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革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等离开之后又命人再写一份替代了公开口述那份,既然是之后写,内容自然充满了各种攻击性。如果按照奏折所写,郝康大概只差当时公开高喊着要造反了。

    铁穆尔大汗等着郝仁公开表态,等了好一阵也没下文。他只能开口问郝仁:“丞相,你如何看此事。”

    “军队不得入城驻扎。”郝仁立刻答道。这次他脸色不快并非是因为郝康,郝康的选择很符合郝仁的态度。军队就该驻扎在军营中,把他们放进城里就会闹事。所谓蒙古军队驻扎城内的老规矩的确存在,那是蒙古军征战四方时候的规矩。蒙古人每攻陷一座城市之后当然要驻扎其中。不然怎么能够有效屠杀呢。

    现在这位将军用如此案例就是强词夺理,大都城不大,大汗亲军也在城外居住。最初的时候巴格达也是如此安排,只是在真神教起来造反之后才有了变化。

    “为何”铁穆尔问道。说完之后他就觉得后悔了,但是没等他来得及调整就听郝仁开始讲述起来。与往常一样说的都是各种道理,这让铁穆尔只觉得有好多苍蝇在围绕着他旋转,原本的好心情瞬间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好不容易等郝仁讲完,立刻有王爷说道:“大汗,旗军与以前的蒙古铁骑不同,蒙古铁骑都是由各地征发,等战争结束之后就回到原本部落。现在旗军乃是常备军,让他们在城外风吹雨打怎么行!”

    这位王爷素来与郝仁唱反调,有他开头,其他同一阵营的王爷们也跟着发表观点。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归结起来都是旗军就该住城内。甚至有王爷看似公允的说道:“这些旗军乃是我蒙古的骨干,若是城内没有那么多地方住,就该把一些城内居民赶出去才对。”

    听了这么多,铁穆尔随口说道:“那就让旗军入城居住。”

    这话说完,铁穆尔突然后悔了。他自己也知道这么说的原因只是为了想和郝仁唱唱反调,其实他自己也没有特别的决定。只说话出口了,铁穆尔虽然后悔却不想立刻反悔。这可不是蒙古汉子的英雄行为。

    听铁穆尔这么讲,与郝仁对立的王爷们立刻大声称赞起来。最初几人的话听着还不太舒服,可听了一阵吹捧之后,铁穆尔就觉得这个决定也挺正确。为什么辛辛苦苦建立的大汗亲军就要在野地里风吹日晒。在设计旗军的时候就决定驻扎在大马士革的旗军会长期驻扎。只要大马士革附近出了事情,旗军就要立刻前往镇压。这又不是几天时间,只要蒙古帝国还在,大马士革的旗军就会一直在那里驻扎。在城内过的舒服点有什么错么

    在一片吹捧大汗圣明的言论中,郝仁开口了,“大汗……”

    铁穆尔只觉得心中腻味,干脆打断了郝仁的话,“今

    天朝会就到这里,我还要去给太后问安。”

    “大汗!”郝仁大声说道:“大马士革的事情可以先不谈,可探马已经禀报奴隶王朝动向奇怪,此时还需商议。”

    铁穆尔心中又有些迟疑,只是他觉得此时再坐下未免出尔反尔




第177章 大锅饭(二十七)
    “御使,我想请你帮着我照看郝康。”

    从郝康的父亲郝仁这里听到拜托,玉昔帖木儿脑中很自然的浮现出郝康。那是个高大俊美的青年,郝仁个头在蒙古人中算是中等,郝康几乎比郝仁高出一头来。在巴格达这种地方,郝康随便站一站就足以鹤立鸡群。更不用说郝康完全继承了元国王妃的容貌。

    玉昔帖木儿只觉得郝仁大概是准备做点什么激烈的事情,连忙劝道:“丞相,大汗在你相助下建成旗军。以后事情会逐渐变好。你又何急于一时就全面改变蒙古。”

    郝仁听完叹口气,“正因为如此,我准备回元国了。回去之前,我想让郝康来做蒙古丞相。”

    即便是颇有涵养的玉昔帖木儿御使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瞠目结舌。嘴巴不经意间张开,能从缝隙里塞进去半个鸡蛋。

    郝仁也不在意玉昔帖木儿的想法,他此时完全对蒙古朝廷绝望。与忽必烈大汗在世的蒙古朝廷相比,现在的朝廷已经全面倒退回草原状态。支撑中央权威的支柱唯有谁手里兵多刀块。扭头看向朝廷中算是硕果仅存的玉昔帖木儿,郝仁见到玉昔帖木儿一脸懵,便笑道:“御使,你养了个好儿子。”

    玉昔帖木儿勉强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有点艰难的说道:“脱脱那小崽子又说了什么胡话”

    “脱脱对我说,忽必烈大汗已经归天很久,现在的蒙古大汗乃是铁穆尔大汗。我当时心中还恼他让我不高兴,现在才明白竟然是我自己看不清罢了。脱脱说的没错,忽必烈大汗已经归天,大汗的时代结束了。”

    听着郝仁用吟游诗人般优雅的文字描述过去,玉昔帖木儿心中一阵惆怅。忽必烈大汗的时代……,玉昔帖木儿猛然觉得好像真的存在那么一个景象。那是在大都的幸福时光,朝廷中满是能人异士,郝经执政、伯颜大帅、阿术元帅、张柔将军……好多好多看上去就睿智聪慧的人,只是往哪里一站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卓尔不群。甚至连被人人厌恶的财政大臣阿合马都有他的个性,玉昔帖木儿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个视财如命有几百姬妾的那个混蛋。那时候年轻的太子真金以及被蒙古贵人嘲讽为‘汉人’的郝仁只能算是与众不同的‘异士’。

    所有人都追随在忽必烈大汗麾下,哪怕是过去了二十年,玉昔帖木儿到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每一个人,他们都那么鲜活,令人难以忘记。现在的蒙古朝廷与那时候相比,满朝的家伙都兼具贪婪、嫉妒、小气、畏缩,仿佛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别说是出色的能人,连找出个真正的坏蛋都做不到。

    难道真的有所谓的忽必烈大汗的时代么玉昔帖木儿有些伤感起来,却也觉得有点能明白郝仁之前许多莫名其妙的作派。如果郝仁不是想获取权力,而是想让过去二十年的旧日重现……真的难为郝仁丞相。

    正被郝仁带入伤感之中的玉昔帖木儿听到郝仁又开口说道:“如果御使想做丞相,我会竭力相助。”

    “不要!”玉昔帖木儿几乎是本能的拒绝了。太后阔阔真在请郝仁当蒙古丞相之前数次询问玉昔帖木儿要不要当丞相,玉昔帖木儿全部果断拒绝。谁特么要每天受这帮渣渣们的为难!

    “丞相,我绝不会来做这个丞相。”玉昔帖木儿先把拒绝的话说在最前面,生怕郝仁也如太后那样继续劝说,玉昔帖木儿坚定的表态:“丞相,若是你真的要回元国,我一定支持郝康来做蒙古丞相。”

    “好。”郝仁遗憾的答道。

    看着郝仁那失落的神色,玉昔帖木儿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现在的大汗铁穆尔推行的旗军政策之所以能成功,并非是蒙古朝廷中有了优秀的丞相郝仁,而是郝仁丞相以一己之力提供了组建旗军的钱粮物资。如果没有这些实打实的财物,不管是谁来做丞相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想到这些,玉昔帖木儿忍不住再次劝说郝仁,“丞相,还请你三思。”

    郝仁答道:“我想过很久,也试了多次。现在真的忍不下去,御使不用再劝。”

    “……丞相,若是郝康来接任,朝廷能答应么”玉昔帖木儿问。

    “会的。大汗英明,太后圣明,一定会的。”

    见郝仁已经做了决定,玉昔帖木儿虽然失望也知道不能再劝。便以郝康继任丞相为基础与郝仁谈论起未来的安排。即便郝仁要走,玉昔帖木儿依旧愿意与郝仁维持政治盟友的关系。更不用讲郝康与脱脱两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又如此只好。玉昔帖木儿知道自己也没办法与郝仁做什么切割。

    之后两天,郝仁按照他自己的计划做着准备。出乎郝仁意料之外,铁穆尔大汗却提出了再次商议关于旗军驻扎的问题。郝仁此次什么都没说,王爷们与之前一样坚持旗军要驻扎在城内的看法。

    啪的一声,听完了王爷们话的铁穆尔大汗一拍桌案,大声怒道:“你们这么讲是没看到巴格达城内的守军到底闹出多少事端么!”

    王爷们一愣,弄不清铁穆尔大汗这是要演哪一出。之前的时候大汗可是坚定支持守军住在城内的观点。便有人再次说了些他们的看法。铁穆尔大汗不等这些人说完就骂道:“若不是亲军在城内守卫巡查,那些住在城内的军队只怕要翻天了。而且在城内居住的军队经常偷偷回家,一百人出来巡逻,经常只有八十多人到了。这成何体统!我以为丞相说得对,既然已经有了旗军,就统统在城外军营驻扎。”

    “大汗……”还有不甘心的王爷试图说服。

    又是啪的一声,铁穆尔大声喝道:“这是大汗命令,你们想不听命么!”

    郝仁静静的看着这番折腾,心中稍微有点激动,却只是一点点而已。他决定返回元国之前早就对蒙古朝廷绝望,这点改变根本不足以让郝仁有丝毫的动摇。

    “写旨!”压制住了王爷们的铁穆尔大汗喝道。

    此时蒙古朝廷八百里快马也将‘大汗圣旨’送到了大马士革,听了圣旨要旗军入城,旗军将校各个欢喜,与郝康硬怼的那位将军带着冷笑的表情看着郝康。郝康一脸轻松,接过圣旨又看了一遍,大声应道:“臣郝康接旨。”

    拿着圣旨,郝康才对身边的脱脱说道:“脱脱大哥,既然是你带人前来大马士革,入城之事就交由大哥来安排吧。”

    看着郝康洒脱的模样,脱脱只觉得一阵阵不安。这不是有什么理由,



第178章 大锅饭(二十八)
    郝仁运笔如风,刷刷点点写完了好几封信。给元国的,给四方同盟的,给大宋欧罗巴行省的,给每一方的信中主要内容都是见到郝康就告知他回大马士革。写完信,郝仁让立刻发出去。侍卫还没出去,守门的门卫快步跑进来禀报,“丞相,御使求见。”

    “请他进来。”郝仁揉着手腕答道。

    玉昔帖木儿一进门就急匆匆对郝仁说道:“丞相,脱脱做事不周,实在是我教子无方!”

    “呵呵。御使请坐。”郝仁友善的先给玉昔帖木儿让座,等玉昔帖木儿坐下才继续说道:“御使对脱脱未免有些苛责,他不过是奉大汗之命带旗军前去驻地。”

    玉昔帖木儿眉头紧皱,恼怒的说道:“他平日里就爱自作聪明,该他聪明的时候却总是犯傻!那时候无论如何都该拦住旗军不许他们进城!”

    “大汗圣旨在,那时候你我只怕也得听命。何必要脱脱未卜先知。”郝仁回答的很轻松。

    “唉!那些奸贼就知道误国!”玉昔帖木儿声音里面都有些悲愤。郝康走的时候可不是逃走,他当时就派了八百里快马送奏折到巴格达。铁穆尔大汗看了郝康的奏折之后大惊,他记得自己可是命令旗军不得入城居住。

    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一马平川,交通颇为方便。快马奔驰在路上,几天时间就弄清楚原委。铁穆尔这才知道自己竟然被那些王爷给利用了,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当众把几名参与到‘真传圣旨’的大臣就地免职赶出朝廷。

    见证此事的玉昔帖木儿也气的够呛,这件事上也不能说王爷们就要承担全部责任,毕竟最初是铁穆尔大汗下令让旗军入城,即便铁穆尔大汗当时只是敷衍,可君无戏言,这锅得给铁穆尔大汗分上大半。

    现在提起此事,玉昔帖木儿满腔怒火不能对着铁穆尔发作,就只能迁怒到儿子脱脱身上。如果脱脱当时能够果断拒绝,抓紧时间再次上表。这件事就不会弄到现在的局面。甚至不用上表,只要拖几天,新的圣旨就会送到大马士革,完美的解决此事。好不容易按捺住怒火,玉昔帖木儿问道:“丞相现在准备怎么做”

    “把郝康追回来,我就回元国。”郝仁淡定的说道。这件事发生之前他就决定返回元国,这件事发生后更坚定了郝仁回元国的决心。

    “希望小王爷不要走得太快。”玉昔帖木儿讲出了心中的期待。

    离开郝仁的住处回到自己家,府门外就看到高大的元国混血马,玉昔帖木儿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府门就高喊:“把脱脱叫过来!”

    没多久刚吃饭吃到一半的脱脱就到了玉昔帖木儿面前,玉昔帖木儿喝道:“脱脱,你当时为何不想方设法留住郝康!”

    脱脱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从容答道:“回禀父亲,郝康手下两千号兵马,又下了决心。我怎么能拦得住。”

    长叹口气,玉昔帖木儿也没有继续责怪儿子。他知道自己可以责怪脱脱没有坚持立场,只是这也不公允。铁穆尔大汗反对郝仁,王爷们跟着大汗命令推波助澜,脱脱服从圣旨。作为对立一方的郝康坚决反对旗军入城驻扎,见到圣旨之后就辞职离开。除去出尔反尔的铁穆尔大汗,这件事里面的每个人都坚持了立场。

    脱脱也没有退缩,他继续说道:“父亲,我这一路之上反复思量,觉得丞相想建立制度的想法没错,却根本做不到。今后若是丞相还想尽力推动他期待的制度,只怕是不行。”

    玉昔帖木儿叹道:“脱脱,你知道忽必烈大汗……忽必烈大汗的时代是什么模样么”

    “不知道。”脱脱答道。说完之后又觉得这么说未免有点不显自己聪明,忍不住跟了一句,“我跟着伯颜大帅当了一段日子的弟子,见到伯颜大帅的风骨,想来应该是制度严谨,秩序井然。”

    “我听丞相说,你说丞相想回到忽必烈大汗在位的日子。你可知道郝仁丞相想建立什么制度”

    脱脱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此时尽量用谨慎的语气说道:“按照丞相的理想,蒙古应该如忽必烈大汗在世的时候努力建设制度。这也不是丞相一人说了算,丞相提出旗军应该有自己的专属营地,不得入城驻扎的观点,朝廷就依照制度对其进行讨论,大汗与大臣从蒙古长治久安的角度讨论此事,最终形成决定。大汗下旨执行决定,丞相作为官员之首来制定制度,推行制度。”

    玉昔帖木儿一愣,反倒不知道该说什么。脱脱这个儿子以前不像是懂什么叫做制度的人。为了试试儿子是不是鹦鹉学舌,玉昔帖木儿继续问:“那什么叫做规矩”

    脱脱坦然答道:“制度是基于道理定出来的,规矩是基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方便行事定出来的。”

    这话听着非常有道理,却是头次听说,玉昔帖木儿一愣之后追问:“说的详细些。”

    脱脱继续解释,制度是无论什么都要按照之前定下的流程走,从大汗到丞相到王爷的权力都由制度定下。不管是明文规定或是大家口头约定,都不能在不经讨论之下擅自改动。

    规矩则是由权力者制定,想怎么变怎么变,全由权力者的想法决定。譬如现在的蒙古朝廷铁穆尔大汗权力最大,他所想的就是要建立旗军、压制包括郝仁在内的各路王爷。所以头几天说旗军入城驻扎,过几天说旗军不得入城,全是由铁穆尔大汗决定。

    听了这话,玉昔帖木儿沉默的坐在椅子上。以前他觉得儿子只是小聪明,现在不得不承认儿子真的聪明了。玉昔帖木儿并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现在颇受震动是因为脱脱是从极高的层次视角讲述当下蒙古朝廷的现状。这番评价不针对任何人,却把朝廷内的所有人都囊括其中。把握了这个道理,就能明白朝廷中每个人为何做出那般举动。

    沉默好一阵,玉昔帖木儿才开口问道:“那你为何不拦住郝康或者旗军将军”

    “当时大汗圣旨到了,我不能拦住旗军将军。父亲,我若是这么做,定然让大汗非常生气。事后看来,我幸好没有那么做。如果拦住了旗军将军,大汗会怎么看我。”脱脱率直的答道。

    玉昔帖



第179章 砸锅(一)
    海域越收越窄,从广阔的水域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河流。这条宽阔的河流就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要到博斯布鲁斯海峡。从望远镜中能够看到高大的城墙,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连绵数里的城墙背后就是整个黑海到东地中海最宏伟美丽的君士坦丁堡。

    几艘打着东罗马旗帜的军船靠过来,经过一阵旗语交流,船长跑过来对郝康说道:“小王爷,君士坦丁堡那边请我们到金角湾靠岸。”

    “哦。”郝康随口应道。除非是大宋欧罗巴行省最大的船只,其他船队经过博斯布鲁斯海峡之时都要到金角湾停靠补给。

    船只驶入这片天然良港,就见泊地的船只并不多。没多久,就有东罗马船只过来请求登船。一位东罗马官员顺着窄窄的跳板上到船上,稍微询问一下就向郝康行礼,接着送上一份书信,“尊敬的公爵日安。鄙国巴塞勒斯请公爵前往王宫赴宴。”
1...543544545546547...5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