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夏晓兰知道以后女追男会越来越多,但说服不了于奶奶,老太太就说这是“掉价”。

    当晚夏晓兰回学校,发现宁雪在等她。

    “我爷爷想见一见和你在一块儿的那位于奶奶,于奶奶能抽出空吗,我爷爷说要上门拜访她。”

    宁彦凡老先生

    夏晓兰没有太吃惊,季、宁两家本来就是世交,于奶奶都认识季江源姥爷,那认识宁彦凡也不奇怪。季家和宁彦凡走的很近啊,看来季家没少找这位老先生讨主意,要不老先生也不会知道于奶奶进京了。

    “我和于奶奶说一声吧,她要不要见宁老先生,我不能替她做主。”

    宁雪不是胡搅蛮缠的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夏晓兰和季家闹得很僵,宁雪又和季雅处的挺好,夏晓兰还以为宁雪会站到季家那边,对她冷漠以对。哪知两人说了几句话,夏晓兰转身的时候,宁雪忽然叫住她:

    “夏晓兰!”

    夏晓兰扭头,宁雪的表情特别严肃认真:

    “这次你做的没错。”

    表现的完美的季雅,并不完美。

    做错事不肯道歉,走到哪里都是没道理的。换了是宁雪,也会坚持让对方道歉,这和宁雪的出生没关系,只要她还是宁雪,就算不是宁彦凡的孙女,处在夏晓兰的位置上,宁雪也会争一个是非曲直。

    天才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可,天才同样容不下别人的刻意羞辱。

    宁雪说完这话就走,夏晓兰忍不住笑了。

    回学校之后她又去了一趟周家,谢谢周国斌和关慧蛾替她出头,也表达了想靠自己让季雅真心认错的想法。

    关慧蛾说她太倔了,夏晓兰也承认。

    周国斌却没有反对,还挺支持她的想法:

    “就算不为了逼季家低头,个人也应该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年轻人只要不违法乱纪,可以勇敢尝试一些新事物。”

    周国斌没大包大揽教夏晓兰该做什么。

    夏晓兰有自己的主意,一个农村出身的小姑娘,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能在京城置业,难道还需要周国斌教她如何经营自己的事业吗

    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周国斌可不觉得自己去干个体户能比夏晓兰强,让周国斌去摆摊,他也做不到对每个挑剔的顾客笑脸相迎。

    周国斌的意思,说是靠自己去打季家的脸,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要吝惜张口。

    季家也是站在上一辈努力的成果上,夏晓兰该接受的帮助,就要接受。

    “周叔叔,我都知道了。”

    能不能和周诚走到最后,夏晓兰还不知道。

    &nbs




588:一起去见宁彦凡(4更)
    307寝室的小伙伴们也相信着夏晓兰。

    夏晓兰并不知道小伙伴们背后的议论,和她们对自己的信心。但她和季家叫板后,收到的善意已经很多,出乎意料的连宁雪都支持她,夏晓兰也在心里列了个“5年计划”。

    在本科毕业时,她应该做到哪一步最好是已经让季雅跪到长安街道歉了。

    发展的脚步太慢,夏晓兰准备等西单的店开起来,用‘蓝凤凰’两家店面作抵押,找伍行长撸点贷款。

    以前是觉得慢慢来没关系,现在夏晓兰想要钱生钱。

    季雅不就向往美国的生活吗

    等季雅回过神来,夏晓兰都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华国搞出一摊事业了!

    找伍行长贷款的事夏晓兰比较有信心,谁买国债券,伍行长就给谁发放贷款。夏晓兰出了店面能抵押,还有什刹海的四合院呢,伍行长亲眼瞧见买的,抵押个几万块没问题。

    年底商都服装店的分红,夏晓兰估计一次能有5万以上,加上手里的一点钱,先把西单的店开起来。再用西单的一家店和四合院做抵押,夏晓兰能从伍行长手里贷款,又能再开一家店。

    只靠在西单开家服装店,赚钱的速度太慢了。

    偌大一个京城,哪怕一口气开10家服装店,这个市场也是填不满的。

    南方沿海地区都时髦起来了,首都人民的服装消费,潜力还大大可挖掘。京城不是没有好东西,进口货哪样找不到但那些好东西得花外汇券,对老百姓来说一点也不亲民……夏晓兰准备卖的衣服当然也不便宜,但不用花外汇券,有钱就能买。

    本小利大的生意不少,就看能不能抓住,就像夏子毓之前搞得“补习班”,夏晓兰觉得路子也没错。

    看看后世的新东方,06年的时候就成功在美国上市,教育培训机构做成这样,难道不是成功

    夏晓兰重生前,2016年新东方的年度财报显示全年营收近15亿美元,上百亿华币的营收先不说利益有多少,搞教育培训机构是有巨大影响力的。社会知名度,国人认可度,可比房地产公司之类的企业名声好。

    “补习班”大有前途,新东方的创始人最初可是从语言培训入手,90年代初期,出国热潮越演越烈,新东方的创始人专注英语培训,是顺势而为。

    夏子毓搞得那个补习班,杂而不精,请几个京师院的学生就能搞定高考补习了

    要换了夏晓兰搞,自己先要把“高考”给吃透,京城那些好高中里的骨干教师那么多,不请他们,却请自己都半懂不懂的京师院学生学生补课不见得便宜,骨干教师也不见得多贵,谁叫这年头的老师的工资也不高。

    夏晓兰一路骑着车,都觉得这是个好商机。

    心里越想越生气,多好一个市场,却被夏子毓那颗老鼠屎搞坏了一锅汤。

    现在夏晓兰也不敢顶风作案,“补习班”被打压了下去,有人为的因数,还有市场的缘故。

    好好一个赚钱的点子,单纯用来赚钱不行吗,夏子毓是既想用来赚钱,还想用补习班给王建华赚名声铺路……这两种目的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夏子毓太贪心了!

    只管闷头扩张,也不想想能不能管理过来。

    要没有夏子毓的补习班把名声搞臭了,夏晓兰想到自己进入了“英语竞赛”的决赛,要再拿个名次,其实可以复制下新东方的模式搞搞英语培训的。

    罢了,市场还不够成熟。

    新东方是顺势而起,90年代初,人们的工资和收入已经涨了,现在才84年的年底,哪怕英语纳入了高考,会专门学习它的毕竟是少数。

    夏晓兰想来想去,80年代比较赚钱的还是服装业,这条路她是没有走错的。

    家电也赚钱,就是本钱大。

    一件衣服进价多少钱,一台电视机进价又是多少钱

    一路到什刹海时,夏晓兰已经把脑子里的思路理清楚。于奶奶和刘芬还没出门,夏晓兰把宁雪的意思转达,于奶奶一开始不太想见,后来又改变了主意。

    “不用等他来,老婆子又不是啥大人物,我去见他吧,你上午没课”

    夏晓兰点头,“是没课,下午才有课。”

    “那你就陪我去一趟宁家。”

    当前689.5字/页

    
1...160161162163164...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