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真摘星拿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鲁西华

    鲁西华吃的蟹黄汤包可是鼎鼎有名,昔有奸相蔡京某天请五百多个下属一块儿吃饭,吩咐厨子做菜,其中一味就是这“蟹黄汤包”,饭后厨子算了算账,“汤包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可见单做这蟹黄汤包这道菜就花了一千三百多贯。

    这件事儿发生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当时米价一千二百文一石,宋朝一石米重约六十公斤,据此可以估算出一贯铜钱的购买力等于人民币三百多元。蔡京一顿汤包消费一千三百多贯,折合人民币四十多万元。但是,这是五百多人吃的汤包,也就是每人消费800多元。

    现在鲁西华卖了兽皮得钱八百六十贯也是折合人民币四十多万元,那是因为,徽钦二宗接连败仗,将国家的铜钱作为赔礼送往金国,这铜价又奇迹般的变高了。

    每人800多元乍一看挺贵的,鲁西华以前也吃过蟹黄汤包,

    &nb




第四十一章 汴梁行,1力破万军(七)
    ;

    樊楼向南是小甜水巷,沿着小甜水巷到南门大街转西走几百米就是御街,这里是太晟府、太常寺和左藏库。太晟府、太常寺都是朝廷掌管礼乐的机关,而这左藏库可就是国库了,鲁西华正在猜测里面是不是堆满了金银珠宝,就被门外看守的士兵瞪了一眼,谁让鲁西华停在街上瞪着大眼睛往里看呢免得惹麻烦,鲁西华快步离去。

    过了御街大桥,就到了内城的西边,这里更是有名,大街仍然叫南门大街,但是靠边的衙门是赫赫有名的尚书省和御史台,再往前走过了延庆观,就是鼎鼎大名的开封府府邸了。开封府占地不小,对面是太平兴国寺和拜火庙,而这郭京选人的地儿就在这太平兴国寺和拜火庙之间的一片院子里。

    偌大个院子,却有官兵把守,院子外面几张桌椅并排,有文书在办理手续,一众人等报名之后,文书先筛选,符合条件的便留在一边,凑齐十人就由一位士兵领进院内再行筛选;不符合条件的从文书手里接过一些铜钱笑着离开了。

    何栗坐在街对面的一座轿子里已经很长时间了,看着大院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报名,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自己安排兵选的场地放到这开封府对面,为的就是更好的监视“郭仙师”的募兵情况,现在看来,自己还是过于乐观了。这院子外面前来报名的多是街上的闲汉、流氓,少数一些看起来身家清白的百姓子弟,多数都和闲汉起了冲突,愤而退出。如果“郭仙师”都召的是这些人,两军阵前,一触即溃,真真是可怜了这些性命。

    何栗倒不是可惜朝廷的钱财,而是在乎士气,张叔夜大学士靠着血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军民信心,只怕会在这一战之中丢得一点不剩,看来自己得去和张叔夜商议一番,以备后手,免得天家、朝廷丢了脸面,更失了信心。随即,何栗放下轿帘,吩咐轿夫往枢密院行去,还得避开孙傅那个自鸣得意的家伙。

    鲁西华也来到了院子外面好一会了,仔细看了看这位“郭仙师”的募兵情况,心下了然,仙师本人的水平如何,自己不知道,但是外面的这些闲汉哪里是上阵打仗的材料。

    什么是闲汉

    古代城镇的市井中有一些被称为“闲汉”的人,就是整天无所事事、不守本分的男人。当时,闲汉又被称为“篾片”,“篾片”原本是竹子劈成的细片,意思是,世上若少了那些“闲汉”,歪门邪道的事就弄不出意思来。

    古代的闲汉中,有一些略通文墨并懂得双陆、下棋、说噱调笑的,专在富家子弟间钻营,靠帮嫖贴食、陪赌伴酒、插科打诨、奉承助兴的手段吃白食,这样的闲汉又叫“贴食”,或者叫“帮衬”、“清诳”。“贴食”算是闲汉中过得既悠闲又无耻的一族。

    有一些闲汉整天厮混在妓院里,帮老鸨诱引富家子瓢妓花钱,替粉头写柬,帮孤老传书,弄口风流茶饭混肚子,这种闲汉叫“陪堂”,也叫“赶趁”、“妙客”、“拐儿”。

    有的弄点糖果、瓜子、头油、花粉做由头,专往酒楼茶肆、妓院勾栏这些富家子弟取乐处钻营,执役侍候,说点好话献物讨赏,这种闲汉又被称为“架儿”,或者叫“厮波”、“小买手”。这种闲汉的脸皮最厚。

    有的仗着自己熟悉人情世故,能说会道,又有些社会关系能够利用,干些债务中保、交易中介的事,抽分子,吃回扣,这种闲汉叫“涉儿”,也叫“保儿”、“帮涉”。其实,这种闲汉就是兼职经纪人,

    ;

    不过,这种兼职经纪人往往是昧着良心做投机生意的。

    还有的没有技艺,也没奉迎的本事,在



第四十二章 汴梁行,1力破万军(八)
    ;

    开封城中这是寺庙的首选还是大相国寺,上次鲁西华进城路过大相国寺,正值每月五次的圩日,各种买卖汇集大相国寺的内外各处,一边显出汴京的繁华、一边却露出大相国寺的空洞。

    鲁西华装作香客,入了山门,今天不是圩日,没有杂七杂八的百姓,多是一些上香拜佛的礼客和游人。这大相国寺占地广大,鲁西华粗略估算,约有五百余亩,僧房、客舍、庙殿上千余间,来来往往皆是僧众尼徒,怕不下上千人,加上游客几达万人规模,想想自己那边的一所大学也就这个规模。

    和尚大多肥头大耳,有些就是袒胸露乳在山门外的巷子里卖烤肉;有的是卖一些自制的法器、雕像;有的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鸟鱼,养在笼子里、喂在瓷缸里,供游客购买。尼姑们有的卖一些自己绣制的袜子、衣帽;也有工笔不错的,再给女家使用的小团扇上勾描人物景致,卖与前来上香的女客,也可以接受定制,庙里一片繁荣昌盛。

    朝廷打了胜仗,前来上香还愿的客人络绎不绝,一些长得清秀的沙弥领着穿着富贵的客人各处游玩。鲁西华还看到有间僧舍名唤长生库,专做民间典当、借贷生意,不少百姓在此借贷。长生库不但借贷,而且还吸储,鲁西华就看到有富大户赶着牛车拉着满车的铜钱来存与库中。

    鲁西华到处四逛,发现一个院子,只有一道小门可以进出,由两位粗壮的武僧把门,里面进进出出竟然是一些浓妆艳抹的烟花之女。鲁西华在拐角站定,发现不少僧人和这些女子搂搂抱抱,语笑颜开的进出,不由得心下叹道,寺庙的清规戒律沦丧至此啊!反正这是你们的事,老子也懒得管。

    山门进去是天王殿,再进去就是放生池。有几个和尚在吆喝着放生,鲁西华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些善男信女为求积福,在此处捐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和尚就会往放生池放生一些水生动物,以此来表明你的行善之举。

    鲁西华就看到一个穿着旧衣老婆婆哆哆嗦嗦从口袋里拿出几十文钱交给肥头大耳的和尚,然后立在一旁等候其他人再捐献,嘴里默默地念着经文,看来是个虔诚的信徒。

    “大母,你把钱给了菩萨,姐姐的病怎么办啊”一个流着鼻涕的小女孩,浑身纤瘦,头发枯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老婆婆举起干瘪的手摸着小女孩的头发细细的说道,“这是给你姐姐祈福,希望佛祖早日保佑她康复。大母这里还有点钱,一会我们就去给你姐姐买药。”

    “可是大母,我好饿。”小女孩含着手指,细细的牙齿咬着指头,对着来往人群中吃着东西的孩子瞪着自己可爱的大眼睛。

    “乖,乖,奴奴再忍忍,晚上再吃吧。”老婆婆叹了一口气,也吞了一口口水,显然自己腹中也是饥饿。

    “哦!”女孩紧紧地抓住奶奶的手,可是眼睛却依旧盯着那些吃食,脸上淡起一点点红晕。

    等铜钱总数凑到差不多一贯的时候,和尚就从一个木桶里向大家展示里面的水生动物,在大家的注视下,将桶里的动物倒向放生池里。不大一会,只见之前木桶之中被放入池里的几只龟,就重新爬上放生池边的石台上,向着众人连连点头。和尚立刻大声宣布,这是灵龟在向刚才捐钱的人们谢恩,众位皆有福报,一时间不少信徒纷纷合十低头膜拜,口中称颂佛名,一脸的激动。那个衣着破旧的老婆婆更是连连拜谢和尚,拉起小女孩转身准备出了寺庙大门。

    ;

    有了前面的宣传,又是一大批善男信女过来捐钱,其中多是衣着破旧之人。

    鲁西华看得火冒三丈,这哪里是什么灵龟谢恩,那分明就是陆龟!你把陆龟放水里,它不习惯,肯定要爬到石台上,这大相国寺的僧人如此可恶,竟然利用动物习



第四十三章 汴梁行,1力破万军(九)
    ;

    小女孩闻言,立刻用自己的双眼紧紧地盯住鲁西华,小脑袋瓜转得飞快,猜想鲁西华准备做些什么。

    鲁西华向着老婆婆和小女孩微微一笑,在二人狐疑的眼神中,从腰间卸下水壶,倒了一点水在浮土上面,重新系好水壶,鲁西华伸出右手,屈了中指轻轻一弹。

    只见一点青光从鲁西华指尖弹出,晃晃悠悠就落入了刚刚埋好梨核的泥土里,在小女孩张大的小口下,泥土一阵轻轻地晃动,一颗碧绿的小芽就从土里冒了出来。

    小女孩见到此景,惊讶的叫了一声,“哎呀!”又一下捂住自己的小嘴,生怕惊动了眼前迎风而长的小苗。女孩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仍然吸引了周围几个百姓。虽说鲁西华选的地点在僻静的大树荫下,周围没有几个人,但是抵挡不了大宋百姓爱看热闹的热情,几个百姓看着鲁西华一男两女、一老一青一少三人围在树下不知道在看什么,就围了过来。

    在大家的眼中,树苗肉眼可见的长大,生枝、长叶,须臾之间,一颗两米来高的梨树长成了,上面的叶子青翠欲滴,树干虬枝龙牙、苍劲有力,引来围观人群的惊叹。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小女孩还小心翼翼的伸手去摸了一下梨树的树叶,摸到之后,又猛地退了回来,一脸的兴奋状,双手拉住老婆婆的手,喊道,“大母,是真的!是真的!”

    鲁西华站在一旁,开口轻轻吹了一口气,只见刹那之间,满树开满了梨花,朵朵梨花白胜雪,如珠花满头,在这冬季的开封大相国寺却真真是一道胜景。阵阵梨花香味,飘满了树下,远处不少游客嗅着梨花的香味,纷纷纳闷,这秋末冬初,哪里来的梨花香味

    梨花开尽,上面结出了一个个小盒子,皆是食盒,有大有小,总共有十几个,盒子由小变大,最后停住,一时之间,把围观的七八个人都看得呆了。

    鲁西华笑着说道,“我与你们祖孙有缘,你们上前自行摘取吧。这是佛祖转借我手对婆婆你的奖励。”

    老婆婆一听这话,连忙扑身在地,就要磕头,鲁西华躬身扶起,“佛祖不需人拜,你若要拜,佛祖可要怪罪!”

    老婆婆听得此言,才哆哆嗦嗦的站起身来,小女孩已经按耐不住,蹦蹦跳跳的的来到梨树前,取了一个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只香喷喷的烧鸡,连忙又取下另外一只,打开来是一只烤兔子。小女孩兴奋不已,盖上食盒,就要拿更多的,小孩子力气小,取了三个就不行了,连声叫道,“大母快帮忙,奴奴拿不了了。”老婆婆听到孙女的呼唤,望向鲁西华,看到鲁西华连连点头,也是伸手向树上食盒拿去。

    其他人望向鲁西华,目光中如同看向仙人,不敢妄动。

    祖孙二人,身单力薄,也拿不了多少,拿了八个盒子就拿不动了。鲁西华笑笑,“老媪先行回家去吧。此地哄乱,不宜久留。”

    祖孙二人谢过鲁西华就匆匆离去,今天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离奇,让祖孙二人兴奋不已。

    鲁西华又回过头望着剩下的五六个人,说道,“你们也是有缘,每人也可在树上取下一个食盒。”

    众人称口谢过,纷纷上前去拿,趁着众人上前,鲁西华乘机离开了。不大一会,寺中和尚就听闻此处有佛迹现世,有梨树上结出美食,上有鸡鸭鱼肉,不一而足,连忙赶来,瞧见一个梨树,上开千点梨花,胜雪赛梅,树上食盒已经被百姓拿光,但梨树还在,几个和尚就团团把梨树为主,

    &n



第四十四章 汴梁行,1力破万军(一十)
    ;

    小沙弥哭得实实真切,眼泪如雨而下,双手抱住牛头不妨。牛儿被小沙弥抱住,舌头也是不停,一口一口的舔着小沙弥,不带停歇,像极了舔犊之情。小沙弥的口中,一口一个娘亲,喊得声情并茂,看的鲁西华傻了眼。

    老农没有办法,只能开口求饶道,“好叫小师父知晓,这牛儿乃是老汉一家生活的来源,全靠它拉货、耕地挣钱养家。老汉家中妻儿媳孙数人,都仗着这口饭吃,小师父还请发点慈悲,饶了老汉吧。”

    小沙弥确是不理,口中说道,“娘亲可怜因病早亡,却不知转投了畜生道,得此牛身。还望老丈可怜小衲,将娘亲还给小衲,好让小衲侍奉她终老。”

    老农看小沙弥哭得真切,自家牛儿见到小沙弥后也确实异常,只怕这牛儿真真是小师父的娘亲转世,只得开口说道,“小师父,我这牛儿如果送你,你叫老汉怎么回家”

    小沙弥听到这话,连忙抬起头来,抹抹眼泪,“寺中有健骡,老丈可买一匹驾车回去。”

    老农摸摸口袋,苦笑道,“老汉驾车替人送货,哪里来的这么多银钱”

    鲁西华看到这里,发觉墙边的几个闲汉在暗自偷笑,心下了然,这肯定又是一个骗局,这小沙弥就是要骗取老农的牛,却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当下,心念一转,从一边出来,口中喊道,“这位老丈,我愿意给你银钱,以成全小师父的一片孝心。”

    小沙弥听到有人愿意当冤大头,当下眉开眼笑,“小衲多谢施主!小衲定将为施主日夜诵经,祈求福报。”

    鲁西华心想,我信你才有鬼了!当下从身上摸出六十两银子,递给老农,“老丈你且收下,将你牛儿送与小师父,然后在这寺中买匹健骡回家去吧。”

    老农连声感谢,“谢谢公子,谢谢公子。公子可真是好人啊。只是这银钱却是多了,一匹骡子不值这些。”

    鲁西华摆摆手,“老丈送出一条犍牛,所亏甚多,就算补足一二吧。”说完,迈过门槛,出了大相国寺。只听见小沙弥远远喊道,“不知公子姓名,小衲好为公子念经诵咒。”鲁西华摆摆手,没做回答。

    鲁西华也没走远,自己出了钱,就是为了确认这到底是不是一场骗局,就远远找了家小店坐着,盯着寺院侧门。不到一会儿,老农果真向寺院买了一匹健骡驾着空车离开了大相国寺,越走越远,而寺中却还无动静。

    鲁西华也不着急,慢慢喝着酒,吃着小菜等着。果不其然,两个时辰之后,那条牛儿就被一个闲汉牵着出了寺门。鲁西华远远的跟着,直到见到这闲汉将牛儿卖与了一位屠夫,这才肯定下来。

    赵二哼着小曲走着,身上揣着一张百贯的长生库存票,悠哉悠哉的走在小巷里。小师父今天的演技爆表,骗得一个农夫将牛送与他,更厉害的是,后来引来一个傻子抢着付钱,真是有趣。

    赵二拐过巷子,将要往大相国寺方向走去,自己得赶紧回去将钱给小师父,也好捞点余财喝酒。这次骗的牛儿不错,卖了一百贯,自己得钱只怕不少。赵二心里刚刚这么想着,只觉得脖子一紧,自己就被一个手掌捏住提到了半空,耳中听到一个声音,“汉子,我有话问你!”

    赵二随着那只手转过身来,眼前一紧,见到面前的正是之前付钱给老农的冤大头鲁西华。心中一紧,靠,债主上门啦!口中急声喊道,“爷爷饶命!此事不关我等。”

    鲁西华在小巷里拿住赵二的脖子,

    ;



第四十五章 汴梁行,1力破万军(一十一)
    ;

    日升月落,又是一个夜晚笼罩着开封城,由于金国大军的围城,形势比较危急,城里的娱乐活动已经很少了,少许一些酒楼瓦肆才有声乐传出,大部分的城里居民都是吃过晚饭以后,早早的就入睡了。

    姚婆婆是开封本地人,儿子被征做劳役没多久就遇上了兵乱,没在了外面,媳妇想不开也跟着上了吊。家里就剩下姚婆婆和两个年幼的孙女,祖孙三人靠着姚婆婆帮人浆洗缝补、做些线头的活路艰难度日。只是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眼力也越来越差,在油灯下做那针线活时也有些眼花,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可是两个孙女都才四五岁,还得靠自己才能活着,老婆子可不能撒手不管啊,只能憋着一股气,想办法把两个孙女养大成人。这金兵南下,围了京师,城里断了和城外的联系,活路也越来越不好找了,粮食价格越来越高,虽有官府的粮仓压着,但是市面上的粮价依旧涨了七八成,冬天石炭的价格更是涨了两三倍。对于姚婆婆这种家中几无余财的人户来说城里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一天只能熬着吃一顿稀粥,骗骗肚子。
1...910111213...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