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诸天最强基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雕刻石光

    其次,北洋舰队缺乏船械与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史料记载,“初,鸿章办海防,政府岁给四百万。其后不能照拨,而户部又奏立限制,不令购船械。鸿章虽屡言,而事权不属,盖终不能竟厥功焉。”

    由于停止购船械,导致光绪二十年,“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只有八艘,余船尽供运练之用”。而倭国则“每年必添铁快新船一二艘”。

    说白了,北洋水师没人没钱,李鸿章不想打。

    但在战争开始后,黄海海战前,李鸿章转变了态度,他开始主战。这点从李鸿章与英使,俄使的谈话中




第7章 吃美食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甲板之上,水师提督丁汝昌脸上、胸口被烧伤大片,毅然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丁汝昌出身淮军,并非海军,专业知识不及留洋培训将领。但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

    从他留下的大量亲笔文件可以看出,他海军专业术语熟练,表达准确,相当熟悉舰队业务,具体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抓落实。某次,运抵军中的煤炭短少10吨,丁汝昌硬是5次追讨,直至补齐,从中可以看出丁汝昌对舰队建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在历史上,作为北洋舰队的提督和中方战场指挥官,丁汝昌的战场指挥有一定失误。并且在战前没有明令确定自己的代理人和代理旗舰,在交战过程中没有或已来不及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以致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指挥职能,使全舰队处于群龙无首而各自应战的被动局面。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倭国海军在整场海战中指挥也同样是一团糟,完全是各自为战。

    回到现实,丁汝昌心中万分沉重。

    北洋舰队不比倭国联合舰队,整支舰队一共十艘战舰,损失一艘就少一艘,更重要的是会动摇李中堂、朝廷的主战信心。

    两支舰队激战到现在,北洋舰队舰战伤的伤,损的损,更有两艘被倭舰包围,凶多吉少。

    此战,形势不容乐观。

    “中堂大人,我对不起你。”

    丁汝昌闭上眼睛,努力不让眼睛留下泪水。

    “报……”

    传令兵跑步而来,单膝跪地,脸上有着不可思议的神色,“提督大人,倭寇舰队退了。”

    “什么”

    丁汝昌豁然起身,因为伤势颇重,差点摔倒,幸好随从急忙扶住。

    “什么情况,快说。”

    丁汝昌目光炯炯的盯着传令兵。

    不怪他如此激动,黄海海战打到现在,北洋舰队虽然有多艘战舰受损,但并没有沉没,维修之后,还能再战。

    所以倭舰退走,北洋舰队实力犹存。

    此战,他就对得起李鸿章,对得起朝廷。

    “大人,初步得到消息,倭舰有三艘主力战舰被击沉,具体情况还待核实。”传令兵道。

    “三艘主力战舰,被击沉”

    丁汝昌声音一下子高了八度。

    身为水师提督,他岂能不知这里面的含量

    比如北洋舰队,一共十艘战舰,但载重、排出量、航速达标的主力战舰也不过五艘,倭国是六艘,其他的是辅助战舰,没有多大的战斗能力。

    而且击沉和创伤又是不同。

    倭舰受创,维修之后还能再战,但被击沉,整支舰队的水平上限立刻下降三分之一。

    更何况是三艘!

    “快、快探明具体情况,是哪三艘还有,我方战舰是否完好,有没有被击沉的……”

    丁汝昌激动的浑身颤抖,声音都嘶哑了。

    “是。”

    “大人,天佑北洋。”

    “大人,我北洋有救了。”

    周围的随从、参谋、副将纷纷围过来,喜极而泣。

    “是啊,天佑北洋。”

    丁汝昌老泪横流,“来人,扶我到栏杆上,我要看看。”

    随从扶着丁汝昌来到甲板栏杆上,一眼望去,海面上的硝烟逐渐散去,炮声零落,极远处十多艘挂着倭国旗帜的战舰狼狈远去。

    左右两方,挂着三角黄龙旗的北洋战舰缓缓朝定远号聚集。

    局势已定,北洋全胜。

    吁

    丁汝昌长长松了一口气。

    “报……”

    传令兵再来,“禀报大人,据查,致远舰击中倭国吉野号、高千穗号、赤城号三艘战舰的炮仓,使之沉没,倭舰退逃。”

    “吉野高千穗赤城”

    丁汝昌眼中发亮,这三艘战舰在倭国联合舰队中是最好的战舰了,这次倭国损失严重。

    “好、好、好。”

    丁汝昌连说三声好,又道,“派快艇靠岸,电报中堂大人,向他老人家报喜。再传邓世昌大人,我要亲自询问战况。”

    “嗻!”

    天津,直隶总督署。

    直隶拱卫京师,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非朝廷要员、大员、嫡系不能担任。



第8章 各方反应
    “卖报了,卖报了,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大捷,倭国联合舰队被重创五艘战舰,击沉三艘战舰,倭寇大溃败。”

    “卖报了,卖报了,黄海大捷……”

    九月十六日一早,报童吆喝声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引的京城百姓争相购买。

    “我来一份《新闻报》”

    “两份《万国公报》”

    “一份《字林沪报》”

    “哈哈,果然是大捷,倭寇弹丸小国,敢犯我大清,纯属找死。”

    “北洋舰队涨我大清国威,李中堂好样的。”

    “是啊,我还以为这场战争我们输定了。”

    一些准备明年科考的举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聚在餐馆,大快朵颐,以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要知道,在甲午战争前,媒体同国人一样,根本没把倭国放在眼里,认为倭国只是一个“东夷小国”,而中-国则是“天朝上国”。倭国打中-国犹如“螳臂当车”,中-国打倭国就是“泰山压卵”,这是国人的普遍认知。

    作为社会的精英,很多报人也持同样的观点。所以在甲午战争前,所有人都认为倭寇必败。

    但平-壤一战,清军溃败600里,一下子镇住了国人。

    他们才恍然,倭国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成果,虽然是弹丸之国,但实力不容小觑。

    陆战溃败的阴云笼罩着国人,他们期待一场胜利。

    现在终于来了,而且是大获全胜。

    岂能不庆祝哉!

    “致远舰威武,李旭威武。”

    康有为看完报纸,赞叹不已。

    梁启超点头,“是啊,幸赖李旭击沉三艘敌舰,否则黄海一战,谁能取胜,还未可知。”

    “此乃英雄也。”

    谭嗣同等人竖起大拇指,“陛下求才若渴,北洋出了这等豪杰,陛下一定欢喜万分。”

    ……

    养心殿,光绪拿着两份电报,第一份是最早的,只是描述黄海大捷,第二份则是一份详细的奏报,描写了黄海海战的详细情况。

    不到两千字的电报,光绪已经看了一夜了,每一个字,每一行字都看了无数遍,甚至都已经背了下来,但依然没有看腻。

    “老师,天佑大清,天佑大清啊。”

    光绪激动无比的抖动电报,对着下侧一个长须枯瘦老者说道。

    老者是两朝帝师,光绪帝的重要支持者,主战派首领,翁同龢。

    翁同龢半夜就被光绪叫起来,打着哈欠,懒洋洋的道:“赖陛下指挥有方。”

    其实,翁同龢虽然是主战派首领,但是黄海大捷,他并不是多么高兴。

    因为他和李鸿章不对付,北洋舰队是李鸿章的势力,李鸿章出了风头,他能高兴才怪。

    很多人认为,北洋水师不敌倭国联合舰队,是慈禧挪了海军军费。但还有一种说法是,甲午败后,翁同龢千方百计逃避责任,将失败的原因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认为李接战不力,甚至提议将其斩首,此外还称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其实北洋水师多年未添寸舰,完全是翁同龢等人裁撤相关经费的结果,却把污水泼到慈禧的头上,因此为“后党”深恨。

    也就是说,在历史上,甲午战败,李鸿章有过,慈禧有过,翁同龢也不是好鸟。

    都是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考虑。

    甚至单纯、激进、鲁莽的光绪极力主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和后党争夺皇权。

    不过此时此刻,光绪帝完全陷入了幸福中。

    平-壤溃败,他面临的压力极大,朝廷、太后压得他喘不过来气。

    光绪太需要一场胜利证明自己。

    现在,胜利来了。

    所以,他对北洋舰队,对功臣李旭感激万分。

    &n



第9章 两个建议
    大海辽阔,除了在威海卫维修的,北洋舰队五艘战舰扬帆,目的地,天津大沽口。

    他们要在那里接受朝廷嘉奖,并接受李鸿章慰问。

    致远舰,李旭正在机械师打磨一个枪管。

    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返回威海卫,水师提督丁汝昌亲自为李旭大摆宴席庆祝,各战舰管带轮番来敬酒,李旭虽然推辞了一部分,但依然喝的伶仃大醉。

    醉酒醒来,李旭惊出一身冷汗。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而他现在又大出风头,同僚之中一定有嫉妒的,而且还有传说中无孔不入倭国情报人员,万一打他的黑枪,死在这个世界,岂不冤死!

    李旭暗自告诫自己,以后要保持清醒。

    还有,要弄一把武器用以防身。

    武器最好的选择自然是手枪,手枪机动灵活,而且易存放。

    但是李旭寻找一番,皱起眉头。

    整个威海卫竟然没有一把自动手枪。

    李旭自看过战争史,没有了解武器史,自然不知道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手枪(即自动装填手枪)是由美籍德国人雨果?博查德于1890年发明的,这种手枪1900年后才装备了到了军队。

    清国远落后世界,自然没有自动手枪。

    不过,这难不倒李旭。

    李旭注射1级机械序列基因药剂,虽然【机械专精】【热武器专精】成长度只有20%,但利用现有的工业条件,制造出领先这个世界科技几十年的手枪,还是可以的。

    想到就做,李旭利用致远舰上的工具,开始打磨起来。

    他现在是北洋舰队功臣,要什么材料,都不会有人阻碍,所以进展很快。

    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

    因为火门手枪、火绳手枪等发射间隔长,步骤繁杂,许多时候还比不上弓箭。

    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清国官兵大部分装备的都是击发手枪,也就是发射一颗子弹,然后填充,然后再发射,依然很麻烦。

    少数军官用上了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能一次性填充6颗子弹,但也需要手动旋转,才能击发下一颗,速度不快。

    李旭准备改造一款真正的自动手枪,而真正的自动手枪是既能自动装填,又能连发射击的手枪。

    还要保证威力、射速、填装子弹数量。

    李旭略一沉吟,很快就有了方向,毛瑟自动手枪。

    毛瑟手枪在后来的中国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盒子枪,也叫驳壳枪、20响。

    一天之后,驳壳枪问世。手枪口径 7.63mm,容弹量22发,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弹仓供弹。

    威力虽然比不上后世手枪,但在这个时代,加上【热武器专精】【冷静之心】提升的瞄准度,足以自保了。

    还有,黄海一战后,李旭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自己’融合了一部分,等真正打败倭国,就能全部融合。

    呜呜

    汽笛声响起,北洋舰队经过一天多航行,抵达了天津大沽口。

    砰!砰!砰!

    定远、镇远、致远等战舰刚一靠岸,岸上就响起了礼炮声。

    红花、红绸点缀在岸边的柳树上,站岗的士兵后面是热情的百姓,他们翘首以盼英雄到来。

    经过隆重而繁杂的典礼,李旭终于见到了晚清重臣李鸿章。
12345...3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