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东汉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晋城

    徐庶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庞统二话不说也写了,只有司马无忌、赵云、赵风三人没有写,也就是说整个刘备大营之中,反对刘备在汉中称王的是他们三人。

    “无忌,你与我说实话,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吗”众人都离开以后,徐庶、庞统二人未曾离去,他们再次询问司马无忌有关于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的语气可以看出他们已定断定有关系。

    司马无忌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淡淡的笑道:“有些事情还是放在心里比较好,要是说出来,只怕会引起更大的骚动。与其被人说三道四,倒不如深埋心底,怡然自得。”

    次日,众人如同上朝一样全都穿戴整齐,拜见刘备后,法正、诸葛亮二人提议刘备在汉中称王,群臣纷纷附和,刘备再三拒绝,傻子都看得出来,这是他有意为之,实际上早就想答应下来,碍于礼数只能再三拒绝,直到马超站出来高声说道:“主公之功绩足以称王,顺理成章!如今曹操成为魏王,把持朝政,汉室天下若无主公扶持,焉能匡扶主公称王,方可有本事与曹操一争高低,匡扶我汉室天下,此乃群臣联名奏表主公称王,还请主公莫要负了臣等心意!”

    刘备接过马超呈上来的奏表,上面清楚地写道:“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

    …………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王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刘备看此奏表,十分欢喜,这份奏表洋洋洒洒数百字,却指明扼要,也是为了说服汉献帝准许刘备封为‘汉中王’。实际上,刘备根本就没有等到汉献帝是否准许便毅然决定汉中称王。

    突然刘备发现联名之中并无司马无忌、赵云、赵风三人,原本欢呼雀跃的心情瞬间被灭了一大半,脸笑面不笑的问道:“无忌、子龙、飞虎,你们三人对此有何想法”

    司马无忌直言不讳道:“主公不可此时称王!”

    “飞虎赞成无忌军师所言!”

    “子龙赞成无忌军师所言!”赵云接着说道,“主公乃是皇室宗亲,更被当今天子称为‘刘皇叔’。汉中之地乃大汉王朝之根本,高祖皇帝便是在此地称帝。若是主公称王,便会被天下人谩骂,臣等不愿主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更不愿主公不顾仁义,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司马无忌补充道:“主公乃仁德之明主,有皇叔之称,当匡扶汉室天下,驱逐曹操。现如今曹操已经成为魏王,出行皆是天子之仪




第212章 迫在眉睫
    “大哥,你是在跟我说笑吗孔明怎么会谏言主公处死我,这根本就不可能!”

    “无忌,大哥说的是真的!”庞统正声道,“当时,我也在场,要不是主公念及你的功绩,又有云长、翼德二人从中调解,怕是主公真的会听从孔明之言,将你处死。”

    徐庶、庞统二人心事重重的从刘备回来以后,由于这事事关重大,他们不敢随意与人说,也不敢提及。他们以为刘备不会听信诸葛亮所言,真的对司马无忌动手。

    直到刘备封王时,徐庶、庞统这才相信刘备听信诸葛亮所言。作为第一军师的司马无忌并无任何封赏,而赵云、赵风亦是如此。虽说赵云被封为‘五虎上将’,也不过是为了堵人口实。

    他们二人思索再三,决定将此事与司马无忌说明,可是司马无忌始终不相信诸葛亮会如此谏言。如果他与诸葛亮有仇,那他这样建议,司马无忌还能接受,偏偏什么事都没有,自然难以相信这事是真的。

    司马无忌眉头紧锁,疑惑道:“为何诸葛孔明会如此谏言”

    “因为你的身份与众不同!”徐庶开门见山地说出来,这让司马无忌更加不解了。

    “我的身份有什么不同的难道是因为师傅的缘故”

    “之前我便与你说过,你才是拥有帝王之命的人,也就是唯一的真命天子。现如今汉室天下已经进入凋零时代,尤其是帝星黯淡无光,你的命星光芒万丈,隐隐有种取而代之的趋势,也可以说你才是真正的帝皇正统!”

    “大哥,你别诓我了!”司马无忌坚定地说道,“我怎么可能是帝星转世,要真的是话,我早就成就帝位,又何须如此!”

    徐庶接着说道:“或许你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始终认为你与主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你不是人间真龙,又怎么会得到这把剑。当初,我第一次看见这把剑就觉得有些奇怪,直到后来你对主公的态度,我才断定你与主公必有关系,而且没有猜错的话,你便是主公长子刘昉。”

    庞统惊疑道:“主公长子不是阿斗吗怎么会是无忌”

    “其实阿斗并非主公长子,真正的长子是无忌,也就是主公在沛城遗失的儿子,也就是某夫人所生之子。”徐庶沉声道,“主公娶妻许久一直常年在外,主公之妻代主公侍奉双亲,后来好不容易生有一子,却因为连年战火,主公无奈只能带着妻子逃离,后来某氏被吕布俘虏两次,在第二次时某夫人不愿再沦为俘虏,甘愿自刎而死,而长子刘昉也在沛城之乱时不知所踪,主公一直以为长子已死,殊不知他根本就没有死,不仅拜入名师之下,更得到其真传。”

    “无忌,我说的可对否”

    “为何大哥会知道那么多事情”司马无忌揣着明白装糊涂,无所谓的笑了笑,“我怎么可能是刘昉,那个短命鬼我只是我,只是司马无忌而已,大哥你是不是搞错了”

    庞统也点头附和道:“大哥,你是不是搞错了无忌怎么可能是他呢”

    “无忌,你心里是不是想问,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些事”徐庶没有回答庞统的话,而是点出司马无忌心中所想,又接着说道:“与你结拜以后,我才知道你腰间佩剑乃是帝王之剑——湛卢,之后又从主公口中得知,原来他还有一子,死于战火,我再联想你以前的事迹,我敢断定不离十。”

    司马无忌淡淡的笑道:“湛卢剑乃是我学艺有成时,剑术师傅赠送于我的礼物,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再说主



第213章 身份泄露
    “大哥,无忌他与主公没有关系,这该如何处理”

    “士元,你真的以为无忌与主公没有关系”徐庶笑眯眯的说道,“无忌越是反抗,证明他与主公关系匪浅,也就是说无忌便是刘昉,也就是主公嫡长子,只不过无忌不愿意承认罢了,事实却无法掩盖。”

    “大哥,士元不懂你是如何猜到无忌与主公的关系是父子”

    徐庶叹道:“这事我也不能肯定,只不过是猜测而已。当初主公与我提及过某夫人以及长公子的事情,后来因为阿斗出生,主公便再没有提及过,知晓此事的怕是只有我、翼德、云长三人,其他人全都不知晓。”

    “虽然有种猜测无忌与主公有关系,那个时候也没想到他们会是父子关系,直到主公那天与无忌闲聊时,提及到某夫人,主公也与我说过一些,说无忌的容貌与某夫人倒是有九成相似。”

    “所以顺着这个思路去推测,又有孔明的夜观星象推算出来的那个人是无忌,联系在一起那他的身份就不难看出来。虽然无忌没有承认,不过我心里有数,他八成是长公子刘昉。”

    “大哥,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庞统赞叹一声,这事他是真的不知情,他也明白司马无忌有很多秘密,事后也追问过徐庶,一直没有得到肯定的答案,不过他知晓这个秘密牵扯甚大。

    直到他从成都回来,将诸葛亮推算出来的事情与徐庶说了,这才从他口中得知司马无忌的秘密。徐庶一直都有种感觉,司马无忌的秘密怕是掩不住了,没想到如今应验了。

    自从司马无忌进入汉中以后,他身上的气势再也难以掩盖住,昔日司马无忌身上没有那种霸气。如今的司马无忌,当真是霸气侧漏,哪怕是刘备都隐隐的被他比下去。

    司马无忌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故而此次定军山之战,他并没有出面,也没有任何建议,一切都交托于法正。实际上徐庶已经从司马无忌的口中得知,定军山的形势他看得比谁都清楚,只是闭口不言。

    那个时候徐庶就有些怀疑司马无忌身份问题,从开始时他看着刘备,表面上是尊敬,眼里却有几分怨恨,后面不知什么缘故这股怨恨消失,徐庶事后才知道刘备与司马无忌提及过以前的事情。

    再之后司马无忌因孙尚香的事情差点与刘备闹掰,又归隐山林。之后再次出山相助刘备时,身上的锋芒太过显露,就连徐庶都觉得有些奇怪,仿佛司马无忌变了一个人似的。

    徐庶不懂得什么夜观星象,可他也懂得审时度势,尤其是看见司马无忌腰佩湛卢剑,那可是帝王才有资格佩戴的宝剑。相传湛卢剑有灵性,可自行择主,要不是明主根本就是废铁一个,要是明主则是无坚不摧,削铁如泥的宝剑。

    湛卢剑在司马无忌手中无坚不摧,所向睥睨,可见司马无忌身份非同小可,也就是说湛卢剑择选出来的明君。那个时候徐庶便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一直没有与司马无忌言明,就是为了暗中观察,终于确定自己的猜测。

    “士元,我看这个秘密必须与主公说,否则无忌性命危矣!”

    “大哥,此事我也觉得该说出来,要是一直藏着掖着,反而给了主公杀他借口。可是我们没有任何凭据,就算是跟主公说,他也不见得相信。”庞统低头沉思许久,要是公布司马无忌的身份,可是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么说了不就等于白说,甚至还会引起刘备猜忌。

    徐庶沉思片刻,眼睛猛地睁开,道:“士元可记得‘水镜先生’写于无忌的书信”

    庞统苦笑一声:“大哥,我哪里知道‘水镜先生’什么书信啊!”

    徐庶尴尬的笑了笑,司马徽给予司马无忌的书信时,庞统那个时候还在东吴,根本就不知情,他连忙说道:“‘水镜先生’收无忌为徒,如此培养于他,应该是知晓无忌的身份,要不然无忌也不可能投奔主公,所以定然留下证据,要不然无忌如何与主公相认”

    “可是先生早已仙逝,如何去找什么证据啊!”

    顿时,徐庶也傻了,庞统说的不错,司马徽已经去世了,这事该找谁去说,又如何找证据证明司马无忌的身份。一时之间,他们二人也陷入沉思之中,不知该如何去做了。

    “对了,湛卢剑!”徐庶猛地说道,“或许证据就在湛卢剑之内!”

    庞统狐疑道:“大哥说的可是湛卢剑剑鞘”

    “士元你也知晓”

    “知晓一点!”庞统接着说道,“湛卢剑乃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用的乃是湛卢山的神铁、圣水用了三年时间铸就而成,剑成之日,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剑身通体漆黑一片,它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铸剑大师欧冶子一生铸剑皆是名剑,共有五百,而湛卢排在第一位,不是因为它的锋利,而是因为此剑乃仁道之剑,更是寄托欧冶子一生的梦想:一把无坚不摧且不带杀气的宝剑。”

    “相传湛卢剑并没有剑鞘,欧冶子将所有的材料全都用于铸剑,并没有足够的材料去铸造剑鞘。为了保存此剑,欧冶子在打造剑鞘时,所用的材料一半是与湛卢剑同样的材质,另外一半则不是,使得剑鞘之内藏有空洞地方,需要一定方法才可以打开。”

    “大哥,你知道打开剑鞘的方法”

    徐庶笑道:“这些年我便是一直搜集有关于湛卢剑的记载,所以打开剑鞘的方法还真的知晓。其实,打开剑鞘的方法就在湛卢剑自身身上。只要拿到此剑,便有机会打开剑鞘。”

    “但是,无忌无论去何地都会佩戴此剑,要想弄到手还真的有些麻烦。”庞统皱着眉头,司马无忌基本上都是剑不离身,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而且他的武功很高,警觉性比较高,所以这事还真的有些难办。

    “山人自有妙计!”徐庶饱含深意地笑了笑,他有方法弄到湛卢剑。

    于是,徐庶将计划与庞统说了,他们二人便直接邀请赵云、赵风、魏延、马超几人一同前往司马无忌处,美名曰是给马超、魏延等人庆祝职位高升,实际上徐庶、庞统是别有目的。

    赵云、赵风对于自己职位并没有得到高升之事,并未放在心上,而魏延已经成为汉中太守,此地将是他镇守之地,马超更是得到将军之职,值得庆贺。他们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与司马无忌一起痛饮。

    司马无忌也没想到徐庶、庞统会暗中给自己使绊子,他们二人酒量也不错,不过却懂得自量,而司马无忌因为徐庶之前说的话有些烦躁,喝得也比较猛;马超、魏延是高升了,故而他们喝得比较尽兴,赵云、赵风二人也十分开心,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全都醉了,除了徐庶、庞统二人外。

    在司马无忌醉到以后,徐庶、庞统二人合力取下他的佩剑,然后拔出湛卢剑。只不过徐庶并未全部拔出来,而是剑身出了四分之三时,徐庶将剑身微微扭动一下,剑鞘果然露出一处空隙之地,里面的确是有一纸文书,他们大致的看了一遍,高兴不已,然后又原封不动的将剑缠绕在司马无忌身上。

    凌晨时分,众人都酒醒了,不过魏延、马超不敢多做停留,便回到自己的大帐内。司马无忌、赵云、赵风三人倒是再次喝了起来,徐庶、庞统二人早已不见踪影,他们也懒得去理会。

    徐庶、庞统二人趁着夜深人静时,他们悄悄地进入刘备营帐内。此时,刘备因诸葛亮屡屡进言处死司马无忌的事烦忧,也没有歇息。他们二人通禀一声,刘备便让他们进入帐内。

    “二位先生找玄德何事”

    “汉王可是为了是否处死无忌之事而烦忧”徐庶一语道破刘备心中所想,“元直有话说,元直可否听元直一说”

    “今夜你们二人一同前来,必定是有事前来,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刘备略显疲惫的说道,“如果是有关于司马无忌是否处死的事情,你们就不必多言了,此事我自有定论。”

    “汉王,请恕元直直言!”徐庶恭敬地说道,“孔明所担心的事情,汉王也曾与元直说起过,士元也曾听孔明说过,元直心知肚明汉王所担心之事。但是,孔明所担心的事情,元直敢保证绝无可能发生。”

    “如果汉王真的听信孔明所言,将无忌斩杀,怕是汉王会后悔一辈子。汉王大业已成



第214章 秘而不宣
    “汉王,您这是准备去哪”

    “自然是去见无忌,我的长子!”

    “汉王,不可啊!”

    “如何不可我去见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可以的!昉儿独自一人在外生活十几年,虽在我身边,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今日真相大白,他是我的昉儿,决不允许他在独自一人。”

    “汉王,请听元直一言!”

    徐庶、庞统二人也不顾什么尊卑礼仪,直接了当地拉着刘备,说什么都不让他离开此地半步,更是千方百计的阻挠刘备与司马无忌相认。刘备迫切的想与司马无忌见面,父子相聚共叙天伦。

    刘备只要想起司马无忌独自一人从沛城之乱时存活下来,他的心就隐隐作痛。如果说真正喜爱的孩子,只有刘昉一人。因为刘昉母亲某氏,乃是刘备的发妻,是真正的发妻。

    刘备公务繁忙时,某氏替夫孝顺公婆,又为他们送终。可以说,刘备真的不愿意自己儿子再受到什么苦。当初他也回去找过,一直没有找到,这件事刘备也与司马无忌说过。

    经过仔细回想,徐庶的述说,刘备心里知晓司马无忌对自己的怨恨犹在。司马无忌手持司马徽的手书前来投奔自己,那个时候刘备也看出来司马无忌对自己的怨恨,毫不留情的说司马无忌根本就不愿意看见他,像是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那个时候,刘备自己都有些郁闷,要是真的有什么大仇,大可不必效忠自己。刘备也曾怀疑司马无忌的目的,不过后来屡建奇功,刘备心中的疑虑也逐渐打消,又提及陈年往事,司马无忌眼中的怨恨慢慢的消失。
1...5253545556...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