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眀志
方不为仔细的搜索着,但他敲完了四周的墙壁和阁楼的整个地面,也没发现电台的踪影。
四周没有,地面没有,还有哪里是自己忽视掉的
方不为静下心来,又瞅了一遍。
对啊,屋顶还没有搜。
方不为躺在地面上,拿着手电把阁楼的屋顶整个照了一遍,果然发现了痕迹。
靠近阁楼门口的屋顶,有一块木板的缝隙要比其他地方大一些。
方不为用手一按,木板纹丝不动。他又用手敲了敲,这两块木板发出的响声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不一样的区别。
方不为把手电咬到嘴里,两只手一起用力向上顶,但木板还是纹丝不动。
只有这一出有疑点的地方,电台肯定就藏在这里。
应该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方不为想了想,手掌贴着木板,向侧面滑。
“吱”的一声,木板应声而开,露出了一个洞口。
方不为再用手电一照,果然发现在藏在里面的电台。
方不为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又把木板合上。
他对电台没有什么兴趣,之所以要找出来,也只是为了印证心里的猜测而已。
方不为原路退回,小心的处理着自己进来后留下的痕迹。
出了阁楼,他将那一块碎纸片贴了在原来的位置,下了木梯之后,他将木梯放回原先的地方,又将那一粒生米放了上去,连米尖米尾的位置都和之前一模一样。
方不为光着脚,跪着倒退出了厨房,同时拿袖子擦着地面上的痕迹,最后又小心翼翼的把那一小堆米粉均匀的洒开。
直到他出了房间才站起了身,放好了那根头发丝,锁好了门,连门锁的正反和位置都是按照他进来的时候摆放的。
回到三楼之后,方不为才有功夫推测那两个挖金子的人和叶太太之间的关系。
但他怎么也没办法把疑似地下党的人物和给日本人通风报信的汉奸联系在一起。
这中间有一个结,方不为知道,只
第二十七章 又见黄包车
问清楚了方不为的具体要求,侍应生又给他送上了一杯清水。
方不为努力的回忆着,自己什么时候来过这样的地方,但脑子里空空如也,一点印像都没有。
自从他醒了之后,类似的情况时常发生,时不时的就会蹦出一些念头来,但当他努力去想的时候,却又什么都想不起来。
算了,等有时间再说吧。方不为摇了摇头,打起了精神,把视线挪向窗外。
前天夜里,他把黄金调包之后,在盒子里留了一张纸条。里面留的地址就是西餐厅旁边的那棵梧桐树。
到沪上之后方不为最熟悉的地方,除了闸北军营,就只有亚新酒店附近。当时时间紧急,方不为也实在想不到合适的地方。
如果那两个人昨天晚上再去药铺挖的话,肯定能发现。就算不会按照自己在纸条上写的方法在树上留下印记,也肯定会就近观察一下。
方不为想是想看一下,那个中年男子或者是黄包车夫会不会出现。
树上没有印记,但不代表那两个人没有发现黄金被调了包。只要看到纸条,那两个人肯定是会到这里来观察一下的。
直到吃完了牛扒,喝完了红酒,还是没有人在梧桐树前停留。但方不为一点都不着急,又要了一杯咖啡,慢慢的喝着。
又过了快半个小时之后,一辆黄包车从眼前经过的时候,方不为笑了。
就是早上在小楼下面放哨的年轻人。
年轻人拉着空着的黄包车,不紧不慢的走着,时不时的转头四处张望,好像是在寻找坐车的客人。但方不为知道,年轻人是在观察。
经过西餐厅门口,年轻人停下了黄包车,准备坐到路边歇一下,顺便等客人。
这条街上有酒店,有餐厅,还有大大小小的洋行,确实是等客的好地方。
但他还没坐下来,那个黑脸的门童就走过去赶他。
年轻人点头哈腰的肯求着,但门童连连摇着头。年轻人不情不愿的抬起了黄包车的车把。
临走的时候,他还有意无意的往里瞅了一眼。
方不为早就料到了一点,年轻人在把黄包车停在门口的时候,他就换到了背对门口的位置,年轻人再怎么看,也只能看到他的背影。
方不为摘下眼镜,装做眼睛不舒服似的揉了揉。平光的镜面斜对着窗户外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年轻人拉着黄包车越走越远。
年轻人一出现。方不为算是证实了心里的猜想。
任务失败了,东西被人捷足先登挖走了。这两个人肯定会先向组织汇报。所以中年男子才会去叶太太那里发电报。
长袍的中年男子,黄包车夫,叶太太,这三个人的身份基本能确定,那位叶科长能花费重金在法租界租一层小楼,想来不会只是为了每个月睡四五天觉,方不为推断肯定也牵扯在其中。
但三月五日上午的那两个电话又是怎么回事
共党抗日之心如此坚决,怎么会有人和日本人搅和在一起
不知道这伙人中间哪一个和日本人有关系
嫌疑最大的自然是叶太太,其次是叶科长。
那两个挖金条的嫌疑最小。如果他们和日本谍报机关有关系,何必要用一个月的时期在药铺里耗着,直接带日本人上门,或是通知日本人动手不就行了
方不为越来越觉的叶太太的问题很大,他预感到,从叶太太这里很可能会得到他想知道的信息。
现在是下午三点多,不知道叶太太回家没有。方不为隐蔽了观察了一下西餐厅外面,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戴上了眼镜,喊过侍应生结了帐,然后离开了西餐厅。
第二十八章 潜入
她又踮起脚尖,看了看门头的缝隙,然后伸出手,从缝隙里扯出一根头发,甚至伸开手指,特意量了量长度。
确实是自己离开时放置的那一根。
叶太太点点头,叶科长才拿出钥匙,打开了房门。
两个人没有回卧室,而是走到了厨房。
到了厨房门口,叶太太蹲了下来,看了一眼厨房的地面,那一层米粉上面没有任何痕迹。
叶太太又直起腰来,走进厨房,看了看梯子上的那一粒米。米粒的头上有一点浅浅的指甲印,正对着阁偻的方向。
叶太太竖远起梯子,轻轻的拉开阁楼的门,门板的顶上贴着一块小纸片。
一切正常,叶太太对着叶科长点了点头。
叶科长轻轻的吐了一口气,打开随身带着的包,原来里面是一台收音机。
叶科长对叶太太点了点头,顺着梯子爬上了阁楼。
等叶科长进去之后,叶太太关上了阁楼的门,又放下了梯子,然后又换了衣服,系上了围裙准备做饭。
……
听到了二楼关门的声音,方不为暗暗的猜测着:穿高跟鞋的是叶太太,那穿皮鞋的会是谁
方不为推断,应该是那位叶科长。
中午叶太太离开之前打电话的时候,方不为听的很清楚,叶太太问叶科长回不回来吃饭。
看看时间,现在是六点过十分,最多再有半小时,太阳就会落山。叶科长夫妇夜间出门的机率不会很大。
但愿这二位不是在外面吃过饭才回来的。
正这样想的时候,方不为听到了二楼厨房里的动静。
有人踩梯子的声音,有开关柜门的声音,好像有人进了阁楼。
细细的听了一会,方不为只听到了高跟鞋的声间,皮鞋的声音消失了,应该是上了阁楼。
方不为靠在门口,外面传来教授夫妇的说话声,应该是在吃饭。他忍住了想要跑到厨房的冲动,回到床边,耳朵贴在了靠近厨房的那面墙上。
能听到叶太太做饭的动静,但听不到是不是有人在阁楼里。
至少知道这夫妇二人是要在家里吃饭,那自己的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方不为静静的等待着,过了快有半个小时,才听到教授夫妇吃完了饭。
然后又足有十几分钟,夫妇二人洗过了碗筷。
可能是因为方不为还在的原因,夫妇二人回了自己的房间。当听到隔壁的关门声时,方不为一骨碌下了床。
他看了看自己床头的水杯,顺手抄了起来,然后打开房门,走进了厨房。
教授夫妇并没有出来,不然就会发现方不为光着脚。
方不为把耳朵贴在靠近阁楼的墙上,静静的听着。下面果然传来一些细小的声音。
“呲呲……啦啦……”
“呲……呲……啊……”方不为听到了歌声。
“呲……股票……”股票两个字是一个男人说出来的。
这是什么
收音机
收音机能干什么
接收电报
方不为猛的想到一个可能。
听到教授的房间里有响动,方不为迅速的直起了腰。打开了水笼头,接了一杯凉水。
房间里没人出来,但方不为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厨房,他端着水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一口气喝干了杯子里的凉水,然后把杯子扣在地板上,整个人爬在了地上。
叶太太一直在厨房忙碌着,动静不小,方不为自然也知道,他是在替正在阁楼了收电报的叶先生打掩护。
方不为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等。
等了足足快有半个小时,方不为听到了皮鞋踩地的声音,叶科长从阁楼上下来了。
厨房里的动静也消失了。但过了一会,方不为听到了高跟鞋下楼的声音。
 
第二十九章 暴露
王八蛋,早不来晚不来。
方不为现在的位置正对着一楼的入口,进来的人只要一抬眼就能看到他。
方不为把手枪藏在身后,把门推开了一条缝,侧身往里扫了一眼,看到一个男人侧身躺在地上。一把椅子翻倒在地,旁边还有打碎的碗和洒落的米饭。
应该是晕过去了!
方不为闪身进了门。这个时候,两个法国人刚刚走进小梯,方不为才刚刚把门合到一半。
关门的同时,方不为手里的枪已经对准了躺在地上的男子。
越到这种时候,他越不敢大意。
地上的男人没有一丝反应,方不为依然不敢松懈,枪口又转向两个卧室门口。
等听到楼下的两个法国人进了房间,关上了门,方不为才轻轻的把门关紧。铁门碰到门框上,发出了轻微的一声响动。
地上的男子还是没有反应。
方不为把包放在了地上,双手举着枪,慢慢的往里走。
他先走到餐桌旁,慢慢的蹲下身,一手持枪,一手伸长胳膊,翻了翻躺在地上的那个男人的眼皮。
人确实昏过去了。餐桌上就摆着一盘菜,是中午的那盘芹菜。
但方不为还是举着枪把房间里整个搜了一遍,确实没有人之后,他才收起了手枪。
这位应该就是叶科长!方不为看了看躺在地上的男子,想了想之后,把他架了起来,拖向了厨房。
…………
叶太太坐着黄包车,出了法租界。她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下车步行穿过了一条大街,进了一家衣店,和店员说了一句什么,她进了里间,再没有出来。
几分钟上之后,她从衣店的后门出来,旗袍换成了短褂长裙,连头发也换了一个样式。装扮有点像女大学生。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她的人,根本认不出来。
她又坐上了黄包车,来到了英美租界的一家书店。
现在已经接近八点了,快到了关门的时间,书店里基本上没有人了。
叶太太进去之后瞅了一圈,走进了里面的书架。旁边有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正在那里翻着一本书。看到叶太太的时候,下意识的抬起眼皮瞅了一眼。
叶太太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随意的翻了翻。她虽然低着头,眼角的余光却是不停的观察着四周。
这个时候,书店里加上她只有四个人。老板在门口,除了旁边书架前的那个年轻人,还有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眼睛的中年人在她的身后。
叶太太放下了手里的书,又往前走了两步,拿起了另一本。
她站在这一排全都是外文书籍。
年轻人好像选好了书,到老板那里结了帐,然后离开。老板看了看时间,冲店里的两个人喊了一句:“打烊了!”
中年男子也拿了一本书,走到老板那里去结帐,店里只剩下叶太太一个人。
叶太太最后什么也没拿,空着手离开。出门的时候歉意的冲老板笑了笑:“没选好,我明天再过来!”
老板看着叶太太有些眼熟,应该是常客,无所谓的笑了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