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徒之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惰堕

    李绩对这口井产生了兴趣,因为从井底传来浓烈的土行灵机。

    不是每一次奇迹,都是受伤跌落井底才会发生的,真实的情况是,足够的细致,谨慎,思考,推测,才是发现机缘的基石。

    李绩并不是想找机缘,近百年修道中,他也不缺类似的机缘,可却没有一件机缘是跌落涯底,井底才得到的,传记害人!

    李绩修五行遁,独差土遁,一直想找这么一个土行灵机旺盛的地方,哪里找撞大运么

    青空世界数十万修士,上万年,甚至可以说数十万年的修真历史,期望找到一个未被人发现的,顶级的,土行灵机最旺盛的地方可能么这根本就是在侮辱修真历史!侮辱成千上万的修士!

    所以,他干脆改变了一下思路,就从已知的著名地方找!

    青空七大域,论地理自然条件,以东海为最,而东海临洲,若论种植灵草药田,又以千机谷为最!所以,他觉的是不是就可以这样认为,最富含土行灵机的地方,就在千机谷

    千机谷好歹是安然的娘家,不好太过放肆,所以在彻底摸清周围地理情况和人员习惯后,在安然的闭关一次更比一次长之后,他决定做点什么,嗯,没有恶意的那种,只是研究研究,为什么这块地方它怎么就那么的肥

    所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乘几位药农不注意,李绩无声无息的滑进那眼枯井。

    枯井是眼深井,但长时间废弃不用之后,井底已充满了淤泥,李绩神识之下近百丈深的枯井足有一半被淤泥填满;没有宝物,也没有枯骨,更没有异兽,除了一些蛤蟆和虫豕,井里什么都没有。

    唯一有的,便是越往下越浓郁的土行灵机,以及隐约的阵法波动。

    在千机谷内,当然有崇黄大阵护持,翡翠谷在山门之内,属于比较核心的区域,任何有碍地脉的动静都是逃不过大阵的监视的,但这里却有些不同。

    任何宗门护法大阵,其实都是由一座座小型子阵组成,分别覆盖不同的区域,翡翠谷和周边的数个小谷都同属一个子阵之下,问题是,在安真人的示意下,这座子阵灵敏度已经被调到了最低。

    就算是




第559章 家事
    时间,便在修行中缓缓过去,转眼间一年流逝,李绩在土遁上小有收获,而安然也准备开始正式闭关冲击金丹。

    在闭关前,安然带着她的面首回了趟祖屋,在闭关前,她需要一个更加平和宁静的心情,所以一些闲杂琐碎之事就要处理一下,

    其实,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李绩,自己这个翻江倒海的夫君已经在翡翠谷憋了一年,自己冲境还不知道需要多久,他一个人留在崇黄内又如何忍得住

    她也曾建言李绩回返轩辕,但李绩没同意,既然当初答应安然要陪伴她共渡这个修士最艰难的过程,就没道理半途而废,而且说实话,他回去也无事可做,在这里,起码还有口枯井供他修炼土遁。

    安然没想到的是,回到祖屋处理琐事时,李绩没给她惹什么麻烦,反倒是她自身出了点小问题。

    安然的父亲,安氏嫡脉三十四代孙,当时也是个天资出众的家族杰出子弟,遗憾的是,在安然十岁时因外出探险与人纠纷被害;安然的母亲很普通,出身凡人家族,在嫁与其父前不过是崇黄一普通炼药弟子,成婚后生下安然再无所出,夫死后一直留住安氏领地内。

    其母没有多少修练天赋,再加上丈夫死后在家族中地位今不如昔,爱女又被远派北域,故此心结难解;修士不筑基,身体与凡人相比实没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心境郁郁,更是修士大忌,就算是有丹药续命,终不长久,其母故去时,安然还未和李绩走到一起。

    所以这一切,实际上李绩所知不多。

    这一次的麻烦,就来自于安然母亲的家族;本来仙凡两隔,人一入修真,很多情况下便与世俗世界慢慢的断了联系,尤其是近亲如父母兄弟姐妹不在后,又有几个还顾及原来家族中的那些重孙重重孙

    安然母亲的家族不同,其母的境界实力,野心报负,也根本没有建立家族的能力,连她自己都是偶然踏入的修行界,所以其母系的晏氏一族仍然是纯粹的凡人世家,没有什么变化,

    凡人世家,比修真世家似乎更多一些的人情味他们会含饴弄孙,因为寿数的限制,也看不到子子孙孙无穷繁衍的盛况,也不会让他们麻木到无视的地步。

    安然和外公家族的来往不多,却很亲近,晏氏诗书传家,为人有一股书生意气,不媚上,不欺下,虽时不常的派人送来一些凡俗日常之用,却从未开口提过什么要求。

    这一次,是安然记事以来,外公晏氏一族头一次的求肯,还不是族长那倔老头本人,而是一位叔伯孙,可见晏氏的耐烦似乎不是小事。

    信简来自一个月前,内容很简单,也很模糊,只是询问安然是否能通过修真界的关系,联系上晏海城的太守,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修真界的麻烦,而是凡俗世界的麻烦。

    问题在于,晏海城并不在崇黄真观的势力范围之内,而是在玉清门的地盘;东海三大顶级门派,崇黄和广陵之间还算关系不错,互相间也能说的上话,可玉清不成,作为三清之一,平时总是端着一副东海老大的架子,忒般拿大。

    安然很烦,外公家族的事她不可能置之不理,可若为此事求肯到安氏,要付出多大代价她的人脉有限,只能找安幕远托人,托来托去,等最后找到晏海城驻守道人时,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资源;崇黄不怕花灵石,就怕玉清提起一些额外的附带条件,现在



第560章 晏海楼
    “你先答应我,不要和玉清修士发生冲突!”安然坚决道。

    “这个我还真答应不了,”李绩不容置疑道:

    “我不能保证不杀人,当然更不可能保证不渉及玉清,诸事未明,我不会自缚手脚!但我答应你,不会以剑修手法现世,江湖事江湖了,已经在玉清手下逃脱过一次,我还没膨胀到自以为还会幸运逃过第二次,放心吧!”

    一天后,李绩离开千机谷,向东传送。

    他的对外身份变成一个小城破落家族的外家子,父母双亡,十余岁便离家出走,再未回返过;这样的年轻人在东海不计其数,或为寻仙,或成游侠,或经求学,或在外地成家立业,或客死它乡,查无可查,寻无可寻,这就是东海年轻一代中,没有家世,没有资源,又不甘于平淡的年轻人最普遍的选择。

    身份当然是通过安氏安排的,在东海中部,这样的小事对修真大族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谁也不知道这个外家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所以,他可以是散修,也可以是游侠,随处境而定,倒也方便。

    因担心时间拖的较长,情况有变,安然直接帮他传送至晏海附近的大城,剩下的二,三千里便由他自决。

    ………………

    晏海楼是晏海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独出堤岸,面朝大海,这座楼高七层大型石砌飞檐塔,和东海大部分木制建筑有所不同,所以也经的起时间的考验,上千年来一直屹立不倒。

    晏海楼是晏家私产,晏氏也是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几个家族之一,在一贯以人文诗词艺术自诩的东海人看来,晏氏在东海文学界的地位,便如玉清在东海修真界的地位是一样的。

    是因为晏氏的诗书传家成就了晏海楼,还是因为晏海楼绝美的风景成就了晏氏,谁也说不清楚;就其真实用途来说,作为东海藏书最丰富的私人书塔,千年来向所有士子文人免费开放,确实为它迎得了独一无二的声誉。

    晏氏祖宅就位于晏海楼不远,一街之隔,宅院并不太大,在晏海城远称不上豪奢宽阔,却格外的有一股历史传承的文化沉淀之气,这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到的。

    晏述忙了一整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自家在祖宅中的小院子,晏氏人口并不繁茂,家主是晏涂,和安然同一辈份,晏述是孙辈,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高,不是嫡支的原因,而是,他不是文人。

    在这个诗书传家的家族,没有读书天赋就意味着被边缘化,就象修真家族中没有修行天赋的子弟一样;所以他被家族派以打理家族产业的事务,他倒是无所谓,相对于整日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和一群酸儒浪费时间,他其实更喜欢在外和人打交道。

    所以,对家族目前的困境,他比其他族人要看的更清楚些,虽然也没什么卵用。

    用过晚饭,在书房泡上一壶浓茶,晏述又翻阅起了账本,这是他的爱好,而不是象他那些叔伯兄弟那般的整日以诗词为伴,就在他感到困倦,准备回卧房安歇之时,一转身,却发现身后站着一个人,面容陌生,只静静的看着他。

    晏述大惊,也算经历过些大场面的他知道此时不能有太过激烈的反应,此人能无声无息的潜入他的书房,来意善恶难辨,难不成和这些日子一直的骚扰有关



第 561章 鬼
    李绩心中叹了口气,他还以为能以玉面小神龙的身份在东海江湖闯荡闯荡呢,不过现实很残酷,在一个修真世界,江湖人士的舞台注定是悲剧的,狭窄的,持强凌弱中的强势一方,背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修真背景。

    鬼,肯定是有的,但一定不会出现在人类繁茂的大城,以玉清的强势,怎么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只看那镇守玉清道人的反应就可判断,不是参与其中,就是知晓内情,如此而已。

    李绩被安排进了晏海楼做守夜,这是他要求的;晏海楼中,总要有些打扫清洁,修整书简,负责借阅的下人,不过这些人在日落之前便会离开晏海楼,真正值夜的便只有两个,不是他们胆大,而是晏氏强令如此,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守夜也不过是紧闭房门,睡上一觉而已,再不如以前,还要定时在七层楼塔中巡视,以防火烛。

    能有人替代是好事,所以晏述的安排没有阻碍,除新来的李绩外,还有个半百的老头子,死眉塌目的,沉默寡言,不理不采,听说是个鰥夫,混吃等死而已,李绩也没理他,说起来他现在也已经有百多岁的高龄,可不存在照顾老人家一说。

    传说闹鬼的地方通常在一层以下,所以老头子自然而然的占据了四层的值更位置,而把李绩这个新来者安排在了一层,这正如李绩所愿。

    晏海楼的书简,真正让李绩大开眼界,甚至都可以和一些大派的藏书楼比拟,当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书更以闲书,诗词,书经,历史等为主,关于修行的书简是一本也无,只是一些摸棱两可的传记鬼怪传说。

    晏海楼单就位置来说,确实是一块宝地,面朝大海,让人心境为之一阔,越往高走,越有凭虚凌风之感,在这里读书,正是好书人的绝妙之地,心旷神贻中,感悟都要多些。

    李绩大致数了下,晏海楼一层约有书简一万七千册,往上每层要少些,也少不了多少,这样计算下来,整个晏海楼藏书超过十万册,在这个时代,比前世的大型图书馆也不差了。

    不是他闲的蛋疼来做这个下人,而是作为一名筑基修士,他必须做符合他身份地位的事,而不是大砍大杀的肆无忌惮;那所谓鬼,也不是每天都来,他可没兴趣天天悄悄守在楼外,犯不上;晏海楼这么多的书简,总有他喜欢的,正是一举多得。

    老头子一般天还没黑,便自回四层的小房间紧闭双门,李绩神识感应,这家伙甚至搬来桌子顶住房门,不到天亮是再也不出来,屎尿皆在房中,看来是有过可怕的经历,心有畏惧。

    李绩也学他模样,天一黑便也紧闭房门,不过在看书时,神识却从未放过楼下的动静;有修士的背景并不麻烦,麻烦的是参与其中的修士的境界水平他是谨慎惯了的,虽然也深知这里根本就不可能是元婴的手笔,但在东海,小心些总是好的。

    晏海楼一层下还有地下二层,放着些杂物工具,以前是下人门取用打扫清洁用具,并顺便午休的地方,但自闹鬼以来,是很少有人下去了,就是白天,真要不得不取用什么物事,也是数人结伴,绝不停留。

    整个地基都是以巨大的条石铺就,坚实异常,这和东海惯常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李绩以神识下探,尽他最大的能力,止于二十余丈,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nbs



第562章 藏宝
    青空世界的宝藏,大约分为三种:

    一为传送式宝藏,就是不在现世,而是在各种未知的小界,空间中。留宝之人在青空隐密处做个门,静等愿者上钩。这样的地方的风险是不可控的,无论是主观,还是被动。

    修真界有无数变态之人,其中就包括了那些损人不利已,死了还想祸害他人的;他们这边做个门,布置的高大上,充满诱惑,其实在门那边却安排了一个死界绝地,这些传过去的在这样的地方无灵无机,最终被生生枯竭而死,这是主观害人的。

    被动害人的也不少,藏宝者倒无意害人,但传送门年久失修,朽不可用;如果是传不过去还好些,大不了就当探险失败,最恼人的是,传过去好用,却传不回来……对低阶小修来说,空间能力根本就是个梦,如此脱离主世界,孤老终身。

    所以,当遇到此类传送式宝藏时,真敢狠下心传过去的,大多都是散修,大派弟子少有愿意冒这险的。

    二为现世类灵机驱动宝藏,要经过无数的考验,比如幻阵,防护屏障等等千奇百怪的阻碍,有危险,但总有法可想,有度可依,总不至于被搞到异界有家难回,这也是青空世界最主要的探宝形式。

    每年,都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宝藏被发现,被开掘,同时,也有无数走到生命尽头的修士找个隐密地方埋下自己的道统私密;就象是一个游戏,无数的修士们都热衷于此。

    三是纯粹凡人方式,就象晏海楼现在的情况,修士放弃一切修真手段,用一些俗世中的机关之术来保存自己的秘密,做的好的话,这样的方式很难被发现,因为没有任何的灵机波动,如果做的不够好,别说是修士了,就连凡人都能解开这样的隐密。

    显然,晏海楼就是很高明的机关术布置,让两个修士足足忙了半年,才破解了二十来丈,再往下还不知道有多少。

    南昭,他们口中的师叔,应该就是晏海城的镇守道人,这段时间应该是在闭关,于是他手底下的这两个弟子就出来打野食,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太守托请南昭不管用的原因。

    对机关之术,李绩也没研究过,这可不仅仅和建筑学有关,而是渉及很多方面的庞杂体系,为了一个价值不明的所谓宝藏,就去学习一个体系的东西,他还没穷到这个份上,所以,等待,就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自修道以来,他还从未经历过类似的冒险,不对,唯一的一次是在新月福地的那次,记忆惨重,细算起来这是第二次,挖宝很有意思,看人挖宝更有意思,如果在最后关头横插一杠子的话……

    李绩这一看,就足足看了四个月,期间有二名筑基散修循味而来,却被两人活活打杀,这一切,李绩看在眼里,却丝毫没有出手的意思,孰是孰非,又哪有对错可言。

    地道,已经破解了近七十丈,李绩以神识下探,知道成功就在眼前,于是隐匿形踪,跟在两人之后,他倒不是为财,只是有些好奇,而且此间事了,还有些首尾需要收拾。

    两个玉清道人也知道目标就近在咫尺,动作都是格外的小心,生怕在最后功亏一溃;唯一能让他们安心的是,整个地道仅七十丈,二十多种机关之术,真正可谓是包罗万象,可就是没一种杀人陷人之处,没有地刺,火焰,弩箭,毒雾,陷阱,这样看来,当初藏宝之人也许就是个心地仁厚之人

    当最后一层石板打开时,一股浑浊尘封之气迎面扑来,对深埋地下八十丈的密闭空间来说,如果没有配套的换气装置,这味道还真不是凡人能承受的,好在,他们是修士。

    等气味稍有



第563章 曾经的
    案上有三只玉简,同样的颜色,同样的质地,这种东西是最容易保持的,

    至于丹药,未见任何玉瓶;在传记野史中,总有福厚之人通过种种奇遇得到多少年前的上古奇药参果,结果功力大进,一飞冲天,他就奇了怪了,丹药没有保质期么没有有效期么便是石头,万年后也有可能变成翡翠玉石,这丹药还能新鲜依旧
1...122123124125126...6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