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北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枫雪山神庙
考试可并不好玩,尤其是这样的全国大考。
一人一个号房,号房长五尺,宽四尺,考生进去前搜身,进去后立马落锁,跟坐牢似的,吃喝拉撒睡,也全要在里面解决,好歹赵毅总算是坚持过来了。
下面就是等了,等放榜就好了。等到放榜了,就是决定这一科考生命运的时候了。
这是真的决定命运,比后世高考还厉害。
考中了,那从此就是大宋第一等的阶级了,考不中的,在大宋全是蝼蚁。
今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了,贡院门前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放榜。
赵毅和楚云沈轩等人一起来到了贡院门前,和众人一起等待着榜单,那是命运的榜单。
贡院开门了,差役拿着大红的榜单出来了。
“让开让开让开”
四五个差役,推开挤到贡院门前的士子们,把榜单贴到了墙上。
众人都伸长脖子往里观看,后面的人开始往前挤。
“我中了!哈哈!我中了!”
“啊!我也中了!我也中榜了!”
“张兄,你中了,快看,你中榜了”
“啊!我中了,我中了”
才刚刚贴出一张榜单,就有许多人高声大喊自己中了。也有还有那呼朋的,唤友的,喊请吃饭的,不一而足。
众位学子纷纷挤向前面观看,但更有许多的大汉,一看就不是读书人的模样,他们也纷纷跟在一些富商巨贾的身后,挤向了前面。
“恭喜公子高中啊,不知公子可有婚配”
“哦没有,不知你们是”
“带走”
“抢”
“快去给我抢到府上”
……
一时间,许多人还正在兴奋的高喊自己中榜了。
还有一些人,在榜上看到了好友的名字,于是急忙呼喊。但是,好友才刚刚回应,就被许多人围住,簇拥着,离了人群,向不知处行去……
友人旋即哑然,不过却也并不替他担心,因为是好事儿!
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榜下捉婿了。京城的富商巨贾,等到贡院放榜时,也会去等榜。
一旦有人说,自己高中了,那啥也不说,立马抢回家去。
回到家后才会问:多大了哪里人有无婚配这些问题。
现场问别闹了,能抢着一个就不错了,还现场问。恐怕不等你问上三两句,人就让别的富商巨贾抢跑了。
宋朝人说: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所以,只要你书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高中时,有的是富家千金来抢你。
……
贡院门前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这张榜单上并没有赵毅的名字,但却有沈轩楚云,几人纷纷祝贺他。
又一张榜单贴出来,这次又有张喻,朱迅,求竖乾三人,几人又纷纷向他们祝贺。
最后一张榜单了,赵毅不觉也忐忑了起来。
“旭之,有你,有你,你看,你是第一名,会元!”
赵毅闻言先是大惊,急忙朝榜单最上方看去,竟真的写着,第一名:浮梁县赵毅。
接着就是大喜了,几人同窗纷纷祝贺他,赵毅也是大手一挥说道:“今天樊楼我请客”
还有许多同榜的贡士前来恭贺,攀附交情,赵毅通通说了,樊楼请客,大家尽管去。结果就是,赵毅在樊楼请客,赴宴的好几十人。
会试过了,就是殿试了。这是大宋最高一级的考试了,主考官是当今天子,要不怎么天下的进士们,都说自己是天子门生呢。
会试第一名的成绩,让赵毅自信心大增,殿试自然也不在怯场。
殿试也是笔试,阅卷的也还是礼部会试的主考官。只是礼部会挑出答卷非常好的前十名,送给皇上预览。
而且名次也是礼部拟定,最后由皇上钦定而已。
如果让皇上一个人去看几百分考生的考卷,那是不可能的。虽说皇上是主考官,但这些事,自然有礼部的
第七十三章 殿试
赵祯看着赵毅的策论,也有些拿不准了,于是让人拿给身边的诸位相公们观看。
下首站着的,都是大宋最位高权重的相公们。吕夷简最先说话:
“我看此子,只是好出大言,泛泛而谈之辈而已。”
吕夷简现在是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拜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就是宰相。
他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有他的观点在先,其余诸公也不和他争论。没必要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举子,去得罪宰相。
谏官范仲淹却说到:
“我觉得此子说的有道理,不管是火或者工具,都使人们脱离了愚昧。而我们先前,却从来没人去想过,怎么能不断的改善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他从此处立意,还是很好的,我觉得此子有大才”
本来范仲淹不在中枢,国家政策方面他是无权发言的。但现在是国家的抡才大典,皇上赵祯特许满朝文武畅所欲言。
而且范仲淹也是天下闻名的当代大儒,所以,他的话还是很有一些人认同的。
参知政事宋绶说道:“我觉得吕相公说的有理,此子说法虽然新异,但文章中却无具体办法,只是泛泛而谈罢了”
参知政事是副宰相。
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富弼和范仲淹看法相同,他说道:
“我觉得此子有才,他是真的从民族盛衰去考虑了。既然有人提出来了,我们不妨先采纳,然后让他去试一试。
如果真能创造出些有利于民的东西,那就重用他。
如果创造不出什么,那就再罢免他也无妨。所以臣觉得可以录取他”
本来仁宗还拿不定主意,听了富弼的话,他开心的说道:
“嗯,彦国的话有理,那就这样办吧”
彦国是富弼的字,皇上这话,就算是给此事定下了基调。然后他又看向了枢密使王曾,问道:
“只是,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名次相公你来说说吧”
王曾现在是枢密使,很受宋仁宗赵祯的尊敬。
王曾其人,幼时孤苦,善作文辞。
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累官至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
赵祯即位之后,他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用计智,驱逐了丁谓,朝廷倚以为肱骨重臣。
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又召入朝廷,为枢密使。
这是一个很牛的人物,光拜相就好几次,现在是枢密使。
但是他不管是见识还是文采,都是很高的,所以当今的官家赵祯才问他。
王曾想了一下说道:“若是论文采,十人中他只能排六七,但是他策论却不同于其余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可当第一”
第一,那就是状元了,这可得慎重。不仅策论要言之有物,还要有文采,还要看他的德行,就是形象气质也不能差了。
宋朝的状元,不光是在选才。更是在选一个全民偶像,所以形象气质也不能差了。要是天子选了一个猥琐的状元,那会被全天下人耻笑的。
所以,有时候宋朝殿试选出的状元,并不一定就比探花榜眼有学识,也有可能是长得丑,才与状元无缘,便宜了后面的傍晚或者是探花。
御史韩缜说道:“此子文采并不能力压众人。若是点为状元,恐怕其余士子不平”
赵祯又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欧阳修出班说道:
“这有何难,官家可在殿上出题,考教他们一番,则名次可定”
于是赵毅和其余九人被叫到了皇上面前,赵祯说道:
“你们的答卷我都看过了,每个人写的都很好,我不知道该评谁为第一。
这样吧,你们每人现场写一首诗或是词,让我和在场的诸位相公,再看看你们的才华”
十人互相看看,一时都不说话了。
这你光说让作诗填词,也不说个主题,让我们围绕什么作诗填词这不是难为我们吗
愣了一下,还是赵毅说道:
“还请官家指一物为题”
赵祯看着他,露出了赞许的眼光,头一次面对自己这个大宋的官家,这个士子倒是没有怯场,再返观其余人,则是差了些。
赵祯接着说道:
“昨夜,朕做了一梦。梦中,朕恍惚在一座高山上,伸手就能触碰到天上的云彩;又仿佛朕就是那山,云彩在朕的身边流动;山下还有巨浪翻腾,似乎在冲击着高山。
你们,不妨就以山为题,写诗或填词都行,不限”
好了,这有了主题就好办了。不就是写山吗这可难不倒大殿上的这些状元之才。
有那才思敏捷的,当即就作了出来。其余人也不甘人后,纷纷写出了不同风格的诗词。
有的是说山巍峨高拔,有的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梦见自己是山,又有巨浪来袭,说明官家是既仁慈,又有智慧……
赵祯看九人都说了,唯独刚才,敢问自己主题的那个士子还没作出诗来。于是就问赵毅道:
“你是哪里的举子怎么不作诗填词呢可是还没想好”
赵毅本来正在犹豫,要不要把那首词令抄袭出来,这可是决定命运的时候啊。
刚才那皇帝可是说了,十个人他不能分辨谁的才华高,这才又加考了诗词。也就是说,这是决定谁当状元的最后考试了!
状元,那是远远不同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虽然有时候状元的才华,并不一定就能超过榜眼和探花。但是,状元的前途却不是榜眼和探花能比的。
那是一入朝就当宰相来培养的人才,起点比榜眼探花高了太多太多了。虽然说状元以后也不一定
第七十四章 传胪
宋朝的官员职权有点乱,咱们在这里不妨简单的介绍一下。
宋代官场分为,官、职、差遣。其次又有阶、勋、爵之分。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为了防止有人专权,分化各个部门的权利,把各部门的职权,都分化开来,交给不同部门的人共同掌管。
比如,你担任着户部的官员,但是你却不是在户部工作。而是给你一个另外的活干,称为差遣。
也就是说,差遣才是你的实际工作,而你的官职,只是用来领俸禄的。如果只有官,没有差遣,那你就是闲官一个,没有任何职权。
在宋朝有可能你的官职只是一个侍郎,但是却在干着宰相的差遣。
还有一些荣誉称号什么的,比如中书令,尚书令这些。
宋朝承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实际上三省六部制度,被宋朝改的面目全非。或者说,它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制度了。
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实际上已经被架空。
中书门下两省合二为一,称为中书门下省,主管朝廷政务,还有朝廷策略的制定。最高长官称同平章事,就是宰相,此时是吕夷简在担任此职。
另外,中书门下省,还设有中书后省,门下后省两个下属机构。佐官分别是中书舍人,给中事。
六部也成了中书门下省的下属单位。
同时又设立枢密院,最高长官称枢密使,总管全国兵事,雅称:太尉。现在是王曾任此职。
还设立三司,主管全国财政大权。
三个部门皆互不统属,这样,就形成了北宋两府三司的制度。
还有台谏,台谏是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分为两个部门。
一个是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以监察宰相为要务,其长官为御史中丞。
另一个是谏院:掌谏诤,对象为天子,长官为「知谏院事」。
这些基本就是北宋的政治体系了。
现在是嘉佑三年,皇帝是赵祯,宰相是吕夷简,枢密使是王曾。
还有副宰相参知政事三人,分别是宋绶,盛度,蔡齐。副宰相的职责就是辅助宰相处理政务。
正宰相就是同平章事,副宰相参知政事这就是大宋的几位阁臣了,也称相公。
宋朝参知政事最少一名,最多四名,为了分相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