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但她清楚这是大事,绝不敢贸然求情,只有弱弱地唤着。

    安心!

    顾承面容平静,没有承诺什么,迈入了大殿中。

    千秋万代殿是西汉留下,据说是由阿房(páng)宫残骸炼制而成,本来作为未央宫的中枢,后来被闲置。

    此时殿内一片冷清,早已无人往来,却无一丝灰尘,更有一位宫装女子盈盈拜倒,恭迎顾承的到来。

    这女子最为耀眼的是一头火红长发,披肩洒下,相貌上看不出年纪,仿佛豆蔻年华,又像是饱经风霜,驻颜有术的妇人,待得顾承迈入殿中,立刻掌心向天,以额抵之:第八代雌龙祝融氏,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秋,大汉万年!

    顾承瞳孔微缩。

    祝融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神话中的祝融共工,撞倒不周山,此世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也隐有传说,当然不是什么洪荒流十二祖巫的说法,而是两个强大到极致的氏族首领。

    到了夏商周,祝融氏已经演变为八姓,讲白了就是血脉变得稀薄,不是最嫡系,是没有资格称呼为祝融氏的。

    而雌龙,则是女流之辈的每代首领之称,这两个身份合二为一,实在惊人。

    大汉后宫内,居然隐藏着这样一尊人物!

    殿下,此乃太祖密诏!

    祝融氏无比恭敬,双手呈上一份密诏。

    顾承展开一看,先是感到同源的血脉之力与浩荡的真龙帝皇威严,确定真实,再细细查看内容。

    他终于明白,当年吕后是怎么失败的了。

    原来第二代雌龙,根本就是刘邦的人。

    刘邦立汉之后,破灭仙门,救下两支上古氏族,祝融氏与玄冥氏,交予张良。

    张良布局,不知用了什么神乎其神的手段,祝融氏那一支最出色的女子,得吕后信任,成为了女流的第二代雌龙。

    于是乎,吕后辛辛苦苦建立的势力,本想保存吕氏家族,却为刘氏做了嫁衣裳。

    不愧是谋圣,算无遗策!

    顾承感叹,看向祝融氏:女流代代都是由你们祝融一族担任?

    祝融氏恭声道:禀殿下,第五代雌龙乃光烈皇后。

    那倒是名副其实了!

    顾承微微点头。

    光烈皇后阴丽华,刘秀之妻,娶妻当娶阴丽华,是为完美的一代贤后,她如果执掌女流,这支势力必然对皇室忠心耿耿。

    当然,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顾承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父皇知道你们吗?

    祝融氏答道:不知!女流只效忠明君,殿下诛张角,开党锢,清阉党,压世家,是为一代雄主,日后当可扫荡群仙,澄清宇内!

    提及仙道,祝融氏语气中流露出一股深深的恨意,丝毫不加掩饰。

    顾承知道她求的是什么了,颔首道:当有那么一日的!

    女流上下,听殿下调遣!

    祝融氏眼中一喜,马上从袖中取出竹简呈上。

    顾承展开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气。

    因为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天下各大世家和分封王族家中的女流成员。

    如果都是如蔡文姬庶母那样的侧室,倒也罢了,关键是里面竟然有许多正妻和嫡女。

    每位女子都有留影以及独特的暗号联络,年年核审,确保忠诚。

    当年的那股势力,在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然膨胀成了一股可暗中左右天下大势的可怕力量!

    起来吧!

    而这份名单交出,祝融氏忠心可表,顾承手一抬:你们既然发现黄巾战术转变,可有解决之策?

    祝融氏道:我举荐一人,可为殿下解黄巾之变!

    顾承问道:谁?

    祝融氏道:他正在洛阳西城,是被我们‘请’来的!

    半个时辰后,顾承迈入一座偏僻府邸,府邸正堂,有道道符文环绕,里面正有个中年书生,在数名气息强横的婢女看守下枯坐。

    顾承远远看着书生那破旧的衣袍,脏乱的发髻,扬了扬眉:就是他?

    祝融氏点头:此人筹策无双,经达权变,欲效仿留侯,成就谋圣之位,却有些桀骜不驯,待得殿下收服他,黄巾定难翻风浪!

    祝融氏对于留侯张良是极为尊敬的,却在话中对书生没有任何贬低不屑,反倒隐隐有些期待,可见这不修边幅的书生厉害。

    而书生起初被阵法所困,看不到外界来人,等到祝融氏带着顾承迈入内堂,竟是头也不抬,大笑着拜下:贾诩拜见太子殿下,敢问殿下,欲平黄巾,愿出洛阳吗?

    (拜求推荐票支持!)

    (感谢书友天晶浑天宝鉴柴周明夫子战天的打赏。)




第十七章 水镜八奇
    贾诩!

    顾承看着这个中年书生,目光幽深。

    在三国中,如果排出十大谋士,毒士贾诩绝对名列前茅,甚至许多人认为他和郭嘉可争谋士第一,而不是智多近妖,名声最大的诸葛亮。

    确实,贾诩是最纯粹的权术家。

    他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

    贾诩的身份永远在幕后,把谋略当作追求,他为李傕郭汜出主意,不是要真心辅佐,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委身于张绣帐下,也是因为张绣对他言听计从。

    这样的谋士,顾承并不喜欢。

    当然,不喜欢不代表不用,驾驭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帝王所为。

    但贾诩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洛阳?

    开什么玩笑!

    顾承掌控炎龙,在洛阳就是无敌,无双七境,无论是巨擘还是世尊,都得蛇盘虎踞,凛然遵从。

    可一旦离开洛阳的范围,炎龙力所不能及之处,顾承就变成了一位执掌两件玄器的凡俗境存在,依旧强大,却远未到无敌的程度。

    何况顾承初掌朝政,灵帝世家外戚都是不稳定因素,此时远离权力中枢,绝对愚不可及。

    当然,这些话顾承不会对贾诩明言:出洛阳如何?不出洛阳又如何?

    贾诩笑道:殿下愿冒风险出洛阳,三月之内,我可助殿下平黄巾,收回冀州荆州,若是不出洛阳,就难以保证了,或许一年不到,八大世家就反了呢!

    放肆!

    这番话极其诛心,祝融氏脸色剧变,怒声呵斥,顾承却笑了笑,转身挥手:杀了吧!

    等等!等等!

    话音刚落,左右四名女流,齐齐催动星力,手中长剑向着贾诩刺去。

    炼神一脉的无双境谋士虽呼风唤雨,但哪能挡得住这等贴身袭杀,贾诩狂舞双臂大叫道:殿下饶命,我有一计,可速平黄巾!

    顾承转过身来,表情如常,仿佛刚才没有下达命令:说!

    殿下,容我饮杯茶水。

    贾诩趁着饮用茶水,仔细观察顾承,脸上很快恢复谈笑风生之色:张宝性子刚烈,勇不可挡,张梁沉稳有儒风,擅于防守。此二人若有张角在,可为助臂,但张角被殿下所杀,两人必有分歧,此次黄巾军欲据洲自守,定是张梁舍下仇恨,听了谋士劝谏,张宝岂会甘愿?

    所以你所谓的妙计,就是以我为饵,引出张宝,令黄巾再度转守为攻?

    顾承看着贾诩,目光冷冽:你欲争谋圣之位,需要一个使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只要计谋有用武之地,恐怕不会在乎江山变色,对么?

    贾诩瞳孔一缩。

    顾承又道:若真只有这点本事,倒也罢了,若想藏拙,日后辅佐一个庸碌无为,却够听话的主公,你等不到那一天的!

    贾诩脸色终于变了,没想到首度见面,这位太子殿下居然对他知之甚深。

    他默然片刻,正色拜下:诩有数计,可破黄巾,敢问殿下,可知水镜八奇?

    水镜八奇?

    顾承有些莫名,看向祝融氏。

    祝融氏对于天下大事了如指掌:禀殿下,应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关,十年前,司马徽要收八名入室弟子,天下世家带着自家子侄,涌向水镜学宫,一时传为佳话。

    世家碌碌之辈太多,至今收入门下的,也不足一半之数!

    贾诩冷笑着道:殿下,司马徽也要争谋圣之位,值此风云变幻二十载,水镜八奇出山,若能搅弄天下大势,主宰人道龙运,他功德圆满,便可进阶圣位。我与他,乃是死敌!

    说着,贾诩目光炯炯地看着顾承。

    所谓圣者,便是在某个领域内,做到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所以同一时代,只能有一位谋圣。

    如果贾诩成就谋圣之位,司马徽就会失败,反之亦然。

    因此贾诩和水镜八奇是天然对立,有我没他。

    这一刻,贾诩要顾承做出选择。

    一边是寒门出身,默默无名,另一边是名满天下,水镜先生!

    恐怕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

    但顾承立刻发问:水镜学宫在何处,如何灭之?

    贾诩先是大喜,然后摇了摇头:水镜学宫历代培养学子,司马徽与天下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殿下暂不可动!

    顾承听出了贾诩的重点在于暂之一字,思索片刻,问道:那黄巾军内的谋士是?

    贾诩答道:水镜第一奇,田丰!

    作为袁绍麾下的第一谋士,田丰的名气没有三国麾下的谋士大,但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若不是袁绍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官渡之战的结局绝对会改写。

    田丰提出的对曹战术,是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可谓论持久战,都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当时的局面,足以让曹操欲仙欲死。

    可惜袁绍不听,坐拥四洲兵马,山川黄河之险,明明能徐徐图之,稳操胜券,偏以为兵多将广,必胜之,急吼吼地与曹操决战,最终自取灭亡。

    此世田丰入黄巾,他本就是钜鹿人,乃是张角三兄弟的同乡,自然容易得到信任。

    贾诩道:殿下杀张角,遏止住了黄巾军席卷天下的势头,令仙道算计落空,却也让世家看到机会,借黄巾试探大汉国力,水镜第一奇落子黄巾,正为日后诸侯崛起!

    如此判断,和顾承之前所见毫无二致,贾诩更划分了准确的时间:三月破黄巾,天下得太平,六月破黄巾,则暗流涌动,若一年后不得破黄巾,必烽烟四起!

    顾承看向贾诩,目光熠熠:速破黄巾,计将安出?

    先收荆州,再伏冀州,解铃系铃,仙道互斗!

    贾诩胸有成竹,长袖一摆,骤然间换了一身崭新的道袍:殿下忘了史道人乎?

    (大家可以猜一猜水镜八奇到底是哪八位,猜中四五位不难,全猜中不容易哦,如果有在剧情前期就猜中的牛人,给你们发红包,越早猜出的红包越大,有兴趣玩一玩的,别忘了在书评区留个言,书友群号229587921,欢迎进来讨论,注意这章有个关键提示哦。)

    (求推荐票!)



第十八章 天师道统
    所有势力,都不可能铁板一块。

    大汉皇朝,争权夺势。

    八大世家,明争暗斗。

    仙家道教,也有明确的派系。

    昆仑山上,西王母东王公护佑人道,毕竟是方外古仙,只会派些弟子入世,大汉自然要扶持自己的道家势力。

    比如后世被道家尊称为张道陵,得太上亲传的张陵。

    三十年前,张陵于云台飞升天界,作为谋圣张良的八世孙,他根红苗正,留下的天师道统,更是得到大汉皇朝认可。

    而顾承没想到的是,史子眇居然是张陵的徒弟。

    若问史子眇是谁?

    顾承九岁前,何后怕他如灵帝前面几个儿子一样夭折,就一直寄样在史子眇的道观中。

    这位史子眇给顾承的印象,就是标准的世外道人,每日引气打坐,淡泊无为。

    所以若不是贾诩提醒,顾承根本不会联想到他的身上。

    殿下,那人今日果然来了!

    贾诩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距离道观还有数里之遥,手中握住一支墨笔,于虚空挥洒,写出一个隐字,众人的身形直接消失。

    即便如此,祝融氏也第一时间护在顾承身前,确保万无一失。

    道观内有人争斗?祝融氏,你带着蔡琰,先回承乾宫!动用女流的力量,保蔡邕在襄阳无碍!

    顾承眉头一扬,掌心龙纹耀起,化作一袭披风披在肩上,神威赫赫,挥了挥手吩咐道。

    是!

    祝融氏遵命,蔡文姬心头大暖,行礼退入黑暗中。

    两女离开,顾承和贾诩向着道观走去,一步迈入,天地变化,竟是到了一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别有洞天!
1...5253545556...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