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鹿鼎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轩樟
按其职能划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
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体系。
天地会银行经过几次改革,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韦宝对聪古伦格格说的的中央银行,是在天地会政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天地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银行业监管机构,负责地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
商业银行一般是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机构,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外资、合资银行。
共同组成天地会银行体系的其他金融机构还包括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在天地会中央银行之下,韦总裁允许出现私人的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
虽然聪古伦格格**在韦家庄生活,但是聪古伦格格在京城走动过了,已经见识过了天地会的银行。
钱庄是旧**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
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
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
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
1933*,货币单位废两为元。
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
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
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规元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
与它对应的是所铸的二七宝银。
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
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
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
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元及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明英宗***间,1436-1449*,大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
此后几代,由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兑换业更为发达。
如嘉靖时大开铸炉,钱币名类繁多,单是制钱就有金背、旋边等几十种名目。
在此情况下,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乃出现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店,又叫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
嘉靖八*,1529*,私贩铜钱猖獗,朝廷下令禁止贩卖铜钱。
导致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钱桌、钱铺等“私相结约,各闭钱市,以致物价翔踊”。
明*历五*,1577*,庞尚鹏奏准设立钱铺,是为钱铺法定之始,以市镇中殷实户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进制钱,以通交易。
从钱铺发展到钱庄,开始的时候,许多钱庄并非单纯做银钱兑换,往往兼营其他行业。
钱庄的鼻祖为“浙江绍兴人”,传说“乾隆*间他在南市老城厢开设炭栈兼做银钱兑换生意”;宁波钱业鼻祖称“方七”者,原是个鞋匠。
又如南京、九江钱庄有“兼做彩票”者;乐平地方有“布店兼营者”;在南昌、裕丰有些钱庄因兼营米业又称“钱米店”。
明末,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此外,若干小规模的兑钱铺、钱米铺等,在农村相当活跃。
随着钱庄的发展、家数增多,到**各地先后出现了钱庄的行会组织。
钱庄和银号通常无多大差别。
在习惯上,华北、东北各地多称银号,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地,则钱庄、银号两种名称都有。
在兰州不论规模大小均称银号,又分三种:门市银号,经营银钱兑换,收入贴水;驻庄银号,系外地钱庄派驻单位,所营存放汇业务均通过当地银号进行;普通银号,经营存放汇兑换业务,是当地基本队伍。
广州钱业分为三类:银号,以放款为主;西号,以汇兑和存储官款为主;“五家头”或“六家头”,以开炉倾销银锭为主,相当于银炉。
由于长期经营习惯,各地还有许多名称和做法。
明代建成的钱庄,延续到清及民国继续发展。
清以银两为主,兼用制钱,晚期加上银元、铜元和纸币,延伸到民国沿用,更为复杂多变。
这五大类货币之间及其本身就有多种成色、版别、折价、鉴定、公估、兑换行情及地区差价等等的计算行用。
因此,清初四朝时钱庄业务愈加活跃,除包揽兑换外,还大做存放汇和保管保证等业务,并发行钱票和其他票券,成为该期的主要金融机构,操纵兑换和银行大权。
嘉道*间,清廷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财政困难,市面不景气。
有些钱庄投机倒把,多有倒闭。
咸丰*间,京沪等地钱庄出现倒闭风潮,如咸丰三*二月十五日这天,北京就因挤兑风潮,倒闭钱庄二百多家。
清末及民初,在洋行和外国银行扶植下又兴盛起来,趋向买办化,成为外商银行势力进入内地的工具。
19世纪20*代,在沿海地区,特别在五口通商地,钱庄、外国银行、本国银行一度成三足鼎立之势:随着钱庄地位渐次被银行所取代。
1933*实行废两改元后,钱庄在银两、银元和兑换业务上的好处所剩无几;加上金融垄断资本挤压,钱庄更形困难,到抗战时期已经奄奄一息。
1945*抗战胜利后,钱业又重燃起发展希望。
1947*10月16日,裕丰、南京两地钱业发起在南京介寿堂举行“民国钱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成立大会。
但不久,随着**的爆发,钱庄每况愈下,除在中小城市和农村还有信用活动外,在大城市仅能苟延残喘。
解放后,钱业于1952*底并入公私合营银行。
钱庄银号在各个时期经营的业务多有不同,就民国时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袭下来的。
庄票信用卓著,在市面流通,如同现金,为中外贸易双方所认可,被外商称作“在贸易中非常有价值的**金融文件”。
钱庄按存户寄存钱(银)填发存款收据,不记名,认票不认人,可流通市面;后演变为印发固定形式票据,随时填写金额加盖印章;最后由钱庄印成一定金额具备各种核对条件的钱票或银票,统称庄票,可在各地通用。
洋厘银拆,这是钱庄银号的两个独特经营方式,作为操纵金融行市的手段,对钱庄发展起重要作用。
洋厘者,“洋钿行情”也,即以银两表示的银元市价。
俗称银元为洋钱或洋钿,银元一枚合库平银七钱二分或漕平银七钱三分,以此为市价基础,随行市涨落至厘位止,故名洋厘或厘价。
以银两为计算标准拆借的利率叫银拆,以银元计算的叫洋拆。
钱业中有时统称银拆或拆息。
这是钱庄同业之间相互拆借的利率,由钱庄同业公会,或钱行、钱业公会操纵。
民国初期,银元行市逐渐统一。
1915*取消龙洋行市,1919*取消鹰洋行市统一洋厘行市,洋厘行情长期下跌。
1930*后厘价猛跌,1933*规定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合银元一元为法定换算率,停开洋厘行市,所有银行钱庄均应以银元为本位币,银拆改名拆息,全国通行,史称“废两改元”。
钱庄多吸收商人存款,并代收票据。
政府公款也有一部分存入银号,均为往来存款。
所经营放款由信用放款、**放款、短期拆息等;放款对象主要是商号,*给出口各行业大量货款,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商业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民国初期,钱庄汇划业务迅速展开,深入内地。
裕丰的钱庄就同武汉、镇扬、宁绍等地钱庄建立业务联络网,有联号、代理关系等,通过这些地区向内地渗透。
口岸钱庄在外国银行洋行操纵下,以资金支持内地钱庄,根据合约办理汇划,每*进出高达数千*两,有力地控制内地金融,并为外商对华收购倾销原料商品充当买办。
钱庄还经营生金银买卖,鉴定金银、银元和各种金属货币的成色、重量和真假,并核定其价格。
有些资本雄厚的钱庄还附设或控制银炉、银楼、金店、铸造和买卖金银器饰。
钱庄不仅利用其左右兑换的特殊地位,长期操纵银两银元市价,还进行证券、公债、花纱布等等投机。
当时裕丰的钱庄,多为江浙财阀所把持,在上海金融界有很大势力,对全国金融市场有举足轻重影响。
其组织可分两大类,按其业务性质和信用能力,分为汇划庄和一般钱庄。
汇划庄称大同行即大钱庄,他们的票据收解,可以互相抵解汇划。
这种汇划庄势力大,有左右市面的实力。
一般钱庄称小同行或未入园钱庄,其中又分元、亨、利、贞四个等级。
元字钱庄又称挑打钱庄,即挑担钱庄的转音。
因从前运送制钱用人挑送,故名。
亨字庄叫“关门挑打”,它每天的收解均托汇划庄或元字庄代办。
利字庄又叫拆兑钱庄,不做存放款,只营趸批兑换货币及买卖金银,也做量兑。
贞字庄最小,即烟兑店,又名现兑钱庄、门市钱庄、烟纸钱庄,专做另兑生意并兼卖烟纸日用杂货。
裕丰的钱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历来有种种说法。
在南市最初出现一批钱摊,仅营兑换业务,因当时南市已成为城乡货物集散地和有多种货币流通使用,后由钱摊逐步固定为钱店。
太平天**队东进苏杭时,南市商业迁入租界,北市***繁盛,不少钱庄北迁。
光绪初*,钱庄已自成行业,有汇划庄105家,南市42家,北市63家。
其同业公会设在“内园”,为南北市钱行的总公所,后称钱业公会,与银行公会并立,延续到民国时期。
钱庄因投资者和经理的籍贯不同,形成钱庄中地区性帮别,有绍兴帮、宁波帮、苏州(洞庭山)帮、松江帮、浙江南浔帮、镇扬帮、安徽帮及本帮等九个帮别。
其中绍兴和宁波帮势力最大。
据1932*统计:在黄浦区内64家钱庄中,绍兴帮占51.4%,宁波帮占22.2%。
尤其是绍兴帮,当北方票号盛行时,其力量能阻止北方票号势力越过长江。
民国时期,裕丰已是全国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对内地交易往来频繁,汇划、换算、洋厘、银拆、申票等等营业项目,均占优势,使裕丰的钱庄利用复杂难测的兑换内容,从中盘剥渔利,从而垄断兑换市场。
裕丰钱庄在外商华商之间,以庄票为经营进出口贸易的纽带,庄票如同现金,是早期外国银行惟一认可的**票据。
在外国银行货款调控支持和洋行买办牵线下,担任买办性开路工作,成为外国银行向**内地渗透的工具。
钱庄与商家关系密切,通过存、放、汇、发行庄票和兑换业务,对商家融通资金,调剂头寸,清算账务,使其得以灵活周转,持续营运,对沟通上海与内地的金融关系和商业关系***密切,所以钱庄已成为控制商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钱庄在战乱和通货不稳的过程中,不断投机倒卖,企图牟取暴利,往往在中外银行收缩放款及银根奇紧声中,发生倒账风潮,商家亏欠钱庄巨款无法偿还,形成大批呆账,从而影响有些钱庄倒闭。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其影响很大的,如贴票风潮、橡皮风潮,民国十*的信托交易所风潮,民国二十四*的金融风潮,等等。
震惊全国,波及工商各界,使很多人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天地会银行虽然还在初创阶段,还很不规范。
韦宝暂时也**想过左右哪里的金融,能起到稳定天地会治下直属地区的能力就足够了。
其实要玩金融战,和晋商在更广阔的区域竞争也不是不可以。
韦宝不想那么做,因为那么做,吃亏的只能还是老百姓。
“就算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们也没办法做主,先治好我父汗的病,其他的事情,只能让我父汗自己病好了,他老人家自己拿主意。”聪古伦格格道:“你让看病的郎中和谈判的使者随我们一起回去吧,这些话,让你的人自己对我父汗说,我不转述。”
韦宝笑了笑,能体谅聪古伦格格的难处,聪古伦格格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已经是左右为难,这些话她转述的话,等下别人还骂她吃里扒外。
“可以的,替你父汗看病,与议和的事情完全**关系。但我还是要让人把话说在前面!你们想好了让人看,我们郎中才为努尔哈赤看病,不管治得好治不好,不关天地会的事情,也不能难为医生。”韦宝道:“等努尔哈赤的病情好转了,让他自己派人来请我们的议和人员吧。我会让议和人员去义州城外的军营等着。”
“还有,你现在就要撤走义州城外的军营啊!不能留人,这是我父汗明确提出来的,你们必须先拿出诚意。”聪古伦格格道。
“诚意我可以拿出来,但不能全部撤走,不能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留一个五百人的营吧。你们在义州城有将近五千兵马,不会怕我们五百人吧。”韦宝笑道:“再说,人都撤走了,我的议和人员上哪儿去。”
“议和人员可以随同郎中,和我们一起回义州城呀。”聪古伦格格道:“你既然都肯撤去兵马了,还留几百人干啥,这不是恶心人的嘛。”
鲍承先倒是赞同韦宝的看法,只是鲍承先站在的是金国的立场,此时不可能说话。
韦宝无奈的笑道:“我不是你老师,不能每件事都给你上课。我这么做,对两家都好。郎中给你父亲看病,也不要用我天地会的名义,我并不需要你们领我的情。”





明鹿鼎记 【1049 两种可能】
聪古伦格格还是搞不懂韦宝这一系列操作。
“既然我们知道派去的人是你的人,何必搞得这么偷偷摸摸的,我们又不会对明廷乱说什么。”聪古伦格格道:“你的人给我父汗看病之前,肯定要拿人先试过的,只要你们不想害我父汗,也不必担心那么多。至于兵马,我加持你们都要撤光。”
聪古伦格格有点耍起了小性子,聪古伦格格其实已经将自己当成了韦宝的女人了,她是站在袒护娘家的立场。
鲍承先见韦宝无奈苦笑,只能拉了拉聪古伦格格,将小格格拉到了一旁道:“格格,答应他吧,他的做法更稳健,至于留几百人,那是为了面子,他表明可以撤军,但留一点人,又表明并不被我们牵着鼻子走。这不光是做给我们看的,也做给他自己底下的人看,也做给附近的蒙古人看。所以,你很难说动他把人马都撤走。而且,他这一步棋也表明,一旦我们想议和,义州城只怕也是保不住的,也得留给天地会。”
听鲍承先这么说,聪古伦格格才知道韦宝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留下几百人。
聪古伦格格不由的走到韦宝面前,生气道:“你太狡猾了吧?步步算计,既然你将我们金人看的如同汉人一样,何必这么算计?”
“可你们现在与我方还是敌对关系啊。”韦宝并不着恼于聪古伦格格的态度,天底下现在也**几个人敢当着韦宝的面说他狡猾。
聪古伦格格哼了一声,干脆利落道:“好吧!都依着你行了吧?现在赶快派人随我们走吧。”
韦宝对旁边的王秋雅和贞明公主点了点头。
俩人立刻着手安排,这一切都很容易,两炷**夫,都安排妥当了。
就这样,聪古伦格格和她的随行人员简单的吃喝,休息了一小会,又赶着回去了。
燕天南让王秋雅和贞明公主一起送了聪古伦格格,自己却**来。
聪古伦格格有点在意,她本来以为韦宝至少会送她到城门口呢,因为上回她走的时候,韦宝就在城门口陪了她一会儿才走的。
韦宝这回**送聪古伦格格,主要因为聪古伦格格这回是代表建奴来的,而上一回,聪古伦格格只代表她自己。
性质不一样了。
韦宝在王秋雅和贞明公主送聪古伦格格出城的时候,就躺在床上想,如果这回救回了努尔哈赤的性命,或者**救回努尔哈赤的性命,会怎么样?
救回了努尔哈赤的命,治好了努尔哈赤的病,肯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冤家宜解不宜结,自己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恩人,也在道义上占有优势了,肯定对各方面都大大的有好处。
如果努尔哈赤因为自己人的救治,而意外的早亡了,那就麻烦了。
1599*之前,**和努尔哈赤曾保持16*的蜜月期。
1599*之后,随着建州女真对海西女真征伐统一战争的进程加快,建州女真和**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
很多人觉得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蓄谋已久”的行动,韦宝觉得这种说法难以成立。
七大恨中的陈述,除了第一条“祖、父之死”发生在*历十一*,1583*,其他六条中陈述的内容,都发生在*历****,1599*,建州女真吞并海西女真哈达部之后。
在这六条中,又有四条的内容发生在*历三十一*,建州女真开始进攻海西叶赫之后。
其中还有四条,提到了建州和叶赫之间的**、以及**如何偏袒和扶植叶赫的种种行为。
换一个说法就是公元1599*,当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建州女真的统一,开始展开对海西女真四部的征伐战争时,辽东女真出现了由诸部并立向一家独大转变的趋势。
**发现女真内部的势力状态被打破了,建州女真的实力太强,且还在迅速发展,这违背了**希望女真“群雄并立,抑强扶弱”的一贯政治主张。
既然如此,**就要迅速谅解昔日的不安定分子叶赫,扶植他对抗建州,阻挠努尔哈赤对海西的吞并征伐活动。
七大恨就是从努尔哈赤个人的立场,对这一历史进程的事实陈述和情绪宣泄。
实际上,**做的不算**,在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的时候,叶赫虽然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但是在**的直接保护下,依然还在,在萨尔浒之战后才被建州吞并。
明代对女真的统治策略,可以从明*历*间礼部尚书杨道宾的奏疏中窥知一二。
女直乃肃慎旧疆,亡金遗孽。??然必分女直为三,又析卫所地站为二百六十有二,各自雄长,不使归一者,盖以犬羊异类,欲其犬牙相制也。臣阅金、辽二史,辽人尝言,女直兵若满*,则不可敌。必离其党而分之,护其群而存之,未有纵其蚕食,任其渔猎,以养其成而付之无可奈何者也。
简而言之,无非四个字,“分而治之”。
从具体措施来看,无论是成化*间对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董山的打击,还是*历对建州女真首领王杲的打击,对建州叶赫部首领逞加奴、仰加奴的打击,都是基本上哪一部落氏族强一些,就用军事力量削弱一下,形成各部落氏族的均势。
努尔哈赤的愿望,则是统一女真,他从十三副遗甲起兵后用了30多*,在外交上避免了**军事力量的打击,在军事上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
七大恨是他对**宣战的理由,第一恨为明军“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
第二恨是**违背誓言,“遣兵出边,护卫叶赫”。
第三恨系明臣背誓,指责建州擅杀出边采参挖矿的汉民,逼令建州送献十人斩于边上。
第四恨,乃**“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使叶赫将其许聘与努尔哈赤及其子代善之女“转嫁蒙古”。
第五恨是,明廷遣兵,驱逐居住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不容收获”。
第六恨为明帝听取叶赫谗言,遣人持函,“备书恶言”,侮辱建州。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并吞的哈达地区。
1...799800801802803...8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