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北凉王前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北凉老人

    南唐、西蜀、突厥,三国边界相连。突厥强,南唐、西蜀弱。

    十年前,南唐熹宗李常与西蜀文帝杨华,会盟于两国交界之处,两国结兄弟之盟,合力共御突厥。

    两国结盟,必然要亮一亮各自的肌肉(军队)来耀武扬威。这样既可以在两国联盟中,为各自增添更多的话语权,也能自欺其人的暗示自己,我南唐(我西蜀)不是最弱之国。

    可光是把军队拉出来演练一下阵型,操演一下武艺,又有些华而不实,俗话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不真刀真枪的打上一场,谁也不会承认,对方比自己强。

    但此时正值两国结盟之际,要是两**队在所谓的竞武较技中有了伤亡,那就不光是彼此面子上不好看了,还会让两位皇帝陛下,在各自的心里产生隔阂,导致两国的结盟,名存实亡,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既然斗军不可为,那就斗君吧。

    当然了,所谓的斗君,并不是两位皇帝陛下撸起袖子,亲自下场肉搏。而是两国的太子,也就是储君之间,彼此‘友好’的切磋一下。

    要说南唐熹宗李常,平时最不待见的人是谁那绝对是非信王李俭莫属。

    不待见到什么程度

    不待见到熹宗李常,除了祭天祭祖的时候,会叫他一声太子以外,平日里,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宫中,他只称李俭为信王。

    皆因为这位南唐太子,整日里不是诗酒书画,就是剑戟弓刀,虽然在文武两道上,信王李俭可称是文武双绝,但他对权谋心术,治国理政,却是半点都不上心。

    熹宗李常,不止一次质问李俭“你一个南唐储君,堂堂太子,文采武功再好又能怎么样不学权谋心术、不学治国理政,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信王李俭嘴上乖乖认错,高呼“儿臣必遵君父之命”转过身去,便依然我行我素。

    李俭的母家,是南唐大族,李俭隔三差五,就会从他那个做家主的舅舅那里筹借银子,以供自己购买那些珍玩字画、神兵利器、名马美人。

    朝野传言,太子府库的宝贝,都快赶上皇宫内库的收藏了。

    李俭平日里,还尽是结交一些寒门清儒和乡野武夫,他说这叫礼贤下士,可在他的皇帝父亲眼里,这就是不务正业,结交狐朋狗友。

    李俭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太子府中,除了一位出身名门的太子正妃之外,还有奉仪、昭训、承徽、良媛、良娣,共七名妾侍。除此之外,他还颇讨许多权贵世家小姐的欢心,堪称是南唐的少女之友。

    熹宗李常要不是就李俭这么一个儿子,恐怕他的太子之位,早就被废了。

    西蜀那边,却恰好相反。

    西蜀太子杨英,用现代词汇来形容,他就是储君中的先进模范,太子里的杰出代表。

    西蜀‘文帝’杨华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微服出巡到朝中重臣、亲王、皇子的府中搞突击检查。

    有一次西蜀‘文帝’微服出巡,到了太子杨英的府邸,恰巧发现了太子府中的乐器‘琴弦染锈,尘埃深盖’

    杨华很开心的夸赞杨英——不喜歌舞艺妓,一心理政勤学,以致琴锈蒙尘,对杨英大加赞赏。

    太子杨英平灭了蜀中唐氏的判乱,文帝赐其辂车、乘马,衮冕王服,玄珪、白璧、西蜀古铠,以示嘉奖。

    杨英以重金请了西蜀补天观的观主石轩真人,为御赐的古铠装饰花纹,并将之转送给了自己的王叔,也就是文帝杨华的弟弟——剑王杨忠。

    杨华得知大怒,他倒不是生气杨英把御赐之物送给了剑王杨忠。事实上,杨华还巴不得杨英和杨忠这两叔侄,可以多亲多近。毕竟杨忠是自己给杨英备下的镇国之臣,他们的关系好了,将来杨英继位后,西蜀的江山也会更加的稳固。

    杨华气的是杨英花重金请道家玄门的练气士,为古铠装饰花纹,他担心这样会导致整个西蜀权贵的效仿,助涨奢侈之风。

    还没等文帝杨华下旨斥责太子杨英,剑王杨忠便入宫面圣,为太子请功。

    原来,太子杨英请补天观的石轩真人,在古铠上装饰的不是普通花纹,而是在不降低铠甲的防御力、不增加制作难度,这两个前提下,将西蜀的连身铠改制成了拼组铠。

    看上去像是进行了装饰,其实是大大减低了制作铠甲所耗用的铁锭和时间。并且,以前的连身铠若是坏了,修复起来耗时极慢,又工序繁锁,若是超过三成的甲身受损,那整副铠甲就得熔掉重铸。

    而拼组铠,可以坏哪修哪,坏哪换哪,节省了大量的修复时间、避免了在重铸中的火耗浪费、增加了铠甲的使用寿命。粗步估算,每年可以为西蜀节省下九百万两银子,几近西蜀每年国库收入总银的三成之多。

    杨英还用情专一,不好女色。西蜀太子府中的侍女,只是凑够了一国储君礼制的最低数量,他每日只和太子妃萧氏,食宿起居在一起,无论是宫闱,还是民间,从没有流传过任何有关于他的风流韵事。

    宫闱朝野,对太子杨英的德行,都尽是赞赏。

    杨英每次上朝出行,都只是坐一架单马拉辕的轻车,两个贴身随行的侍从也穿得俭约朴素。他对朝臣,在无事或封赏褒奖对方的时候,态度十分的和蔼谦卑。若有差遣或责罚时,则又铁面无私。

    两国会盟,文斗‘棋赋论典’、策斗‘政军农工’、武斗‘弓马枪刀’

    西蜀太子杨英的母亲,是西蜀古族——巨灵族的贵女,杨英也继续了母亲一半的血统,生得高大英武,力大无穷。在西蜀,论武功,他杨英仅在‘剑王’杨忠一人之下。

    而南唐太子李俭,穿上铠甲之后,也是英凌挺拔,锐气迫人。天下之人,都知道这位南唐太子武艺高强,但大家都没想到,他的武功,竟然高强到,能力压西蜀第二高手杨英一头,看那架势,就算是西蜀第一高手‘剑王’杨忠,也未必能稳胜李俭。

    在文比斗棋之时,高大威猛的西蜀太子杨英‘顶并冲镇、夹断分刺、碰压拆封’频出令人‘耳赤之攻手’李俭一方也是‘挡顶托退’守得妙到毫巅,严丝合缝。

    策斗之时,杨英的《政农之论》发人深省。李俭的《军工之治》独树一帜。

    就是这样两位在性格、行事上,完全不同的太子储君,斗到最后,竟然斗了个‘文武逢知己、策论遇知音’三局比试,皆是文不分高低,武难决胜负。

    经此之后,西蜀文帝对储君杨英更加看重。南唐熹宗也对太子李俭刮目相看。

    南唐熹宗李常和西蜀文帝杨华,在两国结盟后,第二年的正月,相继重病不起,两位太子监国。半年后,李常、杨华病逝。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

    这两位皇帝陛下皆是少帝继位。在朝中,他们都是孤家寡人,没有半个亲信支持。二人又都是一样的文武双全,精才绝艳之人。在起点上,两位新帝是一般无二,但他们所走的路却又完全不同。

    在两人继位的第五个年头,一首不知何人所作的民谣,在天下各国广为留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祯宗身负流言日,闵帝谦恭为诸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以后,二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和他们做诸君太子时,有天壤之别。

    李俭继位后,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罪己诏。这位南唐新帝,给做太子诸君时的自己,定了三大罪;

    ‘收奇藏珍,玩物少学’

    ‘疏殆懒政,未尽职守’

    ‘食奢用贵,安逸享乐

    接着,李俭又在一旬之内,携重礼拜访了六十四位文武朝臣,希望能与满朝诸公,君臣同心,相辅相成。

    在治国理政方面,李俭提出了养国九政;

    轻赋税、减徭役、精兵提饷、重商、重匠、设内庭、设内尉、设学宫养才举才、设军学府,招各州、府、道、县的帅将军官和其子嗣,入京长驻短居,或传业授课、或进修习学。

    这位祯宗陛下,还把自己昔日为太子时,收藏留存的珍玩字画、神兵利器、名马古物,都卖给了南宋第一大商会——大盛行,并把所得的金银,尽用于执行新政。

    这位曾经风流多情的南唐少女之友,在登基之后,除了把原来的太子妃,立为皇后,那七名妾侍立为皇贵妃和皇妃外,到死都没有再往皇宫中添过一位美女佳人。

    皇宫之中,内侍宫女被遣散了大半。包括李俭、皇后、皇贵妃、皇妃,以及各皇子皇女的衣食用度,一律清俭禁奢。一时之间,祯宗李俭被南唐万民拥戴,盛赞其是浪子回头,南唐贤君。

    反观西蜀,用十六个字来形容,就是——横征暴敛、血流成河、臣心惶惶、怨声载道。

    杨英继位蜀帝以后,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将当初他为太子之时,斥责轻忽过他的右相赵卓、兵部左侍郎种乐、户部左侍郎宁元政、御史上大夫古正、禁军司马殿帅典禁、史部右侍郎郑修、城卫军统领沈括等二十七位大臣,以各种巧立名目、栽赃陷害的借口,满门抄斩!西蜀国都,兴阳城外的菜市口刑场,足足杀了四十二天,才把监斩台上的桌案撤下来。

    杨英不只加重了西蜀的赋税徭役,还在朝野之间,大肆收罗奇珍异宝。并下旨策封补天观的道主——石轩真人和白马寺的僧头——禅机法师,为护国真人和护国法师,赐金万两、赏良田千亩、御准补天观和白马寺,可设道甲、僧兵各一万。

    这位西蜀新帝,一改为太子时的清俭勤勉,变得残暴嗜杀、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朝野之间,对其稍有不顺者,轻则丢官入狱,发配边疆。重则满门抄斩,鸡犬不留。

    杨英能够如此的肆无忌惮,是因为他有三道护身符。

    他在多年前,就秘密筹创了一个杀手组织,这个杀手组织就是如今在‘天榜十杀’中,排名第六的南冥。天榜十杀,有武道修为绝顶的独行杀手,也有无孔不入的杀手组织。南冥就是后者,也是杨英手中的第一道护身符,杨英的手里,有了这样一个无孔不入的杀手组织,不止能让文武百官‘晨起无头’还能知晓他们每个人的**秘辛。

    听说李俭继位后,携重礼拜访了六十四位重臣后,杨英也效仿李俭,让南冥的杀手,给六十四位西蜀重臣的枕边,放了两只荷包,一只装冥纸,一只装金叶。

    西蜀有三万巨灵军,是天榜十强军之一,由巨灵古族中的精锐组建,他们体型巨大而不失敏捷,力大无穷又心思单纯、忠诚无惧,可以战斗到最后一人,而死战不退。

    主帅巨灵,是巨灵古族的族长,也是杨英的亲舅舅。这三万巨灵军,一万守卫国境,是抵御突厥的主力;一万巡视西蜀境内,如有异动,无需请旨,即可就地镇压;最后,一万巨灵军精锐中的精锐,则长驻帝都,护卫杨英,这就是他的第二道护身符。

    &




第16章 大雪营
    徐虓在义县的时候,就听说过大雪营的恶名。在他想来,一群罪囚军犯呆的地方,肯定是又脏又乱,里面的罪囚军犯也必定个个出口成脏,暴燥易怒。要不然,就是死气沉沉中透着绝望和压抑。

    徐虓心里已经盘算好了,进入大雪营以后,如果有人敢跟他炸刺儿,想欺负他这个新兵,他就用自己沙锅大的拳头,告诉那些英雄好汉,这个叫徐虓的新兵,你们惹不起。

    可到了大雪营之后,徐虓发现,这里与他之前心里所想像的,竟是完全的不一样。

    营地里干干净净、整整洁洁。雪还未停,就有人出来扫雪清路。

    军营里,一座座军帐错落有序,那些扫雪清路的人里面,既有士兵,也有军官。尤其是那些军宫,竟然拿着大扫帚和锹铲,跟士兵们一起干活儿。军官对士兵不摆架子,士兵对军官也没有什么畏惧。

    “喝碗酒,撒泡尿,大雪营的汉子披征袍(那个披征袍、嘿、披征袍)。。。。。。。”

    那些军官和士兵,一边一起清雪,一边还一起吼着“号子”

    在营门内,接徐虓去见大雪营主将的军官告诉徐虓,他们唱的是大雪营的军歌。

    徐虓从这些传说中,罪大恶极的罪囚军犯身上,没有感觉到一丁点儿因为被发配到必死之地的绝望和压抑。更没有遭遇到自己想像中的辱骂和挑衅,这让他这个义县第一好汉‘沙锅大的拳头’没有了用武之地。

    那些军官和士兵看他的眼神,都透着一种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的东西——友善亲切。

    那个军官把徐虓带到了大雪营主将的军帐前,让徐虓先在帐外等候,他进去通禀一声。

    徐虓在帐外等了没多久,那个军官和一个身披黑甲、不苟言笑的精壮汉子,从营帐里迈步走了出来。

    黑甲汉子在徐虓前面停住了脚步,看了看徐虓,目光在徐虓脖子上系的汗巾上略作停留。然后,把他自己脖子上的汗币摘下来,放到了徐虓的手上后,也没说什么别的,就迈步离开了,由始至终都是一脸的严肃。

    军官告诉徐虓,那个汉子是大雪营的副统领荠武夫,别看他一脸严肃,挺吓人的。其实是个面冷心热的好人。徐虓的汗巾是新领的,没有经过去浆过水,会很硬,带在脸上遮挡风沙时,既不透气又憋得慌,风一吹,还特别的凉,就跟脸上带了块冰一样。

    军官带着徐虓进了军帐,大雪营的主将是一个叫洪涛的中年胖子,慈眉善目,说话没有一点架子。

    他一边穿铠甲,一边告诉徐虓,徐虓的军档役碟,他都看了。现在营里接了大帅密令,要连夜行军去关外接应一支商队,等回来以后,再和徐虓好好聊聊。

    他还告诉徐虓,自己和林虎角还有丁横(丁潢的叔叔)是老兄弟。徐虓人还没到,这两位的信就到了,在信里把徐虓是好一顿的夸奖。

    洪涛嘱咐那个军官,先将徐虓送去伙头军那边。

    “在募兵营那边儿,连验明正身再录入军档,折腾到现在,还没吃饭吧,一会儿全营开拔,也没时间起火做饭了,这些给你先垫巴一下。”

    徐虓和军官,刚准备转身离开,洪涛又叫住了他们,扔了两块玉米饼子和一块卤猪头肉,让徐虓先垫巴一下。

    “谢统领大人关心,吃完东西跑起来身子沉,也容易岔气儿,我下午的时候嚼了两个自己带的饼子,现在不饿。”

    “不愧是义县出名的好猎手。拿回去给你们伙头军的伍长,等这次回来,你们自己开个小灶儿,让他炖野菜汤时,把这些肉加进去,也算是大雪营给你这个新兵接风了。”

    徐虓没有再矫情,抱拳谢过洪涛后,和军官离开了洪涛的军帐。

    路上,军官告诉徐虓,洪涛也是义县人。前几天,将军夫人给他生了个儿子,把家里快要出圈的年猪送了两头过来。

    一共四大扇猪肉和下水,洪将军分给其他各营三扇,给大雪营的兵将们炖了一扇肉和下水,四个猪头给大帅和其他几营主将送去了。洪将军自己就留了这么一块儿猪头肉,没想到还没等吃呢,就接到了大帅的密令,要去关外。

    徐虓想起在义县时,那些乡军的统领有什么吃的喝的,都是被窝里放屁——独吞。没想到在大雪营这里,却反过来了,主将竟然把好吃好喝的,都让给底下当兵的了。
1...1415161718...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