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班主任王玉敏照例在和女儿小燕子较劲,王玉敏说,晚上冷,听妈妈的话,要多穿一点。小燕子扭来扭去的不配合,我不冷,穿这么多,我动都动不了,难受死了。

    冯一平向她招招手,燕子,过来,叔叔有话跟你说。

    燕子正好借机摆脱她妈妈,王玉敏又例行的对冯一平自称叔叔进行了批评,冯一平连忙改口,说错了,燕子,叫我哥哥。

    燕子说,好的啊,叔叔。

    冯一平暗笑,对着燕子的耳朵说,燕子,还是听妈妈的话把那些衣服穿上吧,你争不过的,叔叔跟你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燕子迷惑不解的回妈妈那,王玉敏问她听到了什么,她也附在妈妈的耳朵上,小声的结结巴巴的跟她说了,王玉敏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起来,朱老师就说,有什么好笑的,说出来让我听听呗!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第二十八章 去肖志杰家
    对冯一平来说,初中生活一如既往的单调枯燥有规律,日复一日,始终波澜不兴,平静的很,但也很充实。没有什么娱乐,音乐课经常被其它老师占用,体育课也一样,一周能保证一节就很不错。

    让人难过的是,体育课上根本就没什么事,没场地,没器材,除了教广播体操,原地转之外,剩下的时间,体育老师让大家自由支配,当然,不要打扰到其它班的正常教学。

    很多同学自觉不自觉的,又回到了教室,还有些拿着书来到操场。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催他们学习,他们不喜欢,觉得苦,觉得累,觉得压力大。但真的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他们又反倒不习惯,哪怕是做样子呢也要拿本书。

    看,或者不看,书,总要拿一本在手里。

    冯一平看到围着乒乓球台的同学,每人手里都一本书,不觉有些好笑。这应该是病吧!被虐依赖症?

    这个周末,冯一平不去外公家,他让王昌宁给外公带个话,他去肖志杰家。

    出校门的时候,他让肖志杰等一下,自己朝小卖部那跑。肖志杰看到他提着两瓶酒出来,顿时不干了。你买这些干什么?

    冯一平揽着他的肩往前走,第一次去你家,当然不好空着手,这是礼数,知道吧小朋友。

    肖志杰站在原地不动,你又不是大人,哪来的这么些礼数?再说你爸妈不在家,你哪里来的钱买这么?问你外公要的?那这酒就让昌宁带给他吧!说着就要去追王昌宁。

    冯一平连忙拉住他,还别说,冯一平现在很多方面,还真的是按照大人来要求自己,像这样第一次登门,却空着手,他现在还真的不习惯。

    我外公不喝酒的,这钱是我爸妈寄回来给我零花的,我在学校拿着也没什么用。我这酒也不是买给你的,是给你爸的。你就不要管了。冯一平接着说,如果你去我家,你爸妈也会嘱咐你带点东西的,是不是?

    肖志杰说,那也不用买两瓶吧,一瓶就够。

    酒是县里酒厂的出产的,在本地算是好酒,三块一瓶,两瓶六块钱。现在这个时候,一般随礼五块钱就算高的,所以两瓶酒这个礼过得去。如果不是上个星期,外公又给了他五块钱,他还真买不了这样的两瓶,不过一瓶是不好的,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到别人家做客,只带一样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肖志杰还说,我去退一瓶。

    冯一平松开他随你。

    体育老师的老婆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当然,也不是都不能退,比如如果是张秋玲买了东西要退,看在他爸是副校长的份上,那当然是没二话的,马上就退。肖志杰和冯一平嘛,还没有那个面子。

    肖志杰家在半山腰,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二十来户人家,比较富足。因为他们所在的这座山,是镇里最高的山,也是镇里植被最好的一座山,山中腰粗的树常见,山高林密,物产不少,每家都能分到好大一片林子。公路就从山脚下经过,采到的东西卖也方便,独轮车推到山脚,然后就能搭上去镇里的车。

    冯一平的第一印象是,他们这里烧的柴都很好。肖志杰家门前空地上码的柴,一捆一捆的,每根都比他大拇指粗,像冯一平暑假时砍的那些小灌木,还有茅草,他们这里是绝对不要的。

    都一样,家里已经做好了饭,等着肖志杰放学回家,知道这个星期冯一平要来,肖建平也等在家里,听到声音,他们迎到门口。

    冯一平叫,叔,姨。

    肖志杰妈妈和梅秋萍一个姓,做姑娘的时候都认识的,冯一平满月酒她也喝过。一平来了,都这么大,要在路上碰到我还真认不出来。你妈现在身体好吗?

    看到他手里的东西,你来就来,还带着些干什么?

    冯一平说,没什么,一点心意而已。

    肖建平接下肖志杰的书包,好了,去屋里坐,饭都做好了。小杰,带一平去洗把脸。一平,不要客气啊,当自家一样。

    肖志杰带着冯一平,拿着毛巾和盆到屋外的洗衣池那洗脸,屋里他妈和肖建平说话,秋萍身体一直不好,治病总花钱,家里好像挺困难的,这次来还带两瓶酒,是不是怕我小瞧了她?

    肖建平说,你想的太多,他这是礼数,也没事,等明天走的时候,拿两样贵点的还回去就好。

    午饭果然很丰盛,不但有肉,还有鱼有鸡。肖建平夫妇不停给冯一平夹菜,到了家里就不要客气啊,多吃点。

    换做以前,冯一平还会有些放不开,总要谦让一下,现在他不一样,吃饭有什么好客气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他该吃肉吃肉,该吃饭吃饭,当然,也不能每筷子都夹肉。

    肖志杰也一样,一个星期没吃家里的饭了,今天的菜又好,不一会他们两个就把锅里的饭消灭了一大半。

    肖志杰他妈笑,幸好我煮了两升米。

    肖建平把冯一平带来的酒打开了一瓶,一个人自斟自饮,闻言也笑,每次你们放假回家,看到他那么能吃,我也能多吃一碗。

    冯一平说,我爸妈也说,现在我一个人吃饭,比他们两个的都多。

    肖志杰他妈说,现在是要多吃,你看你,那么瘦。

    冯一平说,我妈也总问我,吃那么多,都吃到哪里去了,一点肉不长的。

    肖建平说,有些人就是长不胖,这样才好呢。

    冯一平他们坐在桌子边,等肖志杰父母吃完放下筷子才去村里玩,这也是礼数。

    其实村里也没什么好玩的,电视没什么好看的。肖志杰有个堂哥在县里读电大,家里有些杂志,他堂哥每个月才回来一次,这时不在家,肖志杰就抱了几本杂志过来,冯一平一看,有《知音《半月谈《今古传奇《故事会,当然都不是当月的。

    他翻了一下,其中有一本很旧的《今古传奇,上面连载《春雪瓶,这是《玉娇龙的续篇。《玉娇龙呢,好像是借鉴,或者说那什么,抄袭了很多北派五大家的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传,差不多是一回事,后来李安大获成功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根据《卧虎藏龙传改编的。

    《春雪瓶这个故事,以前梅秋萍在晚上读给冯一平和姐姐听过,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他当然选了这本。

    很好看,应该说是我们内地武侠小说中绝对的佳作,但是暖暖的太阳晒着晒着,冯一平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肖志杰把他叫醒的时候,已经快四点,他擦了擦口水,这么迟了,那赶快把作业做了吧。

    这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都留了作业,作文可以明天下午到学校写,其它的作业今天必需要做完,因为明天上午他们去山上收柿子。

    饭桌上太油腻,他们干脆端了两把高椅子,坐在放粮食的大木柜上写作业。题不多,也不难,冯一平写的很快,肖志杰却有些心不在焉的,冯一平开玩笑,怎么了?没有张秋玲在旁边不习惯是吧!

    肖志杰把橡皮擦向他丢过来,说什么呢?不要让我爸妈知道。

    冯一平又问,那你就不怕被张校长知道?

    肖志杰脖子一梗,我又没做什么,有什么好怕的。

    老肖同志,你说张秋玲和黄静萍,你究竟喜欢哪个?

    肖志杰小声说,我和张秋玲比较说的来,黄静萍是班里最漂亮的。

    呵呵,冯一平笑出声来,还真挺坦白的。

    希望小学的时候,有没有给她们递过条子?

    我当时和黄静萍是一个班,张秋玲是另外一个班,我没给黄静萍递过条子,班上其它同学写过,黄静萍都没理。肖志杰说。

    我也看出来了,黄静萍是个学习非常刻苦的女孩子,把学习放在首位的,要想她对你有好感,你首先要有个好成绩,不能成绩比她还差吧。

    你说的在理。接下来肖志杰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

    因为有冯一平在,下午肖志杰爸妈回来的早,五点不到就到家。

    晚上吃饭的时候,肖志杰妈妈问起,一平,你爸妈在省城做什么?

    冯一平说,收了板栗后,他们就去省城了,我小舅找了个地方,他们卖糖炒板栗,大概要年前才回来。

    糖炒板栗?

    是,就是把生栗子和河砂一起炒,里面还加上油和糖,省城早就有卖这个的。我家的情况你们知道的,本来底子几薄,我妈治病和建房子欠了不少债,听我小舅说起,我爸妈就想试一下,反正自己家有板栗。

    哦,原来是这样,那现在怎么样?肖建平问。

    还可以吧,现在平均一天能买十几斤,一斤能赚块把钱,比在家里种地要好一些。冯一平说。

    那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赚三四百块钱是吧,那还挺不错的。肖建平说,他有些惊讶,但并不心动。除了种地,肖建平还学了种茯苓的技术,依着地利,在山上种了茯苓,像去年,茯苓就卖了近三千块,在农村,这个收入很不错。

    冯一平说,他们也是被逼的,在家里种地,累死累活的,一年总剩不下多少钱,有些帐欠了三四年还还不了,我的学杂费也总凑不出来,再说我是一直想要多读点书,所以他们想趁现在还算年轻,出去试一试。

    肖建平说,说的是,你们就一定要多读点书,小杰你也要记住,你们只管读,供不供的起,有我们大人想办法。将来只要你们考上了大学,我们做父母的就是勒紧腰带也一定会让你们读。

    冯一平说,叔说的是,我们这一代,至少是要读个大学,不然将来工作都不好找。

    肖建平说,现在读大学都不算什么,好多人都读硕士博士,还出国留学的。听小杰说一平你成绩很好,是年级第一是吧,那到时考县里的一中肯定没问题,就是小杰,我担心他考不上高中,所以一平你平时要多帮帮他。

    冯一平说,现在的年级第一不算什么,初中还有两年多呢,说不定下学期志杰就赶到我前面去了。志杰的数学很好,总是班里前几名。

    肖建平说,我也知道,他说不上聪明,但是肯定不蠢,就是不太用心。

    冯一平说,没有的叔,志杰现比我还用功。就是考试这个东西不好说,有些人就是平时很好,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总是失误。

    肖志杰妈妈说,这样的事我听说过,有些孩子平时成绩很好,考试的时候总是出错,听说还有考试的时候晕倒的。

    冯一平说,是的,听说现在城市里面高考的时候,救护车就停在学校外面的。

    肖建平听了笑了,这样说现在读个书也不容易,搞得比我们种田还辛苦,动不动就要进医院。

    冯一平说,所以我开学之前就和家里说过,到中考的时候,万一没考好,上不了一中,我就想复读。这才是冯一平今天要说的主题。

    肖建平马上赞同,说的是,如果到时没考好,我们也复读,现在复读的也不少,有些还复读三四年的。听了这话,冯一平就放心了。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第二十九章 收柿子
    95年的时候,他们三个都没考好,一商量,如果要上一中,至少要复读一年,再加上高中三年,然后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说不定又要复读,大学再四年,前后要近十年。家里都不富裕,还是读三年中专,然后去工作稳妥。

    虽然后来冯一平和肖志杰都是做小生意,也算中等收入群体,王昌宁更是成为了金领,但这个过程中,他们比其它的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如果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成就会不会更高一些呢?

    当然了,人生的际遇难测,说不定读了大学,也有可能一辈子就在一个公司当个小职员。但现在不一样,有冯一平这个先知先觉的人在,上了大学,再怎么也不可能比原来差。

    就怕到时中考没考好,家里不同意他们复读。所以这些话要说在前面。

    冯一平其实很担心中考。

    原来他没有这个概念,后来看《中国合伙人,黄晓明在里面说,教育部公布的93年升学率,中考是441,换算下,就是93年时,两个半初中生就肯定有一个能升上高中,95年的时候这个升学率只会更高啊,说不定两个初中生里就有一个能升上高中。

    自己当初就那么差劲吗?他决定为自己找一个说法。

    于是他算了一笔账,他们县一中只有三个班,最多最多,招收一百五十人。而全县精简撤并后,有12个乡镇,还有县辖三个镇,加起来就是15个乡镇。而且这15个乡镇里,有好些大镇,比如他们镇,就前后合并了三个乡。每镇至少一所初中,就按15所初中算,每所中学三个班,按150人算,这样算下来,平均录取率为667。

    如果算上后来辍学的,还有一些乡镇初中没有150人,15所中学,按每所100人算,最后的录取率为10,再打个折,就算15,那他们县95年的升学率,离教育部公布的93年的平均441也差了好远!

    原来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早就被平均过。

    对自己算出来的这个数据,他心里没底,也差的太多了吧,于是他当时在网上搜,结果发现一条新闻。2000年以后,广东政协组织了一次调研,发现在当时高考升学率已经达到80的时候,广东的中考升学率居然只有42!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他意料,连广东的高中建设也只有严重滞后。那在90年代,他考高中的时候,内地省份高中的建设只能是更滞后。

    所以,他当时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其实他当年中考的时候,升学率不到10这个结论。原来我不是那么差的!

    只是时过境迁,当时那个结论让他高兴,现在就让他发愁,去年学校三年级两个班,近一百人,只有三个考上了一中。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县辖三个镇的初中升学率,肯定是最高。

    县里最好的初中,县实验中学,县里各机关的孩子都在那里读,如果升学率达不到60,哪个家长同意?估计那个校长马上就当不下去,学校也办不下去了。加上县里其它两个镇的初中,至少会占去一半的名额,剩下的一半,12所中学的近千人争,你说激烈不激烈。
1...1516171819...18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