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为了和尚指责官员,那是敌我不分。纵容官员折磨和尚,那是做事不公。怪不得老爹要让军队接管和尚,只有如此,才能勉强顾及两方面的平衡。若是一通大道理砸下来,有很大可能是两边不讨好。更重要的是,赵谦突然发现有能够坚定并且不走样的执行命令的部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怪不得老爹反复强调,并且极力建设一支有超过普通百姓道德的军队,建设一支讲政治,服从命令的军队。没有这样的力量,巨大利益纠葛的政治生态很容易就没了底线。
之后的十几天里,和尚们得到了比较妥善的照顾。受伤的接受了治疗,也没有再被继续折磨殴打。少林寺和尚们承认了罪行,愿意接受法律惩处。其寺庙来的和尚也纷纷表示,坚定服从朝廷的领导,交出自己的土地。
最后的惩处结果,大部分少林和尚被迫还俗。其他罪行不大并且坚持出家的和尚被送去各个寺庙监管。智深大和尚等没有主张武力对抗的和尚被取消度牒并且判刑,智空等强烈主张对抗朝廷的和尚被处决。少林寺方丈作为最高话事人,虽然没有公开主张,却接受并且纵容对抗朝廷,处决。
少林寺黑恶势力就此覆灭。接管少林寺的信方丈,是从其他忠于朝廷的寺庙里面选拔。宗教管理委员会定下的暂定章程中要求,所有寺庙每天都要升国旗,唱国歌。新的度牒和玉蝶上面第一条印上,‘坚决服从朝廷法令,任何宗教活动必须在国家法令下执行。宗教人士只能在宗教场所才能从事宗教活动,一旦在非宗教场所举行任何宗教活动,立刻革处教籍,并除以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3章 太子归国(一)
杨司令,听说元国的小崽子们要回国了。要不要杨铁心的战友比划了一个断头的手势。
听了这话,杨铁心沉默了。他是回来参加大宋334年总参谋部会议,却没想到回来就听到这个消息。从各种情况判断,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与妻子包惜弱大概是不可能破镜重圆。有了这样的认知,干掉元国国主郝仁的儿子,的确很有诱惑力。做到他的地位,想在漫长的旅途中干掉那么一两个人并不是难事。经过了好一阵内心的挣扎,杨铁心想开口同意。
然后就听到老战友催促道:说个痛快话,大家想帮你一把,你自己怎么扭捏起来了。
听了这话,杨铁心只觉得一阵不爽。杀个人还需要承别人人情,他可一点都不喜欢。想到这里,杨铁心说道:不用了,我自己处置。
老战友没想到杨铁心这么回答,愣了一下之后忍不住笑道:好,那你就自己去。
杨铁心也没有再说什么,他此时想起了之前处置的少林和尚们。在大宋,杀人犯法。对于一群造反的和尚,赵官家尚且没有赶尽杀绝,或者让和尚们知道朝廷如何能够让他们生不如死,如果此事暴露,或许赵官家能够放过杨铁心,但是下面执行的人只怕就不会这么被放过。而且官家即便放过了杨铁心,杨铁心的前程只怕也从此毁于一旦。
心里面有事,杨铁心开会的时候就有点走神。赵嘉仁注意到了这点,当时没说什么,等专门和杨铁心谈工作的时候,他先问完事情,然后问道:怎么看着魂不守舍的?
杨铁心本来就有些心乱,他的确想让郝仁承受丧子之痛。但是想到妻子包惜弱要承担的痛苦,杨铁心忍不住心软了。包惜弱陷于郝仁之手并不是包惜弱的错,这样痛苦并不是她应该承受的。假如有一天,杨铁心带兵灭了元国,他该怎么告诉包惜弱,自己杀了包惜弱的孩子。听到赵嘉仁的话,杨铁心更是心乱如麻。一时激动难耐,他竟然涌出了泪水。
赵嘉仁让秘书被杨铁心拿了热毛巾,等杨铁心擦干眼泪,这才问道:遇到什么伤心事,能让你哭起来。
官家,我听说元国派来的人要回国了?杨铁心问。
是。赵嘉仁答道。然后他有点猜出来是怎么回事,杨铁心与元国国主的恩怨很多人都知道。
我我想留下一个人。杨铁心说道。
赵嘉仁没有说话,他记得好像听过一个与杨铁心有重大关系的消息,但是当时听了之后好像有点唏嘘,却记不得是什么。他说道:你等等。随即起身到了屋外,对跟出来秘书说道:你问问情报局,我记得他们说过一个消息,是元国派来的留学生和杨铁心的关系。但是我忘记了是什么。让他们查出来告诉我。
交代完,赵嘉仁回到屋里,继续问杨铁心,我这是瞎猜的,你想杀人泄愤么?
是。杨铁心承认了。如果能够得到赵嘉仁的首肯,杨铁心就可以轻松的动手。如果没有得到首肯,杨铁心觉得正好给了自己一个台阶。这样两难的选择,就交给赵官家做决定吧。
赵嘉仁没有立刻回答。在大宋和蒙古人之间,赵嘉仁当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宋的利益。但是蒙古人和欧洲人之间,特别是与大宋合作的汉化元国,赵嘉仁就倾向于元国。劳师远征,征服整个世界岛,这是一个看着很美的东西,也是赵嘉仁在少年时代对着地球仪征服世界的最大幻想。但是他已经不是孩子了,以大宋现在的局面,这明显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在地中海达成了一个四方合作体系,大宋是其中之一,甚至处于某种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地位的基础就是与元国的合作,还是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合作。也许三十到五十年之后会出现吞并元国的选项,但是这个未来是赵嘉仁杨铁心郝仁都看不到的。另外,想迈向未来就得脚踏现在。现在的阶段,元国是大宋不愿意敌对的对象。
有了决断,赵嘉仁开口了,我不想同意这么杀人。我觉得你也不是一个会杀使者的人。当然了,我听过你家的事情,知道你的心思,我能理解。杨司令,我很感谢你这么相信我,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不是自己动手。所以我要告诉你,我不同意你这么做。
杨铁心松了口气,赵嘉仁替他做了主,也让他心中那个小小的声音被更强的声音压制下去。既然赵嘉仁和他的善恶立场一致,而且郝仁的儿子也没有不知进退的走到他面前来,杨铁心决定不这么做。
官家,我们会不会远征元国?杨铁心问。
现在的部队能够接受几万里的远征么?赵嘉仁反问。
杨铁心叹口气,这次阴山战区的部队回到河南修整,他亲眼看到部队的指战员有多么高兴。虽然阴山以北在地图上是大宋的领土,可这帮军人依旧觉得那是敌境。讨伐蒙古,几个月就完成一年的行动,远征万里需要好几年时间,部队的确没有这样的热情。
赵嘉仁也知道大宋军队并没有远征万里的心思,他继续说道:你能答应我不要去动杀一个孩子的心思么?
能。
那就好。这也牵扯到一个信用的问题,那些人并非出于敌意,把自己的生命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有义务保证这个协议,我们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安全。
看着杨铁心有些如释重负的点头,赵嘉仁笑道:方才看你神不守舍,咱们再说说工作,我有些东西并没有弄明白。
送走了杨铁心的时候,赵嘉仁已经和他谈了三个小时的工作。赵嘉仁靠在沙发上思忖着最后的招降工作。阴山以北若是作为战区,就要毫无收益的不断投入钱粮。如果那里变成大宋的牧业基地,就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物资和财富。如果草原上有几百万游牧部落,那里就是大宋的乱源。如果草原上只剩下几十万牧民,就不用担心这些。
正在考虑应该派谁去,秘书进来说道:官家,情报局的人来了。
让他进来。赵嘉仁说道。
让进情报局的人,秘书就先退了出去。情报局的人立刻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了一眼,然后说道:官家,我们了解过杨铁心司令的家事。如果情报没错,元国给的人员出生时间也没有错。根据时间判断,我们怀疑元国国主郝仁的长子郝康是杨司令的儿子。
怀疑?赵嘉仁对这个重点很在意。
这个时间上好像不太能对得上。只能怀疑。情报局的人员答道。看赵嘉仁若有所思的模样,情报局的人员赶紧说道:我们会去调查一下。
不要去调查。赵嘉仁阻止了这莽撞的行动。杨铁心本来就已经精神激动,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莽撞的刺激他只会起到反作用。如果不是真的,很可能让杨铁心真的起了杀心。若是真的,难道就上演一出父子相认的戏码么?不管文艺作品和说书先生怎么讲,从心理学医生的角度来看,突然给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会让人不知所措,然后是本能的维护现有心灵认知的反对。
你们不要调查,这件事封锁保密。若是泄漏,就按照特级泄密来处置。
是。
等情报局的人离开,赵嘉仁陷入了新的沉思。这个秘密很有杀伤力,如果在合适的时间抛出来,一定可以起到非常不得了的效果。譬如二三十年后,郝康当上了元国国主,然后这个消息在元国流行起来。那时候征服元国的军队很可能需要这样的冲击。
杨铁心回到住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已经没有了杀心,但是却怎么都放不下此事。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杨铁心突然想见见包惜弱的儿子,并且托他给包惜弱带封信。这封信到底要起到什么效果,杨铁心也没有决定,但是杨铁心却希望自己做点什么。如果不做什么,他真的受不了。
第二天,杨铁心把纸揉起来扔在一边。字纸篓和地上有好多纸团,有些写了些字,有些干脆什么都没写。到底要说什么呢,杨铁心真的不知道。正在苦闷,门被推开,那位老战友已经走了进来,看着这一屋子的纸团,他呆了呆,然后问道:老杨,你这是做什么呢。那些小崽子们的船到了,他们马上就要走了。
杨铁心抬起头,带着怨气说道:我已经把想杀人的事情告诉了官家。
啊?老战友呆住了。
官家不让我杀人。杨铁心继续说道。
你你这是要做什么?
没什么,我现在不想杀人了。说完,杨铁心站起身,走到衣帽架上穿好军服,戴上军帽,准备出门。
你这是要去哪里?老战友问。
我要去见见那个孩子。
官家都说了不让杀人,你去打他一顿,会被人看到。老战友埋怨的说道。
我不是去打他。我想让他帮我带句话。习惯性的整理了军帽,扣上风纪扣,杨铁心大踏步走了出去。
第14章 太子归国(二)
杭州的码头非常繁华,繁华到了拥挤的程度。船只进进出出,每天都有几万人来来往往。郝康站在一群元国同学中间,每当有人向码头来,他都会忍不住露出期待的表情。确定来的人并非他期待的穆同学,脸上就忍不住阴沉一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距离上船的时间所剩无几。郝康心中越来越焦急,即便知道他所期待的大概不会出现,他还是忍不住期待奇迹会发生。
又有一群人过来,郝康再次瞩目。见到人流中有些人直奔他所在的方向而来,郝康心中再次生出期待来。在大宋留学好几年,郝康也结交了一些宋国同学,但是他毕竟是蒙古人,虽然郝康觉得元国和蒙古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可那些同学们并不这么看。大家相交相识是因为年轻人喜欢交友,可大宋报纸动辄宣传斩首几万几十万北方夷狄,郝康心中也被反复冲击。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郝康还是和一位穆同学有着非常好的关系。这关系好到郝康甚至告诉穆同学,希望她能够与郝康一起去元国开始他们的新生活。然后,郝康就在这里等着穆同学。即便知道他的期待没有实现的可能,郝康还是期待奇迹会发生。
新过来的那些人和之前不同,其中有些人走出人群,直奔郝康而来。定睛观看,那不是穿着普通服装的宋人,更没有女性在其中。直奔郝康而来的是一群军人。这下郝康脸色变得更差。面对穆同学的时候,郝康并没考虑过他是元国人,穆同学是大宋人。可那些大宋军服总是能让郝康清楚的感知到,那些人是敌人。正是那些人在蒙古的肆虐,才有大宋报纸那‘斩首n万’‘年斩首n是万’的消息。
看到一群军人目标明确的过来,元国使馆的人也被吓的不轻。他们连忙上前挡在这群对元国来说非常宝贵的留学生面前。这些年轻的留学生在元国出身尊贵,他们都是元国大人物的子弟。这些年轻人在大宋接受了长时间的教育,回到元国之后可都是要重用的。军人们停在元国使馆人员面前,一位少校上前问道:你们这里面有一位叫做郝康的人吧。
你们有什么事?元国使馆人员小心的问道。
宋军少校背后走上来一人,他四十来岁,身材高大结实,看着就是练家子。举手投足轻快有力。元国使馆人员忍不住吞了口口水,这位军人肩头上的大将阶级章证明了他尊贵的身份。用力把口水吞下去,使馆人员恭敬的说道:请问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
郝康就站在使馆人员背后,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位大将来找他,心脏忍不住剧烈的跳动起来。元国全面学习大宋,不干事制度还是文化,大宋这个蒙古死敌都是元国的老师。所以郝康知道大宋的制度是‘权责相符’,大宋赵官家作为大宋统帅,拥有唯一的大元帅阶级。这个阶级并非是因为赵嘉仁赵官家是皇帝,而是因为赵官家作为大宋新军的缔造者和指挥者,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打了无数胜仗。
在大宋军阶条例中规定,大宋皇帝是大宋军队的统帅。但是大宋军队统帅并不具备任何军阶,大宋皇帝想挂上军阶,那就得参过军,这个军阶必须是他在军中服役时候得到的军阶。任何皇帝亲王皇室宗室,都依照此例。身份再高贵,也必须服从军队的制度。
在如此森严的制度下,一位宋军大将必然是亲冒矢石,在万马军中建立起他的功绩。而这样的大将指挥过的兵马,会比元国全国的兵马都多。大宋皇帝指挥的宋军杀过七位数的‘夷狄’,也有说法是大宋皇帝指挥宋军杀死的‘夷狄’已经到了八位数。眼前这位大将杀过的‘夷狄’至少得达到六位数。他一定是蒙古的死敌。
郝康都知道这个事实,元国的使者自然也知道。问了这位大人‘有什么指教’后,使者警惕的看着宋国大将,完全想不出怎么才能打发走这位杀星。
杨铁心本想说话,然而目光扫过元国那帮归国人员,他就想不起来要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杨铁心就看到了他想找的人。杨铁心一直以为自己早就忘记了妻子的容貌,在他回想二十年前的过往之时,妻子面容朦胧,清晰的只有她的身影。现在他看到了,在元国使馆人员背后站立的那个青年有着杨铁心无比熟悉的面孔。
一瞬间,杨铁心发现自己错了,他以为自己会看到郝仁的儿子。没想到看到的是包惜弱的儿子。那眉眼,那容貌,都是杨铁心记不清楚却从未忘记过的模样。杨铁心住上前两步,想靠近包惜弱的儿子。元国使者见势不妙,连忙试图挡在包惜弱的儿子面前。
宋军少校拽住使者,把他拉到一边。使者还想挣扎,又上来两名宋军顷刻就压制住了这厮。少校冷冷的说道:你别添乱,乱动我们就收拾你。
使者眼瞅自己动弹不得,只能喊道:太子,你先走!
郝康对这话是充耳不闻,作为元国大王子,他接受了很严厉的军事教育。所以他能感觉到对面的这位宋国大将身上的力量,就如小狮子能够清楚感受到雄狮的力量。
你是包惜弱的儿子?郝康听到对面的宋国大将说道,这口音让郝康愣住了。大宋有着广阔的疆土,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口音。也许大宋的人自己并不清楚,但是对于郝康这个外人来讲,反倒能听出口音中的细微差别。对面这个男人的口音与郝康母亲的口音一模一样,那里头的种种细微真的完全一样。甚至连语气都没什么分别。
迟疑了片刻,郝康很自然就用从他母亲那里学来的口音答道:是的。请问阁下有何指教?
郝康本以为面前这位宋国将军会用凶恶的口气说出什么,没想到宋国大将并没有吭声,他脸上又悲又喜,看上去像是一位邻家大伯,而不是一位杀人无算的将军。
就这么对立了片刻,郝仁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再次开口,请问阁下认知我母亲?
这话说完,郝康看到那位宋国大将眼圈竟然红了。不到二十岁的郝康被这变化吓了一跳,他心头一片不解,自己没说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怎么就把四十来岁的大男人给弄哭了。
就在各种念头乱窜,甚至连‘给对面这人一块纸巾擦擦眼泪’的念头都冒出来的时候,郝康听到对面这人用一种还算温和的声音说道:我是你母亲的故交。
哦。伯伯你好。郝康本能的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