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启镇北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磊

    “恐怕咱们不能在中原逗留了,这次来中原竟然遇到了这样的事。”

    “虽然有了一些波折,但未必不可继续游玩,我对杭州可是非常向往。”杭州市文人墨客最向往的郡县,那里盛产美女与才子,原本轩辕拓与楚镇是要前往杭州的。

    “我父亲昨天来得信中提到了中原政治已经处于崩塌的边缘,这里实在太危险,我父亲严令我必须回去。”楚镇碍于独孤淼在身旁,对楚保保不再以称呼老鬼称呼。

    “政治看来青城血案并不简单,咱们又给这将要崩塌的势力平衡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原本是来游玩的,竟然卷入这种局面。”镇北王府世代镇守东北,极少卷入中原纷争。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既然卷了进来,咱们想要全身而退并不简单。”轩辕拓对天启的局面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科举党一心实行变革,察举党却处处掣肘。近些年矛盾逐渐升级,科举党人想要实行自耕农型土地制度,从而代替一直以来的雇农制的土地制度。

    这是双方矛盾的根源。

    自耕农的好处在于极大地提高农民耕作积极性,使土地得到了更有效的开发。而要想实行自耕农型土地制度就必然要将地主的土地分出去,贵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说如此做极大地危害了贵族的利益,察举党人是贵族出身,怎会允许这样的制度实行

    这种情况下,天启帝必然会支持科举党,毕竟自耕农可以使天启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无奈天启帝此刻并不掌权。

    察举党人在几年前做出了让步,可以实行小范围的试点,试点的郡县是科举党人控制下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自古出才子,科举党大部分来源于江浙,江浙地区是科举党的死忠。马删之所以做出妥协,同意科举党进行改革的试点,主要是考虑到江浙地区对科举党的支持力度太大,态度太过强硬,加之梁大坤做出让步,同意由察举党人出任山海关都督。

    江浙一带虽然是科举党人的大本营,但实行自耕农以来,遭到到当地地主势力疯狂打压,阻力不可谓不大。改革几近崩溃之时,礼部尚书王振亲自挂帅,不远千里回归故土,势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王振亲至江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吏部尚书梁大坤都没想到王振竟然做出如此大的牺牲。一旦王振入浙,礼部大权势必旁落,出京容易回京难,官做到尚书谁能是庸才

    一品大员王振亲自挂帅,势必镇住江浙地区的不良之风。改革能得到试点是科举党放弃了巨大的利益所换来的,他怎能让这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当年以榜眼之位回归故里,出任杭州牧,便发下誓言,必要改变杭州现状。在他出任杭州牧时,杭州在所有郡中是发展最快的,也是因为那样,他以巨大功绩被调入长安,逐渐成为了梁大坤手下的头号大将。

    看着繁华的长安,他不止一次问自己,曾经的誓言实现了吗进阁为相又如何自己改变天下的志愿何事可以实现曾任杭州牧时,他在华阳楼中大论天下局势,夸下海口,若他为相,不出十年,必使天启国力强盛十倍,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可现在呢他教科书般的晋升成为天下所有仕子的榜样。可只有他知道,他与当初的梦想越行越远,每次看着底层人民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他心如刀扎一般。官是越来越大,权势越来越重,可他又为百姓做过什么

    他离京之日,三品以上大员齐至欢送,就连从不参加外臣聚会的天启帝也亲赴大明




大都督圭言
    “燕云十三骑还说了什么看样子这个王振是真的棘手。”楚镇出身王族,肯定倾向于保护贵族利益的察举党人。

    “这个正好燕云十三骑就在,不若让他们来说,天启这些年可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王振虽强,但察举党人并不弱到哪里。虽然楚镇偏向于察举党人,但轩辕拓对科举党人却是情有独钟。

    镇北王府一向置身事外,所以无论二人更看好哪一方也不会做出实际的动作支持。

    燕云十三骑中主管情报的一人走了进来,此人一看便是搞情报的老手,肩上有一小鸟,看不出是什么品种,身穿黑策皮衣,至于那人用什么兵器却是看不出来。

    “你讲讲近十年来天启政局吧!”

    “是!”那人看不出有丝毫的情感变化。

    (从此开始讲述天启帝继位前到楚镇入关天启政局变化)

    这要从天启帝继位说起。

    上任天启帝李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虽然其只有四十岁,但立太子已有十年。太子生母长孙皇后拥有很强大的背景,长孙氏与当时大太监陈安都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当时的外戚势力还不像此时这般软弱,有了这两大势力的支持,可以说一旦李铎出现意外,太子继位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当时太子党可以说是意气风发,陈安被人们称为内相,长孙氏拥有十万关中军。

    随着李铎的身体逐渐恶化,朝野流传着太子即将继位的风声。

    当这种谣言传入李铎耳中时,他是勃然大怒,他知道他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恐离大限之期不远,但也由不得他人非议吧!

    恰好当时西凉铁骑劫掠天启边境的消息传来,朝阳殿上李铎向天启众臣宣布他要御驾亲征,不平西凉,势不东归。

    满朝文武谁不清楚李铎的身体状况御驾亲征仅是路上便能要了李铎半条命。

    太子听闻李铎要御驾亲征,当场失声痛哭:“父皇心系边关,不顾路途颠簸也要亲征西凉,要儿臣怎么忍心儿臣欲代父亲征,不灭西凉狗贼势不东归。”

    看着太子,李铎感觉他好像错了,他的太子如此孝顺怎会干出那等猪狗不如之事他有些惭愧,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吾儿心意朕已明了,西凉小邦,圭言足以应付。”

    虽然李铎如此说,可是太子党并不清除李铎是否真心想让,加之当时圭言并不愿离开长安。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由太子带领十万关中军远赴西凉边境,加上河西要塞上驻守八万凉山卫,一共十八万大军亲征西凉,一举拿下西凉,永消西凉之危。

    天启以孝治国,太子危难之际为其父分忧,仁义之举天下有目共睹。

    八万凉山卫一直将西凉铁骑挡在河西要塞外,直至太子率领的十万关中军赶至河西要塞,兵合一处,太子遂下令反攻。

    “十八万对五万,西凉兵不是顺手拈来”太子本以为必胜无疑,亲率十五万大军在河西要塞外摆开阵法,欲与西凉军决战。

    谁料西凉军看对方援军已至,率军后退。

    太子欲追,圭言却认为穷寇莫追,待到后援人员一到,再大举进攻,一举灭了西凉。

    “西凉狗贼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太子对着圭言愤怒地说道:“你若是害怕,不去也罢。”

    圭言知太子年少,对瞬息万变地军情难以掌控,尽管他认为此刻不宜过分追捕,但他也随太子亲征。

    十五万大军日夜兼程,将五万西凉军杀得片甲不留,已深入西凉腹地。

    “太子,不敢再追了,补给已经断了。”圭言跪在中军大帐前,这两天虽取得



西凉大将军——乌托尔
    圭言及其心腹将领被拉出营帐,其手下不敢吭声,可是他竟丝毫没有平日里点头哈腰时的样子,眼带血丝,头发蓬乱,破口大骂:“一将无能三军受累,一将无能三军受累啊!”

    太子听着圭言的辱骂,心想这是怎么了这圭言平日温顺的像一条狗,今天这是怎么了俨然一头恶犬。

    几个时辰后,眼看圭言骂不动了,其心腹劝解道:“都督!别再骂了,他毕竟是太子。”

    “呸,狗屁太子,孺子小儿也敢如此对我”圭言从他们圭家带了三千亲军,此时被逐出大营。

    “都督,咱们现在怎么办真回河西”

    “回河西”圭言冷笑道:“就是死我也得死在西凉,要不有何颜面见关中父老”

    “都督”其心腹带着泪腔说道。

    “你们不用陪我在此受死,回吧!回河西吧!”

    “都督你这是何意咱们圭家男儿又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

    “哎,也罢!此地已是西凉腹地,还愁咱们三千男儿抢不到一席之地”圭言此刻只愿太子能早日攻下西凉都城。他率部前往了离此最近的小城,只要抢占一小城,他们三千人的补给便有了,然后他在派人前往河西,命河西要塞守将圭大卫向长安求救。他又严令,不论是谁都不能放进河西。

    河西要塞太过重要,丝毫不亚于山海关。

    想到此,圭言冷汗也不自觉地留了下来。太子杀红了眼,这种时刻一旦补给断绝,不用西凉动手,十五万至少饿死一半。到时溃军退至河西要塞,放他们进关容易,但谁能保证其中没有西凉间谍,河西要塞守军只剩下三万,到时要出大乱子的。

    圭大卫是圭言心腹,当时太子一心进军,圭言留了个心眼,将他前锋大将留在河西要塞。

    圭大卫在河西要塞日子也不好过:”什么运输线又被西凉骑兵断了”

    运输官满头大汗,跪在圭大卫面前。补给本就跟不上,这下又被西凉骑兵断了,大军断粮就在这两天。

    “他奶奶的熊,你干什么吃的来下去,斩了。”圭大卫怎能不清楚大军无粮会引起怎样的后果,这种时刻别说是一个五品运粮官,就是他这个正三品前锋大将都有性命之忧。

    “饶命啊!将军饶命啊!”运输官被圭大卫左右侍卫拉了下去,片刻功夫,运输官头颅被挂上河西要塞城门口。

    圭大卫此刻也是热锅上的蚂蚁,没了补给,前线怎么还不退只要回到要塞,修整片刻便可直取西凉都城,大都督怎地不懂这般道理

    西凉大捷刚传入河西便遇到如此危局,这怎能让人不急迫

    西凉都城内文武大臣无不收拾行李,打算放弃都城,向更遥远的西部逃亡。

    西凉王看着跪在面前的数十位武将:“你们告诉孤,孤的五万大军为何连三天都顶不住”

    数十位武将无一人敢答话。

    西凉经过数年的发展实力大增,加之西凉尚武之风浓厚,常年发动对外战争,只不过一直没有向天启这种庞然大物动过刀子,这些年天启帝李铎病情恶化消息传来,大将军乌托尔向西凉王建议发兵天启,就算无法攻下河西要塞,也可以在边境大肆抢夺一番,一旦天启援军赶至,己方大军撤入西凉,凭借平凉防线,天启绝不敢攻入西凉。

    出乎乌托尔意料的是太子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凉山卫与关中军的士气,他们竟然一败再败,平凉防线放溃军入关,谁料溃军中夹杂关中军,一日平凉防线被破,从何西一路被追杀到西凉腹地,五万铁骑一路逃亡,丝毫未组织起有效反击,此时天启竟兵临城下。

    西凉文臣们一致建议投降,而武将还想打。

    西凉王看着乌托尔大吼道:“你告诉孤,孤该如何退敌”

    大将军乌托尔打了败仗导致了西凉此次王国之危,他头冒冷汗道:“吾王放心,城中还有四万守军,咱们只要向戎人求救,他们不会不管咱们的,只要咱守住半月,西凉各地勤王军赶至便可解了都城之危,待戎人到达,咱们便有了与天启一战之力。”

    “半月三十万大军围了皇城,你还想打”天启此次虽只有十五万,但号称三十万。

    四万守军仗着皇城之坚也许可以守住半个月,但是乌托尔深知西凉各地勤王军最多十万,他们会不会来救西凉王还是未知数,毕竟天启刚刚大败西凉。

    “大王,可以



长安生变
    关中军大营。

    “太子,攻城已攻了两天了,战士们吃不饱饭,根本攻不下呀!”大营里主管粮草的官吏。“粮草还能坚持几天”

    “最多两天,必断食。”

    “两天吗后军粮草什么时候运到”

    “运输线一断,现在什么都不知道。”

    “哼,要你干什么吃的”太子此刻后悔没有听从圭言所劝,两天来大军攻城死伤惨重,虽然有了几次功上了城墙上,但离破城还有一段功夫。

    “太子,退吧!”趁粮草还未断绝彻底断绝,末将护送太子先回天启。

    “回这么多将士还在危险中,你让我回”

    “太子走吧!您身份尊贵,如果出什么意外的话末将如何向陛下交代啊!”

    “交代有什么好交代的皇子死国门,天子死社稷。有什么好交代的”太子虽然带兵是个庸手,但他自小苦读圣贤书,也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报!大都督圭言运粮归来。”

    大都督来了太子想起之前不听大都督劝告,强行逼大都督圭言离开,他心中有愧,此刻虽然迷惑大都督为何如此短的时间可以运粮归来,但他也未迟疑,连忙前往大帐相迎:“小儿无知,冲撞了大都督,还请大都督不要介意。”

    圭言率兵劫掠了些粮食,但还远远不够支持大军返回河西要塞,顶多可以使大军多撑一天,他虽想到了西凉可能断补给线,但他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听闻补给被断后,他连忙率兵赶至大营,此刻不是他与太子闹矛盾之时:“这是说的哪里话咱们都有错,末将还是太冲了。”

    待屏退左右之后,太子悄悄问道:“大都督当真运粮归来”

    “哎!”大独孤圭言一声叹息:“那有什么军粮只是抢了一些,最多够支撑大军一二天,此刻我虚张声势归来是为了稳定军心,补给线断了的消息定不能在大军里弥漫。”

    “还是大都督想的周全。”太子对大都督是由衷的钦佩。

    “太子是储君,此地太过危险,末将派人送太子回天启吧!”

    “不,我绝不走。”

    “不行,你必须走。”圭言一定要保住太子安危,不然太子一旦出现意外。到时圭氏一族都得给太子陪葬。

    太子叹道:“储君恐怕我继不了位吧!”

    “太子何处此言”圭言有些疑问,谁能动摇的了太子的地位

    “大都督不知,咱们离京这段时日,长安发生太多事了。之前你问我急什么长安传来消息,大太监陈安倒了,父皇身体恶化,已经神志不清了,长孙氏在天启所有势力被瓜分了,也就是说除了十万关中军,我什么也没了。”

    “怎么会那样”圭言简直不敢相信,竟发生了如此多的变故,怪不得太子急着攻打西凉,只有灭了西凉,再率十万关中军回京,才能保证他顺利继位。

    “怎么不会我那个十七岁的幼弟李涛有了安平的支持,父皇病重后长孙氏势力被大幅度削弱,今又陷入如此危局,我对继位已经不敢兴趣了,只愿到时带着十万关中军平安到达封地。”太子无奈道,并非他真的不感兴趣,只是长安势力重新分配,当时支持他的六部高官很多被换了下去,他能顺顺利利当个亲王就不错了。

    “太子如此贤德却无法继位,真乃一大憾事。”圭言怎能听不出太子语气中的落寞,怪不得家族来消息,让他离太子远一点。

1...89101112
猜你喜欢