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民调局异闻录之勉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耳东水寿

    当初朱允文郑军被抓到之后,郑和只和他们俩见了一面。只是宽慰了几句,防止二人自杀便把他们俩囚禁在了这个船舱里。也没有来得及询问二人的变化怎么这么大,为了防止朱棣多疑,一路上郑和没有再见朱允文郑军二人,直到今天才是他们的第二次相见。

    朱允文听了郑和的话之后,古怪的笑了一下,随后说道:四叔亲自来迎接?说起来他已经登基了吧?一国之君亲自千里迢迢的赶到这里,就为了迎接我这个下了台的皇帝,真是难为他了。看来朱允文一天不死在他的面前,我这位四叔便一天睡不踏实

    听到了朱允文的话之后,郑和急忙解释道:建文君误会了,当日以为您已经在宫中离世了。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这才勉为其难的登基。如果您当日没走,和陛下说开了的话。或许现在您还是天下之主,陛下靖难的时候说得明白,靖难只是清君侧,并非是对建文君您不利。

    你还说朱棣是清君侧?朱允文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继续说道:就当我已经离世了,又没有子嗣。不过我还是有弟弟,吴王简王和衡王都是我的弟弟,兄终弟及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叔叔吧?

    当初朱棣拿下了京城之后,将朱允文的几个弟弟都贬为了庶人圈进了起来。后来他们哥仨无缘无故前后脚离世,看守他们的官员报了一个疫症,借口担心疫症蔓延,将他们哥仨一把火烧了,只留下来一把骨灰。

    这个郑和可不敢轻易的替朱棣解释,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对着朱允文说道:这个是您和陛下的家事,等到明日建文君您见到了陛下,自然会有人向您解释的。

    朱允文轻轻的笑了一下,从容不迫的对着郑和说道:我还会等到解释吗?恐怕一下船便要去陪我的弟弟们去了。

    建文君多虑了,或许见到了陛下之后,陛下会封您一个逍遥王爷,无忧无虑的享受荣华富贵即可,也不用再为天下之事操心了。说完之后,郑和从身边随从的手里接过来一套新衣服来,随后对着朱允文说道:建文君您的衣服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更换,明天就下船了,郑和服侍您更衣。您是做过天下之君的,总不想穿着这身衣服回到大明疆土吧?

    我倒是宁可永远不回到这个地方说话的时候,朱允文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也罢,也不能让我那四叔看笑话你来服侍我更衣吧,也要给郑千户找一套干净的衣服,想必他会和我同日而亡,给他一件新衣服吧

    建文君您多虑了,我已经给郑军大人准备好了新衣服。您更衣之后便会给他换上。说话的时候,郑和已经开始服侍朱允文更衣。他原本就是朱棣的贴身太监,平素照料主子的衣食起居,更衣本就是他份内的事情。

    虽然朱允文郑军算是郑和的囚犯,不过郑和不敢虐待。他们二人每天都有热水刷洗身体,这样的待遇郑和都轮不上。故而这次换衣就好,用不着也特意的沐浴。而且朱允文大概也不会为看自己的叔叔,就去洗澡。想要请他沐浴这样的话,郑和压根就没有提。

    更衣的时候,郑和看到朱允文和郑军都闭上了嘴巴,场面显得有些悲凉。当下他找了个话题,想要引朱允文和郑军说几句。别他们俩越想越委屈,等到自己走后,他们主仆二人在自杀了。

    郑和一边替朱允文穿上衣服,一边说道:建文君,我一直有件事情不明白,当日请您回船的卷宗我是看了的。您和郑千户原本都是黑发,怎么突然间就变白了头发?还有您身边是有百余护卫的,怎么就突然暴毙身亡了呢?

    听到了郑和这几句话,朱允文郑军二人脸上都是一脸纠结的表情。当日郑和派出了五千大军攻入了他们居住的庄园,虽然郑军等护卫拼死抵抗,不过还是不敌这五千训练有素的军队。看到自己已经被团团包围了起来,朱允文知道大势已去,便取出来当日吴勉交给他们的毒药。

    看着主人要服毒殉国,其他护卫们也同时取出来随身携带的毒药。最后这一百多人同时服药,想不到的是那些护卫们一个都没有剩下,服药之后便惨死在了朱允文郑军的面前。而他们俩只是痛苦的挣扎了一番,等到缓过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而且还变成了长生不老的身体。

    原本变成了长生不老身体的郑军还是有机会杀出重围逃走的,不过他忠心护主,最后还是守在了朱允文的身边,打算陪着自己的主人一起赴死,这才被郑和的人马抓了起来,送到了这艘船上。只是这样的话不可能对着朱棣的贴身太监言讲。

    换好了衣服之后,郑军看了郑和,突然看了一句:这次燕王派你抓住了主人,这件事泗水号的东家和吴勉仙长知道吗?燕王殿下真的不担心他们二位吗?

    郑和微微一笑,回答道:千户大人,这次我们能从泉州码头登岸,你猜猜他们两位仙长会不会知道?而且知道了又会不会亲自来管?




第二百七十八章 陈祖义
    说了一句话之后,郑和继续说道:想必两位还不知道,陛下已经代皇孙朱瞻基向邵家小姐求亲了。邵家已经答应了婚事,虽然邵家小姐年长了几岁,不过她可是有机会成为皇后娘娘,母仪天下的

    这一年多郑和虽然一直都在出使西洋各国,不过通过书信往来还是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了若指掌。

    之前邵南华和朱能幼子朱鹤堂成亲之日被人掳走了几个时辰,加上新婚之夜夫君惨死的事情已经闹的满城风雨。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寡妇,还被京城百姓视为了不详之人。

    虽然邵家女人的宿命就是成为寡妇,不过这样新婚之夜以处子之身成为寡妇,是邵清淼怎么也接受不了的。邵南华替朱鹤堂守了一年的寡之后,邵清淼便开始给自己的女儿物色起来新的人家。

    只是邵南华克夫的恶名已经传了出来,京城当中稍微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不舍得将自己的孩子入赘到邵家来,就连小门小户的人家也都纷纷避让。当年多少人为了和邵家结成连理,提亲的媒婆都快踩破门槛了。想不到几年的光景,竟然变成了这样的一幅模样。

    这件事情很快便被朱棣知道了,原本这位永乐皇帝想要再指派一位朝中重臣之子迎娶邵南华。不过思来想去之后朱棣还是决定指婚自己的皇孙朱瞻基迎娶邵南华,邵家小姐虽然比朱瞻基大了三岁,不过自古以来贤后比圣君大个七八岁的大有人在。看在邵南华的份上,日后自己抓住了朱允文,吴勉也不好意思将自己这个皇帝如何

    这件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不过因为是和皇孙联姻,为了这个邵清淼连自己的家规都改了,什么只能招入赘之婿的,现在能有人要南华就不错了,更别说是太子之子,未来的储君朱瞻基了。大婚之日就定在今年年底,现在邵家已经忙活起来了。

    听了邵南华要嫁作他人妇,朱允文无奈的笑了一下,随后对着郑军说道:当年我也是向吴勉提过亲的,当时我还是皇帝他都没有答应。那个时候以为是他清高,直到现在才明白那个时候他已经算到我会有今天了。

    一个邵南华而已,主人犯不着神伤。郑军深深的吸了口气之后,继续说道:吴勉不过是个世俗之人,看着他好像超过了俗世,做事还是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

    看到两个人没有自杀的倾向,郑和也不再继续逗留在这里。当下他吩咐了今晚为朱允文郑军主仆二人特定一桌酒席,随后便离开了这里,向着甲板上走了过去。

    等到郑和回到甲板上的时候,此次出使西洋各国的副使王景弘便找到了他:大人,礼部侍郎已经上船了,他们要与大人商量明日陛下亲迎献俘的事宜。陈祖义等人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献俘的过程需要锦衣卫把控。锦衣卫伴驾需要明天一早才能赶过来。

    陈祖义等百余名海匪是雄踞南洋一带的大海盗,巅峰时期手下超过万人。朱元璋时期开始,他就曾经数十次打劫过明朝的商船(官商),让大明损失了上百万两白银。朱棣登基之后曾经悬赏五十万两白银要此人的人头,只是这个陈祖义太狡猾,一见到大明的战船他便做鸟兽散,等到大明战船回国之后,他便再次出现继续劫掠来往的船只。

    因为陈祖义的势力太大,已经不是西洋一两个国家自己能解决的了。甚至有的国家为了能在海上安全行驶,已经开始向陈祖义交保护费了。他甚至开始飘飘然,自己自封做了国王。

    因为陈祖义劫掠的航线不在泗水号的航线范围之内,故而这么多年过去,无论是刘喜孙小川还是现在的归不归都没有来解决这个麻烦。

    原本陈祖义老老实实的做他的海大王就好,不过他的胆子越来越大。看到了郑和船队的宝船之后,他先是惊诧世上竟然会有这么宏大的大船,然后便动了打结郑和船队的心思。

    不过陈祖义在西洋欺负欺负那些小国家也就算了,找郑和麻烦那就是他瞎了眼。郑和从小便陪着朱棣一路打击蒙古人,后来又经历了靖难之役。虽然说不上是身经百战,可也不是陈祖义这些海匪能轻易拿下的。

    当下郑和只是用了个小计策,便将陈祖义活捉。他手下的海盗们树倒猢狲散,除了死了的和逃走的人之外,还被郑和抓住了百余人。因为陈祖义是朱棣亲自下旨悬赏缉拿的要犯,郑和不敢私自处置,将抓获陈祖义的消息传回到了京城之后,朱棣马上下旨,郑和归来之时要带着陈祖义进京,永乐皇帝要看看这个陈祖义的模样,然后亲自下旨千刀万剐了这个为害一方海域的祸害。

    现在听到王景弘提到了陈祖义,郑和想了片刻之后,说道:明日是陛下亲自在泉州码头迎接我们,此事万万不可以大意。一旦那些海匪伤到了陛下,我们俩万死都弥补不了万一陈祖义和他的海盗们要分开看管,这样,明天只有两艘宝船进港,剩下的船只待在原地待命。陈祖义由锦衣卫押下船,等到他被关押起来之后,再把剩下的海匪们一起押解下船,请陛下谕旨处置。

    是,我这就派人去办。说了一句之后,王景弘却没有马上离开。他看了郑和一眼,随后犹豫了一下,这才继续说道:刚刚听说在附近看到海妖了,大人,我们要不要先停船到海港休息。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在将船只施行回来

    我们两百余艘大小船只,一个早上就能行驶归来吗?郑和看了王景弘一眼,随后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在海上航行,原本就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不过是见到了几只海妖一眼,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过了明天陛下前来迎接的大典,你我这些西洋之行的功劳就要大打折扣不说,还会有人在陛下耳边进谗言。陛下未到,大军先行下船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在这里埋伏行大逆不道之事?景弘兄,这样的话你我可经受不起

    听了自己顶头上司的话,王景弘也只能叹了口气。郑和这话说的没错,朱棣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生性多疑。一旦他轻信了这样的话,别说两个太监了,就是两个藩王说杀也就杀了。

    当下,王景弘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他开始安排手下将陈祖义和其他的海盗们分开。等着明天在朱棣的面前献俘。

    王景弘离开之后,郑和走到了甲板边缘,看着远处的海面,心里正在盘算明天怎么才能万无一失的时候,突然看到远处的海面好像开了锅一样,无数个气泡从下面翻腾了起来。

    随后海水一分,一个黑大个子的人影从海里冒了出来。这个黑大个子站在水面上,眼睛也在看着郑和这边的位置。现在太阳已经落了下去,郑和看不清这个人的相貌。不过不管怎么看都像是那个叫做百无求的妖物

    郑和揉了揉眼睛想要看的更清楚一点,不过等他揉完了眼睛之后,却发现刚才的人影已经消失不见。海面上也看不到一丝涟漪,怎么都看不出来刚才好像水开了的样子。

    郑和倒退了几步,嘴里安慰自己说道:看错了,一定是我看错了。如果是他们的话,这个时候已经过来救走建文帝了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两条路
    支付宝红包12月翻倍,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9916691

    第二天上午,朱棣仪驾终于浩浩荡荡的赶到了码头。为了营造出来一番皇帝亲自迎接使团归国的样子,凌晨时分郑和已经下令船队驶离到码头看不到的位置。等到正午时分排着船阵在皇帝陛下眼前回到码头。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正午时分,朱棣带着姚广孝等心腹大臣登上了特地为了今天打造起来的高台。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在海平面上出现的无数个小黑点,随后小黑点一点点变大,慢慢的有了船队的样子。

    陛下,这次郑国使带回来了西洋各国的特产,有香料珠宝等物,而且还抓获了滋扰西洋海域数十年的海匪巨盗陈祖义。站在朱棣身边的太子朱高炽笑着对皇帝说了一句,看了一眼坐在皇帝身边的姚广孝一眼之后,他继续说道: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西洋三十余国的国书。这次郑和是立了功的。可惜他身有残疾,要不然这功劳都可以封侯了。

    谁说太监就不能封侯了?郑和这次立下了绝世奇功,如果不是因为他身有残疾,朕都想封他一个公爵。想着自己这二年最大的顾忌今天就可以有个交代,当下朱棣龙心大悦,冲着姚广孝笑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等着郑和回到陆地的,朕就封他一个侯爵。

    姚广孝也跟着笑了一下,说道:郑和是立下了奇功,陛下赏赐他一个侯爵也是应该的。不过陛下是不是也应该恩泽四方,趁着今天大喜的日子恩赦了和尚溥洽如何?

    溥洽是建文帝的替僧,也是当时有名的和尚。当日京城被朱棣攻下的时候,溥洽并没有逃走。被燕军抓获之后一直关押到了现在,因为怀疑他知道朱允文的下落,故而朱棣一直都没有释放他。这两年姚广孝也曾数次向皇帝请求释放了溥洽,不过都被朱棣拒绝。今天看着朱允文已经被郑和抓获,那溥洽也应该释放了。

    朱棣转头看了姚广孝一眼,他犹豫了片刻之后,哈哈一笑,说道:那朕就看在少师的面子上,放了溥洽和尚。指给他一座庙宇让他安心精研佛法,不要在出来沾染到凡尘的俗事了。

    和尚代溥洽多谢陛下。说话的时候,姚广孝站起身来,对着朱棣要行大礼。没等他跪下,朱棣已经抢先一把扶住了和尚,说道:朕说过几次了,你是靖难的大功臣,朕受得起天下人大礼参拜,唯独就是受不起少师你的大礼司礼监过来,传下朕的旨意,赦免了溥洽和尚的罪过,让他到少师身边精研佛法吧。

    今天皇帝身边都是文武大臣,不方便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来朱允文已经被抓住回国的事情。不过朱棣总算是了却这个最大的心结,索性把这个恩典赏赐给了姚广孝。

    眼看着海面上的船队越来越近,当下胖太子将他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个黑色圆筒,说道:陛下,这是儿臣从红毛国商人手中得来的千里眼,陛下用他能看清远处之物。

    说话的时候,朱高炽自己拉开了圆筒,他先调了一下远近之后,这才将圆筒双手呈给了自己父亲。朱棣试着看了一下,果然从圆筒里面看到了远处大船。那么远的距离从这个千里眼里面看过去如同近在一般,只是距离还是太远,船上的人物依旧模糊,不过这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红毛国人还是有点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的,这样的东西要多多采办一些,战场上用的着。朱棣饶有兴致的看了一阵之后,这才将千里眼放下,随后又将它送到了姚广孝的手上,笑着说道:少师你也看看,你是有术法底子的,兴许能看清船上的人。

    姚广孝笑着接过了千里眼,和尚看了片刻之后,便将手里的圆筒还给了太子,随后说道:和尚的眼睛都花了,还是太子殿下来看的好。

    说到这里的时候,姚广孝顿了一下,看了一眼笑容可掬的朱棣之后,和尚又继续说道:陛下,那个人回来,您准备如何处置?真的会把他养在深宫当中吗?

    原本脸上挂满了笑容的朱棣听了和尚的这句话之后,他的笑容瞬间变得僵硬了起来。转头看了姚广孝一眼之后,压低了声音说道:少师这是什么意思?以为朕会对自己的侄子下杀手吗?

    陛下误会了,陛下是恩慈之君又怎么会做出来那样的事情?姚广孝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和尚微微一笑之后,继续说道:和尚担心的是有人揣度错了圣意,擅自了结那个人。这样的话等到陛下百年之后见到太祖皇帝之时,恐怕无语以对

    够了听到了姚广孝的话,朱棣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他对着身边的太监说道:少师年纪大了,从京城赶过来鞍马劳顿。给少师找个地方休息,他不用跟着我们一起回京了。就在附近找个寺庙请少师主持

    多谢陛下了姚广孝也不生气,他微微一笑之后,站起来跪在地上对着朱棣行了大礼。这次皇帝再没有伸手相扶,他面无表情的看着远处的大船。后面过来了几个太监,将和尚从朱棣的身边搀扶了下去。

    看着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君臣二人说翻脸就翻脸,剩下的大臣们也都闭上了嘴巴。刚才朱棣和姚广孝都是压低了声音说话,这些大臣们距离又远,直到姚广孝走远都没有闹明白他们二人到底因为什么翻的脸。

    看着姚广孝走远之后,朱棣冷冷的哼了一声。心里却在诧异这个和尚还是看出来了自己的心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自己已经登基了又怎么能容忍另外一个皇帝?只是自己当初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现在只要找一个能懂自己心意的臣下,让他去看守朱允文,谁还不会生个暴病

    这时候,朱高炽笑了一下,刚刚想要过来劝解几句的时候,突然听到大臣当中有人失声喊道:你们快看那是什么是一艘小舟,怎么那么快?好像飞起来了一样
1...10631064106510661067...1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