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赘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三竖
说着就推门走了出去,屋里只剩了张十二和秦雨桐。
看到这一幕,张十二不禁感叹,看来若是跟的主子聪明了,这下人潜移默化的就会变得聪明,就比如小环,比如陆三……
小环走了,秦雨桐还是小口吃着饭,并没有多说什么,那状态,似乎就是在等张十二开口。
放下碗筷,张十二先开口道:“雨桐,我把你爹送回梁州了……”
秦雨桐的筷子明显在空中停顿了一下,很快就恢复如常道:“哦,知道了。”
哦,知道了。
加上停顿,一共也就五个字符,这也太简单了些吧
“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吗”
“那你想要告诉我吗”
秦雨桐也放下了碗筷,反问道。
“…………”
一阵沉默之后,张十二缴械投降,主动开口道:“这荆州城里的关系错综复杂,前两天襄王还被人杀害,可见这朝堂之争有多么残酷!而你爹不了解这荆州城的各种关系网,可他又偏爱结交那种人,长此以往的话,恐惹火上身啊!”
秦雨桐只是点头,他对张十二把秦大有送回梁州的做法倒没有多大意见,因为她之前也在发愁,若是秦大有一直呆在荆州,早晚有一天怕是会把她推出去送给太子……
张十二拦的了一次,拦的了两次,还能拦一辈子吗
现在他被张十二送走了,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事,毕竟秦大有回梁州,无论对谁都是最好的选择。
倒是她对张十二能主动告诉她这件事情挺开心,这说明他是真的在乎自己,不然就凭她爹把他送上战场两次的事情,他就算把她爹杀了也不为过啊!
他做出的牺牲,她都记得。
看到秦雨桐那坦然的模样,张十二心里开心不已,再次端起碗,狼吞虎咽起来——跑了一上午,可把他给饿坏了……
看到张十二又恢复了原来吃饭的模样,秦雨桐心里也跟着欢快起来,在边上给他夹菜倒水,看着倒像是一起过日子的小两口,羡煞旁人……
…………
吃完了饭,让杜浪去分店把陆馥婧叫了来,
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方粮灾(求订阅!)
在剧场的最前面是一张大台子,台子前此刻用一块大红布遮着。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从红布后面传了出来,众惊,视线全移到红布上,全场寂寥无声
正在所有人全神贯注之际,突然,红布瞬间落了下来,而红布之后,台子上四处散乱着石头,就好像是有一块大石头炸裂开留下的碎石一样
而在碎石中央,一个身着ns带毛服装,脸上化着妆跟猴子一样的人缓缓站了起来,最可笑的是他的尾巴,竟然从裤裆下面伸了出来
但是众人并无暇管这个,因为画面推进的很快,已经来到了猴子要进水帘洞
这个时候,若是再看不出他们演的什么,这些人也算是白听了那么久的故事!
“是石猴!”
“齐天大圣!”
“孙悟空!”
前面有几个人刚兴奋的喊了没几句,就被后面的人给狠狠的瞪了一眼,大家都不傻,能看不出来
这么精彩的故事,你这么大喊大叫,后面的人听不到该怎么办
有没有公德心了
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台上的故事情节峰峦迭起,不断,众人看的别提多过瘾了!
距离午时还有一刻钟的时候,故事在猴子抢夺定海神针的时候戛然而止这貌似已经成了习惯,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断章,众人有些见怪不怪了,但是却有许多人不甚满意!
“继续继续啊!”
“好不容易到了大闹龙宫的时候就结束了”
这些人基本都知道故事的发展,但还是想看看这故事演的,毕竟跟看电视剧还是两码事的,他们更渴望视觉上的冲击!
这个时候,张堂文走了出来,笑着说道:“十二剧场第一天开业,承蒙各位捧场!这故事我们剧场还有许多,除了猴子的故事、大雕的故事外,还有神雕故事、白蛇的故事等等,只要大家来我们十二剧院,那故事保证你听不完,看不完!”
听张堂文这么说,众人的心情又好了起来,尤其是那什么“神雕”和“白蛇”,这个可没听过啊,到底是什么故事呢
见众人反响热烈,张堂文心里十分高兴,自己的产业,看来也要红红火火了!
原来在家里因为没有个正当营生,除了被父母和爷爷指指点点,在外面也抬不起头!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终于也能跟个男人一样,站起来了
“诸位稍安勿躁,现在已经到了饭点,各位可以先行移步十二酒楼,吃完饭再过来看正好,而且我们的演员也需要休息吃饭不是”
见众人表示理解,张堂文又说道:“而且我们十二剧院跟十二酒楼本属一家,等会十二酒楼会跟大家介绍,以后如何能看故事喝烈酒,吃饭看故事!大家最好早些过去,若是去晚了,怕是听不到了!”
一听这个,众人沸腾了,那“十二酒楼”占地可没这“十二剧院”大,若是去晚了的话,真的不容易占到座位啊!
于是乎,不出一刻钟,剧场里的人全散光了,朝着酒楼就奔了过去
站在二楼上的张十二看到这一幕,十分欣慰,这下就算是成功了吧!
春去春又来,草绿花儿开。
春节过去了,冬天不知不觉的离开,而春日则悄无声息的来到了。
城外护城河上的薄冰已经全部融化,河岸旁的垂柳已经发了新芽,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有好多从南方过完冬的候鸟也已经回来,在树上飞飞停停,寻觅着新窝
这个冬天,发生了许多事。
襄王不在了,太子也跟之前换了个人一样,不再像原来那样每天在街上闲逛,每天按时上朝,晚上还要去宫里跟唐帝商议事情,走的完全就是一个明君之路。
连见到张十二的时候都会相视一笑,颇有种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但张十二却觉得太子更可怕了,若是他还跟原来一样那么仇视自己,他倒是觉得这人还好,而现在这样,明显是多了几分算计
想到这样的人以后若是当了皇帝,自己的日子好过的了才奇怪呢!
于是,这些天张十二一直在考虑一些事情,就比如需不需要换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就算是他以后有心想动自己,那也鞭长莫及!
张十二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梁州,不过没多久就被他否决了,毕竟梁州地处极西之地,气候实在恶劣,实在不适合长期居住,南方倒是合适,不过他从没去过,也不做考虑
这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啊!
“十二酒楼”和“十二剧院”的发展出人意料的顺利,不仅火爆荆州,每天爆满,连好多外地的人都慕名而来,原来都说不吃一次“闻香来”就算没来过荆州,而现在则传说,不到“十二酒楼”吃一顿饭、不到“十二剧院”听一场戏,妄为大n啊!
张十二甚至在想,以现在的名声,完全可以再去其他地方开分店了,至于在哪里开,这个还有待商榷
眼看着酒楼和剧院走上正轨,也不需要张十二插手,他倒是乐得清闲,秦雨桐跟陆馥婧出去忙的时候,他就带着陈巧兮在家里一阵嘿咻嘿咻,陈巧兮得到张十二的滋润,气色愈发的好了,只不过有一点张十二觉得十分奇怪,为什么他们做了那么多次,陈巧兮都没有显怀呢
还有就是,张十二从卫国公府搬了出来。
搬的时候,老夫人是一万个舍不得,但张十二的理由是自己大了,而且还有御赐的宅子,搬过去理所当然。
老夫人可不信他这套说辞,分明就是为了跟那几个姑娘住在一起!
哎,娶了媳妇忘了娘,一点都不假啊!
张十二搬过来之后,就自作主张的把跟秦雨桐宅子中间那墙上的门再次砸开了,说着是这样来回走方便
三个女人对于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也懒得说他。
砸开门方便了张十二,但是却苦了陆三,每次看到他在秋萍和小环之间纠结的样子,张十二心里莫名的爽快:没有那金刚钻,还揽尼玛瓷器活哦!
话虽这么说,张十二已经把陆三、秋萍和小环的奴籍都去了,因为新任梁州知府乃郭靖原来的副将,跟张十二也算老相识,写了一封信就全搞定了
就算脱了奴籍,陆三还是没有把两个女人搞定,由此可见,他的幸福大事跟奴籍不奴籍的没有多大的关系
张十二同样会去护国公府。
因为上次吴国三皇子来大唐被张十二打败之后,吴国早已没了之前那霸道的做派,也没有再在边境上挑衅的事情发生,而西梁现在也老老实实,所以大唐算是罕见的歌舞升平。
就因为此,莫漓再也不用跟原来一样,没事就要带着部队上前线应付大小的冲突,而是待在家里每天教张十二武功。
说起来,莫漓能够这么清闲还要多亏张十二,不然天天往外跑,皮肤哪能变这么白
但是莫漓却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每次教武功的时候都把他揍的很惨,张十二严重怀疑莫漓是故意的!
不就是多看了看她的nb吗
可是可是天暖和了,又穿的那么少,你那里还长那么大,奔跑起来就上下晃动,束胸带都缠
第四百一十六章 我想我是病了吧(求订阅!)
之前的粮价是五十文一斤,前年粮庄收的时候是以一百文一斤的高价收的,而现在呢,粮庄竟然把卖价提高到了四百文一斤!
这价钱,都可以买一斤浊酒了啊!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价格涨的也太离谱了!
你用一百文收的,卖一百五十文,够可以了吧
瞬间涨了四倍,当别人傻不成
老百姓拿钱当宝,怎么也舍不得用四百文一斤的价格买粮,就只能省吃俭用,可是存粮就那么多,饶是节省的撑过了春节,可是距离今年的新水稻生成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啊!
因为粮食短缺,所以老百姓买菜开始多了起来,打算用剩余不多的粮食多加些菜用以充饥,可是随着其他人也开始大批量买菜,连菜价都开始飙升起来!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整个南方的物价因为粮价的上涨都跟着上浮起来,可是老百姓的收入不变,手里也就只有那么些存银,哪里活的下去
于是乎,南方各地爆发了越来越多的流民潮,这些流民在当地没有足够的食物,开始从当地向周围的地方流窜,原来各地维护良好的秩序,因为这些流民的涌入开始变得混乱起来。随梦
后来,每当这些流民经过一个城市,不仅会造成这里的财物损失,而且当地的许多无业人员也会加入流民潮,朝着下一个城市奔去
慢慢的,这些流民已经形成了近千人的流民大军,一路南下,朝着金陵进发!
因为南方最大的几个粮庄都在金陵境内,他们觉得,之所以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都是因为这几个粮庄随意涨价造成的,因此想要去这些粮庄讨要粮食,能要来最好,要不来嘛呵呵
而这些流民所过之处,除了各地的官兵会稍做阻拦,防止闹事之外,其他百姓对他们竟很是支持,因为在他们看来,同样是几个粮庄的涨价行径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给他们点教训是必须的!
若不是还要守着家,好多老百姓怕是也想加入这些流民潮
从粮庄涨价的时候开始,各地的知府曾经想过些办法,让粮庄降价可是粮食是人家的,人家说新粮食也不多,只能卖的贵点,若是嫌贵可以不买啊!
知府们也被说的哑口无言,毕竟人家都没犯法,他们总不至于强行闯进粮庄放粮吧
这么拖着拖着,流民潮就以爆发式的速度爆发开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基本席卷了大半个南方,眼看再有个把月就能到达金陵,若是再不想办法的话,恐怕会发生大sn啊!
于是,各地知府连夜上书,希望唐帝能想些办法,或者派人去接管金陵,在流民潮到达的时候能跟他们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
唐帝看着从南方发来的一封封加急奏折,眉头皱的很深。
早上上朝的时候,他就在朝上问过所有的大臣,对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众官的建议无不是让金陵的几大粮庄把米价降到最低,让金陵关闭城门,不让流民潮进城,把粮价下降的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各回自己的老家!
但是唐帝对这个建议不满意。
现在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突然降价为时已晚,而且弊大于利!
首先,现在强制性的逼迫几大粮庄粮价,必定会造成这些庄主的不满。
要知道,大唐的粮食有成产自南方,而北方诸城吃的粮除了泰州供应一部分,大部分都是靠这几个粮庄通过水运送达北方诸地,维持北方的正常生计。
所以一旦这些粮庄主愤怒的话,那以后的粮不收了,不运了,到时候就不是现在的南方小sn,而成了大唐的巨大骚动了!
而且现在临时降价,那些流民不光不会念这些粮庄主的好,反而会觉得是因为他们的逼迫,这些人才降价的,会因此而更不满,到时候降价他们不但不领情,可能还会出现n的事故出现。
因此怎么来看,降价都不是个好主意。
问木太师的时候,他倒是说了一条,也得到了杨丞相的赞同。
他的意思是,现在的流民潮除了饥饿驱使,更多的则是因为觉得愤怒不满,矛头直指粮庄。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有人能去谈判疏导,先把他们的愤怒消除,让他们体会到朝廷的良苦用心,到时候再放粮,避免sn最好。
这个主意也说进唐帝心里了,只不过后来又犯愁了,谁去呢
唐帝在朝堂上问有没有哪个爱卿愿意毛遂自荐,很遗憾,没有一个人敢去。
失望的同时,唐帝又询问了一遍木太师可有合适的人选没有,木太师本来张了张嘴,但是想了一下又闭上了,赶紧摇了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