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梁山庄园主之称霸天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玉苍闲人

    “嘿嘿,倒叫你在爷爷面前耍狠。”

    那汉子从容的在野猪的喉咙上补了一刀,待其死透,也不管肮脏与否,伸手抓住前腿,只轻轻一提,便放在肩上,转身下山去了。

    从沂岭下来不远便有三三两两的村落,但山下和山上相比,却似乎是两个世界。山上草木葱茏而山下却几无绿色,便是山道边的岭脚处,也有一些瘦弱的妇孺在草丛里寻找可食的野菜。

    那汉子扛着野猪在妇孺羡慕的目光中下得山来,须知沂岭野物虽多,却不是一般人能上得去的,毕竟如能勉强生存下去,没有人愿意去冒生命的风险。

    沂岭下来往东北约七、八里有一个百丈村,该村背靠一山崖唤做百丈崖,村因崖而名,全村不大只四、五十户人家,大多姓李。

    “娘,铁牛回来了,赶紧给俺打水来,口渴得紧。”

    这时已是晌午,村东头一处院子里,那汉子一边把野猪放下,一边朝屋里叫唤着。

    “儿啊,你深夜出去许多时不曾回来,让娘思量的紧,可曾有些收获。”屋里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接着一个五、六十发的妇人端着一瓢水走了出来。

    “恁大的野猪,我儿可有伤着。”那老妇人瞧见地上的野猪十分吃惊,又担心儿子受伤。

    “野猪算个甚,便是大虫铁牛也能杀了扛回来。”那铁牛毫不在意。

    妇人见儿子没啥事,也就放下心,母子两人一起收拾起野猪来,只半个时辰便收拾利索。

    “娘,俺去看看翠姑。” 铁牛拿刀卸下一只后腿,对妇人说。

    “去吧,早些回来,唤你哥嫂过来一起吃饭。”

    妇人一边一应着,一边在想,铁牛也不小了,和翠姑也对得上眼,得趁早找个媒人把事给定了。

    那个翠姑的家在村南头,姓董,父亲叫做董守财,母冯氏。那董守财是西边董店村的董太公的佃户,在这儿替那董太公守着几亩山地。董守财虽名叫守财,却从不曾守得住财,只有那见钱眼开的脾气却是如名字一般。

    “翠姑在家吗”铁牛提着个野猪腿站在门前,口里叫唤着一边探头往里头看。

    “在哩。”随着回应,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从屋里跑了出来,虽然衣着朴素,却也有几分颜色。

    “铁牛哥哥,你那来恁大的猪腿”

    “俺早上在沂岭上猎的,送与你尝个鲜。”

    看着翠姑吃惊的表情,铁牛心里十分得意。

    “翠姑,你回……”

    这时里屋跟出来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本要喊女儿回屋的,但看到铁牛手里那十余斤的大猪腿,又生生的把“来”字收了回去。眼下春荒,这猪腿可是稀罕的好东西。

    “是铁牛啊,上家来玩,又带甚东西呢。”

    男人嘴里说着,却已经伸手接过那猪腿。自家女儿和铁牛的事他自然清楚,但他只一个女儿,心里早把她当成摇钱树,那看的上铁牛这样的穷人家。

    “不了,俺娘等着吃饭呢。”

    “那就不留了。”

    铁牛话音未落,那赵有财就接了腔,顺手扯着女儿回屋去。

    “铁牛哥哥你且先回去,晚上得空俺去看世母。”

    那翠姑似是不甘,边走边扭头对铁牛喊话。铁牛应了一声,怔了一下,便怏怏的回去了。

    却说董有财家对门的一座宅子里,此时正有一对男女把这一幕看个清楚。

    “这董老汉家的女子,何时出落的这般标致。”说话的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干瘦男子。

    “你这死鬼,正吃着碗里的又想那锅里了。”边上的女子,用手在那男子腰上使劲掐了一下。

    那男子吃痛叫了一声,侧身又将那女子抱在怀里。

    “心肝,俺又如何舍得下你,只是看着董家的一朵鲜花被铁牛那只蛮牛啃了,心里实在不甘,桃红若帮俺圆了心愿,自不会亏待于你。”

    “董守财那个老财迷,老娘只须稍使些手段,便叫他乖乖听话,只是你这死鬼又如何谢我。”

    “心肝,你这等凑趣的人儿俺那放的下,如今便先谢你一回。”

    那男子嘴里说着,手却去解那桃红的腰带,那女子假意挣扎一下,两人便滚在床上,白花花的叠成一堆,也不管青天白日,只做那苟且之事。

    且说这男女是何人,原来那男的叫做董武得,是董店村的董太公的小儿子,原本就是个无恶不作的泼皮,那女的却是本村李老实的妇人唤杨桃红,端的是水性杨花的性子。

    有一日那董武得过来收租两人遇上,便如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自此便时常鬼混在一起。今日合该是铁牛的不幸,被这一对狗男女撞上。

    这日傍晚,杨桃红难得的进了董守财的院子。只三言五语就把董守财收拾的服服帖帖,董太公家那是什么门第,他董守财便是踮着脚也不见得就瞧的着门槛,还有二百两银子等各色聘礼




第四十二章 董府救人
    沂水县西门外近郊路边有一家酒店,正是以前朱富所经营,自朱富去古家庄后,这家酒店便交由他堂侄打理。

    且说古浩天自那日听了张文远的言语后,便带了朱贵、时迁、卞祥等人及六、七个护卫队员,朝沂州赶了过来。朱贵为沂水县人,且沂水地处山区相对贫困,一行人便先到沂水县探个虚实,便是昨晚到了这处,宿在了朱贵侄儿的店里。

    这日清晨,众人洗漱后在大堂里吃早餐,这家店虽处于道路旁,过往行人也不少,但多为乡下穷人,甚少有人进来吃饭,难怪朱富说生意一般。

    “伙计,可有甚么吃食”

    就在此时门外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只见他腰插双斧一面凶相。

    “俺这里有馒头、窝头、白粥、黄粥、各色小菜,客官要甚么”

    “馒头、窝头、白粥、小菜,只管上来,少刻一发还钱与你。”

    那汉子点一堆山似的食物,然而只一刻便风卷残云吃个干净,可待结账时,方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无奈何只得厚着脸央那伙计赊账。

    “客官好无道理,俺那晓得你何处人,那里去,几时回,倒叫俺何处收账,若客人都似你这般,这店早早便关门了。”那伙计那里肯给一个生人赊账。

    “你这厮说甚么鸟话,俺铁牛堂堂男子,何时欠人银钱,且把这双斧子抵于你处,来日再来赎取。”说罢那汉子从腰间抽出两把斧头扔在桌上。

    “俺又不曾开兵器铺,要这斧头何用。”那伙计也是得理不饶人。

    “呀!呀!你这鸟人,叵耐的紧,俺便扫了你这鸟店出出鸟气,看你又奈我何。”那铁牛拿起板斧就要动粗。

    “这位兄弟且慢。”古浩天看着要出事端,连忙出声制止。

    “干你鸟事。”那铁牛头也不回,举斧便要向桌子砍下。

    这时却发现一双手腕被人拿着,便似铁箍一般动弹不得。原来卞祥见其要动粗,早已欺近在旁出手制住。那铁牛也是自负一身力气怎肯就范,便使劲挣扎,与那卞祥两人却如斗牛一般在大堂里打起转来。

    大约相持了一刻钟,那铁牛始终脱不了卞祥的双手,也暗暗心惊。古浩天原也想探探那铁牛的底,如今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出声叫卞祥停下。

    卞祥松开双手退开一步,心里也暗赞这汉子一身好力气。那铁牛几时吃过这等亏,如今双手自由,操起双斧又要扑过来。

    “李逵兄弟,先莫动手。”古浩天断喝一声。

    “李逵,”那铁牛自语一句,愣了一下。

    “你怎知俺的大名。”他转身便看着古浩天。

    古浩天见状心中一喜,果然是这憨货。

    “我听道上的朋友讲起,沂水县百丈村有一条惯使双斧的好汉,名唤李逵,今日见这兵器与身手便想着就是你了。”其实刚才看着那双板斧,又自称铁牛,古浩天就心里有数了。

    李逵不知自己几时在道上已有了这般名气,但见眼前几人似无恶意,便应邀过来坐在一处。

    众人互通了姓名,古浩天回头让伙计上一桌好酒菜,又吩咐刚才李逵的花销一发算在这边。李逵见这小官人端得大气,心里又感激几分。他原本就是个耿直之人,在原轨迹里,便是在江州被宋江十两银子俘获,为其效力一生。

    少顷酒菜上齐,几杯酒下肚,大家便无话不说,那卞祥与李逵不打不相识,更是投缘。约莫半个时辰,酒也喝了五、六分,那李逵突然起身告辞欲去。

    “大伙正是热闹,兄弟为何突然要去”卞祥十分奇怪。

    “俺昨夜在董店杀了人,此时不去,到时若官府寻来,恐连累各位兄弟。”李逵迟疑一下终是讲了出来。

    “兄弟何故杀人”

    古浩天知道李逵原来也是杀人才流浪江湖,后投于戴宗手下做了牢头,所以有些好奇。随即叫伙计把酒菜移入里间,又着朱贵派人去城门打探消息。

    李逵见古浩天处处为他着想,也不再顾忌,在里间坐定后,便说了近日的遭遇。

    至此古浩天终于明白,为何原轨迹中,李逵一身未娶又处处与女人过不去,想必是这事留下的心理阴影。但仔细一想其所说之事,却又觉不对,里头破绽太多,这憨货似是遭人计算了。

    “兄弟你说那翠姑贪图富贵背弃与你,她可亲口说过。”古浩天便问道。

    “倒也未曾,却是他爹亲口所讲。”

    “据你所说,他爹本也不喜你俩的亲事,倒是翠姑对你一片真情,你觉得他爹所讲有几分可信。”古浩天又问一句。

    “……”李逵一时无语。

    “你去翠姑家讨理时,可与街坊邻居探询过那几日的经过。”古浩天再问一句。

    “莫非是俺负了翠姑……”

    李逵此时心里已经动摇。只见他起身就要往外而去。

    “兄弟如今要往何处去”古浩天连忙把他喊住。

    “俺这就赶去那董店村,当面问问翠姑,不然一世也不得安心。”

    “你如今过去,不但自己找死,只怕还害了翠姑。”

    “小官人却叫俺如何是好”

    那李逵去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时苦恼无比。

    “李逵兄弟只管安心,只在今晚便与你一个明白。”

    “小官人当真”

    “自然无假。”

    “若能给翠姑和俺一个清白,此后俺这条命便是小官人的。”那李逵到古浩天面前扑身便拜。

    &nb



第四十三章 人粮两得
    董老太公的那封信,也就短短的几页纸,却看得古浩天感慨不已。为不使其生疑,他记下几个关键之处,便叫时迁送回原处。

    那书信是董太公的长子从沂州寄来,他是沂州司户参军身边的一个书吏,虽不是什么显赫的官职,但凭借家里的钱财和自身的钻营,成了那参军的心腹。

    信中所说大意是,本次沂州春荒严重,朝廷下拨二十余万石救济粮,其中分给沂水县的有六万石,他通过参军的关系要求沂水县把北部董店一带约二万石的救济粮,交由其父发放,要求其父利用乡书手(即后世乡长的身份,和北部山区乡民信息不通的有利条件,侵吞这批救济粮。

    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好容易盼来朝廷救济粮,却成了各级官吏的唐僧肉,也难怪民众会造反,古浩天心里叹道。

    乘着月色,古浩天和时迁走在回去沂水县的官道上。然而那封信的内容始终萦绕在他的脑子里,“二月二十四日,粮船到沂水县码头,二十七日到董店,请父亲妥当处置,免出意外。”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七日后,古浩天盘算着,绝不能让救济粮落入董家父子手里。

    次日巳时,两人方回到朱贵堂侄的店里,而李逵和卞祥两批人马均已到了。一路上古浩天想了好多方案,都觉得不完善。报官,想想还是算了,如果州、县两级没有利益关联,董家凭一个当书吏的儿子,又怎能贪得了两万石粮食。分发给民众也不现实,董家势必不肯主动放粮,民众没有组织也不可能过来抢粮,那怕他几人劫下当场分发,恐怕发不了多少,就要面临官兵的围剿了。剩下的就是劫粮了,二万石粮食那就是一支船队,就算他有时间组织起人手劫了下来,但从沂水入运河再回梁山,途中州县关卡重重又如何过得去。

    午饭过后,古浩天招集朱贵、时迁、卞祥等商议。

    “董家竟恁恶毒,有甚麻烦,只待俺杀将进去,砍了他一家老小的鸟首,看那厮又如何吞得下那救命粮。”李逵在一边听了登时就大怒。

    “李逵兄弟,杀了董家也容易,只是那粮食又怎生到手。”时迁虽没什么谋略,但这一点比李逵看得清楚。

    “小官人,要不咱们便使郑家集的旧计。如今有时迁兄弟在此,岂不更方便。”朱贵经历过郑家集的事情,自然就想到了那次行动。

    古浩天斟酌再三,最终觉得若要取得那粮食,也只能通过明面上渠道,买下那粮食,最后看看能不能搂草打兔子顺手捞回本钱,反正总比留在那些蛀虫手里强。至于灾民救济,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既有定策,他便叫卞祥带李逵一行先赶回梁山,让闻先生调派人手过来做事。可李逵死活不走一定要留下来,古浩天无奈,想想李逵必定已经被官府通缉,不与他们同行未必坏事,也就同意了。

    且说最近几日,董店一带流言满天,都说朝廷有救济粮马上就到,甚至某月某日到什么地点,有多少粮食,都传得有鼻子有眼,那掌着分发大权的董府前天天都围着人,连邻村的一些保长都跑到董府里去当面问询了。

    最显著的变化是董店的人口多了很多,各方的饥民闻讯纷纷赶了过来,堵满了大街小巷。

    董老太公在府里火冒三丈,把那管家骂的半死,因为那封信也就他俩人知情。管家委屈的要死,把祖宗十八代都拿出来作保,证明自己的无辜。两人最后认定是沂州那边出了问题,但事已如此,只能尽力善后。

    “太公,不能把粮食运回董店,不然无法善了。俺们在沂水县城北十余里处不是有个庄园吗,就卸在那,然后找个买家速速出手。”

    “一时半刻,又到那里找恁大的买家。”

    “俺即刻起程到沂水县去打探,或许可找着下家。”

    “唉,也只得这般了,你且快去快回。”董太公无奈,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1...1213141516...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