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赘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三竖
若是想对付他们,只拿了账本或许就可以,
第五百一十四章 护国大将军!(求订阅!)
荆州。
三月的金陵已经春意盎然,虽说还没有达到百花锦簇的场景,但是到处都是一片春绿。
三月的金陵已经足够暖和,出门穿单衣已经十分平常,尤其到了正午,在阳光的照射下,到处都是一片温暖。
但三月的荆州跟金陵比起来,还稍微有些冷。
只有那垂柳发的新芽以及草丛中偶尔能看到的青绿色,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这天,早朝。
唐帝最近心情不佳,一切都还要从莫漓跟仪岚公主回到荆州说起。
看到仪岚公主再次恢复原来的状态,唐帝是欣喜的,可是莫漓却单独跟他说了唐三绝的事情,对于自己这个特立独行的皇叔,唐帝还是很尊重的。
尤其是当初争太子之位的时候,远在江湖的唐三绝特意赶回来帮自己,这也是唐帝对唐三绝尊重的最主要原因。
现在突然听到唐三绝去世的消息,唐帝的心情怎么能好
出于对唐三绝的尊重,唐帝本打算大办丧事,但是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唐三绝不仅仅是唐帝的皇叔,更是大唐第一高手,在武林中享有盛誉,那些觊觎大唐的国家,若是想对大唐图谋不轨,唐三绝对他们来说也是种震慑!
所以唐三绝去世的消息,不适宜大办,仅限于少部分人知道,连大唐百姓都不能告诉。
唐帝思考再三,最后还是妥协了。
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身后更有数以万计的大唐百姓,他需要为他们考虑。
对于唐三绝的去世,唐帝也只是开始的一两天有些悲伤,不过很快他就看开了。
人本来就终有一死,况且唐三绝年事已高,他这一辈子无论做什么都凭着一股子率性,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他的人生应该没有遗憾了。
想开就不难过了,但是大办丧事被百官拒绝这事还是让他有些上火,虽然知道确实不该大办丧事,但还是止不住的气愤。
…………
今天的唐帝一扫前几日的阴郁心情,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感受到了唐帝的变化,抬眼看着唐帝,准备听听到底是什么事能让唐帝如此兴奋。
唐帝今日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他昨晚收到的那封信。
唐帝站起来,大声说道:“朕昨日收到了张县伯的信,南方的流民潮已经被解散了,粮价不仅回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还低了不少!众位爱卿自己看看吧!”
说着,把手中的信交给吴德,让他为众官念一下。
这信确实是张十二写的,写于赵家粮庄被炸的当晚,那个时候虽然粮价还没降,但是自信的张十二已经预测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所以直接给唐帝写了这封信。
当众官看完信后,表情不一。
震惊者有之,恍然大悟者更甚,还有些则欣慰异常,比如张国公,比如木太师。
众官终于知道,之前那个经常惹事的张县伯为何会突然在荆州消失匿迹,原来是去金陵办这事去了!
还有好多羡慕的,张十二能无声无息的去往金陵,这背后是唐帝的信任和重视啊,此等圣眷,一般人望尘莫及呀!
众官看完,把信又交由唐帝手上。
唐帝看着众官,笑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满朝文武齐呼道:“皇恩浩荡!天下承平!”
唐帝摆了摆手道:“这次事关南方粮价以及流民潮的事情,朕可没有操心!能够如此圆满解决,全靠张县伯一个人的作为!”
这话一出,百官默然。
这话很明显,唐帝要把这次的功劳全放在张十二一个人身上了,有人羡慕嫉妒,有人欣慰开心。
唐帝也不管众官在想什么,果断道:“杜明阳何在”
“回陛下,臣在!”
这时,一个面白无须、个子不高的清瘦男人站了出来,躬身说道。
“张县伯原来的官职是三品的镇远大将军吧”
唐帝问道。
“回陛下,正是!”
说话的这个杜明阳乃是吏部尚书。
上次襄王遇刺之后,原吏部尚书郝军广一家被满门抄斩,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就空了下来,后来是木太师举荐,唐帝拍板同意这个杜明阳为新任吏部尚书。
其上任后倒也兢兢业业,虽不出彩,但也没有什么大的纰漏,唐帝对他的印象倒是不错。
“那就封他为——护国大将军吧!”
唐帝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就连吏部尚书杜明阳都愣了一下,但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躬身说道:“是,陛下!”
“不可!”
“不可啊,陛下!”
杜明阳刚答应下来,反对之声就在朝堂之上响了起来,而这些声音的来源大多是来自文官阵营。
唐帝也不理睬他们,反而是看着杜明阳问道:“杜尚书,你来说说,朕封张十二为护国大将军,到底行还是不行”
杜明阳都不做停顿,直接回道:“大唐是陛下的大唐,文武百官也是陛下封的,陛下既然封张县伯为护国大将军,那自然是可以的!”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的舒服!
唐帝看了杜明阳一眼,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之前以为这人是个平庸之人,做事稳妥,不求出彩,但求无过。
但是今天却见识到了他灵活的一面,不仅反应够快,而且能够体会自己的精神,顺着自己的基调走,让人舒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乃一国君主,谁敢不从
唐帝的话,众位文官不敢反驳,可是杜明阳的话,他们就不爱听了!
就你会拍马屁
就显你能啊
“陛下,自古都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啊!”
“是啊陛下!杜尚书做事从来都是迎合陛下,却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对陛下的决策无益啊!”
众官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矛头都对准了杜明阳。
而杜明阳却面不改色,仿佛众人说的不是他一样,在回答完唐帝的问题之后,缓缓退了回去,对众人的指责熟视无睹。
把这些文官气的呀,仿佛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一点力气都发不上。而且杜明阳这一退,这些文官的话仿佛就是在指责唐帝一样,接下来的对决,则成了唐帝对众文官。
这些文官脸都要青了,在心里把杜明阳的十八代祖宗都骂了进去,但是却没有什么办法,此刻只能站在外面,等着唐帝的提问……
…………
自从唐帝下令让杨泽新永不得入仕、变相惩罚了杨家之后,杨丰处事低调了许多。
他不再跟原来一样,整天往东宫跑,也不再跟原来一样
第五百一十五章 因为他值得!(求订阅!)
听了蒋文捡的话,唐帝想笑。
看着蒋文捡,眼神冰冷道:“蒋文捡,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这话把蒋文捡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上谏多次,虽然唐帝也不待见他,但却还是会叫他一句“蒋爱卿”,像今天这样直呼其名还是第一次,所以蒋文捡有点惊了。
说着,唐帝站了起来,俯视着众官说道:“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跟他一样”
连手都懒得抬起来指蒋文捡一下,但是众官不傻,自然也能知道唐帝说的是谁。
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出声。
就连刚才对蒋文捡羡慕崇拜的御史们也罕见的三缄其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唐帝的怒意,这是原来不曾有过的,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再触霉头了……
蒋文捡看到这一幕,内心更是一阵哀嚎,不禁对刚才还跟他并肩作战的御史们鄙视异常,但是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着唐帝发话。
“你说于情于理都不行是吧那朕今天就好好跟你说一说,到底合不合情,于不于理!”
说完这句,唐帝又坐了回去,冷声道:“你说平定流民潮的事情,派个文官去就可以了,那之前朕问谁能帮朕分忧解难的时候,你在哪里”
“…………”
看着蒋文捡铁青个脸不说话,唐帝再次怒吼道:“啊那个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众官噤若寒蝉,空气冷到了冰点。
“不敢说是吧那朕告诉你们!你们当时就跟现在一样,缩头乌龟,连句话都不敢说!平日里一个比一个会说,怎么到了朕需要你们的时候,却跟哑巴了一样来来来,蒋文捡你告诉朕,你觉得流民潮的事情这么简单,当时为什么不主动出来替朕分忧解难”
唐帝的责问如同机关枪一样朝下面射来,其他人站在后面还好些,而首当其冲的蒋文捡则中枪了,直接跪了下来:“陛下,臣有罪!”
唐帝也不管他,继续道:“在大唐最困难的时候,在朕最困难的时候,每次都是张十二挺身而出,不计得失的帮朕分忧解难——”
说到这,唐帝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张十二那货,好是好,就是有一点,每次让他做什么之前都会先提条件,“不计得失”这个词跟他简直没有一点关系!
不过这个时候应该以树立张十二典型、教育这些文官为主,所以唐帝又继续道:“上次吴国三皇子来大唐挑战,谁敢应战谁能应战最后还不是靠着张十二一人扭转乾坤,反败为胜不然的话,大唐早就成了诸国笑柄,仪岚也嫁去了吴国,你们还有何脸面在这里说话这次也一样,南方粮价暴涨,流民横行,其中关系错综复杂,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吗若是真那么容易,你们那么精明,不早就抢着去了”
众官被唐帝连续发问,老脸涨红,哪还有一个敢回话
“当时张十二立了那么大的功,朕只是封了一个小小的县伯,这对得起他那么大的功劳那个时候你们可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于情于理行不通,现在张十二又立了大功,朕准备两功并赏,你们却都跳出来了,呵呵,你们可真是贤臣啊!”
“臣有罪!”
之前说话的那些御史们也都跪了下去。
唐帝同样不理睬,这群贱骨头,不发次火还真当朕眉清目秀好说话呢!
“蒋文捡,朕现在再问你,封张十二为护国大将军,到底合不合情,于不于理”
蒋文捡汗如雨下,但是理智告诉他,作为一个敢于上谏的男人,这个时候更不能怂,这个时候怂了,接下来等待他的更是无尽的黑暗!
他咬了咬牙,决定还要再搏上一搏!
“陛下,老臣糊涂,忘记了张县伯之前的大败吴国三皇子的丰功伟绩——可是,这也只是合理而已啊!”
蒋文捡吸了口气,准备做最后的一点努力:“可是张县伯连升两级,对其他武将不公啊!”
“陛下,臣并不觉得!”
他话音刚落,英姿飒爽的莫漓就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声音清冷道。
众官的目光朝她看去,莫漓前段时间同样不在荆州,也没有上朝,今天还是这么多天来众官第一次见到,不免多看了几眼。
这么一看却惊奇的发现,这个原来一副冷冰冰模样的女将军,现在却有了些变化,什么变化他们也说不上来,唯一可见的就是,好像更漂亮了……
莫漓的话犹如一道响亮的耳光拍在蒋文捡的脸上,唐帝听了,一直板着的脸终于舒缓了一些,笑着对莫漓问道:“莫将军,此话怎讲”
莫漓眼神清澈,不卑不亢道:“臣这次护送张县伯前往金陵,一路上艰难险阻,别人不清楚,臣可是一清二楚!”
于是把路上接二连三遇到杀手的事情讲了出来。
莫漓不比张十二,讲故事的水平差些,也不会添油加醋,但饶是这样,她讲的事情还是让众官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尤其是张国公和莫国公听到自己的孙子和女儿竟然经历了这么困难的场面,心有不忍。
说完之后,莫漓先是扫视了刚才上谏的那些文官一眼,然后看着唐帝,眼神坚定道:“陛下,路上尚且如此危险,作为一个外地人去金陵处理粮价和流民潮的事情,其中艰险程度可见一斑!张县伯所承受的压力,大到我们想象不到,所以册封张县伯为护国大将军,臣不仅没有意见,反而十分赞成,因为他值得!”
因为他值得!
这话是莫漓有感而发。
她其实是不想这么早回来的,可是为了照顾仪岚公主,她又不得不回来,这一路上,她的心思全飘在南方,全在想张十二,每天夜里做噩梦都是张十二遇险的场景,忘了多少次在梦里被噩耗惊醒……
原来在乎一个人的感觉,比征战沙场都辛苦……
一次南方之行,让她跟张十二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也使得他们两人的关系发生了些微妙变化,所以她现在整颗心都系在张十二身上,现在有人说张十二的坏话,她当然不答应!
“好!说的好!”
莫漓说完,唐帝是第一个说“好”的人,然后其他众官才反应过来,马上跟着叫起好来。
这个时候若是再说些反对的话,才是真的脑子秀逗了。
…………
莫漓退下了,因为这事情似乎已经板上钉钉,接下来等着唐帝宣布就是了。
唐帝看着如丧考妣的蒋文捡等人,心里舒快异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