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吃完饭,追击部队集结起来。就见人人都带了家伙,个个都有马匹。乌兰图格穿了一身工作服,套了骑马的皮裤。背上一支燧发火枪,左边马镫前面还插了一把马刀。这身装束与大多数农场的小伙子差不多,让她看着与众不同的是马匹旁边跟随的一群边牧。小东西们看着生龙活虎,精神百倍。乌兰图格的马则低下头,用鼻子闻闻它面前的一只边牧。边牧则欢快的对着这个高个子叫着。
追击开始了,乌兰图格不想让她的狗被马踩伤,就跟在队伍后面走。追出去一个上午,中午休息的时候,就有侦查人员回来报告,在前头不到十里地,那些蒙古土匪正赶着羊往东边走。这个消息让众人都兴奋起来,他们本以为土匪此时都跑出去大半天路程,也许得追两天才能追上。
在前方的王爷也感觉到事情不太对,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见过这么蠢的羊。虽然个个肥头大耳,却不听话到了极点。羊群里面貌似没有头羊,这已经很奇怪了。更稀奇的是,把它们往草丛方向赶,羊群居然对遍地的青草挑三拣四,根本没有蒙古羊群冲过去就开始啃草的那种吃苦耐劳。赶了这么久,羊群走的距离不到蒙古羊平常行动距离的一半,简直是羊里的‘元国人’。按照当下的速度,不知道得多久才能把羊赶回到部落。
眼瞅着日头到了中午,王爷招呼队伍停下来。让人把羊看好,众人掏出了此次的战利品。抢来的面饼,抢来的盐巴,抢来的火腿,抢来的鱼肉。王爷拿起一把抢来的刀,从肥滋滋的腌肉上切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在草原上,他不算孤陋寡闻。便是如此,抢来的腌肉依旧让王爷几乎要热泪盈眶。
元国那边抢来的腌肉用了不少盐,浓厚的肉香里,纯正的盐味中竟然没有丝毫苦涩或者淡淡的辣口。与王爷吃到的苦味和辣口的盐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除了美味的盐味,还有辛香料的味道把肉味与盐味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那是用蒙古话无法形容的美味。
吃了两片肉,再来一口抢来的酒。这酒与蒙古的马奶酒完全不同,甘醇清冽。王爷边吃边喝,只觉得人生仿佛得到了圆满。
王爷的手下也是如此,他们吃着抢来的面饼,吃着抢来的蜂蜜,无一不眉开眼笑。这趟实在是值了,太值了。
盗匪们不懂得蒸馏技术,自然以为抢来的酒和马奶酒一样,喝了不会醉。可元国的酒都是蒸馏的粮食酒,喝下去之后头就晕晕的,虽然不头痛,也不会酩酊,可注意力还是会分散。当这顿饭不知不觉吃到无比爽快之时,却见那些蠢羊们走动起来。
如同洪流一样,之前傻乎乎,慢吞吞的羊群最初是一路小跑,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变成了狂奔。那帮守羊的家伙见到健壮的羊冲过来,吓得赶紧躲到一边。有倒霉蛋跑的慢,直接被奔跑的羊群给撞倒在地。
羊群边缘的蠢羊跑的有些散,却见一些黑白色块状的动物扑过去把要跑散的羊往羊堆里撵。听着那吼叫声,看着那机灵的身影,蒙古盗匪都呆住了。凭他们的经验来判断,那应该是狗。可盗匪们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不需要靠人指挥,自己就能撵羊的狗。难道这些狗是被什么神灵附体不成?
上百的羊组成的群落,马匹都不太敢去拦。更何况这帮人吃喝的正爽,也对这局面措手不及。等他们拿起弓箭,却见那些狗的身影在羊群附近忽隐忽现,完全没办法把握住目标。也没人太想去杀狗。在蒙古人的等级中,人的地位高于马,马的地位高于狗,狗的地位又高过牛羊。盗匪杀了蒙古人,那就不用说,被抓住就等死吧。如果在抢掠中杀了马,被抓住大概也会死。只有盗窃牛羊,盗贼被抓之后才能确定不是死罪。
眼瞅这些肉如此机灵聪明,若是杀了它们,盗贼可不敢保证自己万一被抓的话会不会死。
于是盗贼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蠢羊被几条狗撵着,如同云朵般沿着来时路返回。这速度比盗贼们赶羊时候的速度快了一倍以上。还是王爷机灵,他大喊一声:大家赶紧走,应该是那些元国人追上来了!
于是盗贼们纷纷上马,催动坐骑开始逃跑。等追兵们赶过来,只见到一地的狼藉,还有许多丢弃下来的赃物。至于盗贼,已经连影都看不到。
元国国主郝仁就给两个骑兵师下令,要他们前往元国与钦察汗国的边境驻扎。下完了命令,元国就召开了会议。外交部尚书算是个读书人,他言辞激烈的支出。从消息上看,蒙古人来抢掠的时候貌似没出人命。然而这次没出人命,难道下次还会这么幸运么?
农业部尚书知道外交部尚书的亲戚就在边境居住,遭了抢掠之后就给尚书发报。这时间甚至比地方守备部队逐级上报的时间都短。但是农业部尚书并不打算与外交部尚书唱对台,农业部官员对此事的态度同样反应激烈。
蒙古人抢走的东西,单纯从数量上看,其实很有限。官员们认为,边境的人们不能承受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心理压力。天知道蒙古人下次什么时候来,上次来的时候也许没有伤人,下次再来的时候会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
想平复这些不安,唯一做法就是消除被抢掠的危险。做出这样判断的农业部,都是主战派。
农业部尚书主战,外交部尚书态度强硬,兵部参谋长更不会对蒙古人低头。其他部门更找不到低头服软的理由。郝仁看着部下全部要求严惩钦察汗国,心里面竟然是一阵无奈。他没想到钦察汗国遭到的怨恨比西边的色目人都多。从侍卫等周边比较普通的人问来的反应,大家都觉得要严惩钦察汗国。
第21章 太子归国(九)
爹,我想和使团去钦察汗国问罪。郝康兴冲冲的对郝仁说道。
郝仁本来夹起一筷子鱼香肉丝,听了这话,心中不快,把肉丝往碗里一方,将筷子拍在桌上,不许去!
郝康没想到老爹这么反应,不解的问道:为何?
就是不许去。郝仁并不想对儿子做过多解释。现在整个元国朝廷里面都是要对钦察汗国问罪的意思,这帮家伙完全没想到在巴格达的蒙古大汗会怎么想。郝仁知道现在的大汗铁穆尔非常不待见经常去大汗领地打秋风的钦察汗国,但是这不等于元国和钦察汗国开战的时候支持元国。
郝康这年纪,怎么可能觉得老爹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不放弃的继续说道:我爹,为什么要放过那些盗贼。现在不让他们知道厉害,以后他们每年都要来。
你不要跟着那些人瞎咋呼。郝仁完全没了食欲,撂下这句话,他起身离开饭桌,把家里人丢在背后。
回到书房,郝仁心中觉得这帮人实在是太真了。根据郝仁收集到的情报,当下大汗领地上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些百姓们忙碌一年也顶多不挨饿。而在元国国都基辅,百姓都有了凉调和低温烹调用橄榄油,高温烹调用菜籽油的常识。前一段各个农场反馈上来的消息,都希望朝廷能够派厨师下去教授制腌制肉类和烹调食物的技法。
一旦蒙古大汗知道了元国的富裕,天知道会出什么破事。郝仁不想搭理蒙古大汗,却不等于他现在就想脱离蒙古。
心里烦躁,郝仁目光乱扫,结果看到自己书房里面所有东西都是汉人的。难道以前的宋国上下也是用不想招惹蒙古的心情看待蒙古人么?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郝仁突然间放声大笑。虽然笑的欢快尽情,可郝仁知道自己此时的心情到底有多么无奈。
就这么傻笑了一阵,郝仁觉得心中气馁。他不想两面树敌,但是元国朝廷里面的家伙明显不这么想。郝仁自己并没办法拒绝朝臣的共识。民政部尚书拿出了数字,元国当下人口在450万到500万之间,明年到后年,新出生人口加上迁移来的人口,元国人口总数预计可以突破500万。这个可以等今年和明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就是‘书年’来确定。
按照一百个人里面选24人的精兵比例,元国可以组建一支10万到20万的精锐。这个数字也完全符合元国之前那遥遥无期的18万常备军计划。这18万常备军建立之后用在哪里?打完了色目人之后,大概就只能用来造反了。
如果自己称帝,那就得立太子不由自主的想到这里,郝仁心中一阵烦闷。郝康已经不是记忆里那个聪明乖巧的孩子,而是个令人不快的臭小子了。
想不下去,郝仁干脆去拿了他研读过很多次的《国家契约论再次翻看起来。在人类社会大分工那篇,看着农业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分离,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郝仁心中感慨万千。他以前只是羡慕汉人的农耕社会,却没想到农耕社会造成的结果。现在的元国人开始鄙视蒙古人。最神奇的是,纯正的汉人反倒好些,几年前只懂得放牧的元国蒙古人,鄙视起依旧在放牧的蒙古人,那是**裸毫不掩饰。
放下书,郝仁觉得自己好像没办法接受从未料到过的汉化的结果。‘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真的是古人诚不我欺。
在老爹去书房生闷气的时候,一肚子不高兴的郝康垂头丧气的去了水利部。大宋的技术人员正在开始撤离,水利部里面很是混乱。从道理上,不能让汉人知道元国的山川局面,这是必须的措施。即便明白这点,郝康也不得不丧气的预料到之后水利部的艰难,没有这些大宋技术人员,靠那帮蒙古人,郝康的日子可不会好过。
看到郝康过来,大宋水利人员的负责人笑道:太子,这间屋子以后就交给你了。
郝康看着这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也不知道该说啥。回到元国之后与这位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宋的这位水利专家与郝康的班主任是同一届的同学,他们又是郝康另一位老师的学生。
怎么不高兴?大宋水利专家问道。
没什么想到你们要走,我怎么高兴的起来。郝康答道。
大宋的科技人员和21世纪的理工科死宅没多大区别,听了这话,水利专家笑道:太子,水利这种事情,要是想把河流改造的和我们想的一样,光是成本就能吓死人。但是你换一个角度,水利水利,讲的是个‘利’字,只要利益够大,就能做。当年赵官家提出不少计划,朝中大臣干脆直接说道赵官家脸上,说他是隋炀帝再世。这么搞,一定会出大事。
哦?之后呢?郝康立刻就有了兴趣。在大宋留学,赵官家就是避不开的话题。郝康一点都不喜欢赵嘉仁,作为孛儿只斤家的子孙,郝康不理解老爹郝仁为何会那么尊崇赵嘉仁这颗蒙古灾星。
之后虽然投入巨大,可利益更大。以前大宋把跑运输当做摇钱树,往死里收税。赵官家执政之后就取消了所有运输的额外税收,只收一些经营税。然而跑船的税收低,很多人就来跑船。这下运输总量上去了,货物价格下来了,大家一起赚钱。现在元国的物产如此之多,水利和航运大有作为。谈起大宋的变化,水利专家非常自豪。
郝康原本只是敷衍,听了之后倒也来了兴趣。大宋的确富裕,然而这富裕的法子却是郝康并未学过的。他认真的问:没想到减税竟然有如此作用?
水利专家见识可比郝康多得多,他纠正了一下学弟的说法,不是减税。而是增加产出,增加交易。水利再好,若是不能增加产出,不能有效交易,那就是浪费钱财。这两点就是利之所在。根据这个来审核项目,一定不会出大错。
郝康觉得有收获,连忙说道:多谢师兄。再给我多讲点。
第22章 太子归国(十)
钦察汗国的王都是萨莱城。萨拉城位于伏尔加河流进里海的入海口处,水源丰沛,渔产众多。钦察汗国的骑兵从这里很轻松的就可以南下去抢掠蒙古大汗的直属领地。
此时萨莱城正在召开宴会,桌子上堆满了从边境抢回来的物资。食物经过处理,都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在蒙古,只要较大部落的首领和孛儿只斤家族有点关系,就可以称为王爷。这些大大小小的王爷们欢聚一堂,谈论着之前对元国边境地区的抢掠。
那些元国人和元国的羊一样蠢。有王爷端着酒杯发表着抢掠心得,家里吃得多,却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铁锅虽然好,太重,拿不了几个。
元国的蒸馏粮食酒让这些蒙古王爷都有些醺醺然,另一位看着有点喝高的王爷大声表态,那是咱们停的时间太短,若是能按照规矩抢三天,一定能拿完。
是啊,咱们抢的都是边境。要是能拿下城池,里面一定有值钱的东西。
钦察汗国的汗王看着王爷们意气风发,嘴角也露出了笑容。得知有王爷偷偷带领部众前去抢掠,汗王很是恼火。现在王爷们已经确定要对元国下手,让钦察汗国的汗王很是满意。然而汗王自己心中也颇为惊讶,他并没有想到元国真的如传说中那般富裕,仅仅抢了边境地区就能让王爷们如此兴奋,攻占了元国王都之后,又该从里面抢到多少金银财宝。
宴会结束之后,汗王回到自己的大帐,传了罗斯的莫斯科大公使者进来。罗斯是色目人,皮肤白皙,毛色棕黄,眼睛颜色有黄有蓝。外貌差距其实挺大,这些长相不太一样的罗斯人,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对蒙古人非常敬畏。
西历1236年,术赤次子拔都统帅长子军西征,到1240年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
被征服的这一广大地区成为拔都的兀鲁思,从1242年以后称为钦察汗国。汗国的疆界大致包括:东自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
拔都把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21世纪的时候名叫阿斯特拉罕,只是从伏尔加河北岸迁到的南岸)。被征服罗斯诸公国与钦察汗国为藩属关系。所有罗斯公国的继承人都要在即位前到钦察汗国的王都接受册封,凡是对钦察汗王不敬的罗斯公国都会被残酷的教训。
罗斯使者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跪在地上讲述他的使命,尊贵的汗王,我们已经与西边的异教徒联络过,他们决定今年夏天对元国用兵。条顿骑士国只要波兰,其他地区都会交给尊贵的汗王。
钦察汗国的汗王没有立刻说话,条顿骑士国距离萨拉城有几千里甚至万里之遥,他原本根本懒得去搭理。但是此次牵扯到有可能迁都的问题,在征服了元国之后,钦察汗国的汗王考虑把王城迁移到富裕的基辅。那时候旁边有这么一个条顿骑士国,未必是好事。
思忖一阵,钦察汗国的汗王做了决定,先解决掉元国再说。如果条顿骑士国等色目人的国家那时候敢有什么异动,钦察汗国就可以再如当年的拔都汗一样发动西征就好。蒙古人的土地从来不是靠谈判谈来的,而是用马蹄征服的。
居高临下看着跪在地上的罗斯使者,汗王威严的问道:你们准备好出兵了么?
回禀尊贵的汗王,我们罗斯国已经准备好了出征。使者恭敬的答道。
你回去告诉莫斯科大公,等到夏天条顿骑士国与元国开战,我们就出兵。
让罗刹国莫斯科大公的使者离开,汗王面色阴沉的继续考虑当前的事情。他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的等,色目人并不一定靠得住,包括那帮王爷的话也不能全信。这些人虽然对这次抢掠的结果很满意,但是没有一个王爷真正抢掠到一个城市。他们只是在边境小打小闹的动了动手,就带了抢来的东西返回。就已知的情报,这些年元国人口增加很快,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元国实力?靠边境的小打小闹肯定不够。
第二天,钦察汗国汗王的王庭来了不少王爷。王爷这个身份只是针对牧民牧奴驱口而已,王爷内部同样分三六九等。真正建立钦察汗国的拔都有13个兄弟,这些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形成了隶属于拔都及其后裔的半独立国。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都是有真正实力的上等王爷。钦察汗王开口就对他们说道:你等现在准备兵马,不要再去招惹元国。
这些上等王爷身居高位,自然不像那帮下等王爷一般没见识。昨天晚上听着那些下等王爷瞎吹,这些人心里面很不以为然。一位拔都后裔开口就问道:大汗,若是攻下元国,元国又该如何分?
听了如此**裸的问题,上等王爷们目光灼灼的盯着钦察汗王。那帮下等王爷们可不敢这么问,他们只敢满足于抢掠后得到的好处。上等王爷们因为牧奴和人口流失,同样损失严重,但是这些人还不至于看上那点肉类和蜂蜜。占领流淌着蜂蜜和奶的元国,这是世世代代的利益,岂是一次两次抢掠能比。
钦察汗王心中暗骂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身为恶狼的首领,他对此非常不满。不满归不满,钦察汗王却没有发怒。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对元国下手,必须将这群恶狼组成狼群,才能战胜并且吞并强大的元国。钦察汗王也早有打算,他答道:一旦吞并了元国,我就会迁都到基辅罗斯,我现在这些领地,都会分给有功的人。
上等王爷们中不少人微微点头,他们能够接受这个价码。也许在元国人看来,钦察汗国是个穷困的地方,但是穷困这东西也是相对而言。在钦察汗国内,汗王占据在伏尔加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以农耕为生。与游牧地区相比,钦察汗王的日子好过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