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除掉我们的本钱,一共赚了146000元。”
一个人能分73000块,从陈锡良招商夏晓兰,到如今把三万套运动服卖掉,不过才两个月时间。
听上去钱特别好赚
就算是分期支付货款,有多少人能拿出十几万呢。
还得有生产渠道和销售渠道,夏晓兰刚才的不快也消失,不管怎么说,陈老板的确是带着她赚了一回钱。
这个人找她是分担成本压力,共抗风险,却也有还夏晓兰人情的意思在。毕竟上一次录音机那笔“块钱”,夏晓兰也带上了陈锡良。生意上就是这样有来有往的,单打独斗不容易干成大气候,互通有无,才能一起发财。
454:准备国庆开业(加28)
如果夏晓兰听到康伟大言不惭质疑她让周诚囤房子的决定,一定会笑呵呵坐等康伟以后被房价打脸。
84年在京城买几个小院子,怎么不能养老了
中途别抛,到时候不仅能养老,还能过上很高水平的养老生活呢。当然,再过30年,周诚也才50出头,远远称不上老,要是一直呆在部队,这年龄正是周诚事业峰值高的时候。
“我听你嫂子的话,我之前劝你也买两套,再不济等你以后结婚,不用等着单位分房。香烟生意我是不能做了,原本早就要结束的,这里要对你说声抱歉,知道你小子搞这生意正在兴头上……但说真的,小伟你别太贪心,钱够花就行,这生意你再撑两月,该丢手就丢手。到时候谁捡起来你不用管,反正和咱俩都没关系。”
倒腾香烟现在还能赚钱,到底能赚多久钱
之前家里面都不管,现在他爸忽然说不许再搞,周诚心里也要琢磨。
如果这生意不能再碰,他总不能把康伟独自陷在里面,那不成了替他周诚顶锅的么。
康伟咬咬牙,“我听您的,给我一个月时候收尾!”?他是没有周诚聪明,但他有个优点是不嫌丢人,愿意听聪明人的话。周诚不可能害他,要不根本不会带他一起倒腾香烟。赚的钱不少,鹏城这边还有新生意,康伟被鹏城的太阳晒得黑了不少,他觉得建材店是能赚到钱的。
周诚要退出,康伟也果断决定结束香烟生意。
做正经生意也很赚钱的,反正康伟瞧着夏晓兰从倒腾鸡蛋到现在,怎么也有小十万身家吧。晓兰嫂子是没有本钱,还不肯要诚子哥资助,他康伟不一样啊,不仅有本钱,脸皮还厚。
谁“资助”他,他都是愿意接受的!
‘安心建材’,从7月份夏晓兰南下筹备,几大股东都在忙活,也足足搞到如今,才有了可以开业的资本。
几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国庆那天正式开业。
要与国同庆,就干脆搞得热闹点,鞭炮要多放几挂,舞狮子的人也请来,鹏城这边还找得到这些班底,那些香港人投资的厂就喜欢搞这套。
这个时候,刘芬也是在鹏城的。
有了边防证,她从羊城到特区也很方便,刘勇就劝等国庆一起回去。
建材店是安了电话的,业务需要,这个电话不得不安装。刘勇在这边混了几个月,这点点小事不用求助汤宏恩,当然也不可能寻求天宸的老板刘天全帮忙——刘天全也把刘勇的底摸的差不多了,知道刘勇除了有一家几乎是空壳的远辉装饰,真正的实业就是这家开在人民桥小商品市场的建材店。
刘勇的身家,真是比刘天全想的还少。
因为建材店,看样子也是几个人合伙的。刘天全可搞不清乱七八糟的股东,他也不用搞懂,只要知道刘勇是真的穷……背后的本事也真的大就行。
夏晓兰一离开鹏城,没有她监督,刘勇和刘天全凑在一起,其实也很有共同语言。
倒不是说吃喝嫖睹样样俱全,在吃喝上面,刘勇算是被刘天全这个本家带着,很是见了市面。刘勇觉得刘天全为了“南海酒店”一桩工程正是太拼,堂堂一个港商大老板,整天和刘勇一个小包工头混在一起,也不觉丢了身份。
但“南海酒店”,外甥女说不能碰,人情是越用越薄的,那工程超过了远辉的能力,别看能从刘天全手里分到钱,综合起来是得不偿失。
汤宏恩的“友谊”,可比南海酒店的工程有价值多了!
汤宏恩只要三五年不调离鹏城,刘勇和夏晓兰在这里老老实实的做生意,还怕没有钱赚吗
机会那么多,何必为了一时的利益,丢掉一个长久的隐形靠山。根本不需要汤宏恩帮什么
455:她在华清过得咋样?(1更)
从小县城考到华清去,是什么体验
84年没有论坛,没有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交平台,除了听考上名校的人亲口说,还真找不到答案。
夏晓兰也不能免俗,站在校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安庆一中的孙校长。
那都是军训前的事了,结果信件特别慢,等到国庆节前安庆这边才收到信。夏晓兰已经在京城开始了新的征程,县一中的孙校长还缅怀在高考的荣光的。
七月份成绩出来,也才两个多月嘛!
八月份夏晓兰拿到通知书,还不到两个月呢,孙校长觉得自己这不叫兴奋过头,而是自然反应。
毕竟,夏晓兰虽然离开豫南去京城上学,她拿下高考状元对安庆县一中的影响,不过才刚刚开始。今年县一中的生源变好了,有些学生原本会在一中和二中之间摇摆,今年直接就报县一中。
通不过考试的,再回过头去二中。?这不仅是安庆县的情况,连安庆县周围,河东县都有学生来一中念书。
孙校长也不是啥学生都收,成绩太差的,他肯定不要的。
这些学生都是被省状元的光环吸引来的,安庆县一中出了个高考状元,教学水平肯定不低。反正不管咋说,学校在省教育厅也挂上号,今年九月就分配来两个豫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新老师。
因为夏晓兰当时是在阅览室接受的省台采访,省厅虽然没动静,奉贤市教育局却觉得安庆一中的阅览室太寒酸。
“应该修一个图书馆。”
教育局的领导这样对孙校长说,孙校长会拒绝吗当然是很愉快的答应下来!
图书馆的经费很快就批下来,虽然才开学一个月,现在都破土动工了。这事儿孙校长也和夏晓兰说过,她当时承诺要捐点书给图书馆,这次写信又提了下。
84年,修一个图书馆要不少钱,把图书馆填满,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发行的《鲁迅全集》,一本单册就要78元,而这一套书,整整有16本!
要想把这套书买齐,就要花1248元,新华书店购买,价格童叟无欺,没有折扣。
当然,这是精装书,平装书会便宜一点,比如沪市译文出版社在1980年印的世界名著《简爱》,一本就只要205元。
买书不便宜,老师工资不高,还是喜欢抠出生活费买书,包括孙校长也是这样,他老婆允许他每个月买本书,价钱不许超过5元,如果要买贵的书,孙校长就只能攒两个月。奉贤市的教育局也不富裕,掏钱给安庆县一中修个图书馆就不错了,怎么也是一栋小楼房,还得给里面配上桌椅板凳,再让教育局把图书馆里藏书的钱也出了,说实话,他们倒是想出,经费有限制!
“可以倡导大家捐书嘛。”
家里有啥旧书,可以捐来图书馆,一个人出一本书,慢慢的安庆一中的图书馆就被填满了。
教育局的领导是这样对孙校长说的。
夏晓兰当时还没去京城报道,想着图书馆建好了,自己手里应该也有点闲钱,就和孙校长说过,会捐一批书给学校。一批是多少夏晓兰并没有定,而且要捐什么书,也得有选择,总要适合高中生看的。
大概就是些文集、世界名著、教辅资料等等既能开阔眼界,也能对学习起到正面作用的书吧。
夏晓兰用的是“一批”,当时就说了,孙校长却没有在意。
这次写信回县一中,夏晓兰又问了一下图书馆的修建进度,看看什么时候捐赠合适。孙校长很是感慨,虽然在谢师宴的时候,夏晓兰就说过她在校外搞得个体经营也能赚到些钱,捐书并不是问题,孙校长还是劝她到华清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业上。
孙校长想来,夏晓兰
456:和晓兰差着等级呢(2更)
亲朋好友,过去的师长,在惦记着夏晓兰,希望她已经适应了华清大学的生活,在学业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有嫌隙,有仇的,则巴不得她在华清大学处处不顺利,失去光环,泯然众人。
当然,这些人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就说夏晓兰和夏子毓,在80年代初期考进华清和考进师院,家庭背景相似,两人毕业后的起点却不一样。夏晓兰如果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分配工作时绝对能去很好的单位。师院毕业的夏子毓就不同了,有的单位优选华清、京大,中科大的学生也很受欢迎,后面还跟着人大、京师大……京师院么,名字和京师大差一个字,却排的有点远。
这种差距,王建华有个在高教司工作的亲爹,勉强能拉平吧。
但夏子毓是没有的,她的家庭背景和夏晓兰岂止是相似,两人分明是同一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夏晓兰父母离婚,亲爹夏大军都失踪大半年了呢。夏子毓原本是比夏晓兰强一点,她父母还开了一家小吃店,虽然在分配工作时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家里经济至少还行。
现在好了,夏大军失踪,夏长征干脆就成了断手的废人。
夏子毓有这个爹,还不如像夏晓兰那样没有呢,夏大军帮不上忙,现在起码不是拖累啊,夏长征却实实在在拖累着夏子毓。虽然暂时击退了柳珊这个情敌,王广平对她也颇为看重,冉淑玉说要还钱给夏家,并要见一见夏子毓父母。夏子毓想来想去,还是暂时婉拒。
现在还不行,她爸那样,见面能说啥。?她妈在京城也没站稳脚跟,跑到王建华父母面前,说不定就把她辛苦建立的一点好感给击碎。
夏子毓肯定不会对王建华放手。
补习班的事在王广平面前过明路后,夏子毓也很是飘飘然一番。
有了王建华帮忙,原本蠢蠢欲动,想把夏子毓撇开,几个人自己搞补习班的师院学生,也变老实了。
王广平还指望着这个补习班做大做强,好好宣传一番,给儿子王建华铺路,哪会让几个学生起别的心思他都不用做什么,只要让人时不时去补习班露个脸,师院的学生就知道夏子毓来往的都是些“大人物”。
对普通学生来说,高教司的一个办事员都是大人物。
夏子毓背靠着大人物,补习班也搞得有声有色,暑假班结束了,好多学生都留了下来,转换成“周末班”的生源。
其实夏子毓把王广平拉来一起办补习班,原本是为了击退情敌,却又歪打正着。
要没有王广平,岂止是师院的几个学生蠢蠢欲动,夏子毓租场地的学校,也完全可以撇开夏子毓……这钱师院的几个半吊子能赚,学校有多年从业的优秀教师,为什么不能自己干
这些异样,夏子毓不是没感觉到。
但怎么解决
就像她建议张翠卖小吃,小吃店确实也赚钱,一旦遇到挫折,夏子毓就没多少处理经验。
忙着搞自己的事业,夏子毓连学业都有点放松了,别说什么国庆35周年的庆典游行,她根本就不感兴趣。但她不敢说,因为王家人很激动,周边其他人也很激动。
师院没有“仪仗队”,游行方队是和其他几个院校合并走的,师院的学生还挺失落。王广平也挺失落,师院还是不够好,如果他当年没出事,王建华就不会被耽误几年。
王建华当年成绩也不错,一直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考个华清、京大也不成问题的。
当时在农场没返城,王建华考回京城就很满足了,现在王广平却觉得遗憾——他却不知道,王建华虽然没考上华清、京大,如果一年前没有选择夏子毓的话,却应该有个在华清念书的女朋友的。
夏子毓把夏晓兰考上华清的事儿说出来,是在王建华面前先下手为强,抹黑夏晓兰的形象。
王建华听了,却惊讶大于愤怒。
 
457:对不起,混的太好了(3更)
王建华和夏子毓在看她,夏晓兰根本感受不到好吗!
胡同里这么多人,街道早就封路戒严,仪仗队还在进行最后的排练。凌晨2点就被校车拉到这地方来准备,而要上午10点才是正式的方队表演。
中间的几个小时,总不能白白浪费,肯定要抓紧时间继续排练的。
有人拿着喇叭在喊:
“华清的仪仗队听好了啊,国旗、过会和年号的先导队后,就是你们!典礼正式开始是1000点,华清的仪仗队之后就是京大,就按我们平时训练的步频和动作,现在大家再走一遍,不要松懈,就当这是正式的表演……”
确实没人敢松懈。
10月的京城,连香山枫叶都染上了红色,秋意凉凉,在凌晨特别明显。
但此时此刻,没有谁会觉得冷。?所有人的心都是热乎的。
华清的仪仗队几乎是最靠前的,受到的关注可想而知。
瞧仪仗方队的动作,就把游行方队衬的很业余,这边是纪律严明的,另一边却是叽叽喳喳几个学校的人乱窜。夏晓兰就站在第一排的边上,这个位置太好了,华清负责的老师当时考虑好久,才最终确定夏晓兰站在这里。
远景就不用说了,但凡是近景,华清站在最外圈儿的人,保证让人眼前一亮!
京大的方队负责人一脸郁闷,这也太有心机了吧
华清从哪里凑出这么多身高和气质都挑不出毛病的男女学生,特别是第一排,居然全是面容姣好的女生。朴朴素素的没化妆,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白衣白裤的,学生的朝气全有了。
简直有点犯规,都是兄弟院校,谁不知道谁的底细呢。
京大的负责人又怎么会想到,华清为了凑足这么多“门面担当”,连刚入校的84届新生都没有放过,直接从军训的营地里拉出来,磨合一下就能派上场。
怯场
不存在的!
负责的老师一遍一遍给他们洗脑:你们就是最优秀的,要展现华清学子的风貌,没有人比你们走的更好了,这是骄傲,是替祖国35周年献礼!
一水儿的大长腿,背又不驼,肩又不垮,穿着统一的白衣库,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就是赏心悦目的风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