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张副校长也插了一句,这件事确实双方都有要检讨的地方,暑假是用来补课的,不是做其它事,但这半个多月以来,类似的事情好像还是有几起,教务处还是要担起责任来。
是,我们一定加强工作,我看这件事,就先这样吧,冯一平同学,你先对赵兴同学道歉,然后回去等校委会的处理决定。教导主任说。
说实话,他也有些腻歪,为了外校的学生,处理自己的学生,而且还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这样的事他还从来没做过,更何况自己学生这边是占理的一方。
至于李副校长的那个提议,听听就好,要真想落实,得李副校长先把头衔前的那个副字去了再说。
教育口有个怪象,好多老师,不一定都能管教好自家的孩子,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多年工作下来,他们了解这些学生,而且眼光都恨毒辣,观察几天,就能大概知道一个学生的秉性。
再狡猾的初中生,充其量也不过是未成年的小狐狸,怎么敌得过他们这些经年的老猎手。
对于赵兴这样不断挑事的家伙,都不用他观察,从汇聚起来的情况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个什么玩意。
对不起,冯一平朝着赵兴那个方向,干巴巴的说了一句,然后转头看向班主任。
你先回去吧!王玉敏对他说。
赵兴亏就亏在,他姨父不是正校长,如果是正校长,还可以强行通过对冯一平的记过处理,但他姨父只是副校长,他的提议,一般很难得到另一位副校长的支持,何况另一位副校长对冯一平印象还蛮好。
而教导主任,他只会跟着校长走,而且,他也想当校领导啊,哪怕是个副的!这种时候,不推波助澜就算不错,怎么可能赞同李副校长的偏袒之言。
冯一平跟着张秋玲回到了教室,立马得到了英雄凯旋一般的待遇,有些同学鼓掌,有些同学朝他竖大拇指。可以说,傍晚的这一幕,让好多人重新认识了冯一平。
一天后,校长回校,把三年级三个班主任叫过去,和校领导们一起开了个会。
他也很恼火,一般这样的小事轮不到他亲自处理,但现在这事,牵涉到一个副校长,还有一个是最有可能,帮他在现任上,实现市高中录取零突破的冯一平,所以接到教导主任的电话后,他马上赶了回来。
学校的成绩好,他的履历才漂亮,他的前途才会更光明平坦,凡是有可能危及到他前途的,哪怕是李副校长,该不给面子就不给面子。
当天中午,校委会的处理结果出来,除道歉外,冯一平还需写两千字的深刻检查,张贴在学校公告栏上。
会上还形成了一项决议,以后对进入三年级的插班生复读生转校生,以及其它身份的学生,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决不能让这些新进的学生,影响到三年级原本安定团结的学习氛围,那些不合格的刺头,干脆先剔除在外。
据说校长还在会上说了一句,不要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这可能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吧,要是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估计还是这样的处理结果。
初中三个年级,其实可以说都是为三年级服务,三年级的成绩,不仅仅只关系到带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其实也是学校整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和所有的老师都有关系。
这样的事没闹出来也罢,既然摆到了台面上,除了当事人,没有一个老师会站到影响三年级学习的变数那一边。
不要说你是副校长的亲戚,就算是校长的亲戚,老师们照样也会有微词。
你一外校的学生,打着补课的幌子,完全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肆无忌惮,明目张胆的到处叨扰那些女学生,谁看的过眼?让他蹦跶了这半个来月,已经很给李副校长面子。
结果出来后的第二天,赵兴被李副校长送了回去,而冯一平贴在布告栏上的检讨,当天夜里就不见踪影。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zhoulzhao的打赏!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变通(求收藏 盼推荐)
老师们其实也一样,甚至比学生更想多休息会,暑假里排课,不再是你一节我一节轮着来,而是你一上午,我一下午,然后这一天他们就至少有半天的工夫空出来。
比如今天上午,这四节课,全部是语文,下午连着四节全是数学,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初中一到三年级的课程都已经学完,现在就是复习,这样一连着上,连贯性也挺好。
当然,语文还好,下午连着上四节数学课,啧啧,想想也挺累的。
不过,语文这门课,对冯一平来说真没难度,就是现在中考开始,他也绝对能考出个高分来,一百二十分的总分,怎么也不会低于一百一十分。
除了作文之外——这个当然很难满分,还有可能失分的环节,应该在拼音标注上,前鼻音和后鼻音,比如亲和轻之类的,他有点傻傻分不清楚。
他后来好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技巧,比如声旁代表字是后鼻音,那那个字也是后鼻音,还有声韵配合也有些规律,有些声母,只能与后鼻音的韵母相拼。
所以,他后来干脆就没听班主任在讲什么,一边翻字典,一边总结,几个后鼻音的韵声旁列出来,你还别说,这样一来,有些他一直模棱两可的字,现在都能明确下来。
王玉敏在讲台上却有点不爽,我就讲一个主被动句的变换,你再认真,也用不着一直翻字典吧。难道又是在写什么东西?
下课后,她也不回家,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朝冯一平这走来。
冯一平还埋头写着韵声旁呢,就见一双手伸过来把他的本子拿走,抬头一看,王老师。
你这写的什么?见不是小说,王玉敏气就消了。
冯一平有些不好意思的把自己的想法跟她说了,因为他也记不准是不是只有这两样。
王玉敏听了却眼前一亮,因为地域和天赋的关系,除了一些女生好一点,班上好多男同学也都这样。她只能教这两个该怎么发音,比如舌根和软腭怎么配合,可这个东西太不直观,效果一直不咋滴,冯一平摸索出来的这两条,只要花点时间记一记,肯定比她那个方法好。
她拿过字典,印证了几个,这个想法不错,给我抄一遍,我回去完善一下。
她拍了拍冯一平的肩膀以示勉励,对那些因为她在教室,不大好意思出去休息的同学们说,所以啊,你们要和冯一平多学学,不但要勤学,还要巧学。
中午午休的时候,王玉敏连饭都顾不上吃,在冯一平提出的那两点基础上,反复论证,最后得出这是完全可行而且有效的。
她又花了两天的工夫,完善了一下其它的,比如鼻音和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然后,她立即动笔开始写一篇论文,准备写好了,就给《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寄过去。万一要是发表了,那她以后评职称时就会多加几分。
这也算是她的第一篇论文,而且她也很有信心。
冯一平描述的大好钱途打动了冯振昌,为了这个美好钱景,只和村干部打过交道的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和省里的干部打交道。
他拉上梅义良,通过老蔡居中牵线,请了街道办办公室主任老汪两次,第三次的时候,老蔡并不在场,酒至正酣,他悄悄递给汪主任一个信封,老汪也不客气,伸手掂了掂,熟练的塞到口袋里。
收了好处的老汪还算是有效率,三天后,就帮他们约到了交通局办公室的一个朋友,是副主任,虽然这顿饭出钱是冯振昌,但是酒桌上,这位副主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老汪谈笑风生,冯振昌和梅义良敬酒时,他的态度也很敷衍。
梅义良还好,冯振昌的心态还没调整过来,感觉这是他有生以来吃的最憋屈一次。
虽然桌上的每道菜,换成钱去农贸市场,可以买来他们一家人吃三天的菜,他还是没什么胃口,吃什么下去都觉得噎得慌。
就这样非常不自在的小心伺候了两个多小时,散场前,向据说嗜茶的副主任送上了高价买来的龙井,而且不仅仅是龙井,递过去的小袋子里还塞进了一个信封。
近一斤多高度白酒下肚的副主任,吃的油光满面,话说这样的酒席他吃的也高兴。作为办公室的人,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是冯振昌这样的角色,出钱出力,小心招待着各路领导吃好喝好,今天轮到他做主人,感觉相当不错。
推辞了一下,收下了茶叶,看到旁边有个灰色信封,心说还算懂规矩,终于第一次说了几句正经话,你们也很有诚意,又是我朋友老汪街上的,那我就直说,盯上这些铺面的人很多,那些好的铺面,都已经定了下来,除非你是相当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不然不可能有变动,剩下倒还是有几个地方,也不错,我回去帮你看看。
这话的意思冯振昌现在也明白,副主任后续帮不帮忙,就看他这边上不上道。
堆着笑送走了两位主任,坐上公交车的冯振昌,脸黑的和锅底一样,半个月的时间,五千多块钱花出去,却只得到这样一个连结果都算不上的结果!
已经到家的梅秋萍和冯玉萱都在等他,见他的脸色就知道可能不好,还是问了一句,怎么样?有结果吗?
冯振昌也不说话,咕隆咕隆喝了一大杯凉开水,有剩饭吗?给我热一碗。
冯玉萱连忙跑进厨房,准备给爸爸做一碗炒饭,烧个番茄蛋汤。
还是没结果?梅秋萍关了电视。
冯振昌把今天的遭遇说了一遍,我不想再去找这些人了,也不知道还要喂多少才能定下来,即使拿到了店面,也不可能是什么好铺子,肯定是在边角的地方,估计店面也不怎么规整。
不管是边角还是店面不规整,只要我们用心做,生意总该会好的吧,梅秋萍有些不开心,要是就这样算了,那之前的那些钱不是白白打了水漂?
冯振昌闻言觉得牙都痛了起来,所以我才说算了,这个副主任是管这件事的,但不是具体经办的人,经办的人总要打点吧,还有将来车站的头头们,肯定还要意思意思,得花多少钱?
这真是,这都是什么事,好像花钱找罪受!梅秋萍不甘又心痛。
冯玉萱把做好的饭端过来,弟弟说的也对,长途车站这样的地方,生意确实好,拿不到店面,真的有些可惜。
有什么关系?刚才对着酒桌上的美味佳肴提不起来胃口的冯振昌,现在吃剩饭吃的很香,我就不在车站找,在车站旁边去找。一平说的是,车站的生意是好,但它周围的那些,生意也都不错啊,与其花更多的钱去求人,不如花高价在旁边找个地段好的,或者是多租几间,我就不信一定比不上车站里面的。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书友pp汗的打赏!
第一百三十六章 找店面不容易
冯振昌也是发了狠,他想把这件事做成,但又不想再花钱腆着脸上杆子去求那些当官的,所以第二天一早,把采买的东西送到几个店里,就蹬着三轮车一路问了过去,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在建的新长途汽车站。
车站建筑主体已经落成,只不过外面还搭着脚手架,前后还矗立着两部塔吊,底下也用绿色的网子围着,大铁门那,不时有载重卡车进出。
和他经常去的老车站相比,新车站更大,也更现代,正面这一边,是还不常见的玻璃幕墙。冯振昌有些恨恨的盯着二楼看了几眼,那儿,就是规划的餐饮区,用围在颈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又冒着大太阳,他蹬着三轮车绕着车站转。
门口的那个老头,一脸警惕的盯着冯振昌看,就怕他从哪个窟窿里钻进来,偷建筑材料,看他蹬着三轮车到了另一边,还是有些不放心,恨不得跟在他后面看着。
新车站正对面的那一块,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看样子是个高层商品房小区。其它的三面,是比较老旧的建筑群,临街的铺子也不少,不过现在看来,生意都一般,特别是在这个大太阳的上午,光顾的人都很少。
不过,这些小店,其中的不少,明显看出来是重新装修过,而且以小卖部小吃店礼品店为主。
有几家关着的门上贴着招租电话,他看了看,都不理想,一间铺面开间也就三五米,进深也差不多,至少要两间临着的加起来才合适,不过,到目前为止,看到的这些,都是这里一间,那里一间,没有连着两间的。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他买了支圆珠笔和一个本子,一间一间的仔细看过,把这些店面的基本情况和联系电话记了下来。
开了六家店,关于选址,他也有了些经验,车站旁边的店面,最好的当然是它前门旁边,次之的是后门那,两边的就一般些。
绕着车站转了三圈,确实没有一个如意的,地段好的有,比如现在这间,隔着条路,和车站前门在一条街上,离车站正门也就三五分钟的路,可这间店和隔壁的那个小卖部也一样,开间还不到三米,顶天了也就十几个平方,真的不太合适。
他把三轮车停在路边,摘下头上的草帽,向隔壁那个看着他的小卖部的老爷子张了根烟,叔,麻烦打听下,这附近有大点的店面出租的吗?
那老爷子一嘴的黄牙,铁定是个老烟枪,接过烟在手心墩了墩,上下打量着他,你,租店面?
他和车站工地看门的那个老爷子看法差不多,冯振昌这一身的打扮,标准的捡破烂的嘛,还租店面,还要大点的?
冯振昌不是没看出这个老爷子眼里的狐疑和看不起,他也不想计较这些,诚恳的说,是的,我想找个大点的店面,想问下这附近有没有?
老爷子虽然还是有些不大相信,不过看在他态度的份上,有些戏谑的说,要大点的店面,有啊,差不多两百个平方,够不够?
还真有?够够,冯振昌一迭连声的说,在哪呢?
老爷子往外一指,朝后走,抬头看!
冯振昌依言退后几步,抬头一看,二楼一排茶色玻璃,上面贴着张红纸二楼招租,一看那长度,有下面的近十家店面那么长,地方应该够。
他刚才来回几趟,一门心思的只看楼下的铺面,还真没留意过楼上,这难道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只要面积大,二楼也不错啊,而且租金还能便宜些。
叔,那麻烦问下,从哪上去?他有些急迫的问。
老爷子心想,还搞得跟真的一样,不过还是指点了一下,那边转角,绕到后面,有楼梯上去。
冯振昌一看,心就有些沉,到转角那还有几十米,再绕到后面才能上去,哪即便做出来的东西再美味,装修再好,也招徕不了多少生意。
他抱着万一的念头,蹬着车走了一趟,坐实了心中的猜想,入口倒也是在正中,不过就是在后面。
非常失望的走回来,还是把红纸上的联系电话抄了下来,强打着精神跟老爷子道了声谢,他蹬着车慢慢往回走。
难道就只有这样放弃?一想到儿子说的前景,再想到花在那几个人身上的几千块钱,冯振昌心里非常的不甘。
他回到学苑路的第一家店时,已经过了午饭的时候,他把三轮车骑到后院,从后门进了厨房,看到一楼还是满座,心情总算好了点。
他想自己动手煮碗面,穿着工作服的梅秋萍往外轰他,你出去吧,一身的汗,也没穿工作服,外面的客人看到了印象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