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是啊,若论做官,怕是真没有人比咱们尚书更会的了……可惜你我位卑,否则,也可以贪一贪此大功,兴许也能一举飞黄腾达。”
“你我就别想了,惦记这个大功的人太多了,怎么都不可能轮到你我。”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西夏李氏虽有一个侯爵,可谁人不知,这只是陛下安慰西夏李氏的,等这股风头一过,必定会处理西夏李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说穿了,那夏主其实就跟李后主一样,已经无权无势,因此,必须得夹着尾巴做人,所以,吃多大的亏,西夏李氏都不敢言语,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门之祸,现在也就仗着西夏李氏刚到京师没多久,西夏也还没有完全平定,要不然,打秋风的,恐怕早就去了,这种情况下,谁不想从西夏李氏身上捞此大功讨好陛下,万一陛下一高兴,重赏且不说,说不准还能连升三级。”
“不过这功劳也不是那么好捞到的,西夏李氏毕竟刚刚才到燕京,西夏那里还有数十万党项人,大家都要注意点影响,要不然,以咱们尚书的权势,西夏李氏还不早就乖乖交出西夏皇后了,对了,还有西夏太后,听说,西夏那两位太后,一个还不到三十,另一个更是才二十出头,都是陛下喜欢的年纪。”
“年纪甚么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份,你见咱们大中灭掉的哪个王国的皇后、王后不入宫的,别说皇后、王后了,就连皇妃、王妃、公主,总之是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得进陛下的后宫,这天底下,只有陛下才是正统,旁人谁敢享用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这不是逾越吗”
“……”
“……”
任得敬听出来了,这两个小吏有些膨胀了。
其实——
不仅这两个小吏,大中的很多人,现在都有些膨胀,觉得大中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李衍就是那千古第一帝,甚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跟李衍比不了,而大中就是那千古第一王朝,连汉唐都比不了。
当然,大中和李衍也的确是有这个实力,单以国土面积来算,也就唐朝在最强盛时期能勉强胜过大中一筹,甚至就连汉朝都已经远远不如大中了,而且,大中的国土面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西域的岳飞和东北的刘锜都在磨刀霍霍,因此,用不了多久,大中就会超过盛唐,成为最强盛一朝,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李衍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就做到了。
中国人的心里变化如何,任得敬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两个小吏所说的大功。
任得敬的眼珠一转,就计上心来,然后就去安乐侯府求见。
得知任得敬前来求见,安乐侯府上下皆摩拳擦掌,想要找任得敬报一报亡国之仇。
可这些人全都被李仁孝拦下来了——李仁孝只一句话,“你们想害死李氏满门吗”,安乐侯府的人就全都蔫了,今时不同往日,他们已经不再是西夏皇室、宗室了,而是平民,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平民,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敢闹出点事来,真有可能会给西夏李氏带来灭门之祸,所以,尽管他们恨任
第八百五十四章 米已成粥(求订阅!)
…
任得敬走后,李仁孝迈着沉重脚步来到后院。
一抬头,李仁孝就看见了他的母亲曹太后、任得敬的女儿任太后以及他的皇后罔皇后。
一见到这三个女人在等他,李仁孝哪还能不知道,她们已经知道了任得敬来的原因
李仁孝先向曹太后和任太后请安道:“孩儿见过两位母亲。”,然后罔皇后向李仁孝请安道:“奴家见过官人。”
四人沉默了一会,李仁孝最先打破沉默道:“你们放心吧,我绝不会将你们交出去的,绝不!”
曹太后、任太后、罔皇后听言,继续沉默。
过了好一会,曹太后才最先开口道:“我的儿啊,这时候你可不能糊涂啊,现在是咱们李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所以,不论甚么事,你都得忍,你比中主年轻三十多岁,只要你能忍得住,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任太后随后也道:“曹姐姐说得对,你汉学功底深厚,不可能不知道越王勾践,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效仿他,以图他日复国报仇,至于我们三个女人,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成大事者,是不能被女人羁绊的,你要切记。”
害怕李仁孝心里不好受,曹太后又道:“老实说,我也过不管现在的这种生活,我十二岁就进宫,一直生活在宫里,早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还是让我们进宫吧。”
事情当然不像曹太后所说的这样,她这只不过就是为李仁孝找个台阶罢了,免得李仁孝不冷静做了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西夏李氏满门灭绝。
这其实也是母爱的伟大,曹太后能做这个牺牲,其实很大程度是为了他唯一的儿子李仁孝。
李仁孝拼命的攥拳——他恨他自己无能:“朕为甚么不血战到底,为甚么!为甚么!为甚么……”
任太后也宽慰李仁孝道:“我们进宫,也不全都是坏事,咱们李家现在太需要一些保护了,否则,将来必定会有人来欺负咱们李家,而清露为人太过与人无争,靠她,怕是佑护不了咱们李家,我三人进宫以后,与清露联合在一起,应该就能保护咱们李家渡过这最艰难的时期,他日等你复国成功,我们必以死……以死为上皇和你守节,绝不教你因我们而耻。”
曹太后听了任太后之言,牵起任太后的手,然后与任太后对视一眼,彼此下定决心一定共守这个约定,然后曹太后对李仁孝说道:“我们意已决,你如果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就不要拦着我们。”
李仁孝泪流满面道:“母后……”
李仁孝似有千言万语想与曹太后说,可他又不知从何说起!
曹太后没让李仁孝将他想说的话说出口,又看向罔皇后,说道:“你们今日便圆房吧,省得……省得留下遗憾。”
原来——
因为李仁孝的年纪太小(到现在都还没到十三岁),也因为自从李仁孝自从登基以后就大事小事不断,以至于李仁孝到现在都没跟罔皇后圆房。
听了曹皇后之言,罔皇后的小脸一红,随即将头低了下去,并偷眼看了看李仁孝那俊朗的脸旁,心道:“要是此生都能与他长相厮守该有多好,可惜只有一夜……”
让罔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李仁孝断然拒绝道:“此事万万不可!”
曹太后不解道:“为何不可难道是你不喜欢她”
李仁孝看向罔皇后,说道:“非也,她知书达理,聪颖贤能,能娶到她,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荣幸。”
顿了顿,李仁孝语气一转,又道:“可现在,我们为鱼肉,中主为刀俎,如果以前我们圆了房,也就圆了,现在,就在她即将进宫之际,我们如果再圆房,这事要是被中主知道,咱们李家,绝对在劫难逃,要知道,这种事绝对是任何帝王都忍不了的。”
听李仁孝这么一解释,曹太后才知道她的想法有多幼稚,差点害死了李家满门。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事,李仁孝不说,罔皇后不说,别人怎么可能知道
&n
第八百五十五章 心头大患(求订阅!)
…
享用了西夏的皇室之后和宗室之女后,李衍论功行赏。
首先,李衍赏了任得敬,并将任得敬升为礼部郎中,并且明确让任得敬参与今年的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除了给任得敬升官让任得敬开始接触实权以外,李衍又酌情对任得聪和任得恭进行了一些封赏。
任氏三兄弟的能力其实还是有的,否则他们也不能以汉人外姓的身份逼得西夏李氏让出西夏的半壁江山。
任氏三兄弟的能力不加以利用,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李衍正好趁此机会将他们调到一些能发挥出他们能力的岗位,让他们也为大中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了,该防的,李衍也会防的。
不过——
话又说回来,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只要不让任氏兄弟摸到兵权,不让他们成为宰执进入大中的权力中心,他们是不可能再为祸的。
其实,不仅仅是任得敬,对其他人也是一样,只要李衍不偏听偏信,不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谁都别想撼动他李衍的江山。
数月之后,吴玠和张宪将西夏完全平定。
枢密院随后对西部地区进行重新布防,西军的重心西移,第五大军区的防御范围扩大,吴玠也离开蜀地坐镇宁夏,负责西部地区的所有军事。
另外,李衍将自己的义子李纵调回来,让他接替吴玠坐镇蜀地。
顺便说一句,当初跟李衍打江山立过大功的一众义子,像李丑、李棋、李虎、李猛、李纵、李孝、李盛,李衍各嫁了一个女儿给他们,坐实了与他们的父子关系,也算是表彰他们为大中流的血与汗,其中李纵娶的还是李衍庶长女,李衍最重要的儿女之一。
踏白军就是在李纵手上成长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李纵为李衍所建。
后来,李衍为了让李纵有更好的发展,让李衍独领一厢人马,并让李纵驻守最为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所以说,李纵绝对是李衍最信任的人之一。
当然,李纵也对得起李衍对他的信任,不论是当初给李衍做亲军头领,还是后来为李衍镇守最为重要的马六甲,李纵干得都极为出色,一点都没有辜负李衍对他的信任。
所以,西军和吴玠西移,李衍才升李纵为第五军区副总司令并调李纵坐镇蜀地。
西夏收复了以后,李衍正式颁布五京制。
李衍将燕京改为中京,将长安改名为西京,将金陵改为南京,将汉城改为东京。
至于北京,李衍暂时没有设置,不过李衍心中北京其实是辽上京,也就是现在大金的国都临潢府。
李衍准备将辽上京定为北京,自然是剑指东北地区的大金和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那些草原王国和部落,因为辽上京这里是最合适控制这些地区的地方(这是经过辽王朝证明的),另外,李衍可不准备将广大的、拥有丰富物产的西伯利亚留给未来的俄国,而将辽上京定为北京就勉强可以辐射到整个西伯利亚。
会揣摩上意的人很多,再者说,李衍的心思也不难揣摩。
先不说李衍将中、东、西、南四京都定下了唯独北京没定下。
只说,自从大中将西夏收复了之后,大中所面临的边患问题就只剩下北方(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金国和蒙古诸部、西域诸国以及西南的吐蕃地区。
而这三个边患,最好解决的就
第八百五十六章 御驾亲征(上)(求订阅!)
…
心头大患。
是的。
金,元,清。
也就是,女真,蒙古,女真。
他们绝对是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
李衍在很早以前就立志,必将其彻底平定,对他们绝不能手软,必要之时,李衍甚至可以下屠杀令!
只不过,一直以来,李衍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李衍很害怕冒然出击,万一不能一举将其灭掉,会让他们适应中军的战斗方式,进而可能就无法消灭这些顽固的后患了。
李衍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的大中,打败大金和蒙古诸部,问题应该不大,哪怕他们真联合在一起。
关键是,打败他们容易,严重缺少机动能力的中军,要想彻底灭掉大金和蒙古诸部,尤其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后者,那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李衍一直没有冒然出手,一直让耶律大石利用草原各个王国和部族之间的矛盾分化离间他们,使他们狗咬狗,让他们统一不了。
除此之外,李衍还让人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机动问题。
其实——
早在火车诞生之际,第一辆蒸汽机汽车也诞生了。
只不过,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远不如火车,哪怕现在大中已经研制出来了比较简单的内燃机车火车,能投入使用的汽车仍是遥遥无期。
但话又说回来,这也很正常,汽车所要解决的可不仅仅是机动问题,还需要解决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制动把手等等一大堆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轮胎——虽然李衍已经让人在中国人所能到达的所有地区寻找橡胶树,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棵橡胶树被发现,而没有橡胶,就没有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的轮胎,而没有这样的轮胎,汽车要想真正投入使用,就是一句空话。
最关键的还是,道路——汽车若想真正发挥其机动性,必须要有道路支持。
如此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李衍想来,怕是再过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都未必能诞生真正可以投入使用的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大中若想灭掉草原上的大金和蒙古诸部,还得靠传统的战马。
因此,这些年,大中一直在极力养殖和购买战马。
铁通七年春。
彻底平定了西夏,又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之后,奉朝廷之命,吴玠率领八万大军西出玉门关,同时张宪也率领七万大军离开陇右,两支大军如两如猛龙一般杀入西域的沙海。
李衍、许贯忠、朱武等人经过反复研究过,最后决定,绝不能两线作战,尤其是对手中有大金和蒙古诸部这些强劲的对手的情况下。
另外,还是原来的问题,也就是机动力不够,以至于大中还不能一举灭掉大金和蒙古诸部。
所以,李衍等人最终决定,还是先解决西北的问题。
这才有了吴玠、张宪兵出西域,准备将西域彻底并入大中的版图。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军,高昌回鹘王国的国王想了很久之后,并没有组织反抗,便归顺了大中。
吴玠派人将高昌回鹘王国的所有达官贵族全都“请”回燕京。
与此同时,大中派来治理西域的乐和及一大批有经验的官吏也到了西域。
在这之后,吴玠和张宪开始横扫西域所有不服从大中统治的反抗势力。
另外,对于那些服从大中统治的各个势力,乐和等人也对其进行打散和强迁处理,并硬性规定每个部落都不许超过一百人——超过一百人的部落必须拆开,而拆开的部落中,只允许一个部落留在他们原来的领地,其余部落必须迁去远方,如有不服从安排的部落,灭族!
就在大中收复、消化西域之际,远征军与东部喀喇汗王朝在喀什噶尔地区的决战也已经进入了尾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