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鹿鼎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轩樟

    现在韦宝穿的官服,则是京城绝大多数七品文官应当穿的官服了。

    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六、七品官员的带子是素银,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五至七品青袍,公服花样,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黑靴。

    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年轻的不像话的韦大人昂首挺胸走进都察院大门的时候,很快就引起了一众门子的注意,大门上红色的漆皮已经多处剥落,如果不是那一排排代表政府权力的招牌,根本谈不上任何的威严之处。

    都察院的门官是个胖胖的老头儿,腆着肚子拦住了韦宝:“这位大人,看着眼生啊、”

    “我是来报到的,我是都察院的人。”韦宝微微一笑。

    对待这些衙役还是要讲究些策略的,韦宝从来不觉得绷着个脸,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就能立威。

    这些守门的门子虽然不是什么起眼的角色,可这出来进去的人们无一能够逃过他们的法眼。

    那门官看过了韦宝的官凭,急忙道:“哦是新来的大人,失礼了,我们已经接到通传,说今天要从翰林院过来几名观政大人。”

    门官虽然口头上客气,但是韦宝能看出来,他并没有将观政放在眼里,表情冷淡的很。

    虽然有点不高兴,但韦宝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是从袖兜中摸出一锭五两纹银,递给那门官。

    门官姓孙,四五十岁年纪,这些中央大衙门的差役,那都是正式编制,虽然不起眼,要是放在现代,那至少




【0667 无所事事】
    “哦,多谢李大人了,您忙吧,您忙,不用管我。”韦宝赶忙道。

    “好,好。”李利民笑容满面的,一直保持这幅模样,也不坐下来。

    这让韦宝有点尴尬,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退出了李利民的官厅。

    暗忖你对个人就这样笑啊一天到晚戴着个面具一般的笑法,你不累啊

    在外面逛了一圈,韦宝过去与几个同来的进士闲话一阵。

    吴孔嘉一直很沉默,高高在上的味道。

    其实这次来都察院的几个人,除了吴孔嘉有明显的魏系色彩,其他几个人的色彩是不分明的,算中立派,很难看出来更倾向于东林,还是更加倾向于阉党。

    过了一会,孙老头乐呵呵的来找韦宝来了,“韦大人,经历李大人回来了。”

    韦宝微微一笑,暗忖,看看人家老孙头多有礼貌啊,蔼的笑道:“哦,多谢了。”

    “哪儿的话,刚进去。”孙老头冲着韦宝笑着努了努鼻子,示意了经历李大人的差房位置。

    韦宝又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几名进士看的微微有点惊诧,不知道韦宝搞人际关系怎么这么厉害

    韦宝却明白几个人的心意,暗忖你们都是书呆子啊都只知道看上不看下,其实对下面人稍微好一点点,人家就会对你很好了,这有什么弄不明白的

    韦宝很大方的邀请其他人一起去找经历李大人,其实他知道,他说不说,大家都会去的,不如索性做个人情。

    但是如果没有韦宝刚才与衙门的门房打好关系,这帮人恐怕今天一上午都得耗在这里干等,恐怕要等到中午衙门的官员都出去的时候,才能碰上要找的人。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有韦宝通晓人情世故,没有韦宝这么灵活。

    李瀚池是个微胖的中老年人,五十岁上下。

    以这个年纪来说,正六品的经历,这个位置算是不高的了。

    不过韦宝知道,都察院的经历似乎是实权派,要是跑到地方上,至少是正四品以上。

    在京城也很有面子,比别的衙门正五品都要厉害的多。

    李瀚池一看到韦宝,当即主动的站起来,笑道:“这位是探花郎吧你们几位都是翰林院过来的新科进士吧”

    众人一起称是,大家都奇怪,为什么这么几个人,这位经历大人独独要先对韦宝说话

    虽然韦宝在这些人当中,在科考中的排名是最高的,可他们并没有职务上的高低之分啊。

    大家都猜想,韦宝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强硬的靠山啊看样子,这小子得个探花郎的功名,并不是随便碰上的,官场的水,果然是够深!

    就包括吴孔嘉也是这般想法。

    其实李瀚池并没有对韦宝有什么特别的,一下子进来几个人,他早就听说过韦宝的大名了,知道韦宝方才15岁的年纪,这几个人都是三十到五十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是韦宝。

    肯定是和最先确定的那个人说话啰。

    是这几个进士心里有想法,所以想岔了。

    然后,李瀚池对大家道:“你们都是观政,平时自己可以各处看看,在都察院衙门当差的人,都挺忙的,我也不方便硬把大家派给哪些人,过一阵,你们要是有合得来的言官,处的好的言官,就跟着他们做事吧。”

    韦宝一汗,还有这样分配工作的合得来的言官处的好的言官这怎么处你不帮我们分配好,我们一个个傻呵呵的跟在人家言官后面问,能不能跟我们处

    不合适吧

    韦宝是这么想的,其余几名进士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谁都没有提出异议。

    初来乍到,大家又不知道都察院的规矩,谁敢多说什么

    多说话的后果,要么是犯忌讳,要么是惹得人家不高兴。

    多看,多听,少说,少做。

    这是官场八字真经,大家都是晓得的。

    然后大家都感谢了一番,退出了经历大人的差房,搞不清楚现在该干什么。

    好在有前面一个月在翰林院的经验,大家都混日子混成习惯了,转悠一番,便到衙门中四处的凉亭啊,回廊啊这些地方,找个石凳子坐着等收工。

    每个人心里都苦啊,除了韦宝是自己背后使劲之后,才来到这都察院的。

    其余的人,包括吴孔嘉,都是不情不愿过来的,翰林院多舒服啊

    地方宽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差房,不做事好像也理所当然一样,哪儿像这都察院,好像每个人都很忙,就他们几个人是无所事事的,而且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与其说是做官来了,不如说是跑都察院当闲人来了,甚至比翰林院还让人闲的发慌。

    毕竟翰林院都是这样的人,大家也没啥心理负担,而都察院的人似乎都有事情做,也不知道都察院的人都是装出来的,还是怎么样,反正看上去,一个个都很忙。

    韦宝倒是没有歇息,上午剩余的时间,将都察院各处差房转悠了一圈。

    他不是每间差房都进去,会看官员衣服服色的,同品级官员的差房他才在门口看看,有正七品以上官员的差房,他就路过一下,绝不逗留。

    这里的人似乎都不喜欢交往,或者说不是很喜欢交往。

    韦宝发现,若是他主动找别人说话,别人会客气的寒暄两句,仅此而已。

    而他不主动找人说话的话,别人是不会主动搭理他的。

    韦宝有点闷闷不乐的下了差,回到自己的总裁府。

    “第一天去都察院怎么样”吴雪霞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因为见韦宝的兴致不是很高,也不知道韦宝想不想说。

    吴雪霞肯定不会怕韦宝,但是在韦宝身边久了,她的大小姐脾气磨去了不少。

    虽然性子是早已经定型了的,吴大小姐依然骨子里是傲娇高冷的个性,但表面温柔了许多。

    这与韦宝是比较随和的性格也有关,韦宝越是随和,就让人越难以在他面前高冷起来。

    更何况,吴雪霞是在韦宝的体系当中。

    体系的最大魅力就在这里,不管你是什么性格的人,一旦融入了团队,慢慢的都会被团队改变。

    这个单位是什么样的,你的性格慢慢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即便不会完全改变,也会减少很多原有的性格特点。

    “还行吧,没有分到事情做,经历让我们先跟着那些言官看,看他们是怎么做事的,却没有给我们分具体的言官,言官们也好像都不太爱搭理人。”韦宝闷闷不乐的将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韦宝现在好像也有点后悔进入官场,他也发现了体制很容易改变人。

    不想留在翰林院,就是韦宝发现翰林院一大帮闲人,成天不做事,怕再过一阵,自己会消磨斗志,和他们一样去了。

    可是到了都察院,都察院的人忙是忙了,可这些人的性格是真怪,一个个都弄的紧张兮兮,神秘兮兮的,不知道搞什么鬼。

    吴雪霞哦了一声,能听明白韦宝的处境,不过,即便心里灵巧如吴雪霞,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

    “他们总有闲下来的时候吧公子耐着性子多等几天,设法在他们闲下来的时候,多找几个言官聊聊天,看哪个言官性子比较好,就多跟那人一起玩,应该慢慢能改善的吧”王秋雅一般是不吭声,不替韦宝拿主意的,不过,她见吴雪霞这回什么都没有说,不由的揷了一句嘴。

    韦宝笑着摇了摇头,“恐怕难,他们真的好像是都很忙,也不知道忙什么。最关键是,我发现每个言官之间也很少说话聊天啊!更不要说与我们新去的人。翰林院的人是话太多了,成天到晚的说闲话,而这些都察院的言官,说是说言官,但言语又太少了,一个个像是哑巴一样。”

    王秋雅哦了一声,“我就是随口说说的,公子不要管我说的话。”

    “没事,自己府里,想说什么说什么,没有那么多规矩。”韦宝笑道。

    比王秋雅更少说话的贞明公主道:“朝鲜也有类似于都察院的机构的,不过我们叫御史。”

    “我们也叫御史,你们的官职都是学了大明的,不会有太多不同,你们的曹,就是我们的六部。”韦宝笑道。

    贞明公主点头嗯了一声,“据我所知,言官们都是做监查举报这些事情,所以平时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做事是要谨慎一些的。想要融入这些人当中,确实很难。除非有熟人,要不然,官场上的派系太多,别人搞不清楚你的派系,你一时半会也搞不清楚别人的派系,人家不敢与你多谈。”

    听贞明公主这么一说,韦宝顿时有点开窍,“对,你说的不错,这应当是关键,听说都察院是大明官场斗的最厉害的地方!越是沉默,越说明底下暗流涌动!”

    “公子不必心急,他们不爱说话,防备心重,可



【0668 李庄妃娘娘走了】
    朱元璋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洪武十三年,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朱八八同学于是废去丞相一职,子孙不得复立。

    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馀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

    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世界政治史上只有路易十四时期的朕即国家可以类比。

    在世界政治史上明朝的政治体系也属于罕见的**政体,施行军权、行政权、监察权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后期由于监察权被废止,国体失衡很快衰败。

    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其后的清朝也大多继承明朝的政治制度。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相当于幕僚长的职务,但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提高,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

    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的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远远不及过去的宰相,只有黑市地位,而没有法定地位。

    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但内阁大臣与皇帝沟通,全赖司礼监。

    由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政之大门。

    为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明太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又设立东厂,明宪宗再设西厂,合称“厂卫”,由宦官统领,自此明朝宦官之权势无以复加。

    文官集团的崛起和成熟,逐渐成为左右朝廷政策的强大力量,甚至皇帝本人在面对这种朝臣的压力之时,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到了弘治以后,情况就已经是明朝皇帝没有办法控制的了。

    皇帝已经变成了权力的来源和象征,但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经没有办法自由。

    比如武宗南巡,权力意识大增的大臣们全体反对。

    嘉靖的大礼仪事件、万历的国本之争。

    此时,明朝的皇帝们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的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

    以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的言官队伍,这批人在本朝品位虽卑,但政治地位却很高,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上则规谏皇帝,左右言路,下则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

    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既威慑百官安分守道、各司其职,也要求皇帝本人的所作所为应该符合天道本身。

    除了言官之外,翰林院、六部、内阁等官员也多次成为诤谏刺劾的主力军。

    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例应回乡丁忧,然而在皇帝挽留下夺情留任;朝中其他大臣认为本朝以孝为大,张居正不应眷念职位。愤怒的官员决定参劾首辅大臣。先是两位翰林,后是两位刑部官员,冒着受到皇帝严厉处罚的风险,上奏参劾张居正。虽然四位官员果然受到杖刑,却在朝内赢得了忠臣的好名声。

    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懒惰造成的,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们都因为要权力和大臣们进行过殊死的斗争,皇帝是权力的来源,他可以给人权力也可以剥夺权力,并且掌握人的生死,这是他唯一可以威胁大臣的地方。

    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而皇帝撤换了一个大臣,会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力。

    所以皇帝也苦于要不回自己作为统治者的行政权力,只能逐渐的退居深宫,做最高的决议人。而所谓廷议这种事情已经不太需要皇帝的参加了。
1...452453454455456...8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