不是朝廷。若是这地方朝廷都帮你打理好了,那还要你干什么?”
张县令咽了口唾沫,脸有些红了。他不仅无法反驳,甚至觉得,是这个道理啊。
秦铭还不够,继续说:“这地方不开化,被土司管着,的确如此。但朝廷希望这地方一直如此不开化吗?
他们不想,他们希望可以由官府好好管理这里,给百姓们好的生活,摆脱土司的霸道制度。
所以让你来,是寄予厚望,是对你充满了希望以及认可,并且觉得你有这个实力的,可是你呢?你回报的是什么?
是颓废吗?是窝囊吗?还是对土司的妥协和畏惧?不管如何,你记住,你是官,我堂堂楚地大国的官,你身后有朝廷,你怕什么?”
张县令羞愧的低下头,说:“秦典史……别说了,本官……惭愧啊……可是和田家做对,本官真的有这个实力吗?”
秦铭深呼吸一口气:“张县令,你试过吗?你做了吗?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史,可是我已经自掏腰包给三班设置奖金制度了。
我招人,我给你找案子,我努力让衙门拥有能力,让衙门可以和田家抗衡,可是你呢?你一句你不敢,你甚至都没有努力试着去做一下。”
张县令叹了口气:“我的确……自愧不如!”
“我要的不是你这种话,现在,案子在这里,你不管他们?你连个案子,都不敢审?”秦铭最后说道。
“不是我不敢审,而是……田家的人知道了,肯定回来找麻烦。”张县令说道。
秦铭一脸威严的开口:“我衙门三百多人,有何惧之?本典史今天就坐在这里,他田家敢来人,我就敢收拾他!”
衙役捕快们都用敬佩的眼神看着秦铭。
同时张县令面色一阵变化,最终还是点头:“好!”
随即,他坐回桌子后面,一拍惊堂木:“升堂!”
“威武~~~”
皂吏们纷纷用力的杵着水火棍,他们刚刚听了秦铭的那番话,内心也是很受震撼,所以一个个很是认真的营造氛围。
“堂下二人,因何矛盾?”
“回大人,是小的家里砌墙,占了隔壁王二哥一点地,小的已经知错,回去就拆了从新砌墙。”伤的很重的那人开口。
一旁,王二哥也急忙说:“算了,占了一点点位置而已,不碍事,我也是一时脾气冲,也不对,我也知错了,请大人恕罪……”
两人刚刚听了秦铭和张县令的一番话,他们心里也是惭愧。
人家衙门里如此为百姓着想,他们却因为一点儿破事就闹起来,自然是觉得丢人和惭愧的。
张县令闻言笑了笑:“你二人能自知各自的不对,本县甚慰,既然如此,你们就各自承担对方的医药费,如何?”
“小的明白,多谢大人!”
“谨遵大人之命……”
张县令点头,内心也舒服了很多,说道:“好,既如此,就退堂吧!”
……
虽然这个案子很顺利,时间也很短,但是,却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捕快们的负责,皂吏们的认真,张县令的勇气,秦铭的坚持,和两个事主各自对自己错误的认识,都是一种良性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案子虽小,但却是很好的开端。
秦铭心情也不错,看了眼张县令,说:“我继续去招人。”
“秦典史,你打算招多少人?”张县令问。
秦铭说:“三班各三百人吧,这是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