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武神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烟雨料峭
说到这里,苏信看了看白清儿,提醒道:“不过你可要明白一点,新罗灭国之日,便是灭百济之时,高句丽有几十万户,数百万人口,熟悉农耕,人口超过五成是汉人,百济跟新罗这两个小国绑在一起都不能跟高句丽相提并论,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不可能坐视这样的一个国家扩张的,太危险了,你要知道,当初隋文帝灭南陈,大索貌阅也不过才清查出了六十万户人口来。”
听了这话,白清儿也是点了点头。
她脸上已经没有了笑容,她声音有些低沉的问道:“师兄的意思是无论将来谁统合中原之后,都会像杨广那样来征讨高句丽么?”
白清儿虽然是隋人,但她现在在高句丽大权独揽,俨然一国的女王,自然是站在高句丽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不错。”
苏信点了点头,他笑着说道:“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将来能一统天下的人又如何不懂?”
白清儿有些不服,她反问道:“杨广他三征高丽引发了现在的局面,后来人难道不会吸取隋朝的教训么?难道他们就不怕再来一次无向辽东浪死歌……”
“你搞错了一件事。”
苏信毫不客气的打断了白清儿,他斩钉截铁的说道:“杨广的这件事,无论是兴建东都洛阳打算迁都也好,还是开凿大运河也罢,甚至就是征讨高句丽这三件事都不是错事,只是因为他做的有些太急切了,他想把一百年才能做好的事情缩短到十年来完成,毕其功于一役,让后世赞扬他千古一帝,才造成他现在不可挽回的局面。”
“师兄何处此言?”白清儿有些意外的看着苏信,她平日里听旁人骂杨广的多,许多人都把杨广登基这十多年来干的事说的一无是处,这次倒是第一次听人说杨广做的这些事都是对的。
“说起来简单。”
苏信解释道:“太史公在史记里说二百里秦川肥沃天下莫能比,但那是几百年前的事了,现在你看看关中平原每年才能产多少粮食?连大兴城都填不满……更何况关陇世家势力庞大,杨家是篡位当的皇帝,古往今来的开国皇帝,恐怕就数他杨家最轻松了,你觉得那些关陇世家们哪个能服气他?迁都洛阳这件事是势在必为的。”
“大运河自然不必说,这件事乃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只是这工程太过浩大,劳役太过,引发的民变,要是杨广把挖掘大运河的事拉长到十年二十年,而不是三五年,恐怕局面也不会如此。”
“至于三征高句丽的事我之前就说了,任何一个有座位的君王,都不会坐视在自己的身旁有这样一个强敌的。”
苏信的这番话说的白清儿无话可说。
她沉默了许久,才问道:“那师妹接下来该怎么办?”
她的语气里有些悲观的意味,毕竟任谁知道了将来无论是谁统一了中原都会来打自己,谁都不会高兴的起来。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苏信又伸手在地图上指了指,他笑着说道:“汉朝的时候曾经在这半岛上设置过汉四郡,说起来这半岛起码一半的土地,都算是汉土……不过在中原王朝看来,半岛上太过贫瘠,他们也看不上这地方,他们在意的只是在这半岛上不能出现太过强盛的政权。”
苏信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半岛周围的一片大海画了个圈。
他笑着说道:“高句丽的未来不在陆地上,而是在大海上……”说着,他伸手指了指跟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然后他才说道:“这里是日本……”
“日本?”
白清儿听到这话皱了皱眉毛,她不解的问道:“师兄,日本是哪里?您指的地方是倭国不是日本……”
“咳咳……”
苏信听了这话之后老脸一红,他不由咳嗽了两声,经过白清儿的这番提醒,他才想起日本这个名字现在应该还没有,给岛国取命的那位武姓的女子,现在还没出生呢。
“就是倭国,倭人不是喜欢称自己是日出之地么,我听闻他们叫自己日本……”
苏信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把自己方才的错漏掩盖了过去。
“倭国的面积数倍于半岛,而且倭人身材矮小,并不善战,跟他们作战,可比跟中原王朝容易多了,高句丽打不过隋军,但打这些倭人可简单的很……”
说到这里,苏信指了指地图上半岛跟倭国隔海相望的那条窄窄的海峡,后世这条海峡称之为对马海峡,现在这海峡叫什么名字苏信倒是不清楚,他也懒得取名,便直接将这海峡的名字省略,直接说道:“这条海峡极窄,从这里渡海到倭国去并不太难。”
这个时代的航海大多还是沿着海岸线航行,敢深入海洋的极少,苏信的这话,也打消了不少白清儿心里关于渡海是不是太过危险的想法。
“可是我听说倭国也十分贫瘠,比新罗也好不了多少。”
白清儿神情还有些犹豫。
毕竟高句丽可不是穷的叮当响的新罗百济,高句丽坐拥辽东辽西,物产丰富,让她带着高句丽人舍弃辽东辽西,去往大海对面,自己一无所知的国家去,就算她同意,那些高句丽人也不可能同意。
“这个简单。”
苏信倒是不怎么在乎,他笑着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天底下的事,可以说被太史公的这话都给说透了。”
“师兄,师妹不明白您的意思。”白清儿一脸茫然。
她自然不是不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的意思,而是不懂为什么自己师兄会这么说。
如果说去中原那个花花世界还称得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她不明白怎么去那个似乎比新罗百济还穷的岛国去。
苏信自然明白自己师妹的疑惑。
他笑着在地图上,一处离着倭国主岛不远处的海域指了指。
“这里有一个小岛,离着倭岛不远,这座小岛上有一座金山,金山里黄金的储藏量多的吓人,说一句略夸张的话,中原上千年开采出的黄金,都未必有这座小岛上的黄金多。”
“什么!”
听到苏信这句有些危言耸听的话,白清儿惊讶的叫了一声,她的脸上露出了不信的神色。
并不是她想不相信自己的师兄,而是自己师兄说出来的话太过荒谬了。
“呵呵。”
苏信轻笑了一声,他刚才的话的确是在信口开河。
但也不是纯粹的假话。
他刚才指的方位,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佐渡金山,在非洲黄金跟美洲黄金发现之前,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山,这座金山也足足支撑起了三百多年的德川幕府的财政,至于这座金山里的黄金是不是比中原上千年开采出的黄金多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座岛上有非常多的黄金。
“不止如此。”
苏信又在地图上指了指,他一边指着,一边说道:“在倭国可不只一座金山,像是这些地方,都有储量惊人的金银矿,尤其是银矿,在倭国更是多的吓人。”
白清儿还是不信。
这也正常,像是这样的话,她能相信才是脑子有问题。
她想了想,说道:“我会让人去师兄你说的这个地方去看一下的,要是真像师兄说的那样,这里真有那么多黄金的话……”
“还有。”
苏信想了想,又对白清儿说道:“虽然新罗境界有一些地方比较肥沃,但无论是半岛还是倭国适合耕种的土地也很有限,想要靠着耕种来养活这么多人口也是挺难的。”
对一点,白清儿也知道。
高句丽自己的主要耕地就在辽东跟辽西,要是将来真的打算举国迁徙的话,就必定要放弃跟中原王朝接壤的辽东跟辽西,而半岛的北方又多山地,土地贫瘠,没有辽东跟辽西的肥沃土地,只是靠着新罗百济的那些耕地,想要养活几百万高句丽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白清儿不由自主的询问了一句。
她这句话说完,苏信就知道自己这师妹肯定是打定主意要干举国迁徙的事了。
毕竟,自己这师妹是中原人。
作为中原人,她是知道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可怕的,高句丽能从杨广的手里逃掉灭国的厄运,但这种事能逃一次,可逃不了两次。
不离开中原王朝这头可怕的怪兽,那高句丽被灭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罢了。
第三十五章 师傅,小陵他还有救吗?
苏信笑了笑,说道:“海运。”
“海运?”白清儿听到苏信的这两个字之后,她眼前也不由亮了一下。
“你要知道,海运的运力是河运的十倍甚至是几十上百倍,一艘大海船一次可以运几十万上百万斤的货物,从中原的江南运到中原的北方,比通过运河来运可以至少节约七八成的时间。”
听了这话,白清儿两眼放光,她自然听得出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
实际上,苏信也觉得杨广于其花费把整个帝国都搞崩的人力去开凿大运河,远不如拿出开凿大运河十分之一不到的成本去开发近海航运。
近海航运的运力在运力上几十倍于运河航运,同运量上,在时间成本上节约的时间也十倍于运河河运。
河运是自然河流,水流量大也就罢了,但运河这东西水量小,大船都要靠人力拖行前进,想要让其通畅运行,需要每年花费巨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维持,一旦维护不及时,那运河又很容易淤积,实际上到了后来,运河河段至少一半都是因为淤积而无法航行,这样年复日久,甚至还诞生了像是漕帮那样寄生在帝国身体上吸血的蛆虫。
所以以前苏信看那些穿越成杨广的,主角还义无反顾的挖大运河的时候就觉得可笑。
杨广不懂近海航运的优势,难道甚为穿越者的主角都不懂的。
尤其像是对高句丽作战。
直接就可以在辽东修建临时港口,利用近海海船来进行航运,用运河半年才能运过去的粮食物资,顺风半个月,逆风二十天就能运完,而且需要的人力只需要运河河运的万分之一,效率以及成本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说什么不懂伯努利原理不知道怎么逆风的情况下怎么利用风帆来航行也不要紧,这个时代的隋朝劳动人民虽然没人总结出具体的伯努利原理来,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自行掌握了逆风航行的方法。
可以说,这个时代,发展近海航运只是差一款靠谱的海船而已。
不过这样不是什么难题。
他还记得,在大唐双龙传的世界里。
住在琉球的东溟派就有大海船,甚至他们每次都能从琉球航行到中土来,从来没发生过船毁人亡迷失方向的事,显然是有极佳的航海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展近海航运而去挖大运河,这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当然。
这个时代远洋航运自然是无比危险的。
稍有不少就要船毁人亡。
像是倭国派到中土来的使者,要是不沿着半岛的海岸线走近海航道,沿着海岸航行,而是想横跨东海的话,那在这个时代,是只能通过同纬度航行法来进行。
之所以如此,便是大海上没有参照物,没有办法标识方位,唯一可以判断方向的只有永远指向北方的北极星。
而利用北极星的角度来定下的纬度,沿着同一条纬度航行,也就是这个时代进行跨洋航行,唯一可行的方法了。
也正是因为如何。
这个时代像是从中土到倭国去,要么从北海郡的登州出海,沿着渤海圈的海岸线,经过半岛,到达日本,要么就是从宁波出发,同纬度航行,到达日本几乎同纬度的地方登陆,用这种方法尚且有误差,要是不用这种方法,那在大海上定然要迷失方向的。
苏信见白清儿陷入了沉思,他也不打扰,只是淡淡的说道:“我能跟你说的都跟你说清楚了,至于以后你到底能做到多好,那就全看你自己的。”
说着,苏信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他又在他身前的那张地图上指了指,说道:“在这里有一座小岛,位置在半岛跟倭国海域的中间,这里气候湿润多雨,挺适合养马的,你要是有兴趣,倒是可以在这里养一些马,甚至我还可以找来一些品相上佳的种子马,我记得中土有个飞马牧场养出来的马很有名。”
苏信跟白清儿说的自然是后来的耽罗岛的位置。
这个小岛在这片海域的战略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只要占住了这个小岛,那几乎就是控扼了半岛倭国中土三地的海运巷道。
“这张图就给你吧。”
苏信站起身来,指了指桌子上的那张地图,这张地图是他凭借着记忆自己画出来的,用的是现代地图的墨卡托投影法画的,比现在那些抽象失真的地图强出了一千多年,可以说,单单这份地图,到了行家手里,想明白这种地图的画法,都是军事上的无价之宝了。
当然了。
想要想明白这种投影画法也不太容易,起码得自创投影几何学。
这对于欧式几何还没在中土出现过的隋朝,的确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当初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以这位明代顶级科学家的数学水平,都要惊呼一声神书的,更何况比徐光启还要晚一千年的这个时代的人呢。
不过这不是苏信关心的事情。
说话之间。
白清儿还在愣神的时候,苏信已经走到了大门之前。
在门前,苏信停住了脚步。
他突然把手里的那个铜铃扔给了白清儿,白清儿有些茫然的接过了铜铃,不解的看向了苏信。
“这个铜铃可以控制剑傀,你让他把辟守玄的脑袋给师傅送回去之后,如果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麻烦的话,可以让剑傀来帮忙,不过你只能给他下三个要求,三个要求做完之后,他会自动找我的。”
说罢。
苏信的身影一闪,便消失在了白清儿的眼前。
白清儿听到这话,脸上自然是露出了欣喜的神色,她刚才可是见识过一直站在自己师兄身后的这个剑傀的厉害的。
这位剑傀割下辟守玄师叔脑袋的时候,出剑快的她根本就没看清楚。
她心里当时还隐隐的有些后怕,觉得当时这剑傀的那一剑要是向着自己斩来的话,恐怕她也是难逃一死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