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西朝呀。”种师中怅然的叹气的说道:“西朝老臣看不到解决的时候了。”
“能,一定能的。”赵桓依旧在宽慰着种师中,想要让他能够放轻松些。
种师中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官家,兄长走的时候,说官家仁善,老臣这也要走了,还是要说官家仁善这茬,西朝这会儿不能救,他们乱的越厉害,我大宋介入的时候,他们才能越安稳。”
“血不流干净,他们是不会感恩戴德,反而会骂我大宋乘人之危。官家,莫要动了仁善之心。”
赵桓点头,种师中和赵桓的预计是一致的,他再仁善能怎样大宋没有粮食救他们,也就是曹娴开口,放了一些相信大宋的人入了关。
他不是没有给过这些人机会,不管是过箫关入秦凤路,还是从磴口入河套,在蝗虫起之前,都是易如反掌,现在蝗虫起,再想进关避难,那是白日做梦。
“这就好,这就好。”种师中不再说话,看着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在风中变幻着形状,而在阡陌之中奔跑的孩童,还有远远可以看到的黄河堤坝,脸上都是安详。
种师中看了看身边站着的大宋皇帝,笑着说道:“愿我们大宋,千秋永昌。”
言毕,种师中的手,便从赵桓的手中滑落。
赵桓有些颓然的坐在了槐树下光滑的石头上,哪怕是皇帝,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束手无策。
赵英带着内侍们将种师中的尸骨收敛,他走到槐树下说道:“官家,也切莫伤心,种太尉也是七十有二,这七十古来稀,也是喜丧。”
“葬在皇陵吧。”赵桓寻思了很久,终于开始了修缮大宋皇陵,大宋先祖的列贤们,都埋在皇陵之中,把种师中埋在皇陵里,就是配享宗庙之意。
赵英有些疑惑的问道:“那种少保”
赵桓想了想说道:“也不缺完颜宗望一个跪像,一道迁过来吧。省的朕哪天忘了。”
赵桓是怕忘了给种师道迁坟吗他算是怕自己忘了初心,种师道埋在勾注山太远了,他害怕离的太远,把当初的艰难都给忘了。
“种太尉呀,你现在拦不住朕给你的两个儿子恩荫了。”赵桓给种师中盖上了白布,算是做了最后的收敛。
赵桓示意内侍们将种师中的尸首抬走,对着赵英说道:“提醒李邦彦要把种太尉的传做好,记得多刊印一些,这样以后哪怕是种家后人不忠,也有传流传,还有人会记得种师中这个人名,不能学了刘法。”
“种太尉的葬礼呢,让群臣们都去,悼念一番,好好布置,不能让天下人寒了心。”
赵桓最后看了一眼内侍抬走的模样,自己真的是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种师中走了,其实追悼、作传都是对他的打扰,但是他依旧如此做了。
“这是那个李仁爱”赵桓皱着眉头看着不满两岁的孩童。
赵英笑声说道:“叫李仁友,任得敬的外孙。”
“你要做什么”任氏一直呆呆的站在旁侧,听到赵桓问话,吓得浑身一哆嗦,将孩子抱在了怀里,瑟瑟发抖。
赵桓嫌弃的看着任氏,他当然不准备做什么,他也犯不着跟一个二岁的孩子较劲。
“赵英领着去洗漱下,安排在官舍。”赵桓才懒得理会这两只丧家之犬。
第九百零一章 焦虑不安的官家
赵英看了一眼任氏,紧蹙着眉头,只能感慨官家真是生冷不忌,谋杀亲夫的女子都要吃
是夜,赵英说起这茬的时候,罕见的被赵桓训斥了一顿,赵英跟了自己这么久,老是领会错圣意。
“朕就是想李承顺脑子有病,任氏那么歹毒的人,都留在身边,曹贤妃那么贤惠,他不留在身边,就因为是河西九州梁家安排在他身边,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没有识人之明。”
“而且任氏有曹娴身段好蠢材一个。”赵桓拍着桌子。
他宫里是有个遗孀,还有俩抢来的人妻,他的确也承认自己是个铁渣男,但是赵英把他误会为人妻推土机,是几个意思有那么明显吗!
赵英想了想,说道:“估计是生了孩子,西朝王庭就有些风雨飘摇了,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身材才走样了,养在官舍几个月,自然就回来了。”
赵桓放下了手里的奏章,府州边事安定,折家二房折子彦被斩首,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他越发发现自己手头的事,越来越少了。
是大宋安泰了
赵桓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大宋这安静有点过分。
国泰民安也跟自己有关系吗
这会儿不应该四处都是急报,蝗虫飞起来了吗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让皇城司的县尉司,好好筛查下有没有蝗灾的消息,另外让李纲层层施压,高压之下,丑态必然百出,看看有没有瞒报蝗灾的,朕总觉得这群该是的官僚在瞒着朕。”
赵英挠了挠头,其实皇城司的县尉司早就从去年开始,防蝗除蝗的消息出来之后,都盯着呢,每日都在上报,他笑着说道:“官家,臣记下了,曹贤妃那里催了。”
雨花阁。
他最近半个月很少去雨花阁,多数半夜处理完公事,就直接回转延福宫,三个孕妇,三个产前抑郁症,弄的赵桓头皮发麻,还有个净出馊主意的朱凤英,肚子里有个娃娃还不安生。
但是今天,他还是破例准备去雨花阁一趟。
所有的皇帝都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当皇帝久了,慢慢就从原来的模样,被皇帝这个壳子,塑造成了一个模样。
赵桓也不例外。
多疑,是所有君王的天性,没有哪个皇帝能幸免于难,都是总有刁民要害朕的被害妄想症重度患者。
明明天下四安,国泰民安,非要怀疑官僚们在瞒报,在诓骗他。
明明曹娴是个老实的姑娘,只是遇人不淑,但是皇帝偏偏要怀疑。
“今天西夏任氏和李仁友进京了。”赵桓坐在精心打扮过的曹娴面前,突然抛出了一句话。
曹娴看着官家的模样,瞧了半天,掩着嘴角轻笑:“陛下是想让臣妾给任氏求情,还是不给任氏求情不求请吧,显得臣妾薄凉,求情吧,官家心里又不舒服。”
赵桓想了想看着曹娴的眼睛问道:“那你是求情,还是不求请呢”
曹娴看着赵桓极其认真的模样,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眼角滑落了两个泪珠。
“你哭什么”赵桓无比头大的挠着头,这冷不丁的就哭了起来这女人都是水做的吗
曹娴拭掉眼角的泪,引着官家走到了床榻的边缘说道:“我要给陛下生孩子,生了孩子,陛下也就不疑神疑鬼了,女人呀,就是找个归宿,陛下是个仁善的人,是个好归宿。”
“臣妾打听了,按照大宋皇室的筛选标准,臣妾这身骨,想入宫那还得看着老宫宦的脸色。苦短,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曹娴直接用热情融化了赵桓,她清楚的知道官家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赵桓就是不安。
之前曹娴就察觉到了官家的一丝不对劲,而种师中的走,似乎激化了这一情绪。
赵桓没有他自己想的那么平静,他其实很慌张,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赵桓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这种情绪。有时候,人并不了解自己本身,也很容易被情绪也操控,但是曹娴看了出来。
次日赵桓扶着腰,参加种师中的葬礼的时候,都不清楚昨日的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而曹娴却罕见的来到了延福宫找到了朱琏和李清照。
“官家最近比较焦虑,你们发现了吗”曹娴喝了一口茶笑着说了今天的来意。
李清照和朱琏互相看了一眼,她们习惯了大宋那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样的官家,突然听到有人说官家极为的焦虑,他们仿若听到了安娜在讲天方夜谭一样可笑。
“官家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李清照摇头,天下谁都可能倒下,唯独大宋的皇帝,不会。
曹娴讶异的看着朱琏问道:“你也这么认为的吗”
“有什么问题吗姐姐多虑了。”朱琏也是一脸疑惑的问道。
官家是大宋的天,官家哪里来的焦虑和不安
是的,所有人都认为大宋的皇帝应该是正常的,也应该是无所畏惧的。
曹娴想了很久,才说道:“我想着,官家哪天出去散散心就好了。”
“官家那个闲不住的性子,去哪里散心,都会变成视察,弄的鸡犬不宁。”朱凤英听到曹娴这么说,轻笑着说道,她跟着官家一路北上,官家一路上哪里有散心的时候不是军务,就是政务,一整天忙到晚。
曹娴点头,扯了一些家常,虽她还是止不住的担心,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官家是无碍的。
直到三日后的常朝上,赵桓和李纲大吵了一架之后,要罢免李纲的风声,在汴京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开。
赵桓将所有的朝臣赶走以后,愤怒的说道:“李纲说天下无事,这怎么可能无事呢我看他就是当了宰执,翅膀硬了!觉得朕奈何不了他了,真是气死朕了。”
赵英低着头说道:“那若是天下真的无事呢”
“出去!”赵桓一伸手,愤怒的咆哮着,把赵英也从文德殿上赶了出去。
一个人影从文德殿外走了进来,速度很慢的来到赵桓的身边。
“朕说出去,你听到了吗!”赵桓愤怒的吼着:“谁让你进来的!这里是文德殿,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擅入!”
“臣妾绝无擅闯之意,只是陛下心中烦躁,臣妾有良方献上。”
第九百零二章 再走天下路
普通的人会焦虑,皇帝也会焦虑。
普通人家会焦虑柴米油盐,皇帝也会焦虑自己被欺骗,尤其是赵桓这样,眼里只有公务,功业心、事业心很重的皇帝。
他从登基之初,就是金兵南下围困京师,之后马不停蹄赶往太原。
连年征战从无休息,好不容易回到汴京,就是人仰马翻的荆湖、苏州水患,鄂州水疫之事,更是压得赵桓喘不过气来。
结果因为鼠疫,陡然停摆的战事,以及长达半年,居然丝毫没有任何的大事发生,大宋朝上下井然有序,让赵桓有种活在梦里的感觉。
而随着种师中的死,在赵桓心里固若金汤的西北防线,已经不再坚固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终于爆发。
面对曹娴闯进文德殿的赵桓,愤怒和复杂的情绪都有。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恐怕是出现了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矫情。
而曹娴却对这一幕似曾相识。
“说。”赵桓并没有粗暴的将曹娴撵出去,能够通过亲从官的重重关卡,来到文德殿内,那肯定是大宋朝上下默认,需要一个人制止大宋皇帝即将狂躁。
“其实陛下应该出去走走,亲眼看看这天下是不是和朝臣们说的一样歌舞升平。蝗灾、旱灾、水涝等等都是大事,并不是说官员用力捂就能捂住的。”曹娴请笑着将官家从御案上请了下来,走出了文德殿。
赵桓看着文德殿外太阳如日中天的时候,终于点了点头,他真的需要出去看看。
大宋皇帝的启程速度很快,毕竟李纲被罢免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汤汤,倘若再没有一些变化,大宋朝上上下下将活在惶恐当中。
当大宋朝的大驾玉轳再次出现在陈桥驿,并且一路西行奔着府州方向而去的时候,大宋朝臣和汴京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若是大宋的皇帝不再英明,他们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大宋皇帝在他们心中一直是一个擎天一样的人物,带着大宋朝从最危险的兵祸之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当出了京城之后,大宋的一切仿若是迎面而来,赵桓心里所有的不真实,开始烟消云散。
大宋朝真的好起来了。
其实以赵桓现在的政治素养,他不应该犯这样的显而易见的错误。
靖康年间,大宋也没有到那种穷途末路的地步,否则南宋一百八十年的延续是如何成功的要知道南明就存在了二十多年的历史。
北宋末年的危急,只是大宋出了三个比较昏聩的皇帝和长达百年无战事,军备松弛导致的应激性的危急。
当一个政权从上到下变得健康的时候,对灾变的应对能力,就会变得游刃有余,能够将灾害缩小,到一个历史上找不到只言片语的存在。
在经过了六年的对内深度改革,对外征战顺利的年代,大宋朝正在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大步向前。
“就是这里,当年朕和种少保两个人行至河间县,觉得这里依山傍水,是一个好的练兵场,种少保同意朕在此设立大宋朝的新军练兵场,你不知道,当时禁军一天行军十里地,差点把朕给气撅了。”赵桓指着硕大的练兵场,对着曹娴说道。
赵桓指着硕大的沙场,看着在训练场地里腾挪训练的军卒,掷地有声的说道:“这里孕育了大宋最强军!”
赵桓的眼神中充斥这回忆笑着说道:“这里是当年种少保定下的军功爵均田征兵制的地方,当时种少保一直觉得朕太年轻,扛不起这份锐意变革的压力,坚持由他来主持这项政策的制定,借着河东路兵祸,一举奠定了龙兴之地,河东路。”
曹娴点了点头,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道:“可是这奠定军功爵均田征兵制的龙兴之策,正在崩解,新田策,将大宋的百姓牢牢的拴在了土地之上。他们无法让自己进入工坊,创造财富,而是在地里刨食,大宋的米粱储备正在用一种极快的速度增长着。哪怕是江南水灾,但是依旧增长到了几次大灾,粮食储备依旧完成了陛下当年许下的各地常平仓三年养民之策。”
“所以你在埋怨朕明明手里握着三年的粮食,却坚决不开关放西夏百姓进关对吗”赵桓脸上揶揄了一句,心情还不错。
曹娴一脸无奈,她也就是肚子不争气,这都多久了,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宋的皇帝放下了对朝臣们的偏见,但是对她依旧疑神疑鬼。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仅仅京畿路的二百多个粮仓就储蓄着将近两千万石的粮食,这还是京畿路,大宋各路用来实行青苗法的无息春贷的粮食只会更多。户部上一年统计的数字已经过两万万石,这就是这六年来大宋的积蓄。
“去粮仓看看。”赵桓可是将粮仓的安全和经略使的官帽子挂钩,这还是前段时间宗泽提议,在经过一段亲从官出京探查粮仓之后,赵桓去粮仓查看,很难查看出什么问题,只能看到仓库静静堆积的粮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