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随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随心
随心将插入泥沙中的木楔子拔了出来,两手抓住虾笼两端,准备横提着拿上去,不敢用一只手竖着提,别犯低级错误,让到手的猎物跑了。
好在虾笼在水中不重,加了许多河卵石也不太影响上浮,到得水面,随心就半浮半沉地将虾笼带到了岸边,感觉没有什么从虾笼中跑掉。
虾笼才一离水,随心立刻听到虾笼里“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虾蹦鱼跳好热闹!
“这下你们跑不了啦!”随心端着虾笼跑向家中。鱼虾不能离水太久,死了的鱼虾容易变质,如今又没有冰箱冷冻,变质了只能扔掉,就可惜了,就是才死的鱼虾也不好卖,谁知道多久死的
几十米的距离,随心就几个跳跃,从房间穿过,到达后院,看着水沟,随心发现水沟里已容不下虾笼,赶忙把虾笼放到地上,从偏屋台阶边取过洗澡洗衣用的两个大木盆,将它们放到靠近井台的水沟边,用水桶从井里提了井水倒进木盆里,只能暂时将虾笼里的东西养在盆子里。
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随心提起虾笼将它搁在盆子上,解开虾笼中间的小门,将开口对着盆里一倒,顿时虾笼里面乱跳的鱼虾螃蟹纷纷掉到了盆里,欢快地游动起来,但同时几块河卵石也“咚咚”掉入盆中。随心簸动虾笼,力求尽快地将所有捕获的猎物倒进两个盆里,免得死了。
这时,大花猫走过来,盯着盆里的大小鱼虾,猫爪子轻抬,跃跃欲试的想抓鱼,样子很萌很萌!
盆里有几条两斤左右的草鱼、鲤鱼,让名叫“花花”的花猫嘴谗得很。
随心很快感到虾笼里不对劲,左手这头较重。随心就将虾笼开口举到眼前,往里一瞧,喝,好家伙!原来是一只甲鱼嘴里死死咬着饵料包,四肢紧紧扒在虾笼上呢!至少有五六斤重,随心好笑地想,别人是瓮中捉鳖,自己是笼中捉鳖,都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笼中有些小鱼小虾螃蟹粘在夹缝里出不来,随手伸手进去一一捡了出来,丢进木盆。
注意到猫咪那很萌的样子,随心就从盆里捏出一条在翻白的二三两重的小鱼扔到猫咪身前,喜的它将爪子一伸,一下就扑住了要垂死挣扎、欲蹦跳几下的鱼儿,用鼻子嗅了嗅,就张嘴咬住鱼身,叨到一旁的地上,从鱼尾部开始大嚼起来,边吃还边“呜呜”出声,看来吃得很兴奋。
这也难怪猫咪嘴谗,现在物质不丰富,很多人家一年里也可能吃不到一次鱼,何况本就爱偷腥的猫咪。
随心把虾笼开口朝上地放稳,甲鱼就暂时让它在里面多呆一会,一时半会的缺水死不了它,等会再把虾笼放沟里。自己得赶快洗澡穿衣服,这样子真不雅观,就象女子在海滩、表演厅可穿比基尼,可在大街上如此就有了问题。
这时天空明亮多了,是晨曦降临。
随心赶紧提了两桶井水到浴室将自己清洗干净,穿着整齐,走到房中镜子前一照,一个精神抖擞、举止沉稳的俊秀青年出现在对面,让人眼睛一亮。随心不由一笑:形象还过得去,应该能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世人难免以貌取人,其容貌形象和言谈举止,往往决定了在别人心中的第一印象。
第五十章 上街吆喝卖鱼
上街做卖鱼的生意,要准备的东西还不少。
杆秤是必备的,砧板和菜刀不可少,系鱼用的湿润稻草,秤虾用的小水桶,装鱼虾用的大水桶,还得预备找零的钱。麻烦的是没后世常用的塑料袋,塑料袋虽不环保,但很方便实用。
随心决定先杀鱼,以免重复打扫卫生。
这条鲶鱼在用水沟临时筑成的水池里活得很好,随心看它游到了网兜跟前,象要捕食呢。这大鱼生命力就是强,被打晕过也还活得好好的。
随心要学后世农贸市场里卖鱼人的手段,他们是先把顾客要的鱼打晕,再称秤,然后开膛破肚冲洗干净交给顾客。
当随心将鱼内脏掏出来放到洗菜盆里时,青心和朱静枝、卢玉华跟着杨扬来到后院,三女本还是蓬松着头发、睡眼惺忪的,可一看到随心剖鱼的场景就一下精神起来,围上前来,开始边看边议论。
“这鱼泡好大!随心,你说有没有半斤”卢玉华看着白蒙蒙的大鱼膘问随心。
“哥哥,这些都能吃吗”青心看着小半盆的鱼肝、鱼油、鱼肠子也提出了问题。这么大的鱼内脏她没见过,小鱼虾等倒是见的多。随心从小喜欢用筲箕和网兜在河沟里捞鱼虾捉泥鳅,把它们捞回家用油炸香酥脆炒辣椒,特下饭。
随心笑着回答道:“这些都能吃。这鱼泡应该有半斤,爆炒了绝对好吃,吃起来会很脆。鱼肝最好不要吃,吃了脸上会长痘痘的,很长时间也消不了。”说着切了一截鱼肝扔给旁边的大花猫,它一闻一嗅的,也象不乐意拿这敷衍它。
青心已到了爱惜容貌的年龄,忙说道:“那我们不吃鱼肝,只吃鱼泡。”听得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朱静枝这时注意到了大木盆里的鱼虾,惊喜道:“随心,这是虾笼捉的这河里的螃蟹还真大!”走到大木盆前看起来,青心、卢玉华也立即被吸引过来。
青心高兴地感叹:“好多好吃的!哥哥太厉害了!”卢玉华和朱静枝笑着点头。
杨扬招呼她们道:“快点洗漱了,上街别去晚了。”又干脆暴料道:“那沟里还有大黄辣丁,虾笼里有脚鱼。”
“还有啊”这下不得了,三女看得都忙不过来,看随心的目光都带着佩服。
“快些洗漱吧。”随心笑道:“我保证这些东西以后是家常便饭,常有吃的。”
等姑娘们洗漱梳理完,随心已经把上街卖鱼的准备工作做完了,就是找零的分分角角也找父母要了一大把。
随心与几十年不见的壹分、贰分、伍分的硬币、贰角的纸币重新见了面,更与壹分、贰分的纸币惊喜地相见。
随心与爸妈说好了,他们四人在街上唯一的一家集体饭店里吃早餐,吃稀饭、白糖包子和油条,或者面条。开始杨扬很不赞同,认为五分钱一根的油条太贵,一斤米才卖一角贰分九厘钱呢,还是陈卧东帮着随心说服了杨扬。
随心将包着零钱的手帕递给朱静枝:“这是零钱,你负责收钱找零钱。玉华等会送块鱼回家去。”和爸妈招呼一声:“爸爸,妈妈,我们上街做生意去了。”挑起担子就带头走出家门。
此刻是早上六点三十多分钟,天已大亮,河里波光粼粼、波纹荡漾,近处山坡翠绿,远方山峦叠嶂,好美的山水画!随心想着以后要用笔画下这幅美景,用笔墨留住这景色。
随心挑着大水桶走在前头,扁担上挂着杆秤,青心与二女跟在随心后面嘀咕,随心留意一听,原来是讨论卖完鱼后去买什么。
随心想,后世女孩子逛街,喜欢买些小饰品,还有可爱的包包、漂亮的衣服之类的,累了就到饮品店喝杯饮料、吃些点心,那时物质丰富,商品琳琅满目可供选择的多,好惬意。现在可供她们选择的太少了,随心想,以后一定要满足她们的任何要求。
街上的各家各户大都打开了家门,街上行人也有了,街道新的一天已打开帷幕。
塘湾街道自发
第五十一章 第一次在饭店吃早餐
收拾好担子,随心宣布去饭店吃早饭,这又让姑娘们一阵惊喜。
没在这时代生活过的人是不了解这年头的生活情况的。
这时,大家的工资普遍都低,而家中子女大都有两个以上,勤俭持家才能保证正常生活需要。二是生活资料不丰富,粮食、食油、猪肉、食糖、布匹、棉花等等都是凭票供应,哪家人在饭店消费一次,比过年吃鱼吃鸡还要稀罕。
饭店的糖包子和油条,也是随心小时候的向往之物。
82年的现在比前些年好了些,毕竟讲改革开放和搞经济建设都三年了,有的食品可以不收粮票,但每斤要贵上几分,这是因为有议价粮。
走在街上,随心四人和熟悉的叔叔阿姨们热情地打声招呼,这也是随心他们在本地有好评的原因,不同有些干部子弟的骄矜,随心骨子里很亲农,应与他童年生活在农村有关,是真正的农民的儿子,喜欢劳动农民的朴实。
路过住在街面上的刘惠家门时,看着开了两条板缝的店铺门,卢玉华轻笑道:“刘惠应该还在睡懒觉,放假时她说过要好好睡几个懒觉的。”
朱静枝会心一笑道:“在家里,这时候我也没起来。”
青心听了,对朱静枝认真地打趣道:“静枝姐姐,你说错了,应该说,在娘家,我也没起来。”
青心此话一出口,又热闹了。朱静枝与随心的关系,事实上是一回事,可没暴露前则是另一回事,朱静枝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就是默认了,所以形式上薄惩青心一下是很必要的。
姑娘们的娇媚嬉戏打闹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比花还艳还娇的少女,何况她们还是塘湾公认的、冒尖的漂亮姑娘,居民路人都报以微笑。
一番薄惩,以青心告饶结束,两女红扑扑的脸颊充溢着青春活力。
蒋坤的奶奶站在自家门槛边看着这些熟悉的大闺女,眼中露着羡慕,口中自言自语着:“杨扬好福气。”其实她自己也是有福之人,老俩口身体健康,蒋坤的父母、她的儿子儿媳妇是公办教师,现在杉树公社中学任教,蒋坤的姐姐蒋妍已招工,在明州地区火电厂上班。
杨扬和街上的这些七大姑八大姨自然是很熟悉的,她们要么是学生家长,要不就是长久以来认识的,不认识杨扬的人在塘湾街上几乎没有。
随心四人很远就看见饭店开门了。
走到近前,看到支在店铺走廊上的一口大油锅里正“吱吱”炸着油条和糯米果子,里面厨案上摆着一溜放好猪油、盐、酱油、胡椒粉、韭菜花、剁辣椒等佐料的面碗,到时只要冲入高汤加上面条就成。厨房中,蒸锅里的蒸笼上热气腾腾,柜台旁,一口大钢精锅里有煮好的稀饭,散发着热气,看来已放凉,夏天正好喝。
店里有四张大方桌,桌旁每方摆着一条大椿凳,尚无人落座。
随心将担子放到不碍事的空处,笑着对店里的负责人薜世人道:“薛叔,我们来吃早饭。”又对三女道:“你们找张桌子坐,我来点,每样都要,怎么样”
青心看着香喷喷的小吃,味口早已大发,小脑袋猛点:“好。哥哥你快点。”朱静枝和卢玉华矜持地站一边,自然没意见。
这时候的饭店是先收钱,给自制的硬纸牌子换取食物。随心要了油条八根,油炸的糯米果子八个,白糖馅包子四个,面条、稀饭各四碗。
油条、果子都是5分一个,白糖馅包子6分一个,面条1角2分钱一碗,稀饭2分钱一碗。
薜世人坐在收钱的桌子后笑着问:“一共壹块三毛六分钱,谁给啊”他看随心手上光光的,疑惑地问道。
“静枝,快去给钱啊。”卢玉华笑嘻嘻地催和自己一样坐在桌前大椿凳上的朱静枝,今天是她掌管着钱包。
朱静枝微笑着在桌上摊开满手绢的钱币,示意随心自己来取。
这下让店里所有的营业员发楞了,他们怎么有这么多钱尽管知道是陈书记、杨老师家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较好,也不至于给孩子这么多钱吧
随心对朱静枝这样做反倒很高兴,正好让大家知道自己有钱,以后习以为常,不必大惊小怪什么的。
当他们知道是自己卖鱼的收获后,自然就清楚了原委,不会再以为是爸爸妈妈对自家孩子溺爱和娇生惯养,反而会认为他们的子女有出息,有本事自己挣到钱。
而随心更深的目的,是要让塘湾的人产生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有了一个好口碑,加上以后自己考上大学,那么自己在家乡会有一定的名气,加上爸爸的影响力,将来自己在本地创办企业时,会有一定的号召力,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顿早饭吃得四人很满意,热乎乎、香气扑鼻的绿色食品确实开胃,还可放开吃。以前从来没这样在饭店吃过,最多父母给买其中一样,尝个新鲜。
青心居中坐在一方的大椿凳上,小手虚按肚子,娇笑着对坐旁边一方的随心说道:“哥哥,我吃多了。”话一出口,让朱静枝、卢玉华也脸上浮现红晕,看来有同感,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而已。
随心笑对妹妹道:“我还帮你们忙了。我要再吃点才行,你们真不
第五十二章 发奖金
吃完早饭,四人往家里走。
青心笑嘻嘻地说道:“今天吃得好饱,要有豆腐脑,可能吃得还要多,我早上从没吃过这么多的东西!”又埋怨随心道:“哥哥,你要得太多了,下次我自己来点。”
随心和朱静枝、卢玉华听得只好笑。
随心承诺道:“下次我们只管吃,这些事都交给你去办了。”
青心觉得哥哥这两天比以前更对自己好,开心地拉着两个姐姐笑着往前走。
太阳已高个山头,阳光晒满没被遮挡的万物,合适的温度催生适宜的生命,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名副其实的真理。
才进院门,青心就喊道:“妈妈,我们回来啦!”声音里透着高兴劲,声音之大,让圈养在院子里的鸡都停止了啄食,抬起了头。
不一会,杨扬就出现在门前,满脸是笑地问:“看你们的高兴劲,肯定都卖掉了。吃了早饭吧”
青心跑上去拉住妈妈,笑着说道:“妈妈,我吃多了,就怪哥哥要那么多。”
杨扬宠爱的摸摸女儿头:“你哥哥就是惯着你!”又对俩喜爱的干女儿道:“先坐会,消消食。等会擂一钵擂茶喝。”
擂茶是明州的一种民间饮料,在明县特流行,它是待客的必备品,也是评价女主人是否好客的简单指标,当然,自己喜欢喝是另一回事,杨扬是每天都要喝的。
擂茶的原料是家常茶叶、芝麻、花生米,在擂钵里将它们用擂茶棍碾磨烂,调成茶浆,再冲入放有温开水的茶碗中即成。
朱静枝轻笑道:“等会我来擂。妈妈,现在我们喝不下呢。”这话让大家听的都直笑。
杨扬笑道:“好。先休息。”又问放好担子回到客厅的随心道:“随心,你送不送鱼等会天气更热了。我把鱼都腌上了盐,怕坏了。”
“送!怎么能不送不然静枝都要有意见了。”随心开玩笑道。实际上,是表达一种朱静枝心知肚明的重视。
“你乱说。”朱静枝心领神会地看眼随心,手一抬,将包钱的手绢递给随心:“给你。”
“呵呵”,随心笑呵呵接过,走到矮方桌前坐下,对大家说道:“来来来,都请坐,发奖金了。”
“哥哥,给我们发多少”青心一听激动了,忙坐到随心旁边问。杨扬三人也兴味盎然地走过来坐下,边休息,边看随心有什么动作。
随心问妹妹:“青心,你给大华哥买的烟是多少钱一包”
“三角伍分钱一包的明水牌香烟,大华哥说是好烟。”青心眨着明眸丽眼道,她明白哥哥的意思了。
随心从摊开的一堆贰元、壹元、伍角、式角、壹角钱币中捡出叁元伍角,递给妹妹道:“这是我借你的。还清了。”
青心高兴地接过来,笑眯眯地夸奖道:“哥哥说话算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杨扬笑着数说女儿道:“你这钱一般人借不起,利息太高了。”说得大家都发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