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似水年华流年

    但他还是知道一件事,要是海氏坚持要回自己的嫁妆,侯府就会是穷光蛋。

    在内心深处,他根本不希望海氏再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最好早就死掉才好,结果海家人上门打破了他的幻想。

    “他们只是来看看我,其实他们并不是靳家人。”靳侯爷并没有读心术,所以看不出来儿子的想法,就说。

    他虽然不是那种能干的人,但也不是笨蛋。

    能看出来那两个孩子根本对他没有什么感情,来仅仅是因为是一种礼貌,才会来拜访。

    对于这一点,也算是早就有心理准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知道,并不指望海氏能说他什么好话。

    虽然时间过去了好多年,但他还是知道海氏对他的态度,应该是看一坨狗shi的感觉。

    对此,他竟然无法说什么。

    毕竟他拿了海家偌大的资产,却仅仅给了一个名头。

    在婚姻延续的过程中,也没有给与应该给与的尊重和体贴。

    甚至两次诰命都是给了萧氏。

    海氏在心里不看重他,也是他应得的。

    对此,靳侯爷是心知肚明。

    在看到那两个儿女时,他是愧疚的。

    更令他懊恼的是,他们应该是知道整个过程.

    看向他的目光里很平淡,没有痛恨,也没有热度。

    就如同是看一个路人甲一样。

    这待遇反而让他更加感觉是心痛。

    要知道痛恨都是一种在意,而他们根本无感。

    他们两个孩子根本就无意,和他保持太多的联系。

    此刻的他无法说什么,在一开始就是他放弃了他们,说什么都晚了。

    他有一瞬间想要自己一个人静静,为什么他会走到这一步

    “只是看看是什么意思”但靳子瑜不知道,还是急着追问道。

    “他们都过继出去的人,来看看我。以后,你们要是遇到,就当远方的亲戚看就是。”靳侯爷说。

    他有些心绪不宁,多少年不见的孩子们没有他也活得很好。

    那个女人......

    他们的出现,让一直缩在家里的他不得不回忆起过去。

    靳子瑜感觉自己的父亲说的是很敷衍,就接着问:“那他们是来做什么的”

    “赶考,海澜已经是举人,这一次就是进京赶考的。”靳侯爷有些不耐烦地说,能不能让他静静

    靳子瑜一听,就说:“原来如此,父亲,那我下去念书去。”

    他也是一个举子,也要参加这一次考试。

    他一定比那个便宜弟弟强。

    靳侯爷看出来他的想法,想要说什么时,又闭上嘴巴。

    这些年来,他一直闷在家里,也不敢太过关注海氏娘几个。

    他已经对不起萧氏,在海氏和萧氏之间做了选择,他也知道不可能多关注海氏。

    他自然不知道余颖到了南方后,竟然用万贯家财建立了一个书院。

    如果海家以商贾的身份去办书院,只怕是会难一些。

    只怕是没有名士去当先生。

    可是余颖成为县主后,就不太一样。

    下江南后,她请来名士教书。

    渐渐百味书院出名了。

    他和萧氏两个人才知道了一些情况。

    他们在百味书院出名后,曾经想要自家儿子去学习一下。

    结果很意外地发现,那个书院的最大投资人竟然是海氏后,就没有再让儿子去那里的想法。

    在知道海氏的消息时,夫妻两个人都是不自在的,并不愿意在对方面前提起她,海氏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一个禁忌。

    当年的她带着人抓奸成功,他们两个人说实话,都是有种想要死一死的感觉。

    虽然他们后来成功过关,但余颖在他们心里留下一个极为可怕的印象。

    尤其是萧氏,每每想起来,就感觉是低人一头。

    她并不想知道余颖又出什么风头。

    但因为海氏和唐王一家的关系太好,而且她做的事情太过出名。

    有些事情还是陆陆续续地传来,令他们两个人有些惶恐,又有些想听。

    靳侯爷他知道海澜出至百味书院,能到了这时候才进京赶考,应该是不少的把握。

    他刚才想要和靳子瑜说一声,却最终没有出口。

    因为害怕打击儿子的情绪。

    也不知道他们兄妹回去了吗

    再说海澜兄妹回到了他们在京城的家.

    余颖是知道,别人家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

    而且当初海爷给的嫁妆里,就有京城的房子,一直没有动。

    这些年都是让唐王府的人顺便照顾一番,保护得不错。

    这一次他们一起上京城,也是带着不少人到的。

    海宁负责主持家务和处理其他事情。

    海澜则主要是在家里温书,




第二十一章 婚礼
    事情发生时,海宁才周岁的多点。

    刚刚对周围有所认知,她有些吓坏。

    毕竟那个疯子有着狰狞的面庞,以及难闻的体味。

    当天晚上小海宁就发了烧,好在是余颖早就有所察觉。

    一晚上都注意着,给她吃药降烧,给她唱歌,才没有留下什么后患。

    直到两天后,看到海宁渐渐忘记那一幕,恢复了正常,才让余颖松了一口气。

    至于那个疯子,被阿一一棍子打折腿后,抓去送到官府,最终死掉。

    后来才知道这个疯子,是那附近里一家人的孩子。

    变疯后,按说应该是关起来,不祸害别人。

    想不到的是,疯子后来就跑了出来。

    那家人就撒手不管。

    为此已经有不少人受过伤。

    有人找上那一家,要求把疯子管好。

    那家人反而说,他就是一个疯子,怎么可以和他计较

    那家人还攀上县官的师爷,自我感觉很好。

    余颖知道后,心想不是想要比权势嘛

    她一个县主比县官的师爷,要强大很多。

    而且还带着专门侍卫,只是唐王特意派来的。

    她派那些侍卫去找县令,问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县主可不是好欺负的。

    此外,余颖还要求这家人赔款,自家女儿生病了。要是不赔,就告他们一家是大不敬。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海宁、海澜身上有御赐的玉器,这一点上余颖告他们稳赢。

    那一家终于怕了,不得不支付了一大笔钱财。

    包括不少地,才算是了结此案。

    余颖拿过来钱财后,就拿出一多半的钱财,送给那些曾被疯子伤害过的人。

    以前那些受害者根本拿不到补偿不说,一个不好还被打一顿。

    渐渐的大家,都只能是躲开那个疯子。

    她之所以会狮子大开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都是对她刮目相看。

    在他们看来,海家做事相当的仁义。

    那一笔钱要不是她有县主的头衔,还有拿捏住把柄,只怕要不回来。

    就这样,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他们一家人很快就在海家的家乡站稳脚跟。

    其他人原本都知道海家有钱有权,和京城里的唐王府关系密切。

    但因为户主是女子,多多少少是带了几分轻视的。

    他们觉得即使王府是海家的后台,但强龙不压地头蛇。

    海家只有一个女子当家,还是弱。

    那个疯子事情让其他人都知道,海家不但有钱有势,还会以势压人。

    从这之后,那附近的人家,对海家是比较惧怕的,唯一那家有摩擦的人家直接搬走。

    等到后来,大家才发现海家人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到了小镇后,也没有什么扰民之事。

    后来又开了蒙学,余颖又请来了名师,百味书院的开建,让这个原本不算大的地方,变得更大更繁华起来。

    后来这个小镇晋升县城,因为原本的县就比较大,后来小镇的繁华程度超过原本的县城。

    朝廷上的人,干脆把过大的县化成两部分。

    被派来上任的第一任县令倒是乖觉,他到来后,先来见这位县主。

    因为他知道小镇是为什么繁荣起来的是海家一直是坚持培育良种,让小镇跟着种田的人都挣了一笔钱。

    此外还种出来不少外来的植物品种,让大家的饭桌上多了不少新的菜肴和粮食。

    让皇帝是极为赞善,特意把小镇升格为县城。

    县令当然要来拜码头。

    余颖倒是没有在家里见他,而是在地头上。

    如果说县令之前以为县主就是一个挂名的,现在就不确定。

    后来才知道,县主打算写农书,告诉别人怎么种田他一直紧跟着。

    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功劳大头属于县主,但他也是跟着入了皇帝的眼,后来晋升的快。

    后来到了皇帝换人做,也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他晋升为京官。

    这一次他听说海澜兄妹进京赶考,倒是有心看一眼。

    但想了一下,没有动,他有可能是考官。

    这时候是需要避嫌的。

    皇帝也听说海澜到来,自然是比较上心。

    但他知道科举要求的公平公正,就是他想要偏袒海澜,也要他能成为殿试中的一员才可以。

    在知道海家兄妹到了京城后,还去见过靳侯爷后,他对海氏的评价高了几分。

    诚然靳侯爷一家对不起海氏。

    但海氏的儿女也是靳侯爷的儿女。

    要是让两个孩子到了京城,根本就不搭理靳侯爷,这绝对会让人感觉他们的教养有问题。

    而他们要是去见过靳侯爷,情况就会有不一样,别人无法挑毛病。

    这一点,皇帝是很有体会的。

    有些喜欢参人的家伙,就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要是一点点事情,就要一个劲地弹劾,简直太烦的。

    这一刻的皇帝有个念头:可惜的是海氏不是男人,不然绝对是一个能干的官员。

    不过好在是她的儿子来了,正在科考,要是有才的话,就好好用他,希望他不堕其母的名声。

    时间一转眼过去,在经过九天的考试,终于龙门大开,春闱算是结束。

    看上去颜色苍白,好像就要倒地的举子们有些摇摇晃晃地出来。

    连着三场考试,每一场又是三天。

    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核。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熬了好几天的人,自然是各种不好看。

    唯独海澜出来时,看上去比其他人好上很多。

    虽然头发也已经开始出现油腻,但还好。

    海宁看后,有些想笑。

    想了一下,自然是知道不应该笑。

    海澜的好摸样,引来不少人的侧目。

    长安上去接过他的东西,送他回家休息。

    京城里的举子们算是开始等待成绩,而考官们一个个都是在开始批改卷子。

    海澜好好休息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情况。

    等他休息过来,长安这一天来接他们。

    因为唐王夫妻准备嫁女,长平郡主是一早定下的婚约。

    好在是那个准女婿,最后没有长歪,令他们两个人颇为庆幸。

    唐王妃就曾经为了这件事说过唐王,为什么订娃娃亲

    要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事,岂不是给孩子添堵
1...605606607608609...6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