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鹿鼎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轩樟

    就蒙古问题来说,最关键的战略要冲在哪里,韦爵爷认为就是蓟州。

    蓟州在天启年间没有经历什么战事,到了皇太极和崇祯时代就热闹了。

    韦爵爷看来,蓟州最关键的作用是是震慑掌握了燕山地区,清朝时设置了热河都统,整个清朝时期,热河地区的最高长官都是武官,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滦河向上一直到上都方向,草原核心区尽在掌握,进可攻退可守,蒙古地区新兴崛起势力都可以做出快速反应,防患于未然。

    同时也掌握了山海关内重要的水路运输线,铁路出现以前,内河运输补给能力极强,战略价值极高,这样一来,燕山要塞可以得到充足的补给,同时也成为了保护华北平原的屏障。而东侧支流又可以震慑辽河,使兵力可以快速投放到东北平原和东蒙地区。

    所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清廷在地理上就对蒙古地区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所以为什么清廷时期,每年春末夏初要蒙古王公贵族来围猎。

    大家除了打猎吃肉联络感情,清廷还要秀一秀肌肉,告诉蒙古别不听话,不听话就是作死。

    同时,清廷还修建了很多喇嘛庙,文武两开花,彻底解决了蒙古草原几千年的边患难题。

    反观铁血的大明王朝,明朝把燕山地区放弃了,然后在平原上建了长城。

    滦河和辽河都让给别人。

    所以明廷一直被蒙古打的抬不起头。

    大明王朝的这战略水平,韦宝是想不明白的,甚至在最厉害的朱元璋和朱棣时期,都傻的冒泡,该控制的地方不好好控制,自己把战略要地用长城一分为二了。

    打又打不过,战略思路也跟不上,最好也就只剩铁血上吊水太凉了。

    清朝一国多制。

    要想让不同意识形态的国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最省力最高效的方法不是屠杀,而是允许其自治。

    西汉刘邦独创了权利让渡的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一国两制。

    但是,其后的汉人政权在儒教扩张的原教旨主义下,走向的大一统这一条路,以至于历代汉人政权只能在汉唐规模中打转,再无突破和爆发。

    太强调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太强调儒学独尊了,自然不利于疆土的扩张。

    汉人拥有儒教教义这一大杀器,固然可以保持汉文明千年不坠,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独占性,唯一性的弊端也很大。

    由此,华夏后世两次版图的大扩张,也只能由然不被儒教教义所束缚的蒙古人和满人实现了。

    儒学的根本在于礼法上坚信嫡庶观念。

    满清皇帝却是完不搭理的,历代皇帝传位,在诸子之中选贤与能。

    类似宋朝、明朝因为立储而导致的多次国本动摇,在大清根本没有发生。

    在满人的朝廷中,汉人的儒学从来没有被真正尊崇过。

    大清三百年,一无名臣,二无大儒。

    历代满人皇帝的基本共识就是汉人的儒学只适合被使用来统治汉人而已。

    清朝只用儒学治汉人,对于蒙藏回各种并不要求。

    满人精通汉语却不会满语,还要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

    后世以为满人只知道闭关锁国自守,然究其实,清朝十三行的外贸惊人,远迈前代。

    所谓的闭关锁国,在满人眼中却是有效管理。大清外贸商品遍及球,给十个大明朝都比上大清朝的球贸易量。

    任何将意识形态定位一尊的国家,都必然在国际大争上面收殓而失去去扩张性。

    只有奉行多元主义兼包并容的国家才有球视角,才可以频繁对外用兵。

    如果排斥他国之文化,非得将他国之人的意识形态统一了,那么,用兵的成本已经很高昂了,更不用说治理的成本了。

    蒙古人、满人的成就,汉人注定是无法学习也不可能企及的。

    韦爵爷其实是明白这些道理的,但是韦爵爷不想放弃对天地会和天地会治下地区的绝对控制,等于是历代汉人政权的翻版,顶多说在科技上有一点先天优势。

    在制度上,说是推行资本主义,但韦爵爷的资本主义是没有经过原始积累,直接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折腾的。

    这是一个畸形的产物,韦宝自己也很清楚。

    韦宝自己又想拥有绝对控制的权力,让自己向封建皇帝一样。

    韦宝又想获得高度自由,商议繁荣,科技发达,极具扩张性的国家形式。

    可这两者是不兼容的。

    不过韦宝也并不是很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韦宝毕竟是一个凡人,凡人的寿命是有限的。

    在这个阶段,韦宝在制度上,吸收后面清廷的许多经验,再吸收彼得大帝和拿破仑波拿巴的经验,有这两项,就已经很无敌了。

    韦宝并不觉得把清廷的许多封建制度的巅峰之作和彼得大帝,和拿破仑波拿巴放在一起有什么违和的地方。

    而且在时间顺序上,韦爵爷觉得三者是连贯的。

    靠清廷的发展历史打基础,剩下两者是韦爵爷的进阶版。

    。

    ()是,,,,!




【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仑大帝】
    【】(),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

    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

    彼得一世于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他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的中央集权。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俄罗斯出海参与世界事务,向大国方向前进,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

    韦宝能让天地会治下地区实现近代化,超过彼得一世带领俄罗斯的发展速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韦宝对这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自己是重生穿越巨,比彼得一世开了挂的远见,肯定要厉害一点点。

    只是这些世袭的皇帝,继承的是一整套班子,以及已经凝聚了许久的国家。

    他们要做的只是改良,发展。

    而韦宝要做的事情太多,他的社会,完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

    好比一块木板下水,然后才开始用这块木板打造大船,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韦宝是重生穿越到彼得大帝身上,或者天启皇帝朱由校身上,很多事情都会简单的多。

    彼得大帝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的禁卫部队。

    他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并深受西欧文化影响。

    1689年率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

    他把国事交给母亲、舅父等人处理,本人仍专心操练少年军。

    1695年率军3万远征土耳其的亚速,因没有舰队配合而遭失败。

    他汲取教训,在顿河河畔的沃罗涅日建立造船厂,很快建立起一支小型江河舰队。

    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支舰队。

    1696年第二次远征亚速,在舰队配合下终于夺占亚速。

    1697年派庞大使团出访西欧,争取建立并扩大反土同盟,同时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

    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

    1698年夏从维也纳回国,平息射击军叛乱并将其解散。

    随后,面推行欧化改革,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场手工业,振兴国内外贸易,凿运河,开商埠,扩大出口,为俄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取消领主杜马,废除大教长,设立枢密院,打击保守势力,甚至不惜处死皇太子,加强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

    社会文化方面,建学校,办报纸,剃胡须、剪长服,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主张唯才是举。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统一编制,建立由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正规陆军,并扩建海军舰队。

    在进行面改革的同时,发动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

    为对付称雄波罗的海的北欧强国瑞典,先后同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

    1700年初,彼得大帝在北方战争爆发后,于8月对瑞宣战。

    11月俄军在纳尔瓦初战失利后,进一步进行军事改革,发展军事工业,以利再战。

    1701到1704年利用瑞军主力陷入波兰之机,率兵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先后攻占诺特堡、尼延尚茨堡、纳尔瓦和伊万哥罗德等地。

    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大兴土木,建立新都圣彼得堡。

    1708年初在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兵大举进攻俄国之际,指挥俄军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消耗和疲惫瑞军。

    10月亲率俄军在列斯纳亚附近歼灭勒文豪普特指挥的瑞典援军,歼敌9000余人,夺取其部火炮和辎重。

    1709年7月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指挥俄军歼灭瑞军主力,扭转了战局。

    查理十二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

    土耳其对俄宣战后,1711年夏率军南征土耳其,在普鲁特河畔陷入土军和克里木汗**队重围。

    因弹尽粮绝被迫乞和,以归还亚速、允许查理十二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土耳其停战。

    随后,恢复对瑞典的进攻。

    1714年8月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第一次胜利,自晋海军中将。

    1721年9月与瑞典签订《尼斯塔特和约》,夺取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10月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722到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

    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大帝因长年积劳成疾,重病缠身,患有尿毒症等重病。

    他大病尚未康复之际,竟然奋不顾身跳海,企图救助意外落水的士兵,因此病情加重而驾崩。

    1724年的一个秋日,彼得大帝在芬兰湾看见一只在沙洲上搁浅的船,几个士兵有被淹死的危险,他那特有的个性使他奋不顾身跳进冰水中去救他们。

    彼得因此受了风寒,入冬以后病情严重起来。

    但他仍坚持工作,派白令去堪察加探险的命令正是他在这个时候起草并颁布的,后来连接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之间的水域被命名为白令海峡。

    由于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十分有限,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病逝在圣彼得堡,享年52岁。

    他身后留下了从波罗的海到白令海峡,从北冰洋到里海的庞大帝国。

    当几位大臣来问候远途归来的彼得大帝时,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们的胡子剪去,从而揭开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

    这些改革主要是在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背景下施行的。

    在军事方面,彼得实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工作效率。

    剥夺贵族领主杜马会议的职能,以参政院取代,下设11个委员会,实际上相当于西方国家的“部”,负责具体工作;罢黜大教长,代之以宗教院,使教会成为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划分行政区域,将国分为50个省。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级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管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功绩晋升。

    在文化上,彼得大力引进西方的书籍和生活方式,下令体臣民不得穿传统的长袍和留大胡子;规定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必须上学,否则不得继承爵位,并选派留学生去西欧学习。他还简化了俄文字母,引进西方历法,建立了俄国第一座图书馆、医院、剧院、博物馆、印刷所,还出版了第一份报纸,亲自担任主编。

    彼得一世改革的领域非常广泛,就广度来说,几乎超过了世界历史上文明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而他为人诟病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极为粗暴,“不惜以野蛮的手段对付野蛮”。他的儿子阿列克谢在守旧派贵族的支持下起来反对他,后逃亡国外,在得到宽恕的许诺下回到俄国,结果被投入监狱严刑拷问,并死于狱中。

    在彼得统治期间俄罗斯的行政体系相较于西欧国家显得落后许多,俄罗斯长期以来采行小组行政,大都由城市或居住的周遭地区组成,这套系统显的资源无法均匀分配,而且笨拙的难以管理,1708年彼得取消这个陈旧的制度,转而建立辖省制度。
1...707708709710711...8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