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随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随心
陈卧东当的是基层领导,对国家政策领会颇深,他们是最需要踏实工作的一帮人。
刘正明笑道:“田是他们自己的了,他们不抢收抢插就会饿肚子,为了不饿肚皮,不积极不行,除非想去讨米。”“讨米”是塘湾人说当乞丐的意思。
刘正明作梦都不会想到,上世里的人,当乞丐、收破烂是两个相当有前途的职业,许多从业者晚上衣服一换,开上车就去夜总会消费,泡夜总会里的小姐。
刘正明这话也对,社会主义不是养懒人的社会,多劳多得嘛,种田能手起码衣食无忧。这也逼得懒人必须自食其力,想不劳而获,就只能走歪门邪道,或从小偷小摸到抢劫,或拉帮结伙收保护费搞黑社会,祸害一方,到时自然是囚徒一个。
莫世贤点头,笑道:“是这个理。我想,上面
第四百九十八章 论知青
说起城里的乱,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蓝萍想到十二号上塘湾来时,妈妈蓝心如还说不要到处走呢!
薛叔华没从报纸上看到过有关报道,但从前两年开始,这类传闻是不绝于耳,从舆情国情来看,小道消息传播的往往是真实情况,这就小嘘不得了。而现在熟人都被这样,那是情况严重。
原因大家基本清楚,是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在做坏事,甚至在犯罪。
薛叔华说道:“这些知识青年也是赶上了时候。建国以后,国家进入和平时期,与旧社会相比,不是好一点点,大家有饭吃多了,于是国家迎来了生育高峰,人越生越多,快翻番了,长大了的青年要吃饭,可是国家一下也安排不了太多的人,只能把多余的知识青年安置到广阔农村,让他们开荒造地,自食其力了。”
“是啊,当年的报纸大力报道了这些情况,越是直辖市的青年,就去得越远,大都是边疆省份,从南至北再向西,是到边境的山区、草原。省城的青年还好,是分在本省的农村,再远,到了县城,都有开往省城的班车。而那些直辖市的青年呢,他们就不幸多了,想回家,没本地政府安排,都找不到到县城的交通工具。我这是看一篇北方某山区林场关心知青的报道,才知道的。”莫世贤说道。
卢军和薛叔华听了,频频点头,显然,他们也看过同样的文章。
卢军叹道:“这些年青人是吃了苦,他们在城市长大,是学生,有几个干过体力活的一下子下放到农村,每天干重活,是有些遭孽,开始下放的知青还好,我知道是让他们自己报的名,所以他们积极性还高,有股响应号召的激情,有革命精神激励他们,还算坚持得住,而后面按任务下派的人数,完成是赶鸭子了,这些人下去是混日子。”
刘正明说道:“这帮人越这样,就越得不到招工、当工农兵大学生的指标。”
陈卧东笑道:“在恢复高考时,这帮人考上大学的最多。”
这倒是真的,大家都知道一些,为了不再受苦,他们也是拚了。
刘惠这时开口笑道:“我们街上的知青分到生产队后,好象就住了几天,个个都跑回家了。”
这是塘湾区的笑料。塘湾区有两条街道,两条街道的初高中毕业生本就不多,根据政策,把他们安排到本区的各个公社插队,接受广阔农村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惜知青们插队的地方离家太近了,不象京城、沪东这些直辖市的知青被下到边疆,和家远隔千山万水,队里给他们安排的住处又大都不佳,知青们就仍然住自家,到生产队劳动,就象工人上下班一样,还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带坏回乡知青和本队青年,弄得名声很不好。
开始,有知青偶尔装病请假,没想到生产队里立即准假,这下启发了这些知青,个个有样学样,纷纷装病,在家等待安排工作的同时帮家里做事,而生产队更是愿意他们不来出工,他们没工分,就少分走一份口粮。
大家一听,无不好笑起来。
塘湾区塘湾街和沙湾街的知青“上山下乡”成了场闹剧,陈卧东这些区社领导都无可奈何,因为招工的指标都是指定给下乡知青的,而“知青”们都是熟人子女,也不愿难为他们,他们有了“知青”身份,就有资参加工作,至于谁先走,就按出工天数来排名,当然是老实的、胆小的在生产队住的时间长些,于是出工天数多些的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的关系
莫世贤的问话让众人思索起来,包括众女。
卢军皱眉道:“还能怎样城里乱象只会变得越来越差,人学坏了就难学好,看着吧,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出来亮相的,不过我相信一点,几百万拿枪的匪军都消灭了,还怕灭不了几个干坏事、或个别丧尽天良胡作非为的人,老人家早说了,‘怕就怕认真’二字,一旦认起真来,鬼神都怕!”
随心听得心服,这,分析得透彻,结论也简单,就看上面如何作为!
刘正明也在想,他今天真高兴,没想到家里要开始炒菜了的时候,杨扬带着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几个干女儿来家请自己去她家里吃饭喝酒,这当然是女儿的原因,因为小惠才认杨老师当了自己干妈,自家有了门好亲戚。
虽然这是女儿自己的愿望,不过,陈随心那小子真没说的,就象街上人议论的,他简直成了招财童子,赚大发了,让他卖一个月鱼,绝对是“万元户”,一万块,青工要上十几年、二十年班才有呢!还得不吃不穿存起来不用才行。刘正明想,女儿跟着他绝对是衣食无忧,而且,从现在起,小惠竟然不要自己负担了,这,让自己和她妈都不好意思说呢,吭吭!
刘正明看着平起平坐的各个亲家,其实卢军是自己最直接的领导,“公私合营”,自家店铺就是和供销社合营的,批发渠道就是供销社。
刘正明看卢军皱眉,想想说道:“认真起来是简单,不过,如今乱起来的原因听说是返城知青没工作,知青可以返城不当‘下乡知青’了,可是回到家又没处挣吃饭钱,加上以前的冤念,胆子大的知青就敢乱下手,有样学样,不乱才怪。听说城里的掏粪工很多是农村的,返城知青安排了这工作也不干,现在在城里的农民也开始多起来,干又脏又累的活挣钱。唉!也难为这些知青。”
嗯,上世有些观点也是这样,认为是社会久了他们一些,可能就是各方面的因素才会产生那么多看法吧,随心想道。
杨扬说道:“没工作、没饭吃是可怜,但欺侮女孩子、伤害女孩子就不值得可怜,这是犯罪!”
众人都点头。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没工作、没饭吃大家同情,小偷小摸都可以情有可原,但抢劫和伤害女性就是伤天害理,是绝对的毫无人性的犯罪!枪毙都算是轻的惩罚。
其实,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愿意受些累、吃些苦,温饱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城市人口多,自然需要各方各面的服务,随便摆个摊,收入也不比上班的青工逊色,甚至可以超出甚多。
但人的劣根性就在于好逸恶劳、喜欢坐享其成、对他人作威作福,从古至今的黑恶势力之所以一脉相承,就是劣根性在作怪,许多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纠集在一起犯罪作恶,让人害怕服软,就能不劳而获,估计他们现在很得意,认为得了一方天下吧!
陈卧东作为一级基层政府领导,不能随意发表看法,妄议时政,这是原则,但维护本地的社会治安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真思索着说道:“我们区物产丰富,矿山企业多,矿里青年也多,又地处交通要道,过往的车辆不少,我们区里得开始重视这个危害问题,预防城里的流氓分子来我们这里作案,防止我们这里的‘二流子’与外面的‘水老倌’勾结共同作案,必须有准备、有计划、有具体措施才行。看来,这个工作不压于‘双抢’的重要
第五百章 莫世贤也要读文凭
男人们的友谊最容易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上。
有陈卧东的躬身建交,有地方风俗的推波助澜,有子女的两情相悦,卢军、薛叔华、周世贤、刘正明算是正式认可了几家的关系,起码各家今后在重大节日和生庆之时要往来一下了,大家似乎都遗忘了这事和相关政策法律条文不符,是违法了吗没有,我们子女还在,我们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哈哈!这叫心照不宣!心照不宣。
姑娘们看着父亲们笑着,心头也更甜蜜,长辈们联系得更紧,自己心里也更宽松啊,有支持祝福的感情和扯后腿的感情比天地之别还大。
“吃菜,吃菜”、“喝酒,喝酒”,陈卧东五人开始互相劝吃劝喝,少了之前若隐若现却客观存在的距离感。
莫世贤酒量最好,薛叔华、卢军次之。
莫世贤和陈卧东四人连干四杯,趁着酒兴,对陈卧东说道:“亲家,书记,我知道你们三个都到县校读大专文凭了,我也想读!”这言下之意很分明,你陈卧东帮了薛叔华、卢军两人,你也得帮我读上校。
这就是莫世贤的性,耿直!莫久学也继承了这一点,莫灿也有如此的性特点。
女孩们细嚼慢咽吃得高兴,突然听到莫世贤说要,微愕一下就全都明白,大家都知道陈卧东、薛叔华、卢军读县校大专班的事,这是说,莫世贤也想要进步,包括莫灿,女孩们都抿嘴微笑。
这是好事啊!大家也露出会心微笑。
这段时间,大家在办公室更注意看报纸,这一看,就见报纸上真的是在长篇累牍地发表各种文章,分析解说表述干部“四化”的重要性,因为革命事业是要一代又一代传下去的,如果没有新人接班,新人没有在各级岗位上得到锻炼,革命事业接班人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危险,那么,国家政权就会得不到巩固。
大家在报纸中发现,各级校办文凭班,正是提高广大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现在莫世贤提出来,也是摸准了时代脉搏,属于与时俱进。
陈卧东倒是先看下莫灿,对莫世贤说道:“这事怪我考虑不周到。老莫,上次、九号那天我们去县组织部办手续,是知道名额没满,校总共要办两个班,一个大专班,一个中专班。这样,我明天上班就打电话问组织部胡部长,立争报上大专班。就怕组织部不等报名就定名额,这就麻烦了,不过我想不会这么快,明天就知道了。来,老莫,我们大家干一杯,预祝你起码上个中专班。”
莫世贤大喜,陈卧东这么说,是有一定希望的,他在县里有不少老领导,部门里老同事多,原塘湾区的两任书记、三任区长,现在除一个在县工会主席任上退休外,还有四个当着县农机局长、县交通局长、县邮电局高官,县供销社主任,没他们赏识,陈卧东提拔不起来,所以,他说起码上个中专班应当没问题。
“好,好。老莫,祝你也成为知识分子、‘臭老九’。”现在“臭老九”不臭,反而越来越香,刘正明自己读不了书,但与这些人成了亲戚,他荣幸感十足,清楚这些人升官了,只会对自己有帮助。
刘正明率先举杯,喝酒的男人们齐齐干下,气氛更热烈。
随心内心也高兴,要想成就番事业,有个做事的团队最重要
第五百零一章 凝聚力
这顿晚餐,随心感到一种亲情的氛围已生成,大家把彼此联系得紧密了,这是自己想要的,更是爸爸妈妈希望的,有自己和心爱的姑娘们一同努力,父母之间一定是来往更亲密。
国人一直是重视家族的凝聚力的,无疑,血缘和姻亲有最好的凝聚力。任何事情都需要人来做,而人心又最为飘渺虚幻,人的世界观都被灌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普世信条,一个想干事业的人必须有人帮,帮自己的人又不能拆自己的台,这时他选择信任谁当然是亲人,亲人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荣辱与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共同利益,因此劲就会往一处使,这就是一个家族能欣欣向荣的根本原因,是皇朝或世家能在一二代内繁荣昌盛的根源。
随心之所以满意,骨子里的原因就在这里,这相当于搭起了骨架,到时自有藤条攀附。
薛叔华欣慰又满意地说道:“老陈,我心里感觉踏实好多了,不怕被人乱说,以后你带着我们升官发财。”
薛叔华这话说得坦诚实在,不遮掩,两人虽说不在一个系统,但陈卧东毕竟是基层政府的一把手,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对区文教办主任的评议,发言传是很大的,有陈卧东罩着,实际上,他和莫世贤的日子更好过,就象卢军。
卢军在县供销社的影响力就比其它区供销社主任大,原因是县供销社的主任们、中层干部们大都知道他和陈卧东关系好,是干亲家。这实质上就是关系网、是官官相护,在此时人治远大于法治的情况下,人情关系网是个很大的法码,在同等情况下,天平向哪处倾斜,就看谁的法码大。
哈哈大笑声再次响起,这就是关系不一般后才能讲的话。
陈卧东乐呵呵笑着,心中明白薛叔华心思,官场上同样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理想才有动力,自己也同样如此。虽说为人民服务在什么岗位上都一样,但责任大、肩上担子重,就越能够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好务,正确的决定能使更多的人民受益,比如心中已决定的召开区委会,讨论确保一方治安不出问题,应当就是负责任的体现,如果自己位置更高,岂不更能保境安民再说,自古以来,官职历来是同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挂钩的,官越大,待遇越好,就越能光宗耀祖,这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卢军笑道:“老薛实在,也是现实。县里好多事在扯皮推委、踢皮球,我看就是人情关系在着怪,这多年下来,子女大了,机关部门单位里结儿女亲家的多了,好多事情就不好处理。”
莫世贤笑道:“就是裙带关系。”
这好象说自己一样,大家乐了。
随心想,随着自己修炼的精深,他们期望的都将会如瓮中捉鳖、探囊取物般实现。随心有这种想法,一是有上世的记忆,知道怎么做;二是修炼让他不自觉地有了超然感。
随心不用多说话,为长辈们斟好酒就是种孝顺。
喝酒,吃菜,聊家常,谈风俗,说古道今,都是平日喜欢的话题,大家是长辈,反而不好打趣随心这些小辈。
晚饭从七点十来分钟吃起,到现在七点五十多分,黄昏将近、暮色要来临了,随心听到了公路上聂群几个的声音。
“嘣,嘣,嘣。”不一会,院子里传来了固定自行车支架的声响。
聂群他们与这一家人太熟了,在门外喊声“杨阿姨”、“陈伯伯”
第五百零二章 搞活经济
随心回到饭桌,发现五位爸爸酒兴谈兴还正浓。
“老陈,这日子这样下去,大家手上的钱会多起来。”刘正明整天守柜台,等候顾客上门,看着街上来往人群,对人们来上街的大部分目的看得清晰,“现在,每天上街来卖东西的乡下人多了,报纸上讲的‘搞活经济’就是这意思吧,我看,这也就是原先讲的那个‘资本主义的尾巴’!”
处在新旧政策交替、变革时代的人,会经常性地、不由自主地拿前后情况对比一下。
大家听得一笑。
“就是。现在街上好买东西多了,商店东西里的品种也多了不少。”薛叔华也有同感。
卢军笑道:“我们供销社开了几次会,大家都有发现,现在的工业品比过去多了很多,应该是工厂里多生产了产品,我们增加了几个采购员,派他们去各个工厂联系,开后门,也得多弄些物质回来。”
“不会出问题吧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这个罪名可不小。”莫世贤为卢军担心道。
卢军摇头说道:“不会,你们也看了报纸的,是鼓励生产。工厂在完成了上面下达的生产任务后,是可以计划外生产的,他们只需要把产品数目报上去,全额上交国家利费,就能取得流通产品的权力,就能由本厂自主地向各国营集体商业部门出售产品,换来的资金可用来更换设备,可为职工发福利,特别是用来盖房子,给结了婚的工人分房或给三世同堂的家庭换房子,这是职工最盼望的事情。”
分房子,这事情大家都盼望,卢军他们就希望自己有个正式的家,就象陈卧东、刘正明一样,有自己的房子,如今,卢军、薛叔华、莫世贤都住着单位宿合,就很羡慕陈卧东、刘正明。其实,其他人也一样,如聂科名夫妻,也羡慕陈卧东、刘正明这些有房人,而蒋坤父母,也是被人羡慕的对象,因为他们有祖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