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洋石油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子月七




第一〇七章 美国的消息
    9月4日中午,建康机场。

    黄延义默默地站在机场跑道上,望着东北方向,神情有些激动。

    黄延义旁边的警卫排长孙顺义有些奇怪,能让老板亲自到机场来迎接的人好像不多,今天会是谁呢。

    上个月22日,澳军第九师的一支部队开进古晋后,古晋电报局的越洋电报业务重新恢复了,黄延义和美国那边通过电报建立了联系,他给休斯顿发电报要求严仁均回来一趟。昨日严仁均抵达马尼拉,今天上午建康机场派专机过去接的他。

    没过多久,一架银色的洛克希德—12型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机舱门打开,两个身穿蓝灰色西装的小伙子先下了飞机,然后一身象牙白西装的青年才出现在舱门口,正是严仁均。

    黄延义在跑道上向飞机走去,从飞机上下来的严仁均也快步朝黄延义走来。

    俩人张开臂膀靠近后,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老板,我们可是担心了整整四年啊,看到你无恙,真是太好了。”严仁均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呵呵,日本人还没那本事来要我的命,你们几个呢这四年都挺好的。”

    “都挺好的。”

    严仁均和黄延义分开后,开始向黄延义介绍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小伙子,“老板,我来向你介绍,这是我带了一年多的两个助手,他们是诗巫基地送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陈兆麟,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商学院毕业,宋汉桥,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毕业,同时自修了经济学,毕业时拿的是双学位。”

    黄延义知道,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商学院,就是大名鼎鼎的沃顿商学院。一个是沃顿商学院毕业,一个是双学位,看来这两个小伙子都不简单,难怪一向眼高于顶的严仁均会看上这俩人。

    “你们好,欢迎你们学成归来。”黄延义伸手去和俩人握手。

    两个小伙子不约而同的后退一步,向黄延义深深地鞠了一躬,陈兆麟作为代表说道,“老板,感谢您5年前把我们送了出去,让我们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并学习了一些本领,现在,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

    “您送到美国两批留学生,都以优秀的成绩从各个大学毕业了,第一批50名学生,在去年毕业时,有近40人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第二批103人今年春季毕业时,也有一半人选择继续深造,这两批学生在各个大学都表现的非常优秀。”严仁均站在旁边解释道。

    这个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学生性情质朴,思想单纯,能念完中学的,除了家庭能负担得起学费之外,本人也必然聪明、勤奋。这些人到了美国,相互赶学比超,而且还没有语言障碍,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最快更新】

    黄

    延义上前两步,拉着陈兆麟和宋汉桥的手,说道,“送你们出去留学,是我最有意义的一笔投资,你们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我很高兴,至于报答什么的,不要再提,我希望你们快速成长起来,在工作上能独挡一面。”

    “我们一定会的。”

    “我们以前只是听说过建康,没想到建康的机场修的这么好。”严仁均望着机场的塔台感慨道。

    “走,我们先去建康城,想家了吧,你们的父母应该都在建康。”黄延义指引着方向,往跑道上停着的四轮拖拉机方向走去。

    1941年诗巫基地撤往建康时,黄延义特意吩咐过,要把各个留学生的家人都接到建康来,除个别家庭不愿意离开故土外,绝大多数留学生的家人,现在基本上都在建康。

    “是的,41年我们在美国统一接到过电报,告诉我们家人都搬到了建康,我们非常感激您让我们的家人躲过了日本人的屠戮。”宋汉桥说道。

    “遗憾的是,我救不了更多的人啊,新加坡、马来亚等地的华人,受日本人戕害最多,我们却无能为力。”黄延义叹了一口气。

    一行人坐着四轮拖拉机回到了第六区议会大院。

    黄延义安排两个警卫排的士兵带着陈兆麟和宋汉桥去与他们的家人团聚,他自己和严仁均走进了办公室。

    “怎么样,对建康的第一观感如何”待严仁均坐定后,黄延义问道。

    “城区面积大,人口少,道路宽阔,但不够平坦,路面也没有铺上水泥或沥青,路边电线杆上的输电线、电话线搭接的比较凌乱,房子大多数都是木结构房屋,路上行人的精神气很足,充满希望,大概就是如此。”严仁均说道。

    “嗯,你说的都是事实,前几年害怕日本人的飞机来轰炸,不敢放开了搞建设,都是凑合着在用,就好比我们这个议会大院,本来可以建个砖混楼,后来又把规划修改了,建成了木结构平房大院。”黄延义解释道。

    “老板,这一路上您都没有问我们在美国这几年赚了多少钱,您还真忍得住。”严仁均笑道。

    “锅盖揭开的越晚,饭越香。”黄延义笑着说道。

    “好吧,我现在就给你把这个锅盖揭开,您现在拥有的美国股票价值1。7亿美元,十几个银行账户的存款一共有1。2亿美元,其实在1933年的年底,您的股票和现金资产加起来就已经过亿,那时候就可以称得上亿万富翁了。去年,也就是1944年,与我们合作的四家化工厂,加上黄家的化工厂,合计税后年收入达2200万美元,我们自己的梦露化工厂,聚氨酯厂,聚氨酯纤维厂,税后总收入约为6500万美元,1944年合计净收入约为8700万

    美元,今年,1月到8月,所有工厂合计税后收入已经达到7000万美元,到年底,很有可能达到1亿美元。这几年在股票市场上,我们并没有赚到多少钱,股市的平均回报率只有40%左右。”

    黄延义坐在椅子上默默地合计了一阵,点头道,“嗯,与我估算的基本差不多,司徒荣华那里呢,出什么研究成果了吗”

    “出成果了,荣华研究所去年就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生产多晶硅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并申请了专利。我回来之前,专程去了一趟费城,看了一下他们的研究所,最近好像在单晶硅的生产制作方面又有了突破,又准备去申请专利了。司徒荣华说,您挑选出来的那个鲍勃?多多斯,是个开拓型的科学家,而且有很强的团队领导力。”

    实验室生产多晶硅的设备,在1934年,就由德国发明家奥斯卡?海尔(oskarheil)发明出来了。历史上工业化生产多晶硅,是由西门子公司于1955年开发成功的,称为西门子法工艺,1957年投入工业规模生产。后来这种生产工艺又经过不断改良,形成了后世各国普遍使用的改良西门子法。黄延义给研究所立项,并提出了研究方向,经过鲍勃?多多斯等人的努力,荣华研究所将这套工艺研究出来,也在情理之中,就是不知道与西门子法是否类似。

    &nb



第一〇八章 石油工人
    卡牙利河,自从今年4月建康自卫旅和日军吉野大队在卡亚利河南岸打了一场战役之后,这条河的名字便被许多人牢牢地记住了。

    如今,建康自卫旅第四营负责民三公路项目的保卫工作,营部就设在卡牙利河边。第四营主要看守的是400多日军俘虏,还有600多日籍石油工人,以防止他们生乱。从8月15号日本投降之后,让第四营没想到的是,这1000多日本人往日的傲气就像被针刺破的气球,马上没了踪影,以往从他们的眼神中总能看到各种不服,如今一个个变得低眉顺眼起来。日本人一夜之间变得比工地上2000多中国青年工人还好管理,他们甚至还主动的向项目负责人提出不少可行的建议,以至于工程的进度加快了不少。

    用四营长黄育志的话说,这日本人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奇怪人种。

    日本投降后,黄延义命人把有关日本本土情况报导的报纸,搜集起来,送到这些日籍石油工人的营地,供他们了解他们的老家正在发生什么。

    报纸上报导日本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粮食,日本人民正在忍受饥荒,经常出现抢粮杀人的情况。黄育志刚开始有些担心日本人从报纸上看到此类消息后,会造成人心不稳,但因为是老板让这么做的,他也按命令执行了。

    黄育志担心的人心不稳的情况没有发生,日本人反而变得更加温顺了。

    民都鲁军管会副主任肖昌霖今天带着任务来到了第四营,与他随行的是“黄庭”小组的日语译电员林阿荣。

    四营长黄育志见到肖昌霖,行止马上变得规矩起来,毕竟肖昌霖是他姆禄寨军训时期的老领导。

    “主任好,您过来也不先通知一声,我们好提前作好准备。”

    “什么准备,用老板的话说,这叫突击检查,我要是提前通知你了,还能看到我平时看不到的景象你看你这办公室里,乱七八糟的,也不好好收拾收拾,内务整理条例早忘干净了吧。”肖昌霖板着脸说道。

    “不会,哪能呢,这不今天事情多,没来得及收拾嘛。”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信息处的林阿荣科长,今天是拿着尚方宝剑来的,你可要配合好林科长的工作哦。”肖昌霖介绍林阿荣道。

    “林科长好,上峰有何命令,请指示。”黄育志向林阿荣敬了一个军礼。

    黄育志的这个军礼不怎么合规矩,但也说得过去,林阿荣的级别比黄育志低,但他是带着黄延义的命令来的。

    林阿荣还了一个军礼,“老板派我来,是想让我们一起做一做这些日本石油工人的思想工作,争取能让他们留在民都鲁。”

    “好不容易能把日本人赶出婆罗洲了,【… ¥&免费阅读】

    现在又要把他们留下来,这合适吗”黄育志对这道命令有些不解。

    “老板知道你们可能会想不通,所以特意让我走这一趟。”林阿荣说道,“我们建康和民都鲁现在人口奇缺,没有人口,什么事都难办,老板说,我们眼界要放宽一点,只要是有利于我们发展的,不管他是什么人,我们目前都能容纳,民都鲁将来要发展石油化工业,可是我们自己石油工业方面的人才储备基本为零,这些日本工人如果能够留下来一部分,我们等于是马上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石油队伍,这些人里面有炼油工程师,有钻井工程师,还有管道工程师,如果是我们自己一步步地培养出这些工程师,非得十几年功夫不可,我们哪有十几年的时间去等。”

    “我明白了,你说现在要我怎么做吧。”

    “派人把这些日籍石油工程队的各个小队长召集起来,我们一起给他们开个会,把我们的条件给他们说一说,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

    “好,我马上安排。”

    因为有的工程队离第四营的营区比较远,直到下午一点,日籍石油工人队的13名队长才聚齐。

    第四营最宽敞的一间会议室,早已布置齐整,会议桌上摆着各式热带水果,还有香烟、糖果。

    13名日籍队长走进会议室,被会议室内的场景吓了一跳,这么好的布置,像是招待客人的,而他们明显不是。

    林阿荣精通日语,和气地用日语向13位队长打招呼,并作了自我介绍,让他们不要拘束,桌上的水果、香烟随便享用。

    几个烟瘾大的日本人,还真从桌上拿起香烟,点着了。

    待众人都平静下来后,肖昌霖先讲话,林阿荣在一旁翻译。

    肖昌霖是代表民都鲁军管会讲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客气的问候了一下。

    林阿荣待肖昌霖讲完之后,才站起来说道,“我想你们已经从报纸上看到了,过去几个月你们日本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这只是报导出来的一部分内容。据我从盟军方面得到的消息,各占领国主张对你们日本的制裁和禁运继续升级,连出海打鱼都需要特批。日本现有耕地的粮食产量,根本不足以满足7000多万日本人口的正常需要,加上正在准备遣返的数百万日本屯民,数百万投降日军,而且还要负担各国占领军的粮食供应,可以想见,你们如果回到日本,吃一顿饱饭都将变得非常奢侈,儿童会因为缺乏营养而停止生长,婴儿会因为缺少奶水而成天哇哇哭叫,这是上天对你们日本人的惩罚。不过,现在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你们面前,军管会决定容留一批在战争中没有作恶的日本人,可以跟你们签定工作合同,发

    给你们工作居留证,签定了工作合同的,我们还可以协助你们把家人迁移到民都鲁来,让你们的家人摆脱饥饿和混乱的社会环境。”

    林阿荣待这些日本人把自己所说的信息消化了一阵后,才接着说道,“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希望你们能够抓住。如果有什么疑问,你们尽可以提出,我会为你们一一解答。”

    坐的离林阿荣最远的一个日本人举手后,站立起来,先向林阿荣鞠了一躬,说道,“林桑,我是大岛良平,是一名石油机械工程师,我想请问,这个雇佣合同的期限是多长,如果签定了合同,多长时间能够把家人从日本迁移过来。”

    “这个我可以很直率地回答你,雇佣合同的最低期限是八年,你们签定了合同之后,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就可以在这里和你们的家人团聚。”

    “我的问题问完了,谢谢。”大岛良平再次鞠躬,然后坐下。

    另一位日本人举手,得到林阿荣目许后,站了起来,问道,“林桑,我叫鸠山岩介,是一名石油钻井工程师,我想知道您所说的家人这个词,所包括的家庭成员范围,另外,如果是有小孩迁移过来,他们能在这里正常上学吗”

    “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们所说的家人是指你的直系血亲,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配偶,其他伯父、姨母之类的不算。如果拿到了工作居留证,你们的家人享受的待遇,与本地居民完全相同,成年人可以在民都鲁找工作,孩子可以就近上学,如果符合医院的免费政策,你们的家人还可以免费就医。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如果在你们的旁系亲属里,有大学教授,或者是各行业的高级工程师、技师,也可以按照我们的移民政策,破例把他们迁移到这里来。”

    “谢谢您的回答,我明白了。”鸠山岩介满意地坐下了。

    “还有人要提问吗”林阿荣问了两遍见没人举手,说道,“我今天来只是向你们传达这个消息,不要求你们现场作出决定,你们回到工地上以后,把今天我所讲的消息准确地转达给你们小队的成员,三天之后,把愿意签定工作合同的人员名单报上来,我们会安排好后续的工作。”

    “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儿,桌上的香烟和水果,你们可以带走。”林阿荣最后说道。

    给日本人开完会,林阿荣的事情还没有完,他还要和肖昌霖、黄育志一起到被日本人“骗”来的中国青年工人的工地上去。

    这些中国青年工人,基本都是来自于广东、福建、台湾



第一〇九章 国王归来
    9月8日,林阿荣将签定了工作合同的日籍石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总数报到了建康,一共有520多日籍石油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与军管会签定了工作合同,并向军管会提出,要尽快把他们在日本的家人迁移到民都鲁来。

    黄延义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

    这些日籍石油工人的钻探和采油技术并不比现阶段美国石油公司的石油堪采技术差,他们曾经于30年代在中国东北的萨尔图(大庆)钻井深度达到过1000米,虽然最终没有打出石油,但在30年代钻井深度能超过1000米,说明在钻井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日本人在南库页岛开采油田多年,说明他们能够在寒冷地带进行钻井、采油作业,这也需要各种技术积累,才能达到。

    日本的科技界和德国科技界在30年代有过非常广泛的相互交流,特别是德、意、日三国签订轴心国同盟条约后,日德两国的科学技术交流达更是到了高峰,除了少数极为机密的技术各自有所保留外,两国在冶金、金属加工、化工、通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差不大。日本能冶炼出超级铝合金——“50岚”金属,以及领先于盟国开发出微波脉冲磁控管,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日本的高科技人员在二战中损失很小,这些人就是日本在二战后能再次崛起的基石。
1...4344454647...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